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八八炮與馬氏尺

工坊裡也匯聚了不少來參觀的人。

脫歡和郭康來到作坊裡的時候,朱文奎正在給眾人介紹武器。

一眾來參觀的人都圍在一個架子旁,看他在旁邊演示。

“我們的火槍,是這麼鑽出來的.”

他拿著個鐵棍子,給眾人展示:“把剛才那種鐵板,卷兩層,打製好,就能得到這麼一箇中間帶細孔的鐵棒,然後固定在這個架子上,用這個鑽頭去鑽,就可以了.”

“現在的鑽孔器械效率都很低,需要老師傅親自上手,慢慢來才行。

我們這個裝置,就簡單的多,可以接上水力或者畜力,讓很多裝置同時工作。

這樣,效率就高多了。

如果能讓各個軍械所都來研究改進,我估計根本不用擔心供應不足的問題.”

接著,他就結束了介紹,讓大家自己過來看。

人群裡,幾個工部的官員立刻湊了上來,圍著他問這問那。

外面,還有不少人也好奇地圍攏起來,想要提問題。

一時間,場面頗為熱鬧。

“這又是什麼器械啊?”脫歡好奇地問。

“就是個鑽床.”

郭康說:“這東西本來就有,不過精度和力度都不夠用的。

我們就重新設計了一套,儘量讓它能筆直地鑽孔。

目前看,至少做現在的這些器件,是夠用了.”

“我不太懂這個,看不出有什麼秘訣.”

脫歡老老實實地承認道。

“其實也沒什麼秘訣,都是硬功夫.”

郭康想了想,說:“做火器,有點類似我們之前打造蒸汽天兄。

雖然功能和外觀差別很大,但面對的技術問題,很多都是一樣的。

我能列舉出來幾十個工藝問題,而它們歸結起來,就是一點:精度不夠.”

“你看那個槍管.”

他指了指那杆豎在架子上,作為演示的鐵棒:“要是槍膛不夠直,彈丸亂飛,就會降低精準度和發射的威力;要是彈丸和槍膛口徑差距太大,就會浪費火藥,威力也會打折扣。

還有我加的那個堵塞發射口的栓子,要是精度不夠,就塞不上,還會一開槍就亂噴火星……總之,光這方面的問題,就已經非常多了.”

“我們今天有客人,去看看吧.”

郭康說。

“這個尺子,在工坊裡有一條,在修道院有一條。

修道院那一條,是黃金做的——教士們把這東西當成了某種神聖的存在,堅持融了幾件祭器,做了一把.”

他說:“當然,非要說的話,量器確實是我們這麼多器件裡,最能代表‘永恆’、‘普世’的概念了.”

“咱們的標準尺放哪去了?”郭康問。

“過兩個月,我們就會把這倆尺子對一下,然後也會基於這個長度,製作其他尺子,給大家平日裡使用。

目前看,還是可以的.”

“我們也不關心有沒有原初的長度單位,或者這個尺子跟它對不對得上。

我們的產品自己能和自己對得上就行.”

郭康說:“目前,還不用講究這麼多.”

“我來了,我來了!”烏爾班從角落裡一溜煙地衝出來:“郭先生啊!有什麼吩咐麼?”

“非要追根溯源的話,我自己都不清楚。

歐洲人這邊倒是有傳聞,說他們的一尺,就是國王的腳長。

當然,腳的長度本來就是不定的,國王更是為數眾多,所以度量自然也準不起來.”

他伸手和朱文奎打了個招呼,就沒去打擾他,帶著脫歡等人出了這間工坊,來到後面的棚屋。

他們走了過去,看到盆裡放著水和冰塊,裡面泡著一個陶瓷長條。

脫歡和狄奧多拉都沒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疑惑地看了看郭康。

“有必要這麼誇張麼?”脫歡驚訝道。

“我看看……哎?人呢?”郭康推開門,左右瞅了瞅,喊道:“烏爾班!人呢?”

“就在那邊呢.”

郭康指著盆說。

“那應該怎麼改進?”脫歡繼續問。

“材料都會熱脹冷縮的,我之前帶你去看玻璃工坊,裡面那個溫度計,就是這種原理.”

郭康對脫歡解釋道:“為了減少這種影響,我就定做了個瓷條,截了一尺的長度。

冰水的溫度也是恆定的,所以,就能再減小一些誤差了.”

“這個就真沒什麼取巧辦法了,只能慢慢努力.”

郭康搖搖頭:“你來看這個.”

“目前倒是還好,但今後肯定會要求越來越精細的。

寧可現在誇張一些,麻煩一點,也比到時候再去調整所有器物,弄的手忙腳亂好.”

郭康解釋道:“戶部推廣的那個量器太粗糙了,平時丈量下田地、里程還行,做這麼精細的東西,就根本不夠.”

“而這個度量,都是蠻族逐漸發展進步的產物了,之前,連這種單位都沒有。

據說,查理曼統治的時候,民眾就經常因為度量單位不一,發生爭執和矛盾。

有一次,一些買賣布匹的商人,就為此爭到了王座前.”

“在地窖裡呢,前兩天對好,就放進去了.”

烏爾班回答:“您要去看看麼?”

“那要是戶部的尺也不精確的話,這一尺到底應該多長?還是說,這概念就沒有原初的定義,這長度也是你們自己隨便設定的?”狄奧多拉都開始思考更哲學化的東西了。

烏爾班點點頭,取來燈,帶著眾人來到旁邊的地窖口,用燈探了探,就走了進去。

眾人跟著走了下去,只見這地窖不大,牆壁也沒加工過,明顯是匆匆挖的,裡面放了一些各式各樣的材料。

旁邊的架子上,還放著個盆。

“雙方使用的尺子根本不一樣長,所以各執一詞,怎麼解釋都沒有用。

查理曼一氣之下,兩腳一蹬,背過氣去。

侍從見此,以為他是示意把自己的腳作為標準長度,就連忙宣佈,大家都別用自己的尺了,今後都得用國王的腳長作為尺長。

這個習俗,就這麼陰差陽錯地延續了下來.”

“這明顯是杜撰的吧.”

狄奧多拉指出:“且不說這種事情就是日常,輪不到他處理,查理曼這種梟雄,怎麼可能說暈就暈……”

“我給小朱說,他也是這麼想。

感覺就和各地那些……呃,他太爺爺各種餓暈的段子差不多吧.”

郭康撓撓頭:“不過,確實是有這個習俗就是了.”

“我們這個尺,也有類似的段子。

咱們的尺,也是中原那邊沿用下來的,後來為了製作織機,還和元人對過尺子。

閒聊的時候,我給他們說這個故事,元人就說,中原那邊其實也有類似的段子.”

“據說,馬皇后的腳長,也是一尺,雖然和查理曼故事的邏輯不同,但也是正好對得上,就很有意思。

他們管我們這邊的工程尺,叫‘馬氏尺’——不過這個也是別跟小朱說啊.”

“知道了,知道了.”

脫歡忍不住笑道。

“這傳說到底怎麼來的?真有這麼誇張?”狄奧多拉不解道。

“肯定是瞎編的。

人的腳長和身高是有對應關係的,一般身高是腳長的七倍,所以,個人高大的人,穿的鞋也肯定大.”

郭康解釋道:

“西晉的時候,武庫裡有三件最稀有的寶物:漢高祖斬殺白蛇的劍,孔子的木屐,王莽的頭。

其中,孔子的木屐,據說是他當年周遊到蔡國的時候,有小偷去旅舍偷東西,給順出來的,自此在外流傳下來。

晉人說,孔子異於常人,他的鞋也是如此,因為這木屐長度有一尺四寸,一看就不是凡人的物件。

可見孔子本人,應該也是極為高大壯碩的.”

“現在的尺,比漢晉的尺還長。

腳真有一尺長的話,個頭估計和孔子也差不多了。

這也太驚人了吧.”

“原來是這樣啊.”

狄奧多拉理解了。

“你關注這幹什麼,你自己也小不了吧.”

脫歡嘀咕道。

“好了好了,看尺子看尺子.”

郭康連忙打斷話題,免得他倆又吵起來。

“我記得這邊還有幾個.”

他看了看旁邊,伸手探了探,果然拿出來個尺子:“這個就是製作好的、帶刻度的器具了.”

“基本單位確定之後,後面的東西就不算太難了。

用穩固的尺子和圓規,就能準確地把線段等分成兩份,再各自等分成五份,這樣就得到了一寸的長度。

繼續往下,也依然可以這麼細分。

這種方法,希臘人早就玩的很熟了.”

“更細的尺寸,還有這種.”

他拿起個卡尺:“不過你應該用不著,如果哪天想玩,我再教你怎麼用.”

“這又是什麼新奇東西?”脫歡反應不過來了。

“不新奇.”

郭康搖頭說:“黃帝的時候,一個名叫垂的大臣,發明了規矩和準繩。

可見,這個卡尺也是上古聖王的時候發明的,此事在《世本》中亦有記載.”

“後來,西漢末年,王莽竊取了先聖的創造,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製造,卻沒能學到訣竅,把最關鍵的刻度部分遺漏掉了。

所以後世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這種完整的卡尺.”

“我們透過不斷努力,託天父天兄的照顧,成功發掘出了這個設計裡的精髓,領會了聖王的深意,把尺子復原了出來。

目前看,確實很好用,不愧是上古三代的遺德啊.”

“怎麼什麼都能上古三代……”狄奧多拉也覺得不大對勁。

“伱別管它是不是上古三代,你就說它是不是好用吧.”

郭康看起來很是老練,顯然不止一次面對這種情況了:“這麼方便精巧的東西,老祖宗這麼聰明,怎麼可能想不到?肯定早就有所涉及啊.”

“所以,有了好東西卻不知道去用,反而找藉口搪塞、排擠,就只能說明,現在的某些人,享受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威望,卻顢頇無能,不學無術,不能理解先賢的智慧,敗壞了古人的名聲.”

“各個行會里,這種尸位素餐的人還不少。

我們去質疑的時候,他們也只能含糊其辭,既不敢主張自己比黃帝、孔子、亞里士多德等聖賢還聰明,又不敢說自己沒有學到古人的知識。

那反正他和老祖宗,得有一個是錯的,就說誰錯吧?”

“哦,那這確實挺好用……”狄奧多拉也不質疑了。

地窖裡的東西不多,烏爾班介紹說,是因為這裡的環境比較穩定,不像上面工坊裡,人來人往,還忽冷忽熱的。

看完了這尺子,他們就離開了地窖。

“我看,這個思路。

確實有些前景.”

脫歡評價道:“而且我在想,既然能鑽槍,能不能鑽炮啊?炮更大,對誤差的容忍也更強吧.”

“當然可以。

而且如果用銅鑄炮,效果就更好了.”

郭康點點頭,轉頭問道:“烏爾班,我們的炮胚子呢?”

“也在庫房裡。

今天人多,就先蓋起來了.”

烏爾班說。

郭康點點頭,又帶著大家回到那個大棚屋裡,果然在角落裡,找到了他說的那個胚子。

這是一截一人長的青銅柱,前細後粗,頭部的位置鑽了個孔,不過還不算深。

“之前世子大師傅指揮大家,已經鑽了大半個禮拜了,進度還行.”

烏爾班向他們介紹說:“銅比鐵更軟,所以單論鏜孔的話,反而容易些。

不過火炮畢竟很大很重,全部做完還是需要不短時間.”

“這樣……”脫歡點點頭。

“銅炮有不少好處。

雖然同樣體積下,銅比鐵更重,但是銅材料的韌性更好,製造火炮的時候,可以把管壁做薄一些。

對比成品,反而比鐵質火炮更加輕便。

而且,銅的熔化溫度更低,也相對更容易加工.”

烏爾班繼續說起好處來:“所以,我們才決定試一試的.”

“那之前怎麼都沒聽說啊?”脫歡問。

“我們之前專案太多,經費嚴重不足,只能用鐵做一下小炮來試驗。

這回城裡各大商會都捐了不少金錢器物,可以奢侈一回了,所以,就僱了些銅匠,做一個試試.”

烏爾班回答。

“銅炮好像也挺常見的,之前我父汗他們還從蠻子手裡繳獲過,當時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問題……”脫歡想了想,說。

“那是他們工匠技術不行的問題,不是銅炮的問題.”

烏爾班堅持道:“最好的材料應該是青銅,但如今很多蠻族炮都是黃銅,自然就不行了。

而且青銅他們也玩不好,鑄造起來問題太多……我們這邊,肯定能取得很大優勢的.”

“行,那就繼續試試吧。

如果缺銅,就找我來要.”

脫歡感覺沒什麼問題,答應了下來。

烏爾班看起來很是高興,急忙表示感謝。

“這段時間世子大師傅很忙,不過我一直在這邊看著呢,一定會盡快給您一個成果.”

他保證道。

“沒事兒,我們應該也不急,寧可慢一點,也要精工出細活.”

脫歡叮囑道:“這種級別的武器,速度反而不那麼敏感,質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好的鑄炮師傅,總不能把自己炸死了.”

“明白,明白.”

烏爾班連連應了下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無暮

吳清

葉總他又哭了

蘇妤菲

我沒拴狗繩,被雷劈了

金無足赤

反派退婚,你提的,還為啥回頭

自然而然就小狗

青鸞之鳳

漁巷島主

錯位時空中的約定

你是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