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交談,孫策才知道為什麼此時的張遼會在雒陽。

幾個月前,上任幷州刺史張懿在抵禦塞外胡人的進攻時,不幸戰敗被殺,繼任為幷州刺史的丁原聽說張遼武力過人,就召其為從事,並命他帶人趕赴雒陽,在大將軍何進手下做事。

瞭解到詳情的孫策十分心動,這可是個不輸於關羽的人物啊!而且按張遼的說法,不管是丁原還是大將軍何進,目前都不是很重視他。

送上門的良將,孫策自然要收下,他也只能在心裡對曹老闆說一聲對不住了!

孫策滿臉笑意地說道:“文遠兄,策打小就一直在南方,經常聽聞你們北方戍邊將士的勇武,早就想要見識一下,今日恰巧與文遠兄一見如故,就來個以武會友吧,不知你可願賞臉?”

張遼抱拳道:“孫郎盛情相邀,遼自然願意,不過遼還有公務在身,需要當值,不能因私廢公,還請孫郎見諒!”

“那不知文遠兄還要多久放班?”

“還有兩刻鐘,在下便可交班了。”

孫策笑道:“只有兩刻鐘的話,策就陪著文遠兄一同當值吧,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可做!”

……

話說張讓那邊,在得到張富帶回的埋伏失敗的訊息後,張讓表現得十分詫異,但更多的還是惱火,他朝跪在面前的張富怒喝道:“十幾個人埋伏一個陳琳都能失敗,真是廢物!咱家都不知道養你們究竟有什麼用?”

張富顫抖著解釋道:“義父,今日之事本來是可以成功的,卻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武藝高強的孫策,如此才功虧一簣的!”

張讓尖著嗓子沒好氣地說道:“區區一個少年,便能壞了咱家的安排嗎?”

“義父不知,當時陳琳到手時,孩兒讓所有人都一擁而上也完全擋不住那孫策,他就宛如魔神一般,兇猛無比。”

頓了頓,張富繼續說道:“其實那孫策不過是剛好捲進了對陳琳的襲擊,他在認出孩兒的身份後,就立馬放了孩兒,想必不是故意與咱們作對的。”

張讓面色變了又變,一會兒流露出陰冷的殺意,一會兒又有些遲疑,似乎在忌憚什麼,最終說道:“這次就罷了,下次你要是還敢辦事不利,可別怪為父心狠手辣。”

看到那臉上扭曲的表情,張富被嚇得禁不住嚥了咽口水,匍匐在地上抖動著。

與此同時,大將軍府,得知陳琳遇襲的訊息,何進正召集了袁紹等人商議此事。

人到齊後,何進說明了情況,袁紹最先站出來道:“在這雒陽,除了閹黨,還有誰敢行此事,他們都開始對孔璋兄出手了,可見如今局勢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地步!大將軍若不能儘快除掉一眾閹黨,日後恐會為其所害啊!”

袁紹的好友王允出聲讚道:“本初果然有見識,不愧是袁家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此話被一旁的袁術聽到,他的臉上立馬寫滿了不爽,心裡暗罵著:你這廝誇那庶子就誇唄,幹嘛要將乃父放在他之下啊?

於是他故意找茬道:“子師此言差矣,除去閹黨之事,是吾輩黨人幾十年來為之奮鬥的目標,可不是某人今日才提出來的。”

在場的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袁術對王允所說之言很是不滿。

但何進不知是沒看出來,還是故意裝作沒聽見,竟然自顧自地點了點頭,一副對袁紹的提議深以為然的樣子。

隨即他又十分鬱悶地說道:“唉,本初所言正是本將軍所想,但陛下前些日子交代過俺,未經他的旨意,不準私自擒拿閹黨問罪,還讓俺與其緩和關係,所以閹黨恐怕暫時動不了。”

聽何進如此說,場上的袁紹等人紛紛轉移了話題,開始關心起了陳琳的傷勢。

值班期間,張遼提起了孫策經歷的戰役,並且隱蔽地詢問能以少勝多的心得,孫策沒有絲毫猶豫就說出了自己的經驗,這令張遼十分敬佩。

就這樣,在孫策的有意引導下,兩人不知不覺就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周異府內的後院,放班後的張遼跟著孫策剛走進來,就見陳武和周泰正在後院比試,孫策和張遼便先坐在一旁的石桌上,一邊觀看比試一邊閒聊。

張遼先是嘆了口氣,然後感嘆道:“孫郎,不瞞你說,依遼所見,今日那群埋伏孔璋先生的人必然是那群閹黨安排的,這雒陽的局勢越來越讓人擔憂了!”

孫策附和著說:“是啊,黨爭如果這樣激化下去,大漢必有一難,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無數百姓!”

見張遼聞言面露憂色,孫策說道:“文遠兄,恕策直言,大將軍雖然權勢極大,但觀其選人任職,還是能看出偏向於世家子弟的,其並非是能讓你施展才能的明主,你在他的手下,可說是明珠暗投了。

策雖不才,但也有一番遠大志向,願對所有兄弟肝膽相照,文遠兄如果願意過來幫我,定然不會失望!”

這時,停下對戰的陳武和周泰朝著石桌走了過來,孫策就讓三人進行了互相介紹。

得知陳武和周泰都不是世家子弟,卻能一直受到孫策的重視,張遼不由心動了,但過了會,他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承蒙孫郎看得起,但遼既奉丁刺史之令為大將軍效力,便應當忠人之事!”

孫策知道張遼有原則,聽到他這麼說,也不感到意外,知道繼續勸說也沒什麼意義,只得暫時放下此事。

“文遠兄為人果然坦蕩,既然如此,在下只能尊重你的選擇,但若文遠兄日後想要另謀高就,還請你記得有孫策此人!”

張遼心中感動萬分,說道:“多謝孫郎,遼記下了!”

孫策站起身,對張遼說道:“先不談那些,文遠兄,來吧,說好的以武會友,就讓我見識見識北人的戰法吧。”

面對手持霸王槍的孫策,自從來到雒陽後,就一直無處施展的張遼終於得到了一個釋放的機會。

兩人足足戰了一百二十個回合,打得是酣暢淋漓,卻依然不分勝負。

“不愧是能率眾以少勝多的孫郎,果然武藝高強!”

“哪裡,哪裡,文遠兄不必謙虛,你的武藝不遜於我!”

“痴長几歲的優勢罷了,待孫郎日後成年,武藝必然還會有所突破。”

此時,陳武說已經到了飧食的時間,兩人便決定此戰到此為止,勝負等到來日之戰再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尚同

華北王

世上最強贅婿

神奇的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