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大明以外的地域,一個較為普遍的想法和看法,便是和上朝天國相比,那都是蠻荒未開化之地,純粹沒有必要興師動眾。

南洋諸國也好。

印度半島也罷。

亦或者歐羅巴。

甚至臨近大明的朝鮮,乃至隔海相望的倭島。

在大明主流的思想裡,就是心生蔑視,就是物產貧瘠,大明地域遼闊,又何須理會他們呢?但是恰恰在上述這些地域,不管金銀銅這等貴金屬礦藏,還是價格不菲的香料等物,亦或者兩熟,三熟的稻穀等等,那其實都是大明所需要的。

明明雄踞神州這等寶地,明明有著諸多理由,可先於歐羅巴各國一步,甚至數步,在南洋諸國展開貿易,展開開拓,可偏偏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左右,受儒家思想的禁錮,導致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進展。

封建體系下的王朝,儒家思想的那套理論,的確能確保天下的長治久安,但背後帶來的弊端同樣也很明顯。

“孫卿所說的這些,朕有想過,但是並不擔心.”

崇禎皇帝放下手中奏疏,撩了撩袍袖,開口道:“就現階段的大明,僅天津一地,對外開放了海禁,還是以中旨的形式開放。

孫卿,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別看朝中的官員,包括地方的其他群體,個個都張口動搖國本,閉口動搖國本,可真要叫他們,或者背後的人,嚐到甜頭,那事情的性質就不一樣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沒有什麼,比金銀帶來的影響更大,哪怕是朕這位大明天子,同樣也不能免俗.”

孫傳庭沉默了。

對天子最後所講之言,他心裡再清楚不過了,叛亂,災害,僅僅是這兩項,每年耗費國朝太多銀子。

從崇禎二年的建虜寇邊,到時下這個時期,折騰出多少事情,雖說國庫所存困境,受一些政策的變動,得到較大的緩解。

但若是沒有天子內帑支撐,想叫大明在這等混亂時局下,能相對平穩的渡過,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朕想要打破壟斷,想在天津形成新的壟斷,即海上貿易!”

崇禎皇帝站起身,緩步向前走著,正色道:“江南,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域,但暗藏的問題,卻也是最多的。

朕用了幾年的時間,才慢慢理清楚,才慢慢悟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複雜利益網。

各種由頭的偷稅漏稅,各種形式的逃稅,甚至是抗稅,無一不再表明一點,國朝對這個地域,實際掌控是很差的。

孫卿可曾知曉,大明在海禁一事上,是反反覆覆,可實際上不管是禁海,還是開海,在江南沿海地帶,存在著極為龐大的私下海貿。

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那在大明之外的疆域,可是價值千金的奢侈品,只有最富裕的那一部分,才能享受的啊.”

孫傳庭:“……”對天子所講的這些,孫傳庭其實並不知情,包括多數的大明文官,其實也都不是很清楚,或者乾脆就不知道。

唯一知曉此事的,多數是出身江南籍的文官,可對待這些事情,哪怕是他們清楚,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原因很簡單,利益使然罷了。

“不知孫卿是否想過一點.”

崇禎皇帝伸出手,笑著說道:“相隔大明萬里之遙的歐羅巴,那一批批赴明的傳教士群體,究竟是為了什麼,要來到大明呢?他們真的只是單純為傳教嗎?不盡然吧。

包括歐羅巴各國,不管是海上武裝,還是諸多海商,為何都盤踞在南洋諸國,甚至想開啟和大明聯絡的地方?孫卿清楚這些代表著什麼?”

“臣愚鈍,不是很清楚,陛下所講的這些.”

孫傳庭遲疑剎那,作揖行禮道:“…究竟是代表著什麼.”

“當然是為了利益.”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先前,朕曾和湯若望他們交談過,就說一件瓷器,還算不錯的那種。

若是在大明治下,能賣幾十兩銀子,那乘船渡海去往南洋,去往歐羅巴,就能賣幾十兩金子。

十倍的差額啊。

甚至這個貿易差額,會更大。

一件尚且如此,那一整船呢?這能帶來多少金銀?朕先前算過一筆賬,就江南這個富庶之地,那龐大的官紳、商賈等群體的名下,所窖藏起來的銀子,少說會有兩億兩銀子.”

孫傳庭:“……”天子所講的這些,顛覆了孫傳庭的認知,畢竟大明每年賦稅,那才多少銀子啊,江南那邊,怎麼可能會藏著這麼多銀子啊。

可惜,這些都是事實。

就這個時代背景下,大明對外的貿易順差,是極為龐大的,歐羅巴各國,辛苦掠奪來的白銀,多數都以這種形式,流入到大明境內。

甚至為不嚇住孫傳庭,崇禎皇帝將這一數額減少許多。

只可惜這些流入的銀子,多數都藏在暗地裡進行,使得大明朝廷這邊,並沒有見到任何好處,甚至還深受其累。

“孫卿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

崇禎皇帝笑著擺手道:“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歐羅巴各國,其實最想要的,就是一個能見到陽光,真正能進行交易的區域。

現在,朕給他們了。

陳延生在天津那邊,設立海關衙署,建天津造船廠,包括之後籌設的天津十三行,人才行署,交易行署等等,都是緊密圍繞開海展開的。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歐羅巴相隔大明萬里之遙,海上的情況極其複雜,危險隨處可見,但為何他們打造的海船,卻能承受這些?若是大明能吸納他們的人才,積極打造更先進的海船,那針對遼東的局勢,針對建虜的平叛,是否會有較大的改變呢?畢竟武備院這邊,自西洋傳教士進駐後,所取得的進展和突破,都是肉眼可見的.”

孫傳庭不知該說些什麼。

僅僅透過所聽到的這些,他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子對天津開海一事,所謀劃的諸多部署,必然是不少的。

甚至天津真的繁榮起來,那諸多部署都一一落實下來,那大明所面臨的困境,還會像現在這般艱鉅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至愛一生

使用者1098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