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話音落下後,便有幾名士兵快速上前執弓拿失,奔到場中。

早在放箭靶的時候,地上就劃好了一道五十步距離的線,這幾名士兵奔到劃線處後,一字排開後,一人對準一個箭靶,扭頭請示孫策道:“校尉大人,我們可以射了嗎?”

為了不讓其餘士兵等得太久,孫策交代了一句:“每次一人上去後只有三箭的機會,三箭過後就得換人,好了,你們可以射了。”

說完,孫策觀察著射箭計程車兵們,發現他們舉弓搭箭的動作皆不標準,有的腳步歪斜,有的舉弓過高,想來是沒有受過什麼正規操練,孫策估計整個屯騎營士兵們的大致情況也是這樣。

幾個和張遼一樣出生邊地之人都算得上是精通箭術,看到上場那幾個士兵的動作後,嘴角都露出輕蔑的笑容。

等到兩輪上去計程車兵射完後,竟然沒有一個人拿到賞錢,這幾個跟著張遼混的人說道:“校尉大人,張司馬,我等兄弟也想射上一射。”

孫策正目不轉睛地看場上射箭計程車兵們,聞言轉首,看了這幾人一眼,隨即又看到了張遼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於是便笑著說道:“好啊,去吧,希望你們給眾人打個榜樣!”

這幾個人也不等正在場上的那些個士兵射完,當即便拿著弓失上了場。

等到那幾名士兵三箭射完,下去後,他們紛紛上場,等各自在五十步的距離站定後,還互相對視了一眼,隨即齊齊開弓搭箭,幾乎都沒怎麼瞄準,箭失已出。

一箭緊隨一箭,後一箭的箭鏃緊追前一箭的箭尾,圍觀眾人只聽了三聲弓弦響,他們都已經將三箭射完了,緊跟著又是三聲脆響,諸人看去,卻是這三箭都正中了靶上的銅錢。

士兵們先是陷入了一陣寂靜,隨後不約而同地喝彩出聲,孫策也十分歡喜,讚道:“我知邊人善射,今日一見,才知諸位射藝如此高超!”

……

與此同時,跟著上場的下一波士兵也開始了射箭,只見他們在那裡苦苦地瞄準,其中一人被爆發出的喝彩嚇了一跳,手一滑,箭失出弦,歪歪斜斜地飛出了十幾步外,跌落地上,看到這個情景,眾人都不由發出了大笑。

被當眾嘲笑後,那幾名士兵先前的鬥志蕩然無存,匆匆地把射完三箭後,便垂頭喪氣歸隊了,孫策見狀叫住了他們,問道:“為何如此沮喪?”

其中一名士兵回道:“屬下等當眾丟了這麼大的臉,才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自量力,還請校尉大人勿怪。”

“這說的什麼話?他們之所以射藝高超,便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射擊,積累下的經驗促成的,你們已經不如他們了,還不刻苦用功,豈不是一輩子也達不到他們的境界,你們就這樣輸人一等嗎?

而且你們都或多或少命中了靶子,我說過都會有賞錢,那就不會食言,過來領吧!”

眼見上過場的人只要射中了靶子,就都真的拿到賞錢,剩餘計程車兵們眼饞不已,不過就射了三箭,片刻的功夫就賺錢到手,這好事兒百年難遇,於是一時間,士兵們的射箭熱情愈發高漲。

“下面的賞錢還是像剛剛一樣,想要的話就努力射中靶子吧!”

聽了孫策這話,又有士兵迫不及待地擠出來想要上場。

孫策拿錢做賞賜的目的是為了操練士兵們的射術,而不是為了撒錢,他先將這幾人制止住,說道:“莫急,等本校尉說幾句話先。”

那幾人聞言,當即停下了腳步,和其餘士兵們一同躬身說道:“校尉大人請說!”

“適才那些拿了頭等賞錢的人都是張司馬的下屬,吾聽說他的射藝還要在那幾人之上,是真正的百步穿楊,不如我們請張司馬親自示範一下,好不好?”

孫策說完,士兵們紛紛跟著起鬨,張遼見狀也沒客氣,走到距離靶子大約百步處,就極速地射出了三箭,果不其然,三箭分別命中了靶心。

孫策帶著眾士兵鼓掌稱讚後,又問道:“看完高手射箭,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了什麼射箭的技巧沒有?”

不少士兵回想起了剛剛看到的一幕,隨即有一人說道:“站立的姿勢、射箭的動作似與另三人有所不同。”

孫策看向張遼,說道:“不如請他親自答覆一下,如何?”

張遼沒有拿賞錢,而是拿著弓失,站在場上,對著眾多士兵教導道:“射法有三,一曰器,二曰審,三曰正體。

器,即弓失,凡射之前,若不調弓審失,那麼即便射術再強也無用,力強者用強弓,力弱者用弱弓,此其一;其二:箭失又視乎弓力之重輕,弓越強,則箭失越短,越重。”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有他的屬下識趣,便即插口問道:“這應該便是器了,那何謂審呢?”

“審,即審敵之遠近。敵遠、敵近,射術各有不同,今以箭靶為例,審得相距八十步內,開弓時需以前手與肩對一。”

“什麼是前手?”

張遼把弓拉開,左手執弓身在前,右手拉弓弦在後:“執弓身的手便是前手,前手的位置很重要。”

他虛虛開弓,分別把前手對準自己不同的位置,給士兵們做示範,“八十步內與肩對一;百步內與眼對一;百三十、四十步內與眉對一;百八十內與幘、冠對一。”

這時又有人適時插嘴說道:“這是審了,那何為正體呢?”

“射雖在手,實本於身,身不正,射亦不正,最忌腆胸駝背,肩、肘、腰、腿力應萃於一處。”

“願聞其詳,請張司馬詳解。”

“首先,手務要平直,引滿時用右眼觀左手,……。”

有在百步外連中流星三箭的成績在前,張遼說的話又都是大俗話,淺顯易解,人人聽得懂,場上十分安靜,士兵們無不虛心聆聽。一條又一條射箭的道理,一點又一點在射箭時該注意的事項從高甲的口中傳出,傳入士兵們的耳中。

孫策也在學過射術,把張遼的話與自家學習的射法兩相印證,頗有相通之處,不過,他現在的心思並不在這上邊。

他觀望著認真聽講的百餘士兵,想道:“這正式的操練就算從今天開始了,不求人人神射,只望兩個月後他們能粗通大概,我就心滿意足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敵的我,開掛遊異界

取個筆名要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