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了好一陣之後,馬翼生這才帶著幾分疑慮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國府有可能還會背叛咱們?”

王喜武點點頭,“蔣光頭本來就就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而已.”

“他現在與咱們合作,說白了只是國內形式在逼著他必須這麼做.”

“一旦形式有變,他肯定還是要搞他那套‘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主義的.”

聽到這裡,馬翼生也不禁有些鬱悶。

要知道如今兩黨合作抗倭看起來好像進行的並不錯。

不僅我們這邊拿出來了自己的主力部隊接受改編,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方面軍。

國府也還送來了一些第八軍原來急缺的藥品和武器。

現在隨著淞滬會戰爆發。

滿東地區的三十萬鬼子部隊,同時也大舉進攻華北。

為了幫助國府第二戰區抵抗,第八方面軍也是早早的就投入到了戰鬥之中。

對於馬翼生這樣在敵後持續進行抗戰的人來說。

可能最為希望的就是蔣光頭能放下爭權奪利的想法。

作為一個全國最高統帥帶領全國軍隊百姓齊心抗倭。

也只有這樣,他們這些在敵後的戰士們,心裡才能多一些盼頭。

可今天王喜武卻是直白了得的告訴了他。

他期盼的那些根本就不會發生。

只要蔣光頭這個無恥潑皮還在位一天。

這種雙方的合作就是註定不可能會長久的。

馬翼生搖搖頭,長嘆了一口氣。

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幸之處也就提現在了這裡。

本來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可偏偏還有靠著權術上位無恥之徒在佔據著高位。

“算了,這些事情也用不著咱們去操心.”

“我們還是好好想一想接下來這段時間怎麼發展自己吧.”

對於馬翼生來說,他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

就是抓住這個鬼子還沒從華北抽調兵力回來的視窗時機。

儘量擴大第七軍的規模。

以此來應對接下來鬼子必然會發起的大規模圍剿。

兩人聊到這裡,王喜武也實在有些困了。

於是乾脆就在指揮部後面找了快平地躺著眯了一會。

等他再次醒來時。

馬翼生的臨時指揮部裡已經聚集了不少的人。

彼此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著什麼。

見王喜武醒來,一直在旁邊守著的四喜走過來說道:

“喜武哥,中午吃飯時我沒叫你,給你拿了兩個饃.”

王喜武接過來,一邊啃一邊問道:

“老李老孟他們都來了,是戰場打掃完了嗎?”

四喜往指揮部那邊看了一眼,點頭道:

“估計是的吧,孟隊長下午帶了不少老百姓過來幫忙.”

“現在那些鬼子屍首大部分都埋掉了.”

王喜武把滿頭吃完,也走到了指揮部裡。

拿起桌子上的茶水灌了兩口,這才跟眾人打起了招呼來。

等他們寒暄的差不多,馬翼生這才遞了一張紙給王喜武。

王喜武接過來看了一眼,上面是這次戰鬥的戰果統計。

這次戰鬥殲滅的鬼子數量比馬翼生預計的多一些。

算上一團一營的阻擊戰,一共殲滅了兩千七百多名鬼子。

其中打死的有兩千三,還有四百多個鬼子是受傷後被俘虜的。

至於鬼子軍官除了被王喜武和李存佑俘虜的大佐聯隊長中沢悠生。

還有一個鬼子大隊長和十多個中隊長的屍體也被找到了。

林外一營說他們在阻擊鬼子時,也打死了一個鬼子的大軍官。

可那個鬼子軍官的屍體卻被鬼子們給搶了回去,所以現在還無法確定身份。

而第七軍自己這邊,共計陣亡260餘名戰士,還有四百多名戰士負傷。

與敵人的交換比達到了最少1比4。

光從交換比來看,就是一場非常巨大勝利!

而從鬼子手裡繳獲來的槍支火炮也非常多。

至少現在第七軍每人一把槍還能有富裕的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還是鬼子的迫擊炮雖然都繳獲到了。

可炮彈卻早就被鬼子給糟蹋完了。

讓第七軍本就不多的炮彈,此時顯得更不夠使用了。

等王喜武看完戰報,羅先才也對他說道:

“這次具體的戰鬥經過和戰果報道.”

“我已經用電臺彙報到了延安.”

“相信要不了幾天,全國上下就能知道,咱們第七軍又打了一個名至實歸的大勝仗!”

聽到這個,王喜武也忍不住有些尷尬的笑了起來。

上次他接著第七軍的名頭,發了全國通電。

雖然是讓第七軍這個番號全國上下都知道了。

可對於第七軍內部的人來說。

那個人人傳頌的勝利可稱不上名至實歸。

羅先才倒是沒注意到王喜武的小尷尬,繼續說道:

“組織上恭賀了我們的同時.”

“也建議我們舉辦一個表彰大會.”

“到時候你王隊長可是咱們一等一的大功臣啊!”

聽到這個王喜武也終於是來了不小的興趣。

作為一個軍人,希望接受表彰的榮譽感可以說是深刻在他的骨子裡。

“表彰大會?是光表彰嗎?有軍功章沒?”

面對王喜武的追問,羅先才忍不住笑道:

“我現在都還沒想好咋搞呢.”

“這東西我們原來也沒搞過,你要是有啥好建議,也可以給提一下嘛.”

王喜武想了想,對羅先才道:

“我覺得不如這麼搞,咱們找人弄一批軍功章和紀念章.”

“只要參加了這次戰鬥的,全都發放紀念章.”

“在戰鬥中表現立功的,在發放一些軍功章.”

見羅先才很仔細在聽自己講,王喜武也說出了自己的考慮。

“我是認為,從虎皮山上收編進來的那些同志.”

“其實很多在這次戰鬥中也是出了力的.”

“如果光是隻給在戰鬥中立功了的戰士們進行表彰.”

“那麼他們心裡多少會有些隔閡.”

“可如果給他們也發一份紀念章的話.”

“多少也能培養一下他們的認同感.”

“另外,除了這些同志.”

“在戰鬥中或者戰鬥後,給我們提供了幫助的鄉親.”

“我覺得也可以發放這個紀念章.”

“來加強我們的軍民融合……”

“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挑選一些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好的鄉親,成立一些民兵隊.”

“進一步讓這些老鄉參與到抗倭之中來……”

聽著王喜武滔滔不絕的說著自己對這個表彰大會的建議。

羅先才也是忍不住連連點頭。

王喜武說的很多東西都是他原來沒考慮到或者沒重視到的地方。

現在王喜武卻是一條一條的都給他梳理了出來。

並且每一條還都說的非常到位。

等到王喜武把自己的建議都說的差不多了。

羅先才這也才慢慢響起孟傑當初對王喜武的評價。

能打仗、有頭腦、思想覺悟高、有政治眼光等等。

那時他還覺得孟傑可能對這個年輕人有些過譽。

現在看來,王喜武身上的優點,還遠不止孟傑說的那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科幻:遙遠的彼岸

無名氏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