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軍隊的數量沒有明確記錄,只知道他們左翼、右翼,都只有2500人。

耶律大石親率中軍,守在一條峽谷的出口,借地形防備後方。

在峽谷裡,還有數量不詳的當地附庸士兵。

戰鬥開始,雙方都沒有使用什麼奇謀,而是直接分三路對攻。

第一輪交鋒,兩邊不相上下,不過在重整的時候,桑賈爾敏銳地發現,西遼中軍和右翼之間出現了空隙。

桑賈爾立刻把握住了這個時機,命令左翼衝鋒,開啟突破口。

塞爾柱軍隊人多勢眾,一舉衝開了西遼各部的聯絡,把西遼中軍向左擠開。

塞爾柱的中軍和右翼也壓了上去,準備包圍對方。

然而,被衝散的西遼右翼沒有潰散,依然繼續作戰,並向塞爾柱軍隊左邊迂迴。

發現戰場變化後,耶律大石也沒有試圖救援,而是選擇相信部下的戰鬥力。

他指揮中軍對抗塞爾柱全軍,讓左翼也向側面迂迴,包抄塞爾柱軍隊的右側。

就這樣,西遼兩翼則趁機完成了迂迴,成功用數千人兜住了對方的十萬人。

包括桑賈爾本人在內的塞爾柱主力,都被擠進了西遼軍陣背後的峽谷裡,在這裡防守的附庸軍輕步兵也趁機開始襲擊他們。

圍攻之下,塞爾柱軍隊大敗潰散,桑賈爾僅僅帶著十幾名隨從逃走。

塞爾柱人橫屍數十里,左右翼的指揮官、一大批貴族和桑賈爾的妻子,都被西遼活捉。

這場戰役的結果,對天方教世界造成了十分強烈的震撼。

塞爾柱軍隊在戰場上的損失,沒有明確的數字,後世估計大概有三到五萬人。

但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普通士兵的損失。

為了提高勝利把握,桑賈爾從各地抽調的,都是中堅部隊。

《歷史大全》記錄說,這一次,光戰死的教法學者就有一萬兩千人,感慨說“在天方教的歷史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戰爭,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傷亡”。

這些人,是天方教政權真正的基層管理者,可以說是各王朝的統治基礎,大概等於歐洲的教士加騎士。

普通士兵的損失可以補充,但這些人的損失,是無法在短期內恢復的。

桑賈爾一生打拼出來的家底和威望,也在此損失殆盡。

此後,他甚至被一些部落綁架,成了傀儡。

塞爾柱王朝再次瓦解,西遼則成了實際意義上的霸主。

連哈里發被突厥人欺負了,都要跑去找他們調停。

後繼的“幕府蘇丹”,由花拉子模接替。

然而,這可能是最虛弱的一屆蘇丹。

在稱霸天方教世界的同時,他們還在給西遼朝貢,長期依賴西遼的軍事力量。

花拉子模打不過阿富汗的古爾王朝,於是西遼出兵攻入阿富汗,幫他擊潰古爾軍隊;花拉子模也沒打過波斯地區的塞爾柱殘餘,同樣是求西遼出兵,幫他擺平的。

結果,就這樣,靠著朝貢和求人代打,成功“上洛”巴格達。

唯一幸運的是,西遼沒有和突厥部落一樣,選擇“新思維”。

他們依然十分傳統地盯著東方,天天想著打回老家,而對於進巴格達抓哈里發不感興趣,沒有造成更讓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三觀破碎的衝擊。

耶律大石的事蹟傳到歐洲,被當做了神話人物。

十字軍裡都在傳言,說東方出了個祭司王,實力極其強大,會幫助大家幹掉異教徒。

這個神話被人們廣泛相信了幾百年,一直到近代都有影響。

郭康自己,其實也沾了耶律大石的光。

在蒙古、西域和中亞,人們實際上是分不清漢人和契丹人的。

比如蒙古人的語言裡,就沒有單獨的詞彙,來形容他們的區別。

元朝、明朝的官方譯書,也寫的很明白:蒙古語的契丹,寫作漢語的漢,讀作契丹。

這就是同一個詞。

而更遠的地方,在波斯、阿拉伯和東羅馬的世界觀裡,則形成了“桃花石”的概念,認為從中亞兩河地區開始,向東方,全都是“桃花石”之地。

中亞的喀喇汗王朝,都認為自己是桃花石的一部分——他們認為,中亞到西域是“下桃花石”,遼國是“中桃花石”,宋是“上桃花石”。

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清楚,範圍倒是很明顯,就是唐朝曾經的領地。

對於這個時代,遷徙海外的人來說,唐朝是個早已消失,卻又無處不在的概念。

而遼和西遼,又把唐朝的影響發揚光大,最後,形成了郭康如今見到的局面。

西邊的人,可能不知道他郭氏一族的來歷。

但只要看他這張臉,就已經夠了——在很長的時間裡,波斯軍閥們會花大價錢僱傭西遼帶來的契丹遺民,在自己這裡擔任將領。

有沒有足夠的軍事素養,都不重要。

因為只要去陣前刷臉,讓敵人意識到這支軍隊裡有東方人坐鎮,就能對他們造成威懾。

郭康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也覺得很離譜:居住在布哈拉的喀喇汗王公,會到處反覆聲稱“我是中國人”,生怕別人不知道。

而帖木兒手下,當年有個大將,名字就叫“契丹巴圖爾”。

很難解釋一個突厥化蒙古人,為什麼要管自己叫“漢人勇士”,但這年頭,大家就樂於如此。

他那個時代的人,已經很難想象這種局面了。

放那時,恐怕會被大家認為是過於尷尬的“戰狼”行為。

郭康給脫歡等人吐槽過這種現象,結果說順了口,把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詞也講出來了。

誰知,脫歡卻很喜歡這個詞,天天以“契丹戰狼”自居,逢人就要吹噓一通。

嚴格來說,今日參會的四家世侯,身世多少都有問題:郭家出自燕雲郭氏,李家出自沙陀李氏,史家出自突厥阿史那氏,曹家出自中亞昭武曹氏。

按照當時自稱漢人正統的南宋的觀點,這四家,沒一個是正經漢人。

所以,雖然被當地人稱為“漢人世侯”,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實也不太好說。

這種情況下,與其接受宋朝那套理論,還不如繼續按照“桃花石——唐”的認同來。

到了羅馬地界,這個範圍甚至進一步擴充套件了。

如今的南衙軍,連希臘人都能算“漢世侯”。

只不過這些希臘貴族,武藝荒廢太久,只會互相坑人拖後腿,實在不太善戰,讓李玄英一度建議他們漢姓都去姓趙。

所以,暫時還沒有這麼高階的將領罷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各種民間故事

使用者名稱3212537

藍星上的蘇西

刺手

如見春天

霧盡沉山

瑾佑淮意

南湘初

柯蘭:復仇後,我開始報復社會

橙子海洋星

一本普通的末世文

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