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應該都知道孫策的老師是當朝盧尚書了吧,吾曾聽聞在盧尚書對戰廣宗黃巾時,其便採取了長時間的圍而不攻戰術,這樣做,其一可以等被圍一方耗盡糧食,毫無鬥志之後,兵不血刃地一舉拿下。

其二,被圍一方內部之人在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下,想法便會出現各種變化,意志不堅定的人會產生投降的想法,到時一道勸降令過來,這些人便會從內部就反了。

如此說,諸位可知曉為何晃會認定孫策大機率會圍而不攻了吧!”

聞言,堂上的眾小帥紛紛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大多對徐晃的說法表示贊同,甚至先前對徐晃提出疑問的小帥也認同了。

“好罷!就依徐兄所言,暫時不去設定陷阱了,諸位也聽到了,吾不管爾等用何手段,回去後就得開始改編,兩日之內,必須完成,否則等孫策打過來的時候,沒有改變好的吾便不管他糧食!”

當天,孫策就接到了賊軍內部軍議的情報,不得不說,麒麟衛的人第一次在這方面的表現就很完美,著實是令孫策滿意得不行。

“文表先生,子璜先生,確如咱們先前所料,楊器賊兵果然還是留在老巢等待我們過去!”

在臨時搭建起的營地裡,孫策在接到情報後,立刻結束了查探,待回到帳中後,他召來全柔、秦松、張遼、陳武和周泰、李閒等人,也召開了一場軍議。

人到齊後,劉元把地圖掛到帳前,退到一側跪坐於一邊,提著筆負責記錄。

孫策起身大布來到地圖前,找到楊器老巢所在的位置,抽出佩劍,指著說道:“賊人的老巢在這裡,光論地形而言,雖然對吾等不利,當也算不得易守難攻,所以吾斷定,賊人必然會防備我軍尋找機會一舉上山!”

孫策此舉不光光是為了說明此次討伐物件的情報,更是為了教導在場這些人他的戰鬥思路,希望能借此提高這些人的軍事能力。

聽完孫策的話後,秦松補充道:“賊首楊器也沒閒著,這些日子正在抓緊整編賊兵,將老弱婦孺和戰兵完全區分開,等他完成了,賊兵的戰鬥力絕對會有飛躍性的增長。”

張遼聞言,有些驚詫,他沒想到楊器不過弘農郡的一名賊首,竟然在孫策表明討伐之意後,還能這麼澹定地改編人馬,他不由問道:“真的嗎?”

孫策點點頭道:“確有其事!”

“那不知他已經把賊兵整編到何種地步了?”

“具體的吾也不知,咱們的探馬很難深入賊人的陣營。”

孫策此言一出,頓時惹得還沒上過戰場的劉元等文吏倒吸了一口涼氣,甚至李閒也是如此。

秦松掌管著麒麟衛,對賊軍的內部組成結構略有了解,得到孫策的眼神示意後,他說道:“賊兵本是以縣、鄉、裡為編制,老弱婦孺皆有,改編殊為不易,楊器雖有意改編,但畢竟時日還短,想必難以在改編上有什麼重大成果才是。

諸位,依松看來,倒也不必擔憂賊兵會一下子就從烏合之眾變成了嚴整之師。”

張遼一想也是,若是楊器真能輕而易舉地做到整編好隊伍,那他應該早就擁兵自重了,不可能蝸居在這裡才是。

秦松在孫策軍中本就是軍師,接觸到的情報更多,對楊器的情況更加了解,眾人也沒有感到奇怪。

孫策環顧帳內,對諸人說道:“賊兵改編的情況就是這樣,正如文表先生所言,對於賊人咱們要重視,但也不必對其太過高看。”

隨即他繼續剛才的話,說道:“好了,當下的情況已經說明了,我軍如今該怎麼辦?諸位有何見解?儘管直言!”

過了一會兒,眾人依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不好意思出這個風頭,只能閉口不言,孫策見此,也只能直接點名了。

“文遠是軍司馬,便由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張遼是個謹慎的人,忙恭聲辭謝,孫策笑道:“讓你說你就說!不但是你,你們有誰有想法的,都可以暢所欲言,今天軍議,當然要集思廣益,吾等接下來該如何做,就看諸位的商議結果了。”

張遼推辭不過,這才不得不離席前行,至地圖前,細細觀看,陳武和周泰的位次還在張遼的後面,有些看不清,於是也跟著離席走到地圖前。

等他們看了一會兒後,孫策問道:“怎麼樣?可有什麼想法沒有?”

張遼聞言向旁邊讓了幾步,側立於諸人座位之旁,陳武和周泰見狀也走開了,只聽張遼說道:“今以楊器為首的賊軍正在山中完成改編,我軍可以給他們來個先急後緩。”

“哦~不知如何先急後緩?”

“先急便是急攻幾場,讓他們以為我們直接發起總攻,等其做好對於急攻的應對準備後,吾等便改為緩攻,如此出其不意,便有可能找到合適的機會。”

孫策又問道:“緣何?”

“賊人疲於應對之時,必然會繃緊精神,然而人不是鐵,總會有需要休息的時候,待其放鬆的那一刻,便是絕佳的機會,就算不能一擊使其潰敗,還可以找機會策反其內部無心作戰之人,然後來個裡應外合,勝利便不遠矣!”

孫策本想借此次軍議,考考麾下諸將的軍事能力,卻沒想到被張遼一言就說出了他的打算。

“不知諸位認為文遠此計如何?”

李閒這時冷不丁地開口說道:“此固為上策,只是有一點不可不慮。”

孫策知道李閒這只是為了抓住機會表現自己,並不是想要針對張遼,還想著幫其打圓場,不過在孫策看到張遼的神情後,便明白根本不需要如此,張遼完全願意聽取李閒的建議。

於是孫策問道:“哪一點?”

“按照軍司馬所言之法,取勝應當不難,但吾等如今只有三天的口糧,若是口糧吃完,便要靠地方供給,到時候若是賊人出動人馬劫糧,吾等怕是不好對付,所以還是該儘快拿下才是!”

李閒所言也並非毫無道理,口糧之事是孫策下令的,若是到時候缺糧導致討賊失敗,孫策必然威望受損。

不過孫策早有計劃,他對全柔和秦松說道:“二位先生,我聽說賊人中有個叫徐晃的頗有威名,還曾擔憂兩位先前所說的裡應外合之計怕是不能行使了,但賊軍近兩次議事的時候,賊首楊器都與這徐晃意見不和!如此看來,這裡應外合之計似乎可以實施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匡扶大明我全靠女人

二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