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十年前,德慶皇帝尚未登基的時候,梁輔臣就已經是德慶皇帝最為信任的大臣了,這些年來梁輔臣也一向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

以梁輔臣的資歷地位,早就可以入閣輔政了,若是他想要留在京城裡養尊處優,任誰也不能強迫於他。

與此同時,陝甘三邊向來是環境惡劣,每年還有火篩入寇,絕不是一個好去處!但梁輔臣為了朝廷大局,也為了德慶皇帝進一步的掌控兵權,卻是在陝甘三邊苦幹了近十年時間,功勞苦勞比誰都大,好處卻是少之又少,但梁輔臣從來都沒有抱怨過一句。

梁輔臣的表現,德慶皇帝皆是看在眼裡,所以德慶皇帝對於梁輔臣的信任也是遠勝於旁人,將梁輔臣視為自己真正的心腹鐵桿。

梁輔臣入宮覲見之後,德慶皇帝自然是心中歡喜,並且很快就支開了七皇子朱和堅、太子太師王保仁等人,只留下了梁輔臣一個人談話,態度也很是開誠佈公,並沒有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近兩年來,廟堂局勢可謂是風雲變化,內閣裡的黃有容、溫觀良等人陸續垮臺,周尚景也丟掉了首輔的位置,反倒是趙俊臣突然崛起、自成一派,朝堂局勢多有震盪,中樞與地方皆是不穩,朕雖然是不敢懈怠,一直是勤於朝政,但偶爾也會力不從心、不能掌控大局……”在梁輔臣面前,德慶皇帝並沒有掩飾自己的心身疲憊,神態語氣皆有倦意,緩緩說道:“朕也知道,陝甘三邊的局勢同樣不安穩,還需要你主持大局,但朕考慮了一下,依然是調你回京了,因為京城中樞才是江山之根本,京城中樞若是稍有混亂,整個江山都會亂成一團,所以朕需要你回來輔佐朕掌控廟堂局勢.”

說到這裡,德慶皇帝更是搖頭,嘆息著說道:“朕如今也算是看明白了,這帝王與臣子的關係,許多時候就是天生的仇敵,不論是朕給予了他們怎樣的信任與器重,他們依然會有自己的小算盤,稍稍有了一點自己的利益,馬上就與朕有了隔閡,朕愈是遷就他們,他們就愈是陰奉陽違、慾壑難填,像你這般至始至終都可以保持忠心的大臣,實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梁輔臣啊,朕今後必然會愈加的依仗於你,你可切不要讓朕失望.”

梁輔臣的年紀與德慶皇帝相當,同樣是五十出頭的樣子,頭髮花白,鬍鬚有些凌亂,飽經風霜的面容佈滿了深深的皺紋,身材很高,略有些消瘦,若不是一身官服,看上去就與尋常老農沒有任何差別,但他神情堅毅冷肅,一雙眼神精光閃爍,給人一種無法形容的壓迫感。

聽到德慶皇帝的說法之後,梁輔臣並沒有寬慰德慶皇帝,只是沉聲道:“陛下安心,臣一定會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與廟堂裡的其他權臣不同,梁輔臣向來是不善言辭、不善辯論,也從來都不會誇誇其談、口若懸河,但他只要是開口保證過,就一定會竭盡全力。

德慶皇帝很清楚梁輔臣的性格,聽到梁輔臣的保證之後,神情之間也多了一些安心。

然後,德慶皇帝問道:“廟堂裡最近的局勢變化,你可是心中有數?”

梁輔臣點頭道:“臣赴京之前,已經向新任三邊總督王錚打探清楚了,大約是心中有數.”

德慶皇帝同樣點頭,說道:“既然你已經是心中有數,那朕也就不需要浪費口舌了。

你今後在廟堂裡的任務,主要是三點,首先是儘量削弱周尚景的勢力影響,周尚景已經是權傾朝野多年,若是繼續下去,朝廷就要只知周尚景而不知皇帝了;其次則是為朕盯著趙俊臣,這個人的權勢雖然不能與周尚景相比,但他實在是太年輕了,若是任由他發展下去,今後會比周尚景更加麻煩,最後則是幫著朕控制內閣,但這件事不必著急,大可以慢慢下手.”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之後,梁輔臣的眉頭輕輕一皺。

在梁輔臣看來,德慶皇帝敵視周尚景、打壓趙俊臣的態度,過於急切,並不利於江山穩定。

周尚景固然是一個權臣,但他同樣是朝廷的頂樑柱,在滿朝文武之中,也唯有周尚景擁有足夠的眼光、經驗、以及威望,可以穩定廟堂局勢、規劃朝廷方向;至於趙俊臣,也同樣是不可或缺,若是沒有趙俊臣的幸苦維持、大膽開拓,朝廷的錢糧週轉恐怕早就崩潰了。

最終,梁輔臣並沒有直接反駁德慶皇帝的說法,只是說道:“臣認為,不論陛下您如何看待周尚景,他都已經垂垂老矣,很難再堅持幾年,陛下最好還是早做準備,尋找一位替代人選,此人的聲望、資歷、眼光也必須是上上之選,否則周尚景離開廟堂之後,朝廷無人可以主持大局,說不定就會出現動盪……陛下,恕臣直言,朝廷目前還離不開周尚景.”

說到這裡,梁輔臣稍稍猶豫了一下之後,又補充道:“此外,朝廷的錢糧徹底充盈之前,恐怕也離不開趙俊臣.”

梁輔臣的質疑,並沒有引起德慶皇帝的不快,反倒是讓德慶皇帝連連點頭、表示認同。

不過,德慶皇帝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只是說道:“朕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並不是毫無準備。

關於周尚景的替代人選,朕早已經想好了,就是你梁輔臣!以你的資歷、聲望、眼光、手段,再加上朕的鼎力支援,今後接替周尚景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至於趙俊臣……朕目前只是不希望他的權勢擴張太快,打算稍稍壓制一下,並不會真正出手對付他,朝廷的商稅整頓、川鹽開發、農務整改等等,暫時還離不開他.”

聽到德慶皇帝的解釋,梁輔臣不由是面現訝色,沒想到德慶皇帝這般重視自己,竟然將自己視為周尚景的接替人選。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對於趙俊臣的評價,同樣是令人深思。

朝廷目前還離不開趙俊臣,是因為朝廷的商稅整頓、川鹽開發、以及農務整改等等事情還需要趙俊臣負責,但若是這些事情全部結束之後呢?德慶皇帝是不是就不再需要趙俊臣了?當初,德慶皇帝對趙俊臣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朝廷圈養的肥豬,還要經常為德慶皇帝背黑鍋、吸引民憤,再等到新皇登基之後,就要殺之立威、平息民怨……但如今,德慶皇帝依然是春秋鼎盛,若是沒有意外的話,新皇登基至少也是十年以後的事情,但趙俊臣的權勢卻已是越來越大,黨羽也越來越多,漸漸難以控制,若是德慶皇帝一直留著趙俊臣、任由趙俊臣發展下去,再等到新皇登基之後,趙俊臣或許就擁有了抵抗的資本,這是德慶皇帝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在德慶皇帝的心中,趙俊臣的定位也就漸漸發生了變化。

看德慶皇帝的態度,如今趙俊臣之於朝廷,就類似於戰國時期商鞅之於秦國,從吸引民怨變成了吸引官怨,德慶皇帝想要利用趙俊臣來改革明朝弊政,等到弊政改善之後,朝廷的錢糧固然是寬裕了,但趙俊臣也就成為了萬夫所指,然後也就可以隨手拋棄掉了。

德慶皇帝雖然沒有明說,但他的態度顯然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察覺到德慶皇帝的想法之後,梁輔臣的表現依舊沉穩,既沒有幸喜若狂,也沒有心有慼慼,只是稍稍沉默了片刻,就緩緩答道:“既然陛下心中早有考量,臣也就放心了!”

德慶皇帝笑道:“朕對你的器重與信任,要遠遠超於百官,你一定要認真辦事,當然朕也會給你全力支援,你不必有任何顧忌.”

“臣多謝陛下!”

梁輔臣答謝之後,卻又話鋒一轉,說道:“陛下,臣心中還有一些顧慮,乃是陝甘三邊的事情!陝甘各地已經是連續三年出現旱情了,百姓們已是無法維持生計,僅僅依靠著朝廷的賑濟維持,稍有不慎就會引發一場大亂!此外,北方蒙古韃靼同樣是災情嚴重,近兩年屢屢侵犯,臣也是好不容易才將他們阻擋於關外,但三邊各軍鎮已經是漸漸力竭、難以為繼,如今王錚王大人接任了三邊總督之後,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熟悉三邊軍政事務,但眼看著又到了秋收之際,隨時都會有火篩入寇,卻是不得不防!臣懇請陛下撥調大量糧草與精兵強將前往陝甘三邊,以防內外之患!”

聽到梁輔臣的建議,德慶皇帝卻是沉吟不語。

良久之後,德慶皇帝緩緩說道:“這件事情,容朕考量一下!撥調兵力前往陝甘三邊,倒是可行……但朝廷目前並沒有更多的錢糧了.”

梁輔臣不由一愣,問道:“據臣所知,近年來國庫在趙俊臣的經營之下,已經是日趨好轉,為何會錢糧不濟?”

原本,梁輔臣還以為朝廷會有一些自己所不知曉的難處!然而,德慶皇帝接下來的回答,卻是讓梁輔臣突然間心中一冷!…………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帝國開始的稱霸

支離破碎的心

大秦青竹你別跑

子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