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英格蘭削藩四叔也失敗了

對於這些幾百年前的仇人,英格蘭王國其實是有意講和的。

實際上,如果不是紫帳汗國出現,克里米亞盎撒人也確實有接受招安的傾向。

畢竟這時候,希臘人主導的東羅馬帝國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沒法提供哪怕是聲勢上的幫助了。

雖然當年有仇,但起碼大家都是英格蘭人,所以算是個老鄉,至少有點緣分。

如果能得到英格蘭王國的支援,在面對周圍那些造成直接威脅的斯拉夫人和突厥人時,至少也能增加些底氣。

說白了,都已經淪落到這個份上了,什麼關係都是關係了。

不過,英格蘭畢竟還是太遠了。

雖然能遇到一些來往的教士和商人,也有人樂意提供一些贊助,但對於當地的整體形勢還是杯水車薪。

而且,英格蘭王國正忙著跟法國打仗呢,也沒心思去招安他們。

這件事也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紫帳汗國興起之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英格蘭王國意外地發現,這些人居然可以走北邊的海路威脅自己。

在過去,北歐劫掠者經常在北海出沒,時不時就去英格蘭搶劫一番,也有人在此長期定居,希望能夠征服這裡。

不過,諾曼王朝征服英格蘭之後,北歐勢力已經日趨衰落,基本沒有多少威脅了。

法國人也嘗試過進攻英格蘭本土。

百多年前的時候,雙方水師在斯魯伊斯海港交戰。

那時候,他們兩邊都不怎麼專業,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法王還專門僱傭了熱那亞人助戰。

但是,戰前,法國指揮官靈機一動,又決定把所有戰船用鐵索連線起來,當做穩固的城堡使用,彌補己方士兵不習水性的問題。

熱那亞傭兵頭領認為這樣不行,但法國人都不聽。

他不願接受命令,帶著自己的船離開了。

結果,英格蘭水師藉著水流,從上游發動攻擊,擠作一團的法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事後,法國上下非常氣憤,認為都是熱那亞人的錯,還把傭兵頭領抓了起來。

這之後,大家都知道法國人又菜又輸不起,漸漸也沒人擔心他們能攻擊英格蘭本土了。

所以,雖然當初打輸了一場,但還是有很多英格蘭貴族認為,紫帳汗國當年的攻勢能夠成功,只是因為太過意外——誰也沒想到這種安全了幾百年的地方又有人來。

當初紫帳汗國到處招攬人的時候,大家還覺得他們離得太遠,這些行動,肯定只是幫著法國人吆喝一下,以此迫使英格蘭軍隊撤回,緩解盟友面對的壓力。

誰也沒想到,他們最後居然來真的。

這種心態下,被人偷襲也是沒辦法的。

但另一方面,這也確實代表著一個威脅。

現在英格蘭國內的情況,其實並不如外人看到的那麼光鮮。

當初,國王愛德華髮動對法國的戰爭,主要目的就是保住重要的經濟產區,同時強化王室的威望。

雖然戰場上一直還算成功,但前後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也對英格蘭本身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和歐洲大陸相比,島上的英格蘭本土其實十分貧瘠落後。

僅靠本島的產出,根本無法養活這樣一支足以和法國對抗的大軍,也沒法滿足貴族們的需求。

所以,英格蘭的國王們,日常要靠加稅和借貸度日。

前者給英格蘭普通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到14世紀後期,甚至出現了遍佈全國的造反——英格蘭農民都反了,經濟形勢惡化成了什麼樣,當然也就可想而知。

後者則讓王國背上了鉅額債務,數量多到想認真還錢基本不可能。

因此,國王們只能多次賴賬。

義大利商人就深受其害。

最早興起的幾家跨國大銀行,最後都被英格蘭坑慘了。

為了維持對外戰爭,愛德華三世賴了巴爾迪銀行90萬弗洛林,賴了佩魯齊銀行60萬,導致這兩家當時最大的銀行先後破產。

這些銀行的經營者,已經是最擅長和國王、貴族們打交道的商人了,但對方只要想賴賬,依然毫無辦法。

因此,郭康能得到義大利商人的贊助,並不讓汗廷眾人感到意外,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有還款意願的貴族,都是十分稀缺的資源。

人家天天跟著他,一點都不奇怪。

而對英格蘭王國來說,賴賬其實並不是個好事。

這一筆欠債賴掉了,不等於之後就沒事了。

各種內外戰爭的消耗是驚人的,國王依然需要更多的財源。

但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借錢給國王風險極大,想要吸引商人繼續給錢,就得開出更高的籌碼。

因此,和極高風險對應的是,這種貸款的利率也極高。

因為不能每次都賴賬,國王們往往把各種稅收直接抵押給商人,用作償還。

在14世紀早期,義大利商人就幾乎壟斷了全國的關稅。

後來,種種特權還被出售給了低地和漢薩商人,以此換取他們的財政支援。

連倫敦市長的任命權,都早就被承包出去了。

這種情況,讓貴族們都頗為不滿,覺得各種主權都快給國王賣一遍了。

堂堂大英國,成了洋人的朝廷。

在貴族和本國商人的支援下,之後的國王們才把這些權力漸漸收回——當然,這又極大得罪了在當地經營已久的漢薩商人和低地商人。

他們轉向支援紫帳汗國,說白了也就是這些破事鬧的。

所以到最後,英格蘭王國實際上已經陷入了難以擺脫的惡劣局面,無論國王們怎麼改變政策,都難以讓情況好轉。

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透過戰爭和劫掠,補足這些巨大的缺口。

總之,就是每場仗都得賺才行,否則國內很容易就會出問題。

其實歷史上,在百年戰爭最後失敗之後,英格蘭王國內部也確實很快就崩潰了。

慘烈的內戰中,60個大貴族世家斷絕了25個,男爵以上的貴族死亡超過半數,上千個小封建主在戰爭中滅亡,以至於戰後的一段時間被稱為“私生子封建制”——因為傳統封建貴族的嫡系都死得不夠用了。

只不過現在,大家還想象不到,這種對於老貴族來說有些過於驚悚的事情罷了。

現在,他們當然還沒淪落到如此地步,但英格蘭的執政者們,不難看到這些危險的訊號。

大家都十分清楚王國所處的危險境地。

這個情況下,哪怕能儘量減少一些風險因素,也顯然是件值得重視的好事。

至今,在新盎格利亞,還有一批叫“倫敦”、“約克”之類的聚居點。

在紫帳汗國看來,這就是一種僑制郡縣。

英格蘭人便以此為突破口,表示既然盎撒人還在想念家鄉,那雙方完全可以談麼。

這件事情,英格蘭方面一直在大張旗鼓地推動,讓娜公主此前應該是知道的。

不過,紫帳汗國高層專門提起這件事,還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英格蘭宮廷想要藉此獲取什麼?”她問:“他們關心的,應該不止是這麼一件事吧.”

陸尚書點點頭。

“您應該之前就知道吧。

今年初,亨利四世去世了.”

他說:“英格蘭現在的情況,其實更危險了.”

讓娜公主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亨利四世是個“得位不正”的國王。

這件事情,同樣是各國宮廷早就知道的。

當然,朱文奎似乎不太清楚……

“英格蘭那邊怎麼了?”他好奇地問。

“這件事得從幾十年前說起了.”

丞相王仲仁看了其他人一眼,對他簡短地介紹到:“當初,英王愛德華三世有好幾個兒子。

他最看重的長子,就是那個有名的‘黑太子’愛德華。

黑太子有軍功也有嫡系身份,本來是最好的繼承人,然而,他卻先於父親去世了.”

“老國王很是傷心,決定讓黑太子的兒子繼位。

由於黑太子的長子、昂古萊姆的愛德華早夭,所以,繼承權落到了次子理查的頭上。

不過,這也引起了他叔叔們的覬覦.”

“小國王繼位後,稱為理查二世。

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獲取了擔任攝政的權力。

但國王和他一直關係不佳,始終在想辦法擺脫他,只是他能力有限,和議會以及其他貴族關係不佳,所以始終沒能成功.”

“後來約翰去世,一直想削弱大貴族的理查,立刻下令剝奪了他的封地。

然而,這一舉動非但沒有效果,反而引起了大貴族們的普遍恐慌。

唯恐自己也有同樣遭遇的貴族們,紛紛起了反心.”

“約翰的兒子亨利趁機發起反擊,成功擊敗理查,將其俘虜,篡奪了王位。

他就是這位一直執政到今年的英王亨利四世.”

“而理查二世則被監禁起來。

亨利四世向他和議會保證,不會處決這位被廢黜的國王。

但在幾個月後,他就遭到了指控,說他唆使支持者暗殺新國王。

亨利四世就以此為由,把他處決了.”

“雖然理查按理說是真的死了,但很多人並不相信。

民間有各種傳言,說他活了下來,還逃了出去.”

王丞相最後說道:“蘇格蘭那邊,也公開放話,說理查已經成功逃脫,現在就住在首都斯特靈。

不少人真的信這個說法,王室再怎麼說也沒用.”

“這樣啊……”朱文奎感慨道:“都把他四叔熬死了,結果削藩還是沒成功。

真不知道怎麼評價……”

“這個……”王丞相也確實不好對著他家人評價什麼,只好岔開話,繼續自己的主題:“總之,我們認為,這些情況都表明,英格蘭內部的矛盾和不滿很嚴重。

這一點,應該是沒什麼懸念的.”

朱文奎想了想,點了點頭。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個普通人兼屌絲進廠的生活

屌絲石雨軒

德雲社:和秦霄賢的戀愛進行曲

榮沐桉

我在人間遊之飄搖紅塵客

不會不會取名

司塵

司塵若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打小就清澈

王默穿越記

雲幽深處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