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小皮聽著新校長的講話,悄悄問邊上的同學:“看來,咱們到畢業的時候申請一下,還可以不用畢業,繼續上下去,直到拿下大專文憑,那可太美啦!”

皮小皮這孩子淘歸淘,學習可不差,換句話說,技校裡教的那些東西,他學起來覺得過於輕鬆了。

他的淘,屬於精力過剩無處擺放的那種,需要時不時撒出來一些,他才能舒服點。

工廠對於學校的這一調整,自有其戰略考慮,那就是希望大幅提高新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術素質。

比起傳統的師徒制培養,儘管現有的技校模式讓不少老師傅大搖其頭,感嘆“今不如昔”,但它還是實實在在地滿足了這些年來工廠發展的現實需要。

蒸汽機車時代的工人,有不少是師傅帶徒弟帶出來的,他們的身上,老派工人的氣質和色彩比較濃重。

現如今,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之後的內燃和電力機車時代,在一線生產操作的主力軍,就是一茬茬的技校畢業生了。

他們屬於新派工人,跟前輩們比起來,不但作風大不相同,連形象打扮也有挺大的差異。

要說老派工人的那股勁,大概得用這三個字,順,魯,軸。

“順”是指聽話,師傅帶徒弟,頭一位的要求就是得聽師傅招呼,得不折不扣地照師傅教的去做。

這也跟那會兒師傅和徒弟的文化普遍不高有關,師傅技術再好,往往也是憑藉多年經驗積累形成的感覺,而不是專業理論知識,對師傅來說很難,甚至可以說是幾乎不可能,用精確的語言和標準來教給徒弟,因此師徒間的技術傳承,就得靠師傅“死教”,徒弟“死學”,師傅教啥樣,徒弟就學啥樣,別問太多為什麼,問多了師傅也不好回答。

如果徒弟“不聽話”,那你還能學個啥?

所以,能學出來的徒弟,沒有“順”字當頭,那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而為了學到技術,徒弟也就不得不擔待和忍受師傅對自己的各種約束、考驗甚至處罰。

這是規矩。

不光是工廠,在那些個年代,各技術行當哪個不是如此?學手藝如此,說相聲、唱小曲、練把式的,也無不如此。

再說“魯”,說白了就是指粗魯。

在工廠做工,那也是要吃大苦的,文縐縐的不會去幹,娘娘腔的也幹不來。

那年頭的工人,絕大多數是從鄉下田裡直接邁進廠房,再經過幾年學徒熬出來的,一旦能熬出來,自己就可以獨當一面了。

這樣的背景出身,這樣的工作生活環境,沒人跟他講什麼彬彬有禮之類的道理,就是講了也未必聽得明白,就是聽明白了也不見得能使得開。

最後說那“軸”。

軸是啥意思?倔,一根筋,八匹馬拉不回頭。

應該說,這也是個很重要的素質。

還記得前面提到過的,車輛在安全生產方面“折騰”武文傑的事吧。

車輛一直嚮往老前輩早先為讓徒弟樹立安全意識,在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的“痛快”。

令他遺憾的是,到了他自己的時代,那些“損招”不能撒開用了。

那個年代師傅那樣做,當然不是有施虐欲,實屬不得已。

為什麼“軸”字如此重要?

話說師傅帶徒弟,學不出技術來還好說,頂多證明你不適合吃這碗飯,你可以改行去學別的。

天底下餓不死勤儉漢。

但如果練不出“軸”字功,作為一個吊兒郎當的學徒,在當年那種危險度極高的作業環境中,絕對是寸步難行的。

不客氣地說,它事關學徒保不保得住端碗的傢伙(手),甚至吃飯的傢伙(腦袋)。

而這個“軸”字功,在保護了徒弟本人生命安全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手裡出活的質量作的保證。

在作業條件極為簡陋的情況下,這種保安全保質量的作用還是相當有限的,但如果沒有這一道,那麼結果必然會更加不堪。

上面所描述的,是當年師徒制工人的大致特徵。

如果非要把與之相應的新派工人也作個概括,恐怕可以用這樣三個字,那就是,戧,雅,活。

說到“戧”,就又回到了咱們前面說到的故事,所謂“技校生不服管”的問題。

技校生在學校時,全是那副德行,進了工廠以後呢,有條條框框約束了,自然會有挺大的不同,但跟老派工人普遍存在的“順”勁而言,還是有挺大差異的,可以說或多或少都帶著那麼點“戧”勁。

人家技校生屬於技能操作科班出身,老師教的東西,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那都是屬於有研究、有商量、有探討的,不像傳統老師傅教的那種技術。

傳統老師傅怎麼教技術?咱們不妨打個比方,好比一位老師傅,自己鼓搗了一輩子大象的腿,在徒弟面前,他會言之鑿鑿地宣稱,大象就是一根肉柱子。

你別問,別爭,也別想,死死記住這句話就行了。

技校教技術顯然不是這樣,技校裡教的是技術的全貌,是整個一隻大象的整體,是一個全面而完整的系統,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是科學的,因此也是可以質疑的。

對於技校生來說,他可以沒見過大象,但他一定不會認同,大象是根肉柱子。

這就是區別。

說到“雅”,這一點更顯而易見。

新一代的工人,從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到自身的生活水準,都比老一輩有了巨大的提升,由內而外的氣質變化,是完全可以想見的。

打理精緻的髮型,修改得更加貼身和時尚的工裝,再加上其中一部分人或新潮或含蓄的首飾,讓這個群體在外觀上就很有些“出挑”。

舉止上,說彬彬有禮還遠談不上,但跟前輩比起來,技校生普遍帶著學生氣,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們是能夠擔得起這個“雅”字的。

最後要說的那個“活”,可就有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活”指的是什麼?

靈活,活泛。

遇到難題了,能夠獨闢蹊徑去解決,是這個“活”。

感到受約束了,想方設法去規避,鑽個空子取個巧之類的,同樣也是這個“活”。

就針對“活”這個特點,不同的眼光和角度,觀點看法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這幫技校生,有知識,腦子靈,學技術不死板,幹活懂得使巧勁.”

這是正方的話。

“這幫技校生,太不踏實,你講你的,他幹他的,自己蔫有準,幹活可真有點沒譜.”

這是反方的話。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炮灰女配後,我撕了劇本

寄個春天

遠望星空

涼拌沒名字

崔槿汐來現代

星星要光環

拯救男二:拐來當老婆不香嗎?

鹹鴨蛋燉粉條

重生之臣服二小姐

晚風墜餘愛

認識你不後悔

酒時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