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聯軍的軍事會議結束之後,汪泉就離開了帥帳,想要回到自己的賬內休息。

不過,汪泉還未走幾步,就突然聽到有人喚道:“汪先生請留步!”

汪泉轉身一看,卻見到王英向著自己快步走來。

汪泉連忙是笑臉相迎,問道:“不知王將軍喚我何事?”

王英走到汪泉身前,低聲說道:“我有些心裡話想要與汪先生單獨談談.”

見到王英的態度神秘,汪泉不由一愣,道:“王將軍有話請講!”

王英沉默片刻後,問道:“汪先生可有考慮過咱們今後的前途出路?”

“前途出路?”

汪泉又是一愣,顯然是不明白王英的意思。

王英進一步解釋道:“我知道汪先生投靠蒙古聯軍,乃是因為欽差趙俊臣出手滅了汪家,所以汪先生就想要利用蒙古人為自己的族人報仇……但汪先生可否想過,等到這場戰事結束之後,咱們這樣的人應該何去何從?你我背叛了明朝之後,想要繼續留在明朝疆土已是絕無可能了,若是追隨巴根前往西域,你我的漢人身份也會受到排擠……最重要的是,等到這場戰事結束之後,你我的重要性就會大大降低,巴根也就不再重視咱們了……所以,汪先生就算是一心想要報仇,也要多考慮一下自己今後的前程出路才是.”

聽到王英的說法,汪泉有些沉默,表情陰晴不定。

汪泉也非笨人,自然知道自己的地位尷尬、前景難料,只是他從前一心想要報仇,卻是顧不上這些,如今被王英挑明瞭這層關係之後,心中難免是產生了一層陰影。

沉默良久,汪泉說道:“趙俊臣滅了汪家,我與他不共戴天!如今,我只想要為汪家族人報仇,至於未來前程究竟如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看巴根還算是信守承諾,咱們為他辦了這麼多事,他應該不會拋棄咱們!”

說到後面,汪泉也有些底氣不足。

王英則是說道:“其實,我心中倒是有些想法!”

汪泉連忙請教道:“王將軍若是有好辦法,還請明說!”

王英低聲說道:“其實,我已經打探過了,準噶爾汗國如今看似是威風八面,但實際上則是內憂外患無數,他們的大汗葛爾丹據說是得位不正,奪走了他哥哥策妄的汗位!此外,準噶爾汗國這些年來所征服的各大部落,也會時不時的發生叛亂!”

聽到這裡,汪泉也壓低聲音說道:“這件事我也聽說了!你也看到了,準噶爾汗國與蒙古右翼部落如今固然是聯手對付明朝,但他們相互間並不和睦,齊格木一直是屢屢與巴根為難!據說,準噶爾汗國原本是想要徹底征服蒙古右翼各部落的,結果葛爾丹的哥哥策妄突然是領兵造反了,所以葛爾丹就匆忙返回西域坐鎮,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巴根,蒙古右翼各部落表面上臣服於葛爾丹,但也只是權益之計,雙方遲早都會翻臉!”

王英點了點頭,說道:“我的想法是,咱們如今已經徹底投靠了巴根,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但咱們若是想要在準噶爾汗國內部站穩腳跟,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實力!所以……我手下的那批明軍俘虜,絕不能出現太大的傷亡,也不能讓巴根隨意拋棄掉!這些俘虜是咱們手中的資本,他們全都是漢人,也只能聽從你我二人的命令,等咱們隨同巴根前往西域之後,有了這麼一支力量,底氣也能充足許多!”

聽到王英的說法,汪泉緩緩點頭,顯然是認同了王英的說法!王英繼續說道:“不過,巴根他並不信任我,我這幾日屢屢提出要求,巴根已經嫌我煩了……但巴根他很信任汪先生,你的話巴根也聽得進去!所以,咱們究竟要如何保住這批漢人俘虜,就要看汪先生的手段了!”

汪泉表情有些凝重,說道:“這件事非同小可,巴根未必會聽我的……”王英又說道:“其實,我倒是還有一個辦法,只是這個辦法並不好當眾講出來,最好是汪先生你偷偷去向巴根提出建議!”

汪泉再次一愣,連忙問道:“王將軍還有好辦法?快說!”

王英緩緩說道:“你看巴根帳下的幾位蒙古首領,像是哈薩克首領阿拜.海達爾、諸察合臺首領蘇合、葉爾羌首領阿木爾,他們的部落皆已經被準噶爾汗國征服了,但時不時就會發生叛亂,可是準噶爾汗國攻打明朝疆土的時候,巴根依然是信任他們,這是因為他們遠離故土之後,已是無根之萍,所以就只能聽從巴根的命令了!”

汪泉隱約猜到了王英的想法,眼中冒出了一絲興奮:“王將軍的意思是……”王英說道:“我的意思是,汪先生你完全可以向巴根提出建議,讓準噶爾汗國效仿當年成吉思汗的手段!當年,成吉思汗南征北戰,征服了色目人之後,就讓色目人攻打南宋,征服了一部分漢人之後,又會驅使這些漢人去攻打色目人的領土!如今,準噶爾汗國也可以有樣學樣,他們俘虜了漢人之後,就讓漢人俘虜去西域鎮壓那些叛亂部落,他們攻打漢人領土的時候,就讓哈薩克、諸察合臺、葉爾羌的軍隊衝在前面,這樣一來,他們不論是內部維穩還是外部擴張,都可以從容許多,還可以彌補自身兵力的不足!巴根聽到這個辦法之後,肯定會心動的!”

汪泉的眼神也亮了起來,介面說道:“最重要的是,巴根他一旦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就不會再隨意拋棄漢人俘虜,甚至還會刻意擴大漢人俘虜的數量,而這些漢人俘虜也只會交由你我統帥,咱們擁有了這支力量之後,也就可以站穩腳跟,甚至還能成為準噶爾大汗的親信!”

王英點頭道:“汪先生果然睿智,竟是一點就透!我就是這個意思!”

汪泉隱隱有些興奮,只覺得自己的前途漸漸敞亮了,連連點頭道:“若是這樣的話,我倒是有幾分把握可以說服巴根!”

王英的眼神深處閃過了一絲譏諷,但表面上則是鄭重其事的說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拜託汪先生了!”

有了汪泉的建議,巴根也許就不會再逼迫明軍俘虜們在攻城戰中送死,明軍俘虜們也就可以儲存一部分有生力量。

然後,再等到關鍵時候,這些明軍俘虜就可以發揮作用了!*與此同時,鞏昌府以東的漢中府境內,一支規模龐大的明朝軍隊正向著鞏昌府的方向急速行軍!這支軍隊的兵力高達五萬有餘,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又分為了前軍、中軍、後軍三個部分前後呼應。

前軍部隊大都是固原軍鎮出身的邊軍將士,他們熟悉鞏昌府的環境,負責趕在最前方領路;後軍則是由禁軍精銳與後勤隊伍組成,規模最大、兵力最多,但行軍速度卻是稍慢,所以就拖在最後方;至於中軍部隊,自然就是趙俊臣所組建的戰兵新軍了!這段時間以來,在趙俊臣的各項政策激勵之下,戰兵新軍原本就已是士氣高昂、戰意強烈,哪怕是如今他們很快就要與蒙古聯軍拼命,卻依然是毫無懼意!事實上,戰兵新軍此時的戰意士氣,更還要比往常時候更加強烈許多!因為,欽差趙俊臣這一次決定要親自領兵作戰,與他們一同奔赴戰場!如今,中軍之中,趙俊臣正盤坐在棺材上,與戰兵新軍的將士們一同趕路!沒錯,趙俊臣這一次既沒有乘坐轎子、也沒有乘坐馬車、更沒有騎乘戰馬,而是乘坐著一樽棺材、由八名身強力壯的將士一同抬著趕路!很顯然,趙俊臣這是模仿清末左宗棠“抬棺入疆”的手段,藉此來表明自己已經完全拋開了生死,要與全體將士共存亡!不成功,則成仁!左宗棠是“抬棺入疆”,趙俊臣則是“乘棺滅蒙”!只不過,趙俊臣比左宗棠還要更加激進,左宗棠好歹也是乘馬而行,棺材只是跟隨在馬後,而趙俊臣則是直接乘坐在棺材上,完全沒有任何避諱!大軍從海原城出發之後,趙俊臣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直接命人抬出了這樽棺材,然後就盤坐在棺材上隨軍而行,但所有人都是看出了趙俊臣的心思與用意!這樣一來,別說是趙俊臣嫡系的戰兵新軍了,哪怕是固原邊軍與禁軍將士們,也因此而士氣一振,所有人都對趙俊臣的決心欽佩不已!但對於趙俊臣而言,自己“乘棺滅蒙”除了激勵士氣的作用之外,更還是一場作秀!若是可以順利圍剿蒙古聯軍,固然是一場不世奇功,但趙俊臣依然是猶覺不足,認為這只是證明了自己的軍略能力,卻是缺乏了一些戲劇性,不足以讓世人們津津樂道、爭相傳頌,也不足以徹底扭轉自己的名聲!所以,趙俊臣才會創造“乘棺滅蒙”這麼一場秀!世人就是這麼奇怪,總是下意識的否認人性之複雜,他們認為好人就必然是純粹無瑕、壞人就肯定是處處皆壞!在此之前,他們眼中的趙俊臣是一個大貪官,所以就認為趙俊臣必定是一無是處、毫無優點,完全不承認趙俊臣幸苦維持國庫錢糧的功勞苦勞!但若是趙俊臣順利剿滅蒙古聯軍之後,“乘棺滅蒙”的事蹟就會傳揚出去,世人們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像是這樣一個為了江山百姓拋卻生死的官員,怎麼可能會是一名貪官?這樣的官員必然是一名正直不阿的賢臣才對!這樣的想法毫無邏輯,但絕大多數人的心中皆是秉持著這樣的觀念!所以,有了這麼一場秀,不僅會讓趙俊臣的名譽徹底扭轉,甚至還會成為趙俊臣今後的重要政治資本,為趙俊臣在廟堂的下一步發展掃平所有障礙!不過,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趙俊臣的計劃順利、將入侵疆土的蒙古聯軍盡數剿滅!否則,趙俊臣如今的作秀也只是一場笑話罷了。

……ps:看評論區,趙俊臣模仿左宗棠抬棺材上戰場的情節被“獨角海參麵包貓”同學提前猜到了……對作者而言,被讀者提前猜到情節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蟲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寫了出來,按照原先的思路寫下去——正如本文所說,抬棺材上戰場不僅是一場秀,更還是趙俊臣今後的重要政治資本,蟲子想了半天,找不到更好的情節可以代替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戰逆九川

落雨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