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奉行流官制度,各級地方父母官,不在原籍為官,這能有效遏制和避免一家獨大,使得地方秩序相對清平。

只是新任的父母官,往往想在當地站穩腳跟,就要籠絡當地計程車紳和讀書人等群體,否則政令就推不下去。

不是所有的大明官員,都具備一開始就能掌控權柄,在任地站穩腳跟的能力。

這也導致一部分的大明官員,面對地方勢力的糖衣炮彈,變相的進行妥協,甚至乾脆同流合汙。

像以權謀私、苛捐雜稅、兼併土地這些現象,就是這等態勢下逐步形成,並對地方百姓造成沉重負擔的。

大明如果繼續奉行單一的科舉制度,叫多數不知何為治政,何為治民的讀書人,透過被壟斷的科舉遴選,去委派相應的官缺,哪怕前期會觀政一些時日,可終究擺脫不了官場糜爛的命運。

特權一日不除,大明永無寧日。

“撫臺,學生又重新核算一遍.”

閻應元神情嚴肅,捧著一摞公函,開口說道:“若是想重修直隸馳道,就算有天津直隸州,所提供的那批糧餉,還缺兩百多萬兩銀子,這跟先前是一致的。

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跟陳知州所明確的馳道規格,對水泥的需求很大,依著現有水泥窯規模,根本就滿足不了建設所需。

天津那邊籌建的水泥馳道,跟傳統的馳道夯築,儘管說開支耗費上多了不少,但是不管是建設效率,還是堅硬程度,都提升很多.”

“這個事情,本撫近幾日也在思索此事.”

盧象升聞言,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既然現有所產,對建設需求滿足不了,那就籌建起一批水泥廠。

就跟天津直隸州一樣,籌建官辦的諸廠。

以直隸巡撫府的名義,在保定、真定、順德、廣平、大名等府縣,尋找合適的地方,開闢直轄的諸廠進駐區,先行籌建起一批官辦水泥廠。

等到這批水泥廠,能夠有效運轉起來,再分批籌建起鍊鐵廠、鐵器廠等,這樣一來的話,能叫多數無產的百姓,招募其中賺取工錢。

不過諸廠的具體管轄,要直隸賑災行署實控,不能叫地方官員掌控,至少現在是不能這樣做的.”

先前趕赴天津視察,這期間的所見所聞,叫盧象升、閻應元這些人,眼界都被開啟了很多。

陳延生在天津直隸州,磕磕碰碰所摸索出的那一套,使得盧象升發現其中精髓,亦尋找到解決直隸安定的關鍵!“現在直隸賑災行署,所登記造冊的災民和流民,規模太過於龐大.”

盧象升神情嚴肅,看向閻應元說道。

“固然現在有籌謀的馳道建設,加之賑災行署這邊,要謀劃的地方水利建設,能夠有效分流走一部分。

但是多數的破產百姓,再算上被地方士紳、商賈等群體,所盤剝的那些佃戶,並沒有賴以維繫的生計。

這不好。

現在天津開海通商,發展趨勢很好,若是北直隸其他的府縣,能籌建起一批官辦諸廠,形成陛下一直所強調的產業,那就不一樣了。

這件事情能夠做好,不僅能解決穩定問題,還能增收不少稅收,同時推動直隸境內的改變,可謂是一舉多得.”

“撫臺的構想是好的,但是直隸賑災行署這邊,並沒有精通此道的人才啊.”

閻應元講出心裡的擔憂,“再者言,若真籌建一批官辦的水泥廠,只怕這個開支,還要再增加很多。

現在籌建直隸境內的馳道,就缺口兩百多萬兩銀子.”

“這些問題,本撫都已經想好了.”

盧象升微笑著說道:“管理水泥廠的人才,包括其他廠的人才,可以從天津抽調一批吏員,增補到直隸賑災行署中,並籌建起對應的機構。

至於說籌建水泥廠,所缺的那部分銀子,本撫打算再向陛下呈遞密奏,看看能否爭取到內帑銀子。

這些謀劃部署,關係到直隸今後的發展,倘若內帑沒有銀子,本撫就從其他方面入手,這件事情必須要明確下來!”

時下的大明,可謂是上下襬爛,但這並不代表著大明,就沒有務實肯幹的賢臣良才。

先前崇禎皇帝所謀劃的種種,已然開始逐步發威。

特別是賑災行署這一機構,吸納很多科舉無望的讀書人,還有規模不小的生員。

這較為龐大的吏員隊伍,在盧象升、陳延生、袁可立、孫元化這批賢臣良才麾下,做著最繁重的基礎性差事,凡是能承受住這種壓力的,皆逐步晉升上來,所領取的俸祿和享受的待遇,皆是從內帑直接撥發的。

哪怕現在他們不被大明官場主流認可,但是等到了合適的機會,這批人就會分批步入仕途,成為大明官員的一份子!……紫禁城,乾清宮。

“沒想到盧卿他們,居然提前想好籌建馳道建設了.”

崇禎皇帝捧著手裡的奏疏,面露笑意道:“朕先前還想著,給盧卿他們去一封密旨,叫他們展開馳道建設,水利建設,現在好了。

張口就要兩百多萬兩銀子。

還列舉的這般詳細。

看來這件事情,盧卿他們先前謀劃很久了,不過兩百多萬兩銀子,只怕是不夠吧.”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皇爺,若是盧巡撫他們,要在北直隸各府縣,籌建起整體的馳道,單單天津和保定兩地,所籌建的水泥廠,恐滿足不了需求。

現在水泥煅燒的技術,雖說提升不少,不過各個水泥窯的產量,卻是相對穩定的。

想要做成這件事情,就算將內廠這邊,所籌建起的水泥廠,都加在一起的話,也只是勉強滿足。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別的地方,就沒有……”“嗯,想來這是第一封密奏.”

崇禎皇帝點頭說道:“既然籌建馳道建設,盧卿他們能想的這般縝密,那不會想不到這件事情。

或許要不了幾日,盧卿的密奏又會呈遞過來,其實趁此機會,在地方籌建一批官辦的諸廠,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輪帶來的愛之風

住在春山裡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