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荒唐的鬻題

徐經在京城的別院中。

這天徐經匆忙從外回來,去到內宅見到了正在溫習功課的唐寅。

“伯虎,別急著備考了,給你看個好東西,我從外找回來的本屆會試考題……”

徐經很興奮。

從懷裡拿出個紙封,再從中取出兩頁紙,上面密密麻麻都寫著字。

唐寅放下筆,皺眉道:“考官都還沒定,哪來的考題?”

徐經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此考題可是我透過門路得回來的,你看過題目之後,便知曉不是作偽的.”

說著,徐經把題目呈遞到唐寅面前。

唐寅越看,眉頭越是緊皺。

“怎樣?”徐經笑道。

唐寅面帶憂色道:“但從出題的立意,還有題目的嚴謹,尤其是經史策、時務策的考題……足見其水準.”

唐寅是識貨的。

題目出得好,一看就不是街邊隨便找人出的題目,或許四書五經的題目都是出自原文,沒什麼好說的,但也講個立意,而策問題目則最體現出題人的水平。

“伯虎,伱先別談別的,你看看這道題目,我仔細看過,竟看不懂,你可知究竟是何意?”

說著,徐經指著其中策問中一道經史策題目,問道。

唐寅看過去,皺眉道:“這不很清楚嗎?”

徐經道:“是最後這一句,‘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這說得是誰?”

四子造詣考題中,最後一子的學問,也是後來弘治十二年會試中讓唐寅遺恨終身的一段。

唐寅看完之後,搖了搖頭:“不知.”

“連你都不知?看來……出題人不簡單啊.”

徐經讚歎著。

看起來,他很得意自己得到這麼一份考題。

唐寅急切問道:“從何而來?”

徐經笑道:“說是翰林程學士所出,你信嗎?有人在這麼傳,所見過此題者甚少,你以為是個人都能拿到題目?看來這次我們會試穩了.”

唐寅眉頭深鎖道:“如今尚且不能確定主考是誰,就有此等考題流出,朝廷能不查問?還有此等題目豈會不再外洩?我看你別高興太早,就怕是有人故意欺騙,不過是假借了程學士的名頭罷了!”

“拭目以待吧。

伯虎啊,你不是在江南鄉試中敗在張秉寬手裡?這可是最好的機會,題目在此,你拿回去研究,若研究好了,來年春闈高中鼎甲,自不在話下!”

……

……

這份考題,還僅僅是在小圈子內流傳。

可事情到底沒瞞過御史言官,有科道的言官在發現民間有題目流傳時,本來也沒當回事。

會試之前押題的情況也很多見,但很快有人發現這份所謂的“鬻題”非常工整,簡直工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隨後一道上奏便由兵科給事中張朝用上奏,並拿到了朝堂上來論。

朱祐樘聽說民間有會試的洩題,覺得很荒唐。

朕連主考官是誰都還沒定,出題人都沒定,現在言官就風聞言事說什麼鬻題?你們腦子是被驢踢了嗎?

張朝用在朝堂上據理力爭道:“此題目,出題之工整完善,明顯乃出自翰林院之手,也有傳聞乃說此題本就為翰林學士程敏政所作,特地鬻題給一些曾私下拜謁過他的人,以此來作為來年會試之用。

還請陛下當朝查問!”

一旁的程敏政也懵了。

我幾時洩過題目給別人?咱扯淡還能扯得再離譜一點不?

程敏政走出來道:“陛下,此乃無稽之談,還請陛下明察!”

當天是大朝,奉天殿內的人都在議論紛紛,本來聽起來很荒唐的事情,卻好像是在文官中一石激起千層浪,竟然很多人還覺得此懷疑是“有理有據”。

朱祐樘打量著內閣三人,問道:“幾位閣老,你們認為呢?”

此時朱祐樘的目的,其實是讓內閣三人出來定個基調,不要再傳播這種謠言了,別說朕沒定程敏政當主考,就算定了,這種事你能查出端倪嗎?

再說了,明擺著的,主考有兩個人,朕先前還提過要在內閣中選一個主考出來。

會試是程敏政說考什麼就考什麼的?

卻是李東陽在聽說這次考試的題目之後,暗自吃驚,因為很大程度上……歷史上弘治十二年的會試,他也是主考,也就是說,這些題目有的是出自他之手。

最近他在看什麼書,對什麼有感悟,都會體現在來年會試的題目中。

偏偏有的題目,就好像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一樣,竟能準確命中,這讓李東陽開始懷疑……會不會自家有人將他平時所看的書籍洩露出去,甚至還把他所看的四書五經的頁數,在哪停頓過,也洩露出去……

否則怎可能會如此準確把握到他心中那個關注點呢?

但李東陽也疑惑。

問題是,陛下也沒說讓我當主考,雖然內閣三人中,以我為會試主考的呼聲最高,估計另兩位也不會跟我搶。

可出題人,是如何做到洞悉我內心想法的?

可怕!

帶著諸多的疑問,李東陽就不可能直接對這件事袖手旁觀。

他代表內閣出來說話,進言道:“陛下,會試乃大明選仕之根本,當杜絕民間鬻題之謠言,以正視聽.”

朱祐樘不由苦笑一聲。

這種沒譜的事情,你李東陽居然會覺得應該去調查,還要以正視聽?

他不由打量了一眼程敏政,不由想到先前張周的話,心中暗歎。

看來秉寬說得沒錯,這次選誰都不應該選程敏政當主考,因為他的出身和經歷,還有他在翰林院的派系,會對他很不利,現在考官都還沒定,就開始有人說他洩題,連內閣都認為應該查……

禮部尚書徐瓊似對此有不同意見,他走出來道:“鬻題之說,不過是空穴來風,主考未定,何以會有此等謠言?若朝廷因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就要徹查,那朝廷的威嚴何在?”

徐瓊算是出來講事實說道理。

可因為徐瓊本身就是張皇后的姻親,張皇后同母異父的姐姐,可是徐瓊的小妾,而當年張皇后被選為太子妃還有徐瓊在背後運作。

這也使得,徐瓊在正統文官眼中,就是靠走門路關係上位的人,再加上先前徐瓊替代倪嶽為禮部尚書時,皇帝有意把聲望頗高的倪嶽發配到南京為尚書,給徐瓊騰位置,這令他在普通士子中成為公敵般的人物。

他出來給程敏政說話,自然就會被人覺得是沆瀣一氣、出言包庇。

張朝用道:“徐部堂,若無此事,何必要怕查呢?只要派人去翻閱程學士平時所看的書籍,還有他家中的墨寶,不一清二楚?”

程敏政氣得差點當場跳腳,質問道:“就因為民間說這是我所寫的題目,就要去我府上查問,那可是明日有人說這是旁人所出的題目,就要去旁人家裡搜查?這還有王法嗎?”

程敏政所氣的,不是民間人誣陷他洩題。

而是因為這件事根本是子虛烏有。

我都沒想過當會試主考的事,就算是我,我也不可能會提前把題目寫出來,這是有多不怕死,居然會寫題目出去給別人知道?

這麼拙劣的栽贓手段,由那些市井人議論一下也就算了,你們都是大明的柱樑,居然也相信這種鬼話,還拿到大明最神聖的朝堂上來說,你們還有這麼欺負人的?

“劉閣老,你認為呢?”

朱祐樘只能求助一般望向劉健。

他希望是劉健出來說句公道話,徹底打消別人查程敏政的想法。

皇帝也不想被這群文官牽著鼻子走,但問題是……現在好像文官有要將程敏政置之死地的意思了。

劉健道:“回陛下,老臣並無意見.”

劉健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意思是,可查可不查。

甚至他是傾向於查的。

既然沒有,那怕什麼查?讓人去你府上看看,看是否真的是你平時所看的書籍,是否是你所寫的題目,不就完了?

朱祐樘一聽心裡也來了火氣。

他道:“東廠!”

“在.”

蕭敬臉色為難。

別人看不出來皇帝的怒火,他們這些日常陪著皇帝的,豈能看不出?

朱祐樘板著臉道:“派人去程學士府上看看,還有他在公廨中當值的地方,查閱後回稟.”

“是!”

等於說,皇帝在文官的壓力中,聽了這種無稽之談,並還真要去查證。

……

……

程敏政被留在宮裡不許出宮,只能先到午門口等候。

東廠則會馬不停蹄派人前去程府和翰林院。

朱祐樘則一臉陰沉之色,回到了乾清宮,當他坐下來之後,直接將面前的幾本奏疏摔在地上!

“陛下息怒.”

戴義一邊去撿奏疏,一邊勸說。

朱祐樘怒不可遏道:“秉寬一點都沒說錯,程克勤不過是因為平時跟士子走得近了一些,就會被人認為有鬻題的嫌疑,朕實在也不該先前在旁人面前提讓他來當這個會試主考!”

此時的朱祐樘,是有些後悔的。

他對程敏政的欣賞,平時並沒有去遮掩,這是他覺得害了程敏政的地方。

皇帝越推崇一個人,越容易把一個人捧殺。

程敏政作為他為太子時的東宮講官,也是他心目中的恩師,公認的翰林院中學問最淵博的是程敏政,文章古雅為李東陽。

程敏政那麼高的學問,在誥敕方面往往都深得朕意,朕要提攜一下自己的恩師,難道都要經過別人的準允?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明之騰越邊境崛起收復河山

帶狗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