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作戰。

大明將士只負責放冷炮,並不能追逐而上,韃靼人在機動性上仍舊比大明軍隊高。

只是場面對大明軍隊非常有利,就在於韃靼人在見到有火炮之後,就好像驚弓之鳥一般,四散而逃,莫說是牛羊牲口財貨這些,就算是老弱病殘他們都顧不上了。

場面非常混亂。

大明派出去的二百敢死隊,並沒有能第一時間衝到前線,但他們卻在進入到韃靼人營地之後,形成了完全的收割和屠殺。

作為敢死隊,他們也收穫了比別人更多的東西,那就是韃靼人的腦袋。

崔元作為主帥,此時很著急,眼見韃靼人的精壯全往另一側逃走,自己派出去的人卻追不上,只能挑老弱病殘,或者是墮馬和因為擁堵等來不及逃走的青壯年韃靼男子下手,明明是天大的功勞,很可能會因此而大打折扣……

在崔元心中,這可是一把好牌,火炮形成這麼大的震懾力,如果不能因此而直接將潑天的功勞攬在自己手上,那可就真的是人生的浪費了。

“追……不行!如果我們再出去的話,那韃子就知道咱的人不多……不對,咱應該衝殺出去,現在本來人也不多。”

崔元作為主帥,這會情緒緊張到已經自亂陣腳。

他的軍令並沒有發出去。

旁邊的部將道:“大人,這天有點黑,黑咕隆咚的,如果韃子突然折殺回來,可就不妙了。”

“怕什麼?”崔元厲喝道,“剩下的人,全都衝上去,先把韃子的寨子給點了,起火光,也給安邊侯打招呼,讓他們知道應該往哪堵截。”

“是。”

部將知道,這位崔駙馬現在是要玩命了。

明明不用拼命,光靠眼下的收穫,就已經能奏個大捷了,結果還要繼續往外博,大概有點是在賭的意思,明明可以見好就收,幹嘛一定要玩命呢?

有的人想戰,有的人想撤,對於薊鎮出身的多數將領來說,拼命這回事跟他們有點遠,過去幾十年,韃靼人入侵的重點一直都是宣大和三邊,薊鎮這邊也算是久不經歷大戰,上一次大戰就是巡撫王憲帶一路人馬奇襲潢水,也是這麼一場夜色中的雪地戰。

很多薊州鎮的將士也在想,我們跟這雪天還真有緣。

……

……

大明軍隊本來就不多,這次一併都衝殺出去。

反正是收穫成果,能用的火炮和火銃一併用上,同時還準備了長矛和馬刀等,衝上去就是一頓收拾。

隨著韃靼的營地被點燃,這場戰事也在往不可預估的方向發展,韃靼人似乎也被激發了一定的血性,隨後派出一路人馬過來偷襲,想襲擊大明軍隊的後方,但人數並不多,大明的火炮轉頭一頓轟炸,也沒什麼成果,卻將韃靼騎兵成功給逼退。

如此一來,韃靼騎兵的目的也達到,那就是暫緩了大明火炮陣的推進,為他們剩下的部民轉移,爭取到了時間。

崔元帶著人馬,舉著火把往前衝,為了讓聲勢更壯大一些,有計程車兵甚至是舉著兩個火把,以營造大明軍隊士兵多的跡象,但再怎麼多,也不及韃靼營地內人數的十分之一,甚至可能也就三四十分之一,韃靼此處山谷內,至少有三四萬的聚集人口,近乎相當於察哈爾部的一個萬戶營地了。

就在崔元帶兵突進時。

此時的朱鳳,也在帶兵冒著風雪前行,雖然山谷內沒怎麼下雪,但就在二十多里之外,卻開始下雪,路也非常不好走。

因為走的都近乎是荒漠,夜行軍的大明將士,也有一種未知的憂慮在裡面,誰知道這種行軍是否有意義呢?只是上級告知他們,前面有韃子,是去建功立業的,多數人覺得,這種天氣和環境,根本沒法與韃靼人一戰。

不過好在這次出征的主要兵馬,是之前潢水一戰的精銳,他們中有兩三千人馬是參加過那場慘烈戰事的,由他們作為老兵,帶著新人行軍,講述一下曾經在潢水一戰的遭遇,也讓更多沒上過血腥戰場計程車兵少了幾分恐懼和焦慮。

“侯爺,前面已經發訊號了。”

就在朱鳳也有些懈怠,甚至打算讓將士們先休整時,卻是有將領過來跟他報告。

“是嗎?”

朱鳳認真看了看四周的天空,並沒有發現所謂的訊號。

將領道:“是斥候在高處看到的,是讓我們進攻的訊號,明顯是因為崔將軍那邊已經得手了。”

“嗯……”

朱鳳並不能表示認同。

本來他跟崔元所提示的,就是這次的戰事我們不得不衝,結果不重要,態度很重要。

這是為防止回去之後,被言官參劾,先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不說,也可能會連帶損害張周的利益,被人說張周選出來的人,結果在戰場上畏首畏尾。

至於這次戰事的結果,他也沒多看重,甚至覺得,雙方對峙之後各奔東西,其實也是一種好事。

至少自己不用太拼命,而將士們也能回到大明……不然的話還能怎樣?為了讓自己得到一個更高的爵位?還是在軍中得到更高的名望?

朱鳳作為一個世家子弟,很多時候也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只是在很多時候他不肯承認,別人對他逐漸輕視,也正是因為看到他的不求上進,以及發現他並不能帶下面的將士取得想要的軍功。

這次朱鳳被作為副帥,朱佑樘和張周也有這方面的考量。

必須要有人能對朱鳳形成鞭策,而這個人最好就是之前曾在寧夏一戰中以莽而著稱的崔元……但其實崔元的情況也沒比朱鳳好到哪去,都是得到軍功和爵位之後,開始有懈怠的情緒,想得到又怕失去。

“在哪邊?”朱鳳問道。

之前他跟崔元一樣,都不想硬戰。

但眼下是兩個臭皮匠,互相勉勵,到最後又不得不聯手。

或者說這次的機會也的確是太好了,自己在武器上有極大的優勢,如果就是不戰的話,也顯得太窩囊了。

“在那邊,好像是……北邊……”

“嗯。”

朱鳳道,“傳令下去,加速行軍,必須要趕在韃靼人撤退之前,堵截他們。”

“要不要去增援?要是崔駙馬那邊……”

“增援是來不及的,不過我們距離他們也不遠,如果他們遇到麻煩,會往我們這邊靠近的,我們再殺回去,韃靼人就相當於是落進陷阱裡。”

朱鳳的話,讓一旁的將領覺得驚訝。

這位安邊侯,是打算讓京山伯崔元當誘敵深入的誘餌?

好膽識,好謀略……你這是把皇家中人當炮灰啊,難怪你讓主帥去帶兵衝在第一線,感情你是打算造反,自己當主帥啊。

陰險!

平時看伱濃眉大眼的,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

……

深夜。

朱佑樘因為劇烈咳嗽,從睡夢中醒來,隨即咳嗽兩聲,一旁伺候的小太監過來,然後朱佑樘讓人把外面在批閱奏疏的陳寬給叫了進來。

西暖閣,朱佑樘的臥房內。

陳寬恭敬立在那,等著朱佑樘給指示,旁邊的小太監則在點燈。

“朕在這裡幾天,想回坤寧宮了。”朱佑樘道。

這話,讓陳寬不好回應。

最近朱佑樘因為生病,又怕傳染到身邊人,一直都是獨睡,可正因為生病,大概更希望身邊人陪在身邊。

“咳咳,各處還沒戰報嗎?”朱佑樘道,“今天喝了藥,有點昏昏沉沉的。”

陳寬道:“陛下,剛得到新建伯從草原上的奏報,說是並未發現韃靼人的蹤跡,已經在回撤途中,北方今年的大雪來得早,這場戰事很可能是……”

朱佑樘嘆息道:“唉!這次老天怎麼不幫我們了?”

陳寬一聽,皇帝現在對老天產生質疑了?

那是不是說,皇帝會對張周也產生一些質疑呢?畢竟之前皇帝可一直都覺得,上天是在庇佑張秉寬的。

“張懋和王瓊那兩路呢?”朱佑樘問道。

“也無訊息,估摸著……都快撤回來了。倒是剛上報,說是新建伯派大同總兵馬儀,六千馳援英國公的人馬,在得知韃靼人從花馬池撤走之後,已經去追擊了。”陳寬小心翼翼。

有蕭敬的前車之鑑,陳寬在處理跟張周的關係上,則小心許多。

但他也不是一味對張周迎合,或者說是在皇帝面前不斷誇讚張周,而是選擇一種更為巧妙的方式,那就是儘可能不去提,偶爾張周有閃光點的時候,他也會跟著溜鬚拍馬。

相比於蕭敬在作為司禮監掌印中後期的激進,他陳寬則更顯得低調,好像朝堂內就沒有他這個人一樣。

朱佑樘道:“張懋果然還是不如王守仁,人家一個新建伯,隨便派過去一個總兵,都有勇氣帶兵出征,他算什麼?咳咳!估摸著,知節和懋仁,也不會有什麼戰果,他們之前帶兵往大寧去,耽誤了一些時間。”

陳寬馬上就聽出來。

朱佑樘稱呼王守仁更多是稱呼爵位,而稱呼張懋則直呼其名,到崔元和朱鳳那邊稱呼表字。

這說明,在皇帝心中,更親近於崔元和朱鳳,一個是皇帝的妹夫,一個是皇帝的乾弟弟,這關係……那是別人能比的嗎?

陳寬道:“安邊侯和京山伯也算是盡力了。”

“那就讓秉寬回來吧。”朱佑樘道,“他已經到了港口是嗎?”

“是的。”

“早些回來,路上還要走一段……外面是下雪了嗎?”

“是。”

“這裡可真暖和,外面下雪也感覺不到,不過朕最近也是有些虛寒,等明天精神好一些,再看看奏疏。”

“陛下,明日還……不上朝嗎?”

“沒法上朝,跟他們說一聲吧,這次朕可能要多養病幾日,今年這冬天,病來得也很不是時候。”

……

……

一夜大戰。

崔元帶著他的一千兵馬出山谷時,後方已經皆都是他的戰利品了。

“初步匯總,得首級六百零二,俘虜六十四,牛羊盛樓不計,還有一千多馬匹……”

“戰馬嗎?”

“是,都是上好的戰駒,是他們來不及帶走的。”

“挺好,挺好……”

崔元也顯得有些高興。

殺敵數量都快比他們總兵馬數量多了,而且還繳獲了戰馬,這是以前所不經常能得到的東西,就在於戰馬是用來騎著跑的,當韃靼人一心不戰的時候,他們一定還會把馬匹給帶走。

可這次……因為韃靼人撤得匆忙,以至於連上好的戰馬都能落下。

崔元道:“韃子很可能會折返回來,把炮給預備好。”

“早就預備好了,要追嗎?”何松請示道。

“不用,看知節的,什麼時辰了。”

“剛過子夜。”

“那不該在這裡停留……但我們的人太少了,再加上,我們沒法追。”

崔元這次又有些糾結。

想去追擊,但想到自己麾下不過才一千人馬,還有大批的火炮,如果這麼貿然去追的話,那火炮就要留下,如果帶著火炮一起去……那能有速度就怪了。

“將軍,快看!”

就在崔元還在繼續糾結事情的時候,何松突然指著遠處。

崔元先是瞪大眼睛看了看,隨後一擺手道:“先把周圍的火把給滅了!”

因為周圍光亮太足,他看不清楚遠處到底是什麼情況。

等火把熄滅之後,他又拿出望遠鏡,但望遠鏡在夜晚的效果並不太好,但他還是能隱約看到,天邊有些紅色。

“好像是……起火了!”

“是啊將軍,看樣子……安邊侯也跟他們打起來了。”

“那就好,那就好。”

崔元臉上掛著笑容,似乎也釋然了,“知節也是個狠角色,韃靼人遇上他,能有好果子吃嗎?”

“是啊。”

“不過……算了。”

崔元想再去評價朱鳳幾句,才意識到有些話,可能私下說比較好。

“韃靼人撤走的速度並不快,他們畢竟還帶著不少的馬車,這路也不好走,馬上……派出一路人,帶二百……三百人去,帶著馬,做前後的夾擊,不能讓韃靼人撤得太輕鬆。”

崔元在發現朱鳳可能已經跟韃靼人交手之後,還是顧念著戰略格局,就是要派出一路人,去馳援到朱鳳,做到形勢意義上的前後夾擊。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官府強制發老婆,反手白撿小嬌妻

Calamity傾川

穿越異世界之我與少女的幸福生活

喜歡峨嵋龍的唐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