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見鄭芝龍,特設琉球鎮,擢為總兵官,創設漢盟,叫鄭森進京為太子伴讀,不過是崇禎皇帝的一次交易。

現階段的大明,不具備對外開拓的實力。

大明的海上力量,太差,太弱。

能夠維持泛遼東戰略,能夠保障福建安定,就算是很不錯了。

不過隨著天津開海通商的深入,北上通商的歐羅巴諸國,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增多。

倘若叫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等國海外勢力,摸清楚大明的海上實力,那這幫披著紳士外皮的野蠻者,定然會張來血盆大口,狠狠撕咬在大明身上。

閉關鎖國是死。

開海通商是活。

崇禎皇帝必須要未雨綢繆,先行想好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搶時間,是大明各個領域都要做的。

新政,平叛,賦稅,科技,新學,軍隊,海軍……單單是能想到的諸多層面,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秩序,來叫崇禎皇帝逐步謀改,特別是天津開海通商,還牽扯到海關稅收,經濟發展,糧食補給,生產力提升等層面,這件事情無論如何都要做下去。

所以鄭芝龍這個傢伙,就被崇禎皇帝拎了出來,先行替大明沒成建制的海軍,用滔天的富貴,來把守好大明的南大門吧。

至於日後鄭芝龍麾下勢力怎樣膨脹,那以後再見分曉吧,崇禎皇帝心中並不覺得,個人力量能抵抗住謀改後的大明。

心有警惕,才能砥礪前行。

從鄭芝龍強壓內心喜悅,踏出乾清宮的那一刻,在其不知情的前提下,他就成了大明海軍的磨刀石。

鄭芝龍的進京和離京,並沒在京城產生任何影響,畢竟朝中的文武百官,對這一名不見經傳的人,根本就不瞭解。

不過等鄭芝龍赴津後,鄭芝鳳所領水師力量,將增補到遼西麾下,那就會有不一樣的改變。

“皇爺,畢閣老求見.”

王承恩低著腦袋,走進殿內稟明。

“宣.”

崇禎皇帝言簡意賅道。

隨著局勢的逐步開啟,崇禎皇帝是愈發忙碌了,儘管多數政務,被送到內閣那邊,崇禎皇帝所主抓的,是他看重的那些謀劃。

但縱使是這般,依舊是很忙碌。

“臣…畢自嚴,拜見陛下!”

“免禮吧.”

崇禎皇帝放下御筆,見畢自嚴的臉上,是難掩的激動和喜悅,眉頭微挑起來。

“畢卿,此來覲見,所為何事?”

“啟稟陛下,臣此番覲見,是稟明戶部所徵榷稅、關稅等事,就當前所掌控的情況來看,國庫這邊,今歲會增收四百多萬兩銀子.”

說著,畢自嚴捧起所持奏疏,王承恩見狀忙快步上前,接過奏疏,朝御前呈遞過去。

“四百多萬兩銀子?”

崇禎皇帝一愣,接過奏疏,遂認真的翻閱起來。

“沒錯!”

畢自嚴難掩激動道:“張家口所開榷關,戶部增設國稅處,都取得不錯的進展,特別是張家口榷關。

從明確榷關重開,籌建十三行以來,雲聚於此的商賈增多,所販茶葉、絲綢、鹽等物規模很大。

土默特、察哈爾、喀喇沁等諸部草原勢力,皆取得了互市的成效,甚至河套那邊,也有不少貿易往來……”聽著畢自嚴所講的那些,崇禎皇帝臉上笑意更盛,對於遊牧民族的草原勢力,對外補充日常所需,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別是茶葉和絲綢,那一向是草原諸部最需要的,前者為了健康,後者為了信仰。

萬曆朝為封鎖制裁建虜勢力,簡單的關閉榷關和馬市,不僅叫大明失去一項重要財源,還叫北疆諸鎮遭受草原侵襲。

而範永鬥這批漢奸走狗,趁此機會大發國難財,使得建虜非但沒有被制裁,還叫大明增加很多支出成本。

“政策永遠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人,方式方法.”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看向畢自嚴說道:“按照現有的趨勢來看,戶部這份奏疏,言明今歲能增收四百多萬兩銀子。

的確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畢卿,你要特別注意一點,有司對榷關的監管,必須要再加強一些,避免鐵料、火器火藥等違禁品,流出口外才行。

當然廠衛這邊,朕也會安排人手,多多進行秘密巡察。

以范家為首的八大賊,此等令人憎惡的事情,絕對不能再出現,不然大明重開榷關,就是養虎為患.”

“陛下英明.”

畢自嚴作揖應道:“針對榷關的監管,戶部明確了一些新規,甚至將會同都察院,一起參與監管。

好的政策,想要從一始終,朝廷就不能放鬆警惕。

就像軍機處那邊,裁撤一批京衛,儘管在朝引起非議不小,可在臣看來,這卻是惠民利國的良策。

關鍵就在於怎樣去做.”

崇禎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所推動的一些謀改,能得到像畢自嚴這樣的大臣,心裡的認可,就代表他走的路,是對的。

大明,永遠繞不過去的,始終都是財政問題。

現在內帑的銀子,是很充沛,但那畢竟不是國庫。

“說的好.”

崇禎皇帝讚許道:“有畢卿坐鎮戶部,替朕當好財政的大管家,朕這心裡才算放心很多啊。

當前國朝的收支,依舊是不平衡的,甚至存在諸多的缺口。

不過現在卻有好的改變了,至少國庫存銀增多,那第一批戰爭債券,就算是真的到期,戶部也能得到有效解決.”

對於崇禎皇帝來講,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財政問題的壓力,不再自己扛著,要分擔到有司官員的肩膀上。

一個人扛。

很多人扛。

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和成效。

至少這樣一來,在推行一些新政時,所遭遇到阻力,就不會像先前那般大。

不斷滲透,潛移默化的謀改,遠比搞什麼轟轟烈烈的謀改,要來的更具成效,畢竟既得利益捏在手裡,無論是誰,都不願輕易丟手的。

跟畢自嚴的這次交談,叫崇禎皇帝看到大明財政,逐步改善的好現象,這遠比在戰場上打一場勝仗,要來的更實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成為了洪荒主宰

我不是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