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總制宣大軍務

張周出宮的路上,張鶴齡陪著笑跟在後面,再不復以往那種輕蔑傲慢,對張周可說是非常恭維巴結。

“壽寧侯,你這麼跟我說話,我不太適應.”

張周差點想說,你恢復一下,拿以前那種盛勢凌人的口氣跟我說話,這樣我坑你也坑得心安理得。

你轉了這臉色,我坑都不好意思坑了。

張鶴齡道:“張先生您可太客氣,我也不過就是照常說話,只要您以後能多提攜我一點……咱是要一起去宣府吧?”

“嗯.”

張周先前在張皇后面前就說過相關的事,“陛下已準備,把我們研武堂一期學員,一併調去宣府。

之前咱就是在京城周邊放放炮,你們都學會了,下一步從九邊調幾千上萬名將士,過去跟著一起學,沒事咱就出關塞,打個獵放個炮,韃子敢來就直接炮轟回去!”

“有意思,有意思.”

張鶴齡一聽就覺得這個很適合自己。

既可以賺功勞,聽起來還那麼輕鬆自在,好像沒有任何生命危險。

張周道:“不怕辛苦吧?”

“不怕,連我二弟他都能抗下來,我有什麼可怕的?張先生,如果要開戰的話,你看是不是給我個總兵官之類的官職?我也想混個軍功.”

張鶴齡又覥著臉懇請。

張周笑道:“難得壽寧侯你有忠君報國之心,我豈能不滿足你?到時一定給你個既安穩,又能立功,最好是軍中首功的那種職位,風風光光凱旋而歸,讓朝野上下都知道你的本事.”

“哈哈……好,好!”

張鶴齡一臉興奮,似乎已經覺得明天這功勞就能降臨到自己頭上。

張周看到張鶴齡那近乎手舞足蹈的模樣,心中也在暗暗皺眉。

這貨是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嗎?

既輕鬆又沒危險,還讓你功勳卓著……這種鬼話說出來我自己都不信,你個貨居然輕易相信?

“你信?”張周還真是個實在人,還有意要徵詢一下被騙之人的感想。

就好像是把張鶴齡賣了,非要問問張鶴齡被賣以後的感受一樣。

張鶴齡笑道:“當然信啊,朱知節什麼鳥人?他都能成,憑啥我不成?再說了,朱知節還不是跟張先生去的,他就是聽了張先生指點幾句,若是本侯有機會在先生面前一起打仗……家母和姐姐都這麼說的.”

“呵呵.”

張周想說。

果然家裡被寵溺的孩子,容易被家裡女性長輩給騙了。

“好,好,壽寧侯,咱一起建功立業.”

張周笑著。

“一定,一定.”

張鶴齡也應著。

二人好像從來沒這麼關係緊密過,就好像是同一戰壕裡的戰友一樣。

……

……

兵部衙門。

李東陽代表內閣,過來找馬文升商議有關宣府出兵之事,也是因為皇帝派了戴義去內閣通知過,把張周準備在宣府練兵的事相告知。

李東陽也想來問問馬文升對此事的意見。

“張秉寬居然說要去演炮?以戰代練?”馬文升聽說此訊息,也在皺眉。

怎麼看,張周好像都不是那種正經要出兵的樣子,既是要出兵草原,以張周所提的一萬兵馬是遠遠不夠的,倒是張周人在宣府,卻是臨近大明西北的糧倉,很容易被張周霍霍。

李東陽道:“閣部也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照理說出兵之事應該提前嚴守機密,但目前看來,他似有意要將此事張揚。

他的真實意圖,真的是要跟韃靼人於草原上決一死戰?”

馬文升想了下,也在搖頭。

“老朽人在軍旅多年,未曾見過這般用兵之道,不過他先前於偏關和寧遠兩戰,所用之計謀和治軍之道,卻是亙古未見.”

馬文升的意思是,雖然我不知道他究竟要搞什麼名堂,但看上去他搞得還挺牛逼的樣子。

李東陽問道:“陛下本意是給十天時間,讓兵部與朝廷一同謀劃,現在就不謀了,任由他胡來?”

馬文升馬上就聽出來,現在內閣知道反對這件事不太容易,準備讓兵部當排頭兵出頭鳥。

“若只是調撥一萬兵馬,以演炮為名義,將大明西北的防備重點,遷挪到宣府,也不是不可!”馬文升道,“如今這局勢看來,便是城關缺損的偏關,也暫無韃靼進犯之憂,宣府陳兵,也能令京畿安穩。

想不到反對的理由啊.”

馬文升現在是不管張周這件事是否做對了,在張周于軍中沒有遭遇任何挫折的情況下,他是不會主動去反對的。

正如內閣現在不好反對的理由一樣。

張周節節勝利,誰在旁唱反調找漏洞,並不會顯得這個人或是這群人很牛逼,反而會被皇帝當小丑來看。

馬文升問道:“京營人馬,準備調動多少?”

“三千.”

李東陽也沒遮掩。

先前戴義過去跟內閣通知,所說的都很詳盡了。

九邊各處各調多少人,都是有比例的,不是說哪一鎮想多過去幾個人就有機會的。

連內閣都知道,如果是讓九邊各鎮自己選擇調去宣府演習的人馬,各鎮非超出比例調撥不可,不為別的……就在於現在火炮被吹得神乎其神,大明邊軍將士誰不想有階級上的突破?

去宣府演兵,跟著張周演炮,怎麼看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就好像先前研武堂第一期學員一樣,那些勳貴一個個眼高於頂的,還不是都搶著去當學員?

李東陽道:“若兵部沒什麼反對,或在明日朝上,陛下就會佈置下去,到時……再想反對可就難了.”

馬文升問道:“先前劉閣老曾說,讓張秉寬去西北,或也是不錯的選擇,他沒跟你說過?”

李東陽皺眉。

眼看《大明會典》就要成書,按照君臣約定,張周馬上就會晉升為侍讀學士,這節骨眼讓張周去西北領兵,其實也是好事。

馬文升嘆道:“就看陛下給他何等官職。

如今想來,以他為都督府勳臣的身份去,好過於留在翰苑或六部……”

李東陽繼續沉默。

張周現在怎麼說也掛著“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武職官銜,還有“兵部武庫清吏司郎中”的文職官銜,如果讓張周去宣府治軍,至少也會給張周宣府巡撫的官職,到時也無非是像王瓊那樣,直接在郎中官職上加個右僉都御史,但似乎皇帝又不僅僅侷限於讓張周去當個宣府巡撫。

大明的宣府巡撫,更多是負責過去治理軍餉的。

皇帝可能是想讓張周當三邊總制,或者是宣大總制。

就看皇帝怎麼協調張周跟秦紘之間的關係了。

……

……

翌日奉天殿大朝,張周就沒去。

朱祐樘在朝上,直接把張周所提出的,在宣府演炮的事,當眾宣佈。

當朱祐樘說明,這次只是去沙場演兵,以二百門火炮沒事拉出關塞溜溜,放完炮就回來,以戰代練的時候,現場這群官員也是面面相覷。

張周這個提議……不能稱之為大膽,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天馬行空。

張懋走出來道:“以神威遠炮和重炮的威力,韃靼各部族在不確定目標是己方的情況下,必定不敢輕易靠近,是防止成為大明新炮的靶子。

到時只怕宣府周邊幾百裡,連韃靼人的牧民都見不到!”

“哈哈哈……”

在場的武勳樂不可支。

文官那邊則灰頭土臉。

朝堂上又成了文臣和武勳對立的場面,武勳突然感覺自己腰板硬了,就在於大明要主動出擊了,而且靠那二百門先鑄造出來的火炮,大明武勳就可以重振雄風。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有些事朕也不想藏掖,其實張卿家在宣府演炮還有個目的,就是藉助演炮之勢,將張家口堡東北之處的鐵礦礦場,給拿下,並以此來開採鐵礦石,就地鑄炮.”

“啊?”

這下不但是文臣譁然,連武勳這邊都沒想到。

去開空炮,居然是為了鑄造更多的炮?

工部左侍郎曾鑑走出來道:“陛下,未曾聽聞張家口附近有鐵礦.”

朱祐樘沒好氣道:“秉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說那邊有鐵礦,難道是為了譁眾取寵?”

被皇帝這一說,現場直接就炸鍋了。

很多大臣義憤填膺,覺得皇帝是在寵信奸佞,聽信讒言。

而武勳那邊則在驚訝中議論,這位張侍講果然是不一般的人物,藉著演炮去搶鐵礦場?皇帝把鐵礦開採權給他,能這麼明目張膽以權謀私,還說給皇帝知道,皇帝再告知大臣……

要不怎麼說人家能把自己所學的專業變現呢?

要是什麼時候我們也能來個上知天文下知風水,直接能找出礦脈所在,那豈不是說……發達了?

“安靜!”朱祐樘厲聲道。

現場文官這才停止了私下的議論。

朱祐樘道:“秉寬他一心要為朝廷鑄炮,並改進火器,以此來奠定大明在西北的地位,朕準備以其為總制宣府、大同、偏關等處軍務,順帶讓他提領紫荊、倒馬、居庸內三關防務,以宣府為基礎,隨時出兵於草原。

不知諸位卿家有何異議?”

文官一個個面如死灰。

果然是想把張周提拔為西北治軍的文臣,給宣大總制的職位就算了,連內三關都交給張周。

皇帝這麼做,簡直是在“任用奸佞”。

張懋道:“張周雖然從未踏足西北之地,未曾有領兵之經驗,但以其治軍之道,大明接連取得凱旋,連威寧侯等不世出的邊將對其都稱頌有加,陛下此舉可謂是為大明西北千年基業。

老臣附議.”

噁心啊!

在場的大臣差點想衝出來罵張懋。

你張老頭現在是得瑟起來了,知道張周要以文臣的身份去西北,暫時威脅不到你武勳的地位,乾脆就完全不管不顧盲目站在皇帝那邊,甚至還在那吹皇帝的彩虹屁。

要臉嗎?

朱祐樘似乎早就知道自己的提議會得到武勳的支援,問一旁的劉健道:“劉閣老,你意下如何?”

劉健莫說現在不想反對,就算他想反對……也反對不來。

王越掛了,說是把秦紘調去西北能穩定人心,但真的能嗎?

秦紘再牛逼,比王越還差了好幾個段位,而在西北軍中,普遍認為,張周比王越高好幾個段位。

有誰見過能決勝千里之外,甚至能提前洞悉敵人從哪進攻,能掐會算的主帥?

王越再牛逼,那也只是個人,而張周更接近於……半仙。

劉健道:“陛下,不知剛調往偏關的秦紘……”

“朕準備以其總制延綏等處軍務,讓他去河套以南的延綏等地,做好防備之事,以防秉寬在籌備出兵時,韃靼人趁機在三邊等處做滋擾.”

朱祐樘道。

皇帝把此提議說出來,連那些挑剔的文臣,都覺得皇帝此想法簡直可謂是超前。

以前西北要剿套最大的問題,不就是各方協調不一致嗎?

現在好了,東邊一個打炮高手張周在那行威懾,西邊一個工程狂魔秦紘負責防守……這老少的組合,簡直是優勢互補,可謂是相得益彰。

劉健再問道:“不知張周將以何職位前去?”

朱祐樘道:“朕並不想過早提拔他位居高位,朕的想法,他之前的官職、司屬仍舊不變,臨時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宣大等處軍務,若他此番西北之行有功在身,朕會酌情升賞,若不然,則回京師後,一切迴歸原先職位。

不升不降.”

臨時調任,就算加了官職,等張週迴來之後,也把加的官職給下了。

聽起來很合理。

但皇帝所說的“若有功在身則酌情升賞”云云,會讓大臣覺得,若是張周真在西北做出點成績來,可能就不單純只是個虛職的兵部右侍郎,可能直接讓他當兵部尚書。

入朝第一年就能兵部右侍郎,哪怕只是個虛職,聽上去……也十分之可怕。

很多人都在打量著馬文升和劉健等人,指望他們出來反對。

畢竟從大明官場的角度來說,張周無論做出什麼成績,都不該入朝短短三個月,就有資格領兵部右侍郎官銜去西北總制軍務。

但劉健等人沒有一個出來反對的,甚至六部尚書也都沉默不言,似乎都感覺到……張周不是一般的文臣,所以不能拿對一般文臣的官場規矩來要求……就好像以前也沒有文臣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直接推測國運吉凶還那麼準確一般。

李廣會武術,神仙擋不住。

會武術也罷,他居然還是個狀元……跟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又那麼親密……

“既然諸位卿家都不反對,事不宜遲,朕在這兩日,就讓秉寬動身前往宣府。

除了三千京營人馬隨同之外,也將火炮鑄造、工匠等一併遷到宣府之地,開礦事宜也由工部等他們協同……”

皇帝就差說。

朝廷動用人力物力,是去幫秉寬開礦的,開完礦,產出的八成還歸張周自己所有。

只剩下兩成……留著給我們發工資。

工部尚書徐貫道:“陛下,若朝廷調遣人手,協同開礦之後,是否該將礦窯等收歸朝廷所有?”

朱祐樘一聽就火了,厲聲發問:“你們是想讓朕言而無信嗎?還是說,你們就覺得,讓秉寬為朝廷付出,就是理所應當?”

徐貫被嗆得啞口無言,只能灰溜溜退回到東班內。

朱祐樘道:“隨同張周前往宣府的,除了保國公之外,還有壽寧侯等人,至於都督府再調遣何兵將,朕會酌情擬定旨意,勳臣皆都回府等候調遣。

做動身時不要耽擱,免得誤了大事!”

“遵旨!”

武勳那邊躁動起來。

雖然名義上,仍舊是靠之前研武堂一期學員跟著張周同去,但也會調遣別的勳臣。

看樣子皇帝對這次的出征就寄予厚望,誰跟著張周去,很可能會在大明軍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誰不想跟著一起去建功立業?

大明的武勳,好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齊心協力,有戰事搶著去……連都督府裡掛職混吃等死的外戚出身的勳臣都一樣……

文臣心裡在想。

這世道還真是有夠魔幻的。

……

……

朝議結束,敕令也跟著傳出宮外。

朝野皆都譁然。

臣民之間也多有談論,京城大街小巷,在得知朝廷要派張周帶一萬兵馬去宣府備戰韃靼,尤其還要大張旗鼓出塞演炮,完成祭天等活動,他們所想到的就是……大明終於要牛逼了!

每個人好像都為身為大明臣民而自豪。

不過敕令中,沒有說張周去西北是要開礦的,主要還是皇帝為張周的名聲著想。

萬一讓民間的百姓覺得張周是要去“與民爭利”,就不太好了,大臣心知肚明就行。

張周在自己府上,接了由戴義親自傳過來的御旨。

他也搖身一變,成為大明的宣大總制,而且是虛職的兵部右侍郎了。

“張先生,恭喜恭喜.”

蕭敬笑呵呵拱手,就差給張周送點禮,好好巴結一下張周。

張周嘆道:“官職越大,職責也越大呀,我這去西北可不是鬧著玩的,人家是無過便是功,而我是無功便是過.”

“沒……沒那麼誇張.”

蕭敬苦笑著。

他想說,你去西北就算走一圈,陛下想給你找功勞還能找不到?

安心去,無論功過,回來後一定能加官晉爵。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紀志

郭豐華

逍遙太子爺

若徐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