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萬世傳承的王朝,這是崇禎皇帝心知肚明的,縱使大明真的維新變法成功,能傳承的週期也是有限度的。

哪兒有什麼千年的國朝啊。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思想,在發展到一定期限下,終究會有矛盾爆發的時候,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大明能夠傳承多久,崇禎皇帝其實並不清楚。

不過崇禎皇帝卻清楚一點,如果能在他的手裡,叫神州孕育的文明體系,能夠擴大相應的影響力,構建起一個層次分明的漢文化圈,這就變得不一樣了。

哪怕是在今後的某一時期,朱家王朝落下帷幕,只要是以漢人為主導的王朝,能夠繼承大明的疆域和政治遺產,那漢文化圈的影響力,就會持續的維繫下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罷了。

乾清宮。

“周延儒在山東那邊,奉旨主審的衍聖公府案,算是較為圓滿的結案了.”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看向內閣諸大臣,面色平靜道:“不過朕倒是想問問諸位卿家,對於衍聖公府案的調查審訊,心裡都有什麼想法嗎?對我大明而言,這究竟只是個偶發的個案呢?還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呢?這是最讓人值得深思的。

倘若轟動朝野的衍聖公府案,沒有給國朝應有的警示,那對於朕,對於你們而言,過去做的事情,都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

徐光啟、溫體仁、畢自嚴、黃立極、劉鴻訓一行,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類似於衍聖公府案的侵佔土地這類現象,其實在大明算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享有特權的群體,更是想盡各種辦法,也要儘可能多的兼併土地。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現象。

“啟稟陛下.”

徐光啟走上前,作揖行禮道:“像衍聖公府案這等現狀,其實在我大明並非是偶發的個案,而是較為普遍的事實。

在一些地方上的不法者,用威逼利誘、行賄勾結、脅迫百姓等手段,幹著違背律法的事情。

而出於種種的緣由,這些較為普遍的事實,其實朝廷知曉的並不多,瞭解的並不全面,致使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還真敢說啊!溫體仁詫異的看向徐光啟,心裡很是不平靜,這等論調當著天子的面講出,那肯定是要出大事情的。

“卿家說的,正是朕想的.”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環視殿內諸臣,朗聲道:“時下在大明上下啊,有著一股非常不好的風氣,那就是欺上壓下。

根子出在什麼地方?就是吏治腐敗!如果此事不能得到解決和根除,那就算朝廷做再多的事情,都是無濟於事的。

朕聽過一句戲言,覺得可笑之餘,卻也感到後怕,是什麼呢…嗯,叫什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諸卿覺得可笑吧?可這就是事實!既然衍聖公府案這等現狀,並非是偶發的個案,那對於朝廷而言,就要深查,把這等現狀都查出來!”

吏治問題,是一個國朝能否長效傳承的關鍵。

徐光啟這個內閣首輔,除了肩負著協調和均衡新舊之爭,妥善解決維新變法的諸多政策銜接外,還肩負著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在他的任期內,輔佐崇禎皇帝整頓好大明腐敗的吏治。

一屆內閣,就有該要肩負的職責。

像韓爌這一屆內閣首輔,更多的是基於維穩,崇禎皇帝才叫這個韓爌,能夠在首輔之位上坐穩。

現在維新變法的諸多謀劃部署,正在有效的推進落實中,單純的為了維穩,而忽略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說吏治這一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有效的改善,那就算維新變法做的再多,終究是徒勞無功的。

變法所帶來的諸多紅利,會叫守舊派的部分群體吞掉,同時又扶持起一批新的既得利益群體。

等到那種態勢下,新舊兩派既得利益群體,一旦說合流的話,那對於崇禎皇帝而言,他就會被徹底的架空,甚至是落水駕崩。

崇禎皇帝繼續說道:“都察院的中央巡察制度,還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除了過去肩負的職責外,還要增設一些新的擔子。

例如清查土地田畝。

例如清查冤假錯案。

例如巡察各地吏治。

例如整頓各按察司。

此事要重視起來,還是以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為主,先行展開各項巡察和清查。

朕也知道,如此一來的話,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是不夠的,那就從有司衙署借調,從歷屆科舉新進官員抽調。

這件事情,就交由徐卿主抓,叫都察院的韓繼思協助,朕要看到相應的奏疏,卿家可能辦好?”

“臣遵旨.”

徐光啟當即作揖應道。

一直以來,崇禎皇帝都在傾向於北方諸省,而忽略江南諸省,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是秉承這一決斷。

之所以這般做,是因為朝廷的掌控力度,其實出現很大的問題。

特別是在江南諸省治下,那掌控力其實是不斷削減的。

面對這樣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崇禎皇帝需要先明確一個構想,即增強對北方諸省的掌控,叫北方諸省能夠發展和繁榮起來。

只要能掌握北方諸省這一基本盤,當各項新政逐步取得成效,在朝廷根底得到增強後,那再去調轉方向,對準問題更多,弊政更多的江南諸省,就算是出現大規模叛亂,崇禎皇帝也不至於說太過被動!有些事情,還是心照不宣的好。

“對了,孫傳庭在河南試行的攤丁入畝,朕覺得很好.”

崇禎皇帝伸手道:“這個事情存在的爭議不小,不過你們內閣,要多多的支援才行,想解決兼併土地的現狀,就要適當的變一變。

廢除掉人丁稅,將人丁稅攤派到田畝中,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

今後朕不希望內閣這邊,再出現任何反對的聲音,有爭議的,就多討論,不要上升到人身層面,這是不好的一種現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劉備斬諸仙,諸葛七擒威震天

碼字吳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