…………古今中外,一個國家若是階級固化之後,利益既得者總是會下意識的排斥“求變”、“改革”這樣的字眼,性格作風也會漸漸趨於迂腐守舊。

因為他們是利益既得者,已經瓜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而“求變”、“改革”之類的事情往往就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劃分,到了這個時候,這些利益既得者就未必能夠得到最多的利益了。

如今的情況,也正是如此。

雖然趙俊臣一直是擺事實、列資料、講道理,將所有的利弊都說得明明白白,百官們在辯論之中也是紛紛潰敗,但他們打定主意就是不同意趙俊臣的提議,立場極為堅定!用一些假大空的觀念反駁對方,往往就意味著自己的理屈詞窮,但這個時代,這些假大空的觀念往往都是不容忽視的,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因為這些觀念支撐著封疆王朝的合法性與秩序。

當百官們不再與趙俊臣直接辯論,反倒是紛紛講一些大道理的時候,趙俊臣也是莫可奈何。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聽著趙俊臣與百官們的辯論,則是心中有些猶豫。

一方面,他覺得趙俊臣的說法確實有道理,但另一方面,百官們的反對意見也不容忽視。

並且,德慶皇帝本身也不想看到熟悉的大明江山出現太多的改變,總覺得趙俊臣的提案確實是有些不靠譜。

於是,等到百官們再一次的紛紛表達了反對意見之後,沉默良久的德慶皇帝看了一眼表情肅穆的趙俊臣之後,終於是緩緩開口了。

德慶皇帝並沒有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轉頭向幾位閣老問道:“幾位閣老對趙愛卿的提議又是怎樣的看法?”

在幾位閣老之中,周尚景最是理解趙俊臣的想法,而沈常茂如今則是趙俊臣表面上的盟友。

但他們二人同樣不認同趙俊臣的提案。

因為,他們必須要顧忌到黨羽們的想法,也必須要要為各自黨羽爭取利益,否則他們的各自黨派就要亂了!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閣老程遠道率先出列,說道:“陛下,老臣依然不認同趙大人的提議,趙大人的提議有些不切實際,恐怕會勞民傷財、滋生民亂,哪怕想法是好的,恐怕也會辦了壞事!”

另一邊,左蘭山身為“趙黨”的二號人物,雖然他對趙俊臣的提案同樣有些不以為然,甚至趙俊臣的提案也同樣損害了他的利益,但左蘭山最終還是決定支援趙俊臣,並不是他對趙俊臣有多麼忠心耿耿,而是因為趙俊臣帶給他的好處遠遠大於這麼一點損失。

於是,程遠道的話聲剛剛落下,左蘭山就出列說道:“陛下,臣倒是贊成趙大人的說法,如今朝廷的存糧困窘,必須要進行改變,若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嘗試一下趙大人的提議倒也未嘗不可!”

德慶皇帝並不是特別在意程遠道與左蘭山的意見,一個人是無權無勢的老學究,另一個人則是趙俊臣的應聲蟲罷了,但德慶皇帝表面上依舊是給予了他們二人足夠的尊重,輕輕點頭之後,又將目光轉向了首輔沈常茂與閣老周尚景。

德慶皇帝更加重視這兩位實權閣老的意見,尤其是周尚景的立場!在德慶皇帝的注視下,周尚景終於是緩緩出列了。

出列之後,周尚景先是轉頭看了趙俊臣一眼,眼神頗是有些意味深長。

然後,周尚景緩緩說道:“陛下,老臣認為,趙大人的說法固然很有道理,但百官們的反對意見也不算錯,兩種意見都需要考慮,何不各退一步、求同存異?趙大人的五項提議之中,暫且不談爭議較大的最後兩項,但前面三項提議倒是頗有可取之處!其中,推廣戶部新編農書的事情,昨天的早朝上已經得到了百官的認同,可以大力執行;限制民間釀酒以節省糧食充盈糧倉的事情,也確實是很有道理,朝廷也可以頒佈相關政令;大規模耕種土豆與玉米的事情,同樣可以在一些地方先行嘗試,若是效果較好的話,就可以按照趙大人的意見大規模推廣……”頓了頓後,周尚景又說道:“至於限制南方百姓對棉花、茶葉、水果等物的種植、以及由朝廷撥放大量銀兩興建灌溉措施的事情,既然是爭議較大,則不妨延後在議!”

隨著周尚景的話聲落下,沈常茂馬上出列,說道:“陛下,老臣認為周閣老所說有理!這件事情完全可以各退一步、求同存異,有爭議的地方不妨今後再詳細探討.”

然後,新任閣老李和作為周尚景的鐵桿支持者,也同樣出列說道:“陛下,臣也支援周閣老的提議.”

聽到周尚景與沈常茂的觀點之後,德慶皇帝緩緩說道:“沈首輔與周閣老、李閣老的觀點,倒是老成持國,朕也同樣是這般想法。

既然如此的話,這件事就暫且這樣決定吧.”

周尚景的表態,從某方面而言就是合稀泥罷了,但在官場之上,“和稀泥”往往就是“老成持國”的同義詞,深切體現了“所謂政治就是相互妥協”的道理。

與此同時,隨著德慶皇帝的表態,這件事情就算是塵埃落定了。

不論是趙俊臣還是百官,都沒有再表示反對。

對百官而言,不論是推廣新農書,還是限制釀酒,又或者是大規模的種植土豆玉米,都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只要朝廷沒有限制他們的田地必須要耕種糧食,只要各自衙門的銀子沒有減少,那麼他們也不會強行與趙俊臣作對。

對趙俊臣而言,則是自己總算是辦了一些利國利民的實事,今天他被百官們圍攻的場景落入德慶皇帝的眼中,也會一定程度上打消德慶皇帝的心中戒備。

並且,趙俊臣依然沒有放棄最後兩項提議,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趙俊臣也依然會盡力爭取,也依然會與百官們激烈辯論,這樣也可以進一步的打消德慶皇帝的心中戒備,並且害可以漸漸試探百官們的底線,然後再推出一個大部分人都能夠勉強接受的新提案。

新提案的效果自然不如原先的提案有效,但總比無窮無盡的爭論要好。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趙俊臣乃是一個堅定的行動派。

另一邊,因為趙俊臣與百官們的長時間爭辯,德慶皇帝已是有些疲憊,眼見著趙俊臣與百官皆是沒有反對之後,就直接宣佈下朝了。

……第四更!凌晨一點左右還有一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逆子!你怎麼讓她懷孕了

一葉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