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上所生是非,崇禎皇帝不想過多分神去管,權謀算計也好,黨爭不休也罷,並非他三言兩語,就能扼殺掉的。

從萬曆朝的國本之爭,就愈演愈烈的黨爭,已然滲透進大明的每一寸地域。

人心,終究是這世間最難看透,最難猜透的。

屁股坐在什麼位置上,就代表著嘴上要講什麼話,皇權和臣權之爭,處處都會彰顯,處處都會爆發。

時下崇禎皇帝所關心的,是遼東戰局的推進,劉興祚率領東江軍參戰,在遼南積極開闢第二戰場,也宣示遼東戰局邁向新的階段。

涉及前線戰場的軍事指導,遠在千里外的崇禎皇帝,能做的可以說微乎其微。

畢竟前線戰局的變化很快,不清楚這些變化,就貿然給奮戰前線的將校,下達所謂軍令進行約束,那隻會適得其反。

微操指揮這等事情,崇禎皇帝絕不會去做。

西山。

“諸卿,當前遼東局勢動盪,對各類火器、火藥製品、軍械等需求量,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增加.”

在眾人的簇擁下,崇禎皇帝神情嚴肅,邊走邊說道:“武備院所轄軍工產業,必須在確保產量的前提下,保障每件出產的質量才行。

這是紅線,絕不能有任何紕漏。

朕知道你們的壓力很大,但奮戰在前線的將士,那都冒著被殺的威脅,所以要幫助他們武裝起來.”

焦勖、宋應星、畢懋康、王徵這批武備院的英傑,一個個都神情嚴肅,遼東那邊經歷怎樣的戰況,他們這些人都是清楚的。

自從遼東開始出現戰況後,軍機處所匯總的相應案牘,崇禎皇帝都會譴派王承恩、方正化等心腹太監,向焦勖、宋應星等武備院高層簡述,以此敦促他們多多生產。

當前圍繞西山一帶,籌建起諸多規模化工廠,尤其軍工產業發展最為迅猛,畢竟所需的火器、火炮、軍械、甲冑等需求太高了。

奮戰在山陝和遼東的諸軍,拱衛在京畿的諸軍,單單是崇禎皇帝所實控的軍隊,都是極為龐大的存在。

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就是需求!來到一處生產車間,宋應星走上前,正色道:“陛下,這就是前段時間,我武備院集中力量,尊奉陛下所明旨意,進行研製的幾款木製車床。

參照不同生產的所需,生產出的這些木製車床,會被分配到不同產業線,參與到實際生產中。

只要再給武備院一些時間,臣等皆能向陛下保證,所轄軍工產業的各項產量,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宋應星的話在耳畔迴盪,崇禎皇帝銳利的目光,盯著眼前那一臺臺尚未完成組裝的木製車床上,不少匠戶神情緊張的站在一旁。

眼前擺放著的這些木製車床,看上去是那般笨重和簡陋,倘若放在後世的話,甚至連殘次品都稱不上,只能稱之為破爛。

只是對當前的大明來講,卻代表著朝向標準化生產,邁出最關鍵的一步。

不管是做任何事情,往往都是頭三腳難踢,畢竟大明先前並沒有這些,一切都是宋應星他們摸索著來的。

宋應星、焦勖、畢懋康這些人,見自家天子沉默不言的站著,一個個內心深處難免緊張起來。

為研製這些木製車床,武備院可沒少耗費銀子。

每個構件都是反覆推敲和試驗的,包括各項尺寸的明確,不同規格的刀具,不同刀具的分類,不同規格的砂盤等等,這一項項試驗下來,銀子就像是流水一般。

“朕不僅給你們時間,還會再給你們銀子.”

在眾人緊張之時,崇禎皇帝轉過身來,開口道:“武備院所涉足的諸多領域,朕只是粗懂一個皮毛,關鍵還是在於你們。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具體如何鑽研,朕不清楚。

但朕希望武備院上下,能夠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耐下心的好好從事這些所涉足到的領域。

大明今後能否改變,能否中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看你們武備院這邊,能鑽研出多少新的東西.”

“臣等謹遵上諭!”

宋應星、焦勖、畢懋康他們紛紛作揖應道。

涉足科技領域的探索和發展,根本沒有任何捷徑可以借鑑,唯有持續不斷的鑽研,持續不斷的砸銀子。

崇禎皇帝能做的事情,就是將所知的那點皮毛,講給宋應星、焦勖這些大明英傑,讓他們聚在一起,心無旁騖的從事各種研究。

和西洋傳教士相互探討,儘可能多的碰撞出火花了。

此外崇禎皇帝就是不斷地掏銀子,避免武備院缺少銀子的支援,而被迫陷入到停滯不前的狀態。

武備院所鑽研的領域既然做了,就不能半途而廢掉,不然崇禎皇帝就虧大了,前期投入的銀子全打水漂了。

“關於膛線機的研製,進展的怎樣了?”

從車間裡出來,崇禎皇帝看向畢懋康,詢問道:“據勇衛營、神機營等處所傳軍報,配發的那些燧發火銃,在戰場上起到的成效不錯。

不過在朕看來,燧發火銃只是一個開始,朕所講的線膛燧發槍,會給火器帶來全新的突破和改變,包括彈藥的改變.”

“臣……”畢懋康眉宇間流露出些許低落,拱手請罪道:“臣還沒能鑽研出來,刻畫膛線一事,難度太大,需要攻克的難關太多。

即便是手工進行刻畫,殘次品依舊是居高不下,臣……”“好啦,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崇禎皇帝見狀,笑著寬慰道:“卿家所做的事情,其中難度有多大,朕心裡是清楚的,沒事,慢慢來,朕有信心,卿家一定能做好的.”

現階段西山所取得的成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靠崇禎皇帝堆銀子,給堆出來的,一旦說失去了銀子供應,那很多涉足的領域,必將會陷入到停滯不前的境遇。

但是那又能怎樣呢?想叫大明實現改變,不走這條路,根本就無路可走,就算銀子出現問題,崇禎皇帝也會想盡辦法去解決,而不是砍掉武備院所涉足的領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