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難留,時易損。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一轉眼已經到了中平三年十二月,孫策在道觀跟著師傅練習武藝,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兩年半的時間了。

兩年多下來,因為長期的鍛鍊和足夠的藥品補養,如今十三歲的孫策身高已經達到了七尺,體重也足有一百四十多斤,這樣的身體素質,已經算得上是能把銚家霸王槍法使得爐火純青了。

期間,銚元英也教了孫策許多儒家經典,但孫策對此不敢興趣,就只學了些帶兵的技巧和兵法。

因為道觀處於山林間,上下很不方便,所以孫策也沒怎麼回過家,孫家人也沒來找過他,主要是以書信來往。

兩年多來,他與家人的唯一一次見面,就是兩個月前在弘家,弘諮與妹妹孫尚芳的婚禮上。

如今的大漢已經越來越不太平了,前段時間,已經當上孫堅親衛的凌操捎人給孫策送來了一封信。

信中告訴他,涼州的邊章與韓遂在當地掀起了叛亂,涼州中郎將董卓帶兵前去抵禦討伐,結果未見任何成效。

無奈之下,朝廷只得派當朝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將軍,募兵西討邊章等涼州亂兵,張溫在黃巾之亂時見識過孫堅的勇勐,於是就奏請孫堅參軍事。

張溫率領部眾抵達長安後就地駐紮,派人用詔書前去召見董卓,結果董卓拖拖拉拉地過了好半天才來,張溫大怒,當場開口責備他,董卓在應對時,對這個司空毫無敬意甚至還出言不遜。

當時孫堅正好在場,等董卓走後,他便走到張溫身邊,對張溫諫言道:“董卓其人不因為自己有罪感到畏懼,反而出言狂妄,應當治他個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該殺掉他。”

張溫卻猶豫道:“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如果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的隊伍便沒有依靠了。”

孫堅反駁說:“司空您親領皇家軍隊,軍威足可震動天下,區區董卓有何可以依賴的?況且看董卓今天的表現,明顯是不想聽您的命令。

輕上無禮,這是其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經有一年多了,我軍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如此疑惑將士,沮喪軍心,這是其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討賊重任卻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這是其第三條罪狀。

歷代名將帶兵臨陣時,對於膽敢違反軍紀的,無不果斷處斬以嚴肅軍紀,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之事。

現在您如果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他,必然會讓我軍軍威受損!”

凌操信中的孫堅這番諫言,看得孫策直呼厲害,他都不知道原來那個勇勐的老爹對於治軍也這麼有一套。

但司空張溫不知是心軟還是怎麼,並沒有立即執行軍法,反而湖弄孫堅說:“此事我會考慮的,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

十一月時,張溫破亂軍頭目北宮伯玉於美陽,派遣蕩寇將軍周慎前去追擊,圍攻榆中城,又派遣了董卓帶兵前去討伐先零羌。

結果周慎,董卓兩人都沒有獲勝,而且周慎帶計程車卒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董卓打了這麼久卻沒有多大損失。

見識到如此不堪的董卓,好多人才想起之前聽說孫堅曾指出董卓的三條罪狀,並勸張溫當時誅殺他,紛紛為之嘆息。

但涼州叛亂好歹平息了,論功時,張溫覺得孫堅治軍有智謀,打仗有勇略,於是上書朝廷拜孫堅為議郎。

……

得知天下又有叛亂時,孫策的師傅銚元英一臉悲痛地問道:“這大漢天下不知何時竟已千瘡百孔,徒兒,你可知這大漢天下究竟為何會如此?”

孫策暗暗撇了撇嘴,心中不由吐槽著,還不是各個地方計程車人對於自身利益的不滿足嗎?

其實在孫策看來,東漢末年寒門和世家之間社會地位的差別其實並不大,例如後來三國裡,三個君主家就都是寒門。

曹操家雖然有人官至三公,但他的爺爺是宦官,劉備是落寞的宗室,已經以織蓆販履為生,孫家自稱是孫武后人,但祖上是賣過瓜的,估計也和孫武沒多大關係。

他們都只是寒門,最終卻都成就了一番功業,但他們都不得不跟世家合作,合作中還得留心提防世家,畢竟有董卓的前車之鑑在那裡擺著。

士人的利益之心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

曹操說是要重用寒門,但是寒門著實用的不多,因為他不敢太過得罪世家,他是靠兗州世家才創業成功的。

曹操前中期為什麼百戰百勝?因為他有兗州世家支援,為什麼後期又越來越拉胯了?因為他和兗州世家鬧翻了。

劉備前中期為什麼一直屢戰屢敗,都被後人戲稱為“劉跑跑”?

因為他那時還得不到幾個士人的支援,後期為什麼又能一躍而起?因為他得到了荊蜀之地計程車族支援。

東吳就更不用說了,國家的力量基本都掌握在江東世家手中,對外出兵基本上從沒贏過,據城防守又幾乎從沒輸過。

根本原因就是這其中關乎到了江東世家的利益,因此才會有著名的張遼逍遙津一戰七千對十萬的壯大戰果。

孫策雖然在心裡吐槽,但表面上還是不可能說出這種話的。

畢竟他現在也沒有辦法解決這種問題,說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問題只能待天下大亂時,才能見機行事。

銚元英見孫策沉默不語,還以為他不知道其中的關鍵,開口教導道:“天下戰亂的關鍵就是人的利益!小到個別士人的利益,大到四世三公的世家的利益。

那些戰亂髮生的源頭,就是因為他們得到了很多利益卻還不滿足,希望透過發動戰亂的方式獲取更多。

為師隱居在此,思考了這麼些年月也沒想到一個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徒兒,你記住,日後如果你有辦法解決了,一定不要忘了來告訴為師!”

銚元英說完就起身去到門外,回來的時候手裡拿著一杆鐵質長槍。

“當年先祖銚期的八寶陀龍槍不翼而飛,我到此之後,就請工匠用上好的隕鐵打造出了這一杆六十斤重的霸王槍。”

孫策接過師傅遞過來的霸王槍,掂了掂,感覺很順手,一時間他心中的試槍之念蠢蠢欲動,他來到院子裡,一套銚家霸王槍法用得行雲流水。

銚元英看了點了點頭,欣慰地說道:“我的槍法你已經學成了,不必在這裡繼續浪費時間了,下山去吧!”

孫策在山上學藝兩年半後,終於帶著師傅銚元英贈送的霸王槍啟程回了壽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風流

師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