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朝廷的各項事情大都已是暫且告一段落,趙俊臣趁著新婚燕爾之際,也就好好休息了幾天,不似往日一般忙碌不堪,長久以來的身心損耗總算是得到了一些補充。

休息之餘,趙俊臣經常會領著崔倩雪與方茹二女出京秋遊,又趁著秋遊的機會,一直在暗中練習騎術。

不過,趙俊臣也並非是一味的休息,依然是密切關注著朝野各方的局勢動態。

到了八月十二這一天,趙俊臣收到了訊息,戚斌已經帶領兩千新兵進入了陝甘境內,很快就可以回到延綏軍鎮。

與此同時,戚斌留在延綏軍鎮的那支新軍也沒有閒著,在戚斌的副手牛濟的帶領下依然是每日操練,並且人數也擴充到了近千人。

這樣一來,戚斌的新軍人數也就達到了三千之眾,但絕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戰鬥力的新兵,一旦參加了戰事之後,也唯有那不足千人的老兵可以發揮作用。

即使如此,趙俊臣對於這支新軍依然是非常重視,並且還將這支新軍看作是陝甘三邊抵禦今年火篩入寇的最後底牌。

卻說,五萬禁軍精兵抵達了陝甘三邊之後,領兵大將關武元很快就成為了陝甘三邊的風雲人物,又在隨軍幕僚牛輔德的大力宣傳之下,關武元的武聖後人身份、威風凜凜的相貌氣質、手下的五萬精兵,再加上關武元最擅長的裝腔作勢、自我吹捧,皆是讓陝甘三邊的將士們士氣大震!王錚成為了三邊總督之後,很快就察覺到了陝甘三邊的局勢糜爛,眼看著今年火篩入寇必然要比往年猛烈許多,正是憂心忡忡、心驚膽戰,卻沒想到朝廷馬上就支援了大批糧草,並且還派來了十萬援軍,頓時是幸喜若狂,長鬆了一口氣。

而關武元以及關武元麾下的五萬禁軍精兵,更是被王錚視為救命稻草。

關武元則是依照趙俊臣的吩咐,趁機將戚斌的三千新軍調入了自己的麾下。

與此同時,隨軍幕僚牛輔德則是打著關武元的旗號,與陝甘三邊的軍鎮總兵、指揮使們頻繁接觸、拉攏關係,很快就達成了攻守互助的協議。

至此,趙俊臣在陝甘三邊的佈局,也就全部完成了。

又到了八月中旬,陝甘三邊傳來訊息,已經有零散的蒙古騎兵開始入侵劫掠了,這顯然就是今年火篩入寇的前兆。

收到這個訊息之後,趙俊臣也就下定了決心,準備要動身前往陝甘了。

當然,以趙俊臣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經是無法輕易離京了,若是他想要前往陝甘三邊,就必須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

幸好,這個理由趙俊臣早就準備好了。

*卻說,八月十五這一天的早朝上,德慶皇帝正在皇極殿內大發雷霆!“就在昨天下午,朕收到了太子太師王保仁、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等人從南京送來的奏疏!他們對南京六部的調查已經結束了,最終的結果讓朕大為震怒、也讓朕深感痛心!南京六部的六位尚書經過嚴查之後全部有罪!十二位侍郎經過審查之後也同樣有十人涉罪!至於南京六部的中下層官員,更是糜爛到了根子裡!經過幾位欽差的整頓,整個南京官場都被清掃一空,南京城的大牢近乎是人滿為患,裡面所關押的犯人全都是朕曾經深為信任的大臣!朕對於南京六部一向是期望甚重,我朝的近半稅賦、數省的官員考核、江南的人才培育……這些重要職責全部交託給了南京六部!但南京六部又是如何回報朕的?庇護走私!謀害大臣!勾結成黨!私通藩王!種種罪行,皆是讓朕觸目驚心!既然如此,朕還要這些南京官員有何用?朕還要南京六部有何用?依朕的看法,南京六部的存在已經是成為了朝廷的頑疾,還不如將這些衙門全部撤掉收權省事!”

德慶皇帝用手大力拍打著龍椅扶手,不斷的高聲怒喝,表情間滿是震怒,就好似他壓根沒有想到這種結果一般。

而百官們見到德慶皇帝的震怒之後,也紛紛是心中懼驚,齊聲向德慶皇帝行禮請命道:“臣等有罪,還請陛下息怒!”

德慶皇帝並沒有理會百官們的請命,依然是怒聲道:“南京六部如此之糜爛,朕如何能夠息怒?!你們說說看,朝廷留著南京六部究竟還有什麼用?就是為了活活氣死朕嗎?”

眼看著德慶皇帝竟是想要從南京六部收權,就陸續有一些江南出身的官員出列表態,搬出了祖宗之法、強調了朝廷穩定、解釋了南京六部的必要性,總之就是不希望德慶皇帝從南京六部收權。

“陛下息怒,自太祖立國之後,南京六部已經是延存至今,若是陛下因為一時震怒就撤掉了南京六部,恐怕會讓江山不穩,百姓們也會惶惶不安,還望陛下明鑑!”

“陛下,南京六部雖然是出現了紕漏,但依然是穩定了朝廷的南方局勢,可謂是功大於過!如今南京官場出現糜爛,只需要撤換官員即可,並無大功干戈的必要,否則整個江南重地都會無所適從.”

“陛下,南京六部乃是太祖所立,成祖遷都順天府之後,也依然留下了南京官場建制,若是陛下因為一時之激怒就廢黜了南京六部衙門,恐怕是違背了祖宗之法,還望陛下息怒明察!”

南京六部與江南士族的關係極為密切,所以就算是德慶皇帝此時已經是震怒至極,也依然會有許多官員冒著風險為南京六部求情。

實際上,德慶皇帝的表態也只是一種試探罷了,見到大批官員表示反對之後,也就沒有繼續堅持,只是稍稍歇了怒火,說道:“既然如此,朕就再信任南京六部一次,但若是南京六部依然是讓朕失望,就表明南京六部對於朝廷而言已是弊大於利,絕不能繼續留著了!”

頓了頓後,德慶皇帝的語氣平靜了許多,又說道:“如今,整個南京官場已經是清洗一空,出現了許多空位,既然是南京六部依然還要延存,這些空位也就需要官員填補,但這麼多的空位需要官員填補,朕一時間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眾位卿家可有什麼建議?”

依照趙俊臣當初的連環毒計,德慶皇帝提出了詢問。

隨著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朝廷高層的眾位閣老與尚書們,也紛紛是按照趙俊臣當初的計劃、提出了各自的人選建議,並且是聯手演了一場戲。

趙俊臣擺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首先出列道:“陛下,南京戶部擔負著朝廷的近半稅賦,又有有鹽引勘合之權,最是重要不過,需要一位經驗豐富、性格穩重的大臣負責,如今江西布政使汪正的任期將滿,此人的能力不俗,又十分熟悉南京官場,乃是南京戶部尚書的最好人選.”

南京戶部尚書乃是一個肥差,固然是人人都想要爭奪,但趙俊臣身為京城戶部尚書,自然是最有發言權,若是趙俊臣的舉薦沒有遭到太多的反對,那麼也就無人可以相爭。

此時,聽到趙俊臣的舉薦人選之後,百官們紛紛是心中一驚。

江西布政使汪正一向是貪婪吝嗇、斤斤計較,並且是出了名的翻臉無情、收了銀子也不會為人辦事,這樣的人哪裡會是南京戶部尚書的適合人選?不過,百官們並不瞭解趙俊臣坑害南京六部的連環毒計,只以為汪正不知何時已是投入了趙俊臣的門下,所以才得到了趙俊臣的舉薦。

聽到趙俊臣的舉薦人選,吏部尚書宋啟文馬上是出列反對,列舉了許多汪正的缺點與不足,但這件事畢竟是趙俊臣的話語權更重,再加上德慶皇帝、沈常茂、左蘭山等人同樣是偏向於汪正,所以南京戶部尚書的位置最終還是落到了汪正的頭上。

確定了南京戶部尚書的人選之後,宋啟文似乎是存心想要報復,馬上就出列說道:“陛下,南京官場剛剛經歷了一番動盪,而南京吏部則是南京官場的核心衙門,既是關係到南京官場的穩定,也是關係到南京六部的官場風紀,必須要有一位剛正不阿、律人律己的大臣擔任尚書,才能夠讓朝廷安心,所以臣舉薦江西按察使吳陘人擔任此職!”

聽到宋啟文的舉薦之後,百官們又是紛紛一驚!吳陘人的性格乖張不合群,不懂得聚攏人心卻又喜歡排斥異己,又豈是南京吏部尚書的合適人選?不過,考慮到吳陘人一向與“周黨”關係密切,與新任的南京戶部尚書汪正更是死敵關係,再聯想到宋啟文剛才激烈反對汪正擔任南京戶部尚書的事情,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乃是“周黨”與“趙黨”的一場博弈,雙方都想要趁機插手南京官場,所以就派了各自的黨羽擔任南京六部尚書,並且還想要壓制對方。

對於“趙黨”與“周黨”的明爭暗鬥,百官們自然是輕易不敢參與其中,再加上週尚景、李和、沈常茂等人紛紛是支援了宋啟文的提議,所以南京吏部尚書的位置也就落到了吳陘人的頭上。

接著,老弱昏聵的都察院僉都御史李子雍在首輔沈常茂的建議下,成為了南京刑部尚書,並且還得到了“趙黨”與“周黨”的一致支援;而不學無術、嫉賢妒能的順德府知府沈欣文則是成為了南京禮部尚書,這個任命看上去則是各黨派相互妥協的結果。

至於南京工部尚書,則是落到了原南京戶部侍郎曹文斌的頭上,而南京兵部尚書卻是由德慶皇帝直接指定了一位“帝黨”官員擔任,這個位置涉及到了兵權,自然是無人敢與德慶皇帝相爭。

等到南京六部尚書的任命全部是塵埃落定之後,百官們終於是後知後覺的發現了不妥之處!性格乖張的吳陘人成為了南京吏部尚書、貪婪吝嗇的汪正成為了南京戶部尚書、老弱昏聵的李子雍成為了南京刑部尚書、不學無術的沈欣文成為了南京禮部尚書……這些人的秉效能力,皆是與他們的位置不符,再考慮到南京戶部與南京吏部乃是南京官場最核心的兩個衙門,偏偏南京戶部尚書汪正與南京吏部尚書吳陘人乃是出了名的死對頭……如此一來,剛剛才結束了一場清洗的南京六部,豈不是很快就要再次亂起來?想到這裡,那些與南京六部關係密切的大臣們皆是憂心仲仲,隱隱覺得南京六部似乎是落入了一場陰謀之中,朝廷中樞對南京六部的清洗整頓只是這場陰謀的開端罷了。

然而,這些任命已經是成了定局,他們也就再無理由反對,只是等到朝廷開始商議南京六部的十餘位侍郎人選的時候,卻是紛紛出列表示這些任命不可以倉促決定,應該認真考核人選云云。

豈不知,這般情況也同樣是落入了朝廷高層的算計之中,卻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這些侍郎位置的空缺也就成為了朝廷中樞下一步計劃的伏筆與引子!*眼見著朝廷針對南京六部的計劃一切順利,德慶皇帝的心情頗是愉快,但表面上依舊是一副嚴肅至極、餘怒未消的模樣,並且開口問道:“南京官場的事情,暫且先這樣吧!眾卿可還有事情呈奏?”

見到德慶皇帝的這般模樣,似乎是不打算繼續參與朝議了,大太監張德也就知趣的邁步向前、高聲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原本,百官們還以為今天的朝議就此結束了。

卻沒想到,因為趙俊臣的暗中推動,今天朝議的高潮不過是剛剛開始罷了!隨著張德的話聲落下,就見到百官佇列之中一口氣走出了十餘位官員。

這些官員大都是出身於清流,但也有“周黨”、“沈黨”、以及中立官員,他們此時的表情皆是有些激憤。

“陛下,臣有本要奏!”

“陛下,臣要彈劾戶部尚書趙俊臣貪贓枉法之罪!”

“陛下,據臣所知,山西與陝甘的災民至今沒有得到朝廷賑濟,朝廷用以賑濟災民的大批錢糧皆是不知所蹤,還請陛下明察!”

隨著這些官員七嘴八舌的爭相表態,卻是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戶部尚書趙俊臣!……恩,週末結束了,明天會爆發。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天災歷代皇儲從扶蘇降臨開始

書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