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也在注意對面的情況,他已經將鳳衛放了進去,並且迅速封閉了周圍進入大夏軍營的通道,讓李景睿變成了瞎子、聾子。

在他看來,李景睿若是知道自己的行動之後,肯定是心生焦急,會做出什麼錯誤的判斷來,可事情並非他想象的那樣,李景睿仍然是巋然不動,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對他的父親是這麼有信心?”

李勣忍不住望著對面的大營,十分好奇。

他不相信李景睿的智慧看不出這裡面的問題,按照道理,他會做出一些動作的,可是現在看來,這個李景睿也是一個狠人,寧願自己父親名聲受損,也不願意出手。

“將軍,柴紹將軍催促將軍趕緊啟程,不能留在長寧谷,一旦李煜答應了我們撤軍的要求,就需要立刻撤回吐蕃.”

身後傳來親衛的聲音。

李勣想了想,最後說道:“現在我們想撤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面的那小子是不會讓我們輕易撤退的。

讓柴紹先離開臨羌城吧!不過,他的兵馬暫時不能返回吐蕃,暫時就在臨羌城外駐紮.”

他現在也明白了,對面的李景睿到現在沒有行動,不是不想行動,而是擔心自己行動之後,被自己抓住了破綻,從而失去了牽制自己的能力。

但同樣的,自己若是想借著機會逃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肯定會跟在自己的身後,不能讓自己就這麼輕易的撤走。

甚至,相對於柴紹,大夏皇帝父子兩人對自己的興趣更大,他們恐怕寧願近十萬大軍撤出臨羌城,也不願意讓自己逃走了。

“可是大將軍您這邊?”

親衛還是有些擔心。

“我若是跟隨柴紹一起離開,大夏皇帝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他寧願自己揹負罵名,也是不會放過我的.”

李勣搖搖頭,他明白自己在李煜心中的重要性,李煜是不可能讓自己輕鬆離開西北的。

只要擊殺了自己,其他的罵名之類的根本不算什麼。

“放心,我們很快就能離開西北.”

李勣似乎感覺出身後親兵的擔心,寬慰道:“大夏皇帝是不可能拉攔住我們的.”

“哼,若是柴紹將軍能攻下臨羌城就好了.”

身邊的親兵感嘆道。

李勣聽了默然不語,若是可以的話,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夏皇帝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在遙遠的臨羌城下,柴紹看著身後大營中數千俘虜,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之色,這些俘虜都是大夏的百姓,隨著臨羌城的失陷,吐蕃兵馬即將撤離的訊息傳來,整個西北震動了,那些百姓不顧各地衙門的勸說,紛紛返回自己的家鄉,然後就再次落入吐蕃之手。

“還是懋功厲害,否則的話,我們不會如此輕鬆的.”

柴紹對身邊的祿東贊說道。

祿東贊點點頭,他很鬱悶,松贊干布在得到柴紹奪取臨羌城的訊息之後,毫不猶豫的讓祿東贊點了三萬大軍來支援。

只是他很倒黴,前腳剛出了臨羌城,後腳臨羌城就被李煜攻破,大軍在外面遊蕩了半個月,才和柴紹會合在一起,商議著如何離開西北大地。

“柴將軍,現在我們手上有了足夠的俘虜,應該告訴大夏皇帝了,讓大夏皇帝放我們出城了,否則的話,近十萬大軍想要離開這西北大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祿東贊有些擔心。

“你認為李煜現在不知道嗎?他早就知道了,他的鳳衛無孔不入,哪裡會不知道草原上的事情呢?只是他還沒有想好如何解決這件事情而已,所以不會聯絡我們.”

柴紹不屑的說道:“讓我們過去,他心有不甘,不讓我們過去,他擔心自己的名聲受到影響,擔心西北局面變的不可控.”

柴紹實際上也很鬱悶,若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自己身後的近十萬大軍受到了威脅,恐怕他就逼著楊廣讓出臨羌城,可惜的是,現在是要保證自己的性命。

“現在就等著大將軍來了,一旦大將軍來了,我們就能實施計劃了.”

祿東贊聽了臉上露出笑容。

柴紹聽了卻是沒有說話,相反,臉上還露出一絲擔憂之色,靜靜的望著對面的臨羌城。

幽幽的說道:“若是懋功真的來了,恐怕連我們都走不了,大夏皇帝寧願我們手中的幾千俘虜被殺,寧願整個西北再從被逼反,也不會放我們離開西北的.”

祿東贊聽了臉上一變,頓時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忍不住說道:“大將軍能抵十萬大軍啊!”

柴紹聽了心中雖然很嫉妒,但並沒有說什麼,因為他也知道李勣的才能,自己能否能報仇,最後都是落在李勣身上。

“這次雖然失敗了,但我們總算是擊敗了大夏一次,大夏也不是不能戰勝的.”

祿東贊安慰道。

李勣這次的行動在吐蕃境內,引起了轟動,以前世人都認為大夏是不可戰勝的,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只要算計得當,大夏也是可以戰勝的。

柴紹點點頭,臉上頓時露出興奮之色,說道:“唯一可惜的是,這次沒有擊殺李煜,若是殺了李煜,那事情就更加好辦了。

他若是死了,整個大夏就陷入混亂之中.”

“這個,也不是不可能事情.”

祿東贊想了想,說道:“我聽說相父正在操作這件事情,好像已經有了頭緒了,只是時間比較巧,大夏皇帝到現在還沒有返回燕京,這才導致事情還沒有成功.”

“果真如此?”

柴紹雙眼一亮,終於拍著手說道:“好,好,趕緊將李賊殺死,他若是死了,那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不如現在就派人吧!先解決此事,我們數萬大軍被封鎖臨羌城下,每天消耗的糧草也不知道有多少,再這樣下去,我們恐怕支撐不了多久啊!”

祿東贊恨不得立刻結束這場戰場,坐觀燕京風雲。

臨羌城內,李煜看著眼前的情報,臉色很差,這是鳳衛最近收集上來的訊息,看著上面的內容,李煜才知道自己小覷敵人了,面對自己的生死存亡,李勣這些傢伙可是什麼事情都能幹的出來,四處出擊,不僅僅是搜刮糧草,還將百姓俘虜到臨羌城前,接下來想做什麼,李煜不用想都能猜的出來,分明是脅迫自己開啟臨羌城的城門,讓這些傢伙出城。

想到自己費盡心機,才將近十萬大軍都封鎖在西北,現在卻被這些傢伙用這次無恥的方式解決了。

自己將不得不放這些人過去。

“最近軍中的情況怎麼樣?那些百姓還想著返回家鄉嗎?”

李煜將情報丟在几案上。

“有倒是有,並不多,陛下不必擔心,這些百姓我們都是好吃的好喝的供應著,臣看就是對這些人太好了,所以才會讓他們變的如此放肆.”

李大大聲說道。

“是啊!陛下,不用見這些傢伙放在心上.”

其餘眾將也紛紛出言道。

向伯玉的情報並沒有瞞這些人,這些人也知道李煜要面臨的困境。

“陛下,不過幾千人而已,臣看這些西北的羌人,到現在還沒有改變他們的風俗,他們的髮飾和吐蕃人相差不了多少,臣想,這幾千人,是不是吐蕃人假扮的,柴紹故意說是被他們俘虜的。

臣不相信.”

向伯玉忍不住說道:“當初吐蕃人在西平郡肆虐一番之後,可是抓了不少人,這些人都被我們救回來了,臣就相信,他們還能抓到這麼多人.”

李大等人聽了雙目圓睜,死死的望著向伯玉,大家都不是蠢材,如何沒有聽出來其中的問題,這個向伯玉分明就就是想搞事情,將柴紹抓的那數千人,當做吐蕃人,不管是不是真的,都將他們殺掉,或者是藉助吐蕃之手將這些人一起斬殺,這樣一來,在大夏人眼中,根本就沒有任何被俘的百姓,全部都是吐蕃人自己捏造的。

“向將軍,還是你狠,你要是在軍中,那肯定是殺良冒功的人.”

李九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說道。

下面的將軍或許會這麼做,但絕對不敢像向伯玉所說的那樣,一口氣殺了幾千人。

這要是傳揚出去了,整個西北震動,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李煜也深深的看了對方一眼,這個傢伙膽子之大,就是李煜也很驚訝。

向伯玉聽了瞪了李九一眼,接著說道:“陛下,這一個柴紹這麼做了,我們就讓出一條通道來,讓敵人過去了,下一個李勣也這麼做,以後的敵人也會這麼做?難道我們就應該一直退讓嗎?數萬將軍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才將敵人封鎖在這裡,我們就輕輕鬆鬆的將敵人放走,那些將士們該怎麼想?”

大廳內,眾將聽了默然不語,向伯玉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為了幾千人,大夏在退讓,以後碰到這種情況,是不是還會退讓。

“陛下,在很久之前,秦王殿下就下令堅壁清野,是這些人不聽秦王的命令,才會如此。

這難道還能怪朝廷嗎?況且.”

向伯玉原本是想說,那些羌族子民死不足惜,但想到大帳中還有一些異族出身的將校,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了。

“向卿,你可知道我們這些將軍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那就是保境安民,因為我們的無能,才讓敵人突破了臨羌城,才讓百姓們流離失所,有了戰亂之苦,現在我們不但不能救他們,反而還想殺了他們,這如何能對得起我大夏的軍旗?”

李煜嘆了口氣。

實際上,若是可以的話,他也會這麼做的,畢竟用數千人換取近十萬吐蕃將士的生命,這是一件很划算的買賣,可是,這世上哪裡有不透風的牆呢?一旦洩露出去,對自己的聲望將是一個打擊。

西北羌人居多,現在殺了數千羌人,在西北各個異族眼中,還以為朝廷要借吐蕃人消滅自己呢?還不會揭竿起義,那個時候,剛剛歸附不久的西北,將會再次燃起戰火,大夏將會疲於奔命,損失將朝超過眼前。

這個買賣,李煜是不會做的。

向伯玉聽了面色一變,頓時不說話了。

李煜嘆了口氣,說道:“朕知道你說的有道理,用最少的損失獲得最大的勝利,但有的時候,事情不是這麼做的,一旦做了,將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後果,我們不說,你認為那些吐蕃人不說嗎?你認為我們能將這近十萬人馬一起滅掉嗎?他們不經過臨羌城,轉道北上,一路攻佔城池,我們將會損失許多人馬,甚至那個時候,我們的名聲就壞了.”

向伯玉聽了面色蒼白,李煜並沒有責罰自己,但說的話一下子點醒了他,他只是考慮到自己這邊,而忘記了對面的吐蕃人,那些吐蕃人是豈會浪費這樣的機會,一旦朝廷大軍射殺數千大夏子民的訊息傳揚出去,將會產生極為不利的效果。

“陛下,以後敵人也會用這一招來對付我們,難道我們一直要退下去嗎?現在放走了一個柴紹,若李勣也是如此呢?”

李大忍不住詢問道。

“這件事情以後再說.”

李煜瞪了對方一眼。

向伯玉看的分明,嘴角頓時露出一絲笑容,皇帝並沒有改變什麼,剛才那一番話說的正大光明,義正辭嚴,也只是說說而已。

事情能不能做,不是看這件事情是不是正確或者錯誤,只是看看這件事情付出的代價多大。

當付出的代價和得到的利益相差懸殊的時候,自然是要懂得如何選擇。

數千人的性命和李勣的性命相比,自然是李勣的生死最為重要,李勣一個人就能抵十萬的大軍,只要斬殺李勣,就算整個西北亂了大夏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陛下,外面有人自稱是吐蕃使者求見.”

大廳外傳來親衛的聲音,柴紹派人來了。

“看來柴紹也是一個聰明人。

讓他進來吧!”

李煜臉上露出笑容。

“外臣李秋拜見陛下.”

很快就見一個老者走了進來,模樣倒是比較恭敬。

“隴西李氏?”

李煜一聽,頓時知道對方的來歷,雙目中寒光閃閃,姓李,又加入了吐蕃,也唯有隴西李氏了。

“天下李氏都是一家,哪裡分什麼隴西李氏或者是趙郡李氏呢?”

老者摸著花白的鬍鬚,嘆息道:“陛下,這一點,您是不能否認的吧!”

“哼,你們已經歸順吐蕃異族,那就是背棄自己的祖宗,死後又有何面目姓李呢?”

向伯玉冷笑道。

“這位大人,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嗎?作為一個失敗者,只想活命而已,當年若是陛下失敗了,或許和我們差不多.”

李秋言語之間多有蕭瑟。

李煜搖頭說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勝敗自有定論,這些事情已經過去這麼長時間了,你也不必說了,你說的不錯,若朕失敗了,或許連你們現在都不如,說吧!柴紹讓你來幹什麼?”

柴紹派一個老者過來,其用意是什麼,楊廣是知道的。

眼前的這個李秋也是抱著必死的態度,所以對待李煜也是不卑不亢,連生死都置之度外,更不要說其他的事情了,見到李煜,也不會有任何擔心的模樣。

“陛下是聰明人,鳳衛無孔不入,怎麼可能不知道柴將軍心中所想呢?”

李秋嘆息道:“陛下,我等只是想求一個活命的機會而已,陛下放心,只要我們過去了,那些被我們生擒的百姓,我們一定會釋放的。

這一點,陛下儘管放心就是了.”

“朕可以放你們走,只要你們這些人當中不包括李勣,若李勣也在裡面,朕寧願犧牲這數千人,也要了李勣的性命.”

李煜也沒有拒絕,而是大聲說道:“李勣一人,可以抵擋十萬雄兵,朕不得不考慮這點.”

李秋在來的時候,也早有預料,大夏是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放走李勣,他們寧願冒著整個西北動亂的危險,也要殺了李勣這個頭號敵人。

誰讓李勣的威脅太大了呢?這場大戰,若是李煜及時返回,加上一番操作,恐怕這個時候西北都已經落入李勣之手了,這也能看的出來李勣的厲害之處,任何人碰到這種情況,都是不會放過李勣這個罪魁禍首的。

“陛下,此戰之後,吐蕃最起碼五年之內,不會有東望的念頭,李勣將軍的身子骨恐怕支撐不到五年了,陛下,得饒人處且饒人,還請陛下高抬貴手.”

李秋目光深處多了一些憤怒,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求情說道。

“放了李勣,就等於放虎歸山,朕沒那麼蠢,柴紹和他的數萬大軍可以走,但李勣不能走,這是底線,若斯不願意,朕寧願拼著數千百姓不要,拼著死後的罵名,也要將柴紹和他的數萬大軍留在臨羌城下.”

李煜好不客氣的說道。

李秋聽了一聲長嘆。

他也只是隨便說說,在來之前,他就知道,想要讓李煜同意此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柴紹數萬大軍,每次透過三千,每一刻鐘透過一次,我大夏子民分五次透過.”

李煜雙目中冷芒閃爍,這一次看上去壞了李勣的算計,但同樣的,實際上,李煜也自認為自己損失慘重。

“這?”

李秋還想準備再行反抗,但看著李煜的雙目中的寒光,臉色頓時變了,他不敢反對,因為他知道李煜是不可能更改的,畢竟每次透過的人數多了,李煜甚至會擔心,這些人會不會里應外合,再次佔領臨羌城。

“你也不用擔心朕會反悔,對於朕來說,朕忌憚的是李勣,而不是柴紹,柴紹手中的兵馬再多,朕也不會放在心上.”

李煜冷著臉,說道:“這一次算了,若是下一次,朕就算拼了那些百姓的性命,也要將你們一網打盡.”

李秋感受到大夏皇帝身上的殺氣,老臉上露出一次蒼白之色。

他知道眼前的這位皇帝說到做到,絕對不會是在嘴巴上佔便宜。

“退下吧!若是柴紹不同意,那我們就戰場見.”

李煜冷森森的望著李秋,能做到這一步,若對方還想著佔便宜,不同意,傳之天下,李煜也不用擔心什麼,直接上開幹就是了。

“是,是.”

李秋哪裡還敢反對,連連點頭,緩緩退了下去。

“真是憋屈.”

李大長嘆了一聲,臉上難掩憤怒之色,想他跟隨李煜到現在,也不知道殺了多少敵人,是何等意氣風發,哪裡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實在是太憋屈了。

其餘眾將也紛紛點頭。

“這次憋屈,以後不要憋屈就行了,放走了柴紹,不要放走李勣就是了,柴紹和李勣兩人中間還有三到五天的路程,讓去告訴那個李秋,明日就讓柴紹離開,過時不候.”

李煜看著一邊的地圖,他何嘗不感到憋屈,但沒有辦法,對方這一招讓李煜也沒有辦法,只能放這些傢伙離開。

“末將這就去準備一番,絕對不能讓這些傢伙趁機偷了臨羌城.”

李大幾個兄弟們紛紛應了下來。

城外吐蕃大營,柴紹等到了李秋,聽了李秋的回話之後,頓時鬆了一口氣,對一邊祿東贊說道:“還是大將軍的計策厲害,隨便一招,就逼得李賊低頭。

我們近十萬大軍總算是有了活路.”

“是啊!但大將軍那邊.”

祿東贊也很佩服李勣的計策,但想到李勣接下來的困難,祿東贊就有些的擔心了。

對面的大夏皇帝也是一個狠角色,寧願數千百姓被殺,也不願意放走李勣,足見他對李勣的忌憚程度。

“放心,既然懋功已經讓我們離開,說明他已經有了其他的計策了。

我們先走就是了,我們若是不走,恐怕懋功那邊就不好辦了.”

柴紹對李勣還是充滿信心的,尤其是眼前這個計策,輕鬆的逼著李煜讓出了一條道路。

“既然如此,我們就安排撤軍的事情,大夏皇帝還是的膽小的很,讓我們每次離開三千人。

他這是擔心我們趁機奪取臨羌城啊!”

祿東贊心裡面是十分惋惜的,他還是想奪取臨羌城,這一次偷襲,原本已經佔據絕對優勢了,可惜的是,碰見一個無能的傢伙,將這樣的優勢丟掉了。

柴紹聽了臨羌城,眉宇之間戾氣叢生,大好的局面變成眼前的模樣,若不是李煜很在乎自己的名聲,恐怕自己等人要返回吐蕃,將會損失慘重,近十萬大軍,返回多彌,能留下多少人馬來。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就是吐蕃的那些豬一樣的隊友。

他甚至還知道,在現在的吐蕃,也不知道有多少權貴都在嫉妒自己等人獲得大量的權力,恨不得取而代之,只是若讓這些人獲得軍權,恐怕早就引得大夏攻入吐蕃了,哪裡還會有今日。

他想到這裡,頓時深深的嘆了口氣,這些事情,當著祿東讚的面,不好說出來,畢竟祿東贊和其他人不一樣,對漢人還是很不錯的。

臨羌城,以後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柴紹將這些話隱藏在心裡面,他現在在想著接下來的行動,李勣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他也能隱隱約約的能猜到一些。

“祿東贊,你第一批出城,出城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週轉糧草,恢復糧道的暢通。

我們的糧草應該是停放在多彌,讓那邊立刻將糧草送到臨羌城來.”

柴紹吩咐道。

“我們還要在臨羌城?”

祿東贊很驚訝,現在難道不是應該回去的時候嗎?留在這裡,只能是有危險的。

他望著柴紹,等待著柴紹的解釋。

“我們若是離開了臨羌城,你說大夏在臨羌城的兵馬會做出什麼樣的安排,他的兵馬直接殺入長寧谷,懋功想要撤退,可不是一般的困難了.”

柴紹解釋道:“所以,我們只能是繼續保持對臨羌城的壓力,逼得李煜不敢派出兵馬圍獵懋功.”

柴紹沒有想過,憑藉自己手中的兵馬,將臨羌城奪回來,有李煜坐鎮的臨羌城,就算自己有十萬大軍,也不一定能夠奪過來。

所以他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接應李勣出來,吐蕃可以沒有他柴紹,但絕對不能沒有李勣。

有李勣,或許他還有機會報仇,沒有李勣,他連一點希望都沒有。

祿東贊點點頭,他深深的看了柴紹一眼,這個身殘的漢人也不簡單,想到的東西比自己多,也是值得自己學習的。

他和松贊干布一樣,心裡面雖然不信任這些人,但並不妨礙自己從這些人身上學東西,無論是蘇勖也好,還是李勣也好,都是自己學習的目標。

等到有朝一日,自己成長起來,才能取而代之。

這是他和普通的吐蕃人截然不同的地方。

“那我就去安排,儘快離開這裡,近十萬大軍,差點這樣被大夏圍獵了。

想象都很害怕.”

祿東贊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餘悸。

“將軍,臨羌城內衝出了不少的哨探,我們要不要去攔截?”

外面有親衛大聲稟報道。

“不要節外生枝,讓他們去吧!”

柴紹聽了面色一變,毫不猶豫的下達著命令,然後對祿東贊說道:“看見了吧!大夏現在開始佈局了,他這是在監視懋功的行動,之所以讓我們立刻離開也是這個道理,他的敵人是懋功啊!”

柴紹說到這裡,輕輕的嘆了口氣,眉宇之間甚至還多了些蕭瑟,被敵人無視也是一件很鬱悶的事情,一時間柴紹心裡面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是慶幸還是失望等等,他只能是望著遠處的臨羌城,微微嘆了口氣,私下裡握緊拳頭,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大夏皇帝不愧是用兵大家,將什麼事情都算計的很明白,我們不是他的對手.”

祿東贊感嘆道。

大戰還沒有爆發,大夏皇帝就開始佈局了,也不知道李勣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舉措。

“實際上,我是想讓懋功捨棄身邊的兵馬,偷偷的過來,想來數萬之中,大夏也不會知道懋功的相貌。

可惜的是,懋功並不想捨棄身邊的數萬大軍.”

柴紹忽然說道。

“我吐蕃兵馬比較少,明年還要應付大夏的進攻,大將軍手中有三萬精銳,這對於吐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將軍捨不得放棄也是可以理解的.”

祿東贊想了想說道。

柴紹聽了心中一陣冰冷,原本鬆懈下來的拳頭,再次握緊。

他原本是想讓祿東贊勸說李勣放棄長寧谷的三萬精銳,跟隨自己身邊的兵馬,出了臨羌城,返回多彌,他相信祿東贊肯定是聽懂了自己的言語,但祿東贊並沒有同意,給出的理由就是三萬精銳對吐蕃的重要性。

三萬人馬很重要嗎?的確是很重要。

但絕對沒有李勣重要,連李煜這個仇人都知道李勣堪比十萬大軍,可笑的是,在吐蕃人眼中,三萬精銳才是最重要的。

短視自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還是沒有將李勣當做自己人。

不僅僅是李勣,甚至還有蘇勖、李守素,也還有自己,在吐蕃人眼中,自己這些人都是外人,不值得信任。

再看看大夏,大夏對異族多有剝削,西征的大軍之中,多是異族士兵,就是為了削弱異族的青壯力量,但不得不承認,這些異族勇士只要立下了功勞,就能獲得晉升,甚至可以封爵,進入大夏的核心。

可是,在吐蕃就不存在。

“準備吧!”

柴紹嘆息道:“我們要儘快出了臨羌城,接應大將軍返回吐蕃.”

一切都回不去了,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改變眼前的局面,暫時依靠吐蕃,借雞生蛋也不是不可以的。

至於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祿東贊見狀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是退下去安排撤軍的事情不提。

因為擔心李勣,柴紹不敢在撤軍的時候鼓搗什麼花樣,而是老老實實的按照李煜的要求撤軍,以三千人為一隊,飛快的撤出臨羌城。

而李煜也沒有客氣,在荒野上,派出了大量的人手,準備圍獵李勣。

上次是柴紹漫山遍野的追殺李煜,現在反過來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野史,老祖宗們線上破防

木語豐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