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郭破奴偷襲!大意了,沒有閃(上)

郭康見狀,便丟擲了準備好的話題。

“你要真想做點什麼,我這裡倒是有個差事,你接不接?”他問道。

“啊?什麼差事?”郭破奴立刻有了好奇心,問道。

郭康於是把之前,教會那邊討論的紡織修會的情況,又給她說了一遍,告訴她,自己正準備招攬人手。

“我們現在其實不缺參與者,而是缺少能夠進行主持管理、同時還能和其他各方打交道的人.”

他說:“教會雖然在進行組織,但這個行業非常龐大,不可能一直都由教會管理。

到時候,肯定需要一個能夠獨立運作的機構.”

“那得需要管理多少人啊.”

郭破奴驚訝地說。

“肯定少不了.”

郭康如實說道:“這麼龐大的生產性質的組織,內部需要進行很完善的管理才行。

要知道,運轉起來之後,它肯定要和一大堆不同的行業打交道——這畢竟是工業的起始,到時候你就知道它的體系有多複雜了.”

“而且,今後,這肯定會是個跨地域的組織,需要協調不同地區的人進行生產。

我們得制定一系列的標準。

無論是配套的機器,還是產出的布匹,都得有通用的規格。

這個系統完成之後,傳統的軍團農莊和它相比,都是個小組織了。

到時候,可能農莊裡的各種產業,還得進行調整,來和它進行配套.”

“有這麼誇張麼?”郭破奴反而有點心虛了。

“肯定不會一下就這樣的.”

郭康說:“不過,對於它的前景,我倒是很有信心.”

“我其實也就會舞槍弄棒.”

郭破奴只好承認道:“伱讓我幹這些,我自己都不知道行不行。

到時候我別給他們拖後腿,丟了咱家的臉……”

“舞槍弄棒也用得上。

而且我也說了,這工作一方面要接觸大量婦人,和她們深入交流,另一方面也得和不少外人打交道.”

郭康解釋道:“不管是外國的商人,還是國內的工匠、農莊、官吏,都肯定要經常接觸.”

“娘之前就說,你一直喜歡亂跑。

跟各路人物接觸,也從沒怯場過,所以她也能放心帶你出門。

我覺得,像你這樣有一定身份,又不會在陌生人面前怯場的,負責這種事情,就最好不過了.”

“我一開始準備找狄奧多拉的,但是她太忙了.”

他搖搖頭:“這種工作,尤其是早期,肯定庶務繁多。

讓她來照顧,其他事情估計也顧不上了……”

“哦,沒事,她沒時間,那我正好幫忙.”

郭破奴連忙點頭。

“一開始也不是說想麻煩你.”

郭康繼續解釋:“實在不行,我自己上都可以。

但教會的人說,不同修女會的規矩還不太一樣,不知道人家樂不樂意讓我常駐指導.”

“而且我們工作早期,肯定要經常去各個修會那邊,收集她們的反饋,及時進行改進。

我倒也不是不想和修女們打交道,但天天在她們那邊轉悠,其他的事情就顧不過來了……”

“不用擔心.”

郭破奴立刻保證道:“修女有什麼好的!姐姐替你管她們.”

郭康也沒想到她態度變得這麼快,愣了下,說道:“那就好。

那我回頭跟王師傅說一聲,回頭那兩位嬤嬤來交接工作,你就跟著她們去轉一圈,瞭解下情況吧。

有什麼事情,她們不方便說的,你也別客氣——有的話,人家不好公開提,但你說出來其實就沒事了.”

“可以.”

郭破奴直接應了下來:“不過這工作,能幹多久啊?”

“成功的話,幹個幾百年都行.”

郭康笑道。

“啊?”郭破奴很是意外:“你對它還挺有信心啊.”

“當然.”

郭康說:“這不止是給你,也是給羅馬的眾多婦人找工作。

目前為止,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了。

這是個可以和參軍、耕田、做工、做官一樣,當做‘職業’的工作.”

“這樣啊……”郭破奴半懂不懂。

“放心好了.”

郭康安慰道。

對於這件事,他倒是很有信心。

因為這工作不但效率和收入高,生命力也非常頑強。

所以持續使用的時間不會短,撐到完全工業化,都沒有問題。

而且,紫帳汗國其實也可以考慮,從海外獲取棉花了。

今後的對外擴張,和國內的婦女參與生產,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完全能夠起到相互助推的作用。

歷史上,清朝的棉花就大量依賴進口。

簡單的資料對比,就能看出來。

由於本土不適合種植棉花,英國的棉花原料就是基本都依賴進口。

到1801年,已經達到每年5600萬磅。

不過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美國。

而另一個大產區,也就是印度的棉花,主要是出口清朝的。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廣東海關平均每年,就要從印度進口棉花約2700萬斤(約3600萬磅)。

到了1831-1833年,每年進口的印度棉花總量,上升到4300萬斤(5700多萬磅)。

有段時間,印度到廣東的棉花貿易量,甚至一度已經超過了英美棉花貿易量。

只不過美國的棉花種植……大概是有種族天賦吧。

所以最後才反超了印度。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海關管制被迫放鬆,一些機制棉紗銷往中國,提供了廉價的替代品,壓低了棉布的成本。

江南地區一些從事紡紗的女工,也開始轉向織布,使得行業進一步發展,進口棉布也遭到了打擊。

1845-1855年的10年間,英國出口給中國的棉紗,由260萬鎊上升到290萬鎊,增幅不到10%,而進口英國棉布則由310萬匹下降到了200萬匹,減少30%

由於技術提高和原料充足,江南婦女的工作更加職業化。

到1860年,織婦每年從事紡織工作的平均時間,已經增長到了265天——同樣對比後世,在公社和大躍進時期,農村婦女參加農田勞動,一年工作時間是約250天。

從這個時間就能看出來,“職業化”的發展程度。

太平天國之後,由於江南地區遭到反覆屠殺,紡織業受到了打擊。

但直到1880~1890年代,依然有很強的生命力。

這時候的高階布料還在出口英國,民間紡織也依然在進行。

19世紀末,常熟農村織婦每年平均紡織時間依然有168天;20世紀初,江南農村織婦平均工作時間達到每年180天;在比較繁華的上海近郊,依然能達到每年200天。

所以,在古代環境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會碰到上限。

這還早著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宗安寺

夢遊飽飽

【有幸】

佚牧

妹妹重生搶我婚事?讓給她!

富貴閒人兒

不被遺忘的青春

y魚兒水中游

快穿之圓夢腦洞大爆發

東山上的瘋驢子

快穿:瘋批大佬她嘎嘎亂殺

BT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