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此舉,可謂是收服了全營人馬之心,只要繼續訓練下去,屯騎營可為精兵矣!”

交代完訓練任務後,孫策便帶著全柔回到了營帳之中,如今屯騎營計程車兵,說實話還沒有脫離初級訓練階段,孫策就算親自帶著他們訓練也沒多大用處。

還不如回來思考思考問題,或者他自己練練武藝,等到進行騎射訓練,或者進行到實戰訓練之時孫策自然會親自出面帶著。

面對全柔略帶讚揚的話語,孫策搖了搖頭,說道:“子璜先生,完成基礎訓練只是第一步,任何的精兵都不是光靠訓練就得來的,沒有經歷過實戰,見過血計程車兵,就算訓練進行得再多,也肯定成不了精兵。”

孫策知道全柔是好意,想要替他增強一些信心,全柔聽孫策說過劉宏七月底要見到孫策的屯騎營成為精兵之事,他有些害怕孫策年紀還小,會承受不住太大的壓力,所以一直有意出言鼓勵孫策。

但孫策雖然領會了他的好意,但這話總是要說的,否則要是被全柔這麼說著說著,搞得兩人都當真了,那可就危險了。

再說了,孫策知道全柔的脾性,絕對不會因為這種事而心生不滿的,果不其然,聞言的全柔笑呵呵地答道:“主公說得確實有理,看來柔在練兵方面是一竅不通啊,只能幫忙處理一些日常事務了,這樣說來,柔還得承蒙主公不棄呢!”

全柔帶著玩笑語氣的話,清楚地說明了他此時的心態沒有產生絲毫的變化,依舊是那麼的平靜,隨後他又順著孫策的話說著:“柔斗膽詢問,依主公的意思,屯騎營在七月底之前必然會進行一場血戰咯?”

孫策點頭說道:“先生說得沒錯,而且是最少一場,我的意思是等營中計程車兵完成了基礎訓練後,就開始出兵討伐附近山中的賊人,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能討伐多少就討伐多少,讓士兵們在實戰中不斷進步。”

聽到孫策說要帶屯騎營進行多次實戰,全柔不禁有些遲疑,片刻後問了一句:“主公。

這裡可是雒陽,天子腳下,附近的山中會有那麼多的賊人嗎?”

“呵呵~世道如何,子璜先生應該很清楚,如今無論是哪座山中,若是說沒有藏著一票賊人,說出去估計都沒幾個人會相信。”

孫策的話讓全柔想起了他先前回鄉路上遇到的賊人,

於此,孫策這次練兵依據的是盧植借用的《尉繚子》中的《經卒令》。

《經卒令》有言曰:“經卒者,以經令分之為三分焉:左軍蒼旗,卒戴蒼羽;右軍白旗,卒戴白羽;中軍黃旗,卒戴黃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意思就是說:“把部隊分成三軍,每軍的旗幟皆不一樣,左軍用青旗,士卒戴青羽,右軍用白旗,士卒戴白羽,中軍用黃旗,士卒戴黃羽。

“三軍裡,各軍士卒的徽章也不一樣,左軍的徽章戴在左肩,第一行用青色的,第二行用赤色的,第三行用黃色的,第四行用白色的,第五行用黑色的;右軍的徽章戴在右肩,每行士卒所佩戴的顏色如前者;中軍的徽章戴在胸前,每行士卒所佩戴之顏色亦如前者。

兩漢軍隊內部的管理制度大體就和《尉繚子》中所述的一樣。

不同顏色的旗幟舉起之後、不同顏色的徽章戴上去之後,士卒們就知道自己的位置,軍官們也知道誰是自己計程車卒了,一目瞭然。這不但有利平時的操練,更有利戰場上的調動和殺敵。

……

軍旗和徽章也是軍備物資的一種,在曹裡的府庫裡儲存的有。

孫策昨天去領取軍械的時候,順便把它們也都拿來了。

手下雖然只有六個曲,一千二百人,但為了指揮方便,孫策還是依照兵法,將之分成了三軍。

樂進、文聘為左軍。江禽、陳褒為右軍。許仲和高素為中軍。

按照五行:左為青色,樂、文打青旗。右為白色,江、陳打白旗。中央為土,是黃色,許、高打黃旗。

這三色旗是六個曲長的“將旗”,往下又有各屯長及隊率之“將旗”。

左軍屯長之旗是上赤下青,左軍隊率之旗是上青下赤;右軍屯長之旗是上赤下白,右軍隊率之旗是上白下赤;中軍屯長之旗是上赤下黃,中軍隊率之旗是上黃下赤。

隊再往下就是什、伍。

什、伍不必給旗,以肩章區分。左軍之什肩青,右軍之什肩白,中軍之什肩黃。一什兩伍,又以左右為區分,左伍的肩章佩戴在左肩上,右伍的肩章佩戴在右肩上。

又按兵種的不同,肩章的尾色也不同。

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旗幟、肩章分發完畢,接下來就是教新卒辨認。

今天的訓練任務有三個:辨識本曲、本屯、本隊的旗幟,辨識肩章以及佇列練習。

旗幟和肩章說來繁瑣,其實辨識不難。到了中午,新卒已經基本都會辨認了。旗幟、肩章既然學會,底下就該佇列練習。

孫策看天已午時,在臺上敲響了鼓,各曲暫且解散歸營,待飯後再繼續訓練。

第二天的訓練內容是:上午識別金鼓,下午繼續佇列練習。

鍾繇昨天在縣中招募丁壯時對百姓實話實說,講了荀貞將要南下擊賊之事。縣中的百姓雖大多不願應召,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由此產生好奇。

百姓們不知道波才麾下有多少“賊兵”,可前些天波才圍城時的狀況,他們親眼目睹了,無邊無際的“賊兵”把陽翟圍了一個水洩不通。市井傳言,波才麾下足有百萬之眾。

他們很好奇:荀貞號為“乳虎”,可那只是一個稱號而已,難道他真的有像老虎一樣的膽子麼?帶著一兩千人就敢南下?波才麾下“百萬之眾”,換了常人,逃跑還來不及呢!若非因為城外交通斷絕,百姓們不知波才的賊兵在何處,此時的陽翟怕早就成為一座空城了。可荀貞,卻好好的城裡不待,居然主動“南下擊賊”?

這一天,縣中各里議論紛紛。

在聽說荀貞於城外練兵後,一些百姓登上了城頭觀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逆子:陛下終於不造反了

微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