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道崗村待到傍晚,艾文跟陳妍梓回到了市裡休息。

旅途到這裡算是徹底結束了,明天他倆將會騎著摩托原路返回q市。

等回到q市的時候學校也就開學了,當年的初一七班也將正式升格為初二七班。

一轉眼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時間確實不太抗混。

有首歌怎麼唱的?時間一去不復回,往事只能回味~再過兩年這幫小豆丁就要升入高中,然後考大學、畢業、成家立業......這可是艾文親手帶出來的第一屆學生。

之前三年艾文只是個科任老師,學生最多在若干年後回想起有個叫艾文的老師教過自己。

但是能銘刻進學生記憶的老師只有他們的班主任。

返程的速度比來時要快很多,畢竟來的時候是一路遊山玩水,返程的時候直接往回開就行了。

無論是艾文還是陳妍梓的摩托排量都不低,巔峰速度都能超過二百公里。

當然,為了生命安全考慮,他們在鄉道、縣道的速度不會超過六十邁。

在趕了兩天的路之後,倆人終於風塵僕僕地回到了家。

一進家門陳妍梓就來了一個乳燕歸巢,一個信仰之躍就扎進了鬆軟的被子裡。

他們家的床墊是純天然乳膠製品,厚度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厘米。

躺在床上就像躺在雲端--用艾文的形容就是,有這麼厚的墊子,就算你在床上蹦迪都不會影響到地板。

“好累啊...不想動彈了...”陳妍梓像一灘爛泥一樣躺在床上哼哼道。

艾文則開啟智慧音箱聽聽音樂放鬆一下,長時間騎摩托比開車還累。

開車是鐵包肉,騎摩托是肉包鐵--這精神壓力能一樣嗎?好在他們選擇的路段車不多,大部分去其他城市的車都會選擇走高速,鄉道、縣道都是一些農機、三輪或者電動車才會選擇的。

以前的時候還會有大車走鄉道、縣道來節省高速公路費,但是隨著時間成本的提升,他們發現還是走高速更合算!明天就是上班時間了,雖然教師返校但是學生卻還可以在家呆幾天。

這幾天時間是給老師們時間用來集體備課的,q市的老師們一般會在開學之前就把本學期的教材研究透。

就拿語文組來說,八年級上冊的教材一共六個單元。

初二年組的語文老師有五個人,除了組長負責兩個文言文單元的備課任務之外,其他老師每個人各負責一個現代文單元的內容。

頭兩天是給老師們時間自由備課--就是用這兩天時間把自己負責的單元內容熟悉、吃透、然後拿出有實施性的教案與課件。

第三天時間是集體備課階段,語文組的老師們湊在一塊交流。

交流的過程就是說課--每個人要把自己負責的單元以說課的形式向同組老師進行彙報。

說課是最能看出一個老師的準備精心與否,大家都是行內人,認沒認真準備一眼就能看出來!一天的交流討論之後,語文老師們手中已經有了本學期完整的教學計劃,最後兩天便是學習其他老師的總結成果,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整合與調整。

q市的學科教研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縝密的執行方式,基本能保證新教師快速進步,老教師發揮老帶新的職能同時與時俱進。

交流才是文化進步的活力源泉,如果老師們全都固步自封的話,一個地區的教育將會失去活力。

而且各自為戰效率低下、任務量大--集體的智慧是遠遠超過個人的,哪怕是艾文也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實現自我發展與進步。

這種集體備課模式放在全國來講都是比較先進的,q市每年財政再緊張都會派遣教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和一線的老師外出學習先進經驗。

和其他地方不同,q市派出的並不是一些上了年歲的老教師,而是一些可塑性極強、學習能力出眾的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學習能力強,可塑性高,而且科研能力好。

他們在學習了先進經驗之後會以點帶面地將先進經驗普及開來。

這些青年老師就是教學一線學校的試點,教研員會時常進行教學觀察來撰寫調研報告,從實踐中檢驗一種先進方法的可行性和困難。

q市常年堅持教學和教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因為老師們把主要備課時間都集中在開學前來進行,所以在開學後可以利用更多時間進行更高階別的教研--比如以區為單位、以市為單位的大型集體備課。

區教研是每週一次,市教研是每月一次。

艾文就曾經代表過七中參加區教研和市教研。

在教研會上每個人都可以提出各自學校在教學當中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然後集大家之力進行研討解決。

語文大型教研時間為每週三的下午,這個下午每個學校都不會給語文老師排課。

老師們可以自由離校參加教研會--每個學校至少派一名老師參加區教研或市教研,其他人則可以放個小假。

反正艾文是挺喜歡參加教研的,所以他在各個學校都有教語文的熟人。

因為教研大家認識、熟悉、成為朋友,大家優勢共享、資源互通從而形成共同發展的先進團體。

而且有了志同道合的團隊之後,不僅學科教研順利無比,學科科研也能快速推進。

眾人拾柴火焰高,自己學校人不夠還可以從同行裡邊找朋友幫忙。

q市基層教師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往上級申報,教育研究院每年都要稽核大量課題申請。

這也算是痛並快樂著,因為課題一旦立項並完成結題,教育研究院都會多一份積累。

能成為教育強市,q市用了三十幾年的時間來披荊斬棘。

艾文這批新老師算是躺在前輩的功勞簿上,站在巨人肩膀上繼續攀登。

為什麼從q市走出去的骨幹教師在哪都會被重用?因為他們掌握著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研習慣、完整而流暢的科研體系。

從q市教育體系走出的大佬很多都組建了各自的名師工作室,發揮著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

很多在q市平平無奇的老師一旦離開本校去外地工作,很快就會脫穎而出成為骨幹教師、成為學科帶頭人。

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q市完善的繼續教育體系和終身學習的機制讓所有從業老師都能受益一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空間法則,由我制定

五香豬耳朵

妖神記之續章

我和千仞雪

回一千年前做殺手

雨又鑼

硯書敘情檀

鸞瀟瀟

全球凡人:唯我家是神!

不忘絳河

去不歸兮

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