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南儀拜上帝教會

對於郭康的建議,眾人看起來都還能接受。

“我一直以為埃及是個強敵,這麼看,好像也不是多難對付?”伊蓮娜夫人感慨道。

“埃及確實是個強敵。

馬穆魯克也不是弱小的對手.”

郭康解釋道:“但謝赫就是個比較好對付的敵人了.”

“如果我們以全埃及為敵,那這一場戰爭根本不值得打;如果我們以全部的馬穆魯克為敵,那至少需要10個軍團和等量的輔助部隊,我才敢說能在一年內結束戰鬥;但如果按照我剛才說的那些設想,連謝赫都不是必須生死相搏的敵人,那兩個軍團應該都足夠了.”

“怎麼樣,我就說很神奇吧.”

太后看起來很得意,對曹氏眾人說道。

“這個……也不叫神奇.”

郭康覺得她高興過頭了,只好說道:“其實都是些很淺顯的思路.”

“古人說,戰爭勝負,在戰前就能決定大部分了。

有些人得到的幫助多,有些人得到的幫助少。

獲得幫助多的就容易獲勝,幫助少的就容易失敗。

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我聽說,擅長作戰的人,都不會自己戰鬥,而是儘量增加自己的盟友,減少敵人的同黨。

所以,周武王伐紂之前,已經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卻依然認為時機沒有成熟。

因為增加自己的力量永不嫌太多、削弱敵人的力量卻是永不嫌不夠的.”

“兵法說,戰爭的勝負和走向,往往在開戰之前就確定了。

所以在決定開啟戰端之前,就需要爭取到有利的形勢。

這正是兵家運籌需要考慮的.”

“而爭取的方式,可以歸納為‘知己’、‘知彼’兩部分.”

“我們知道要拉攏盟友,那麼我們能給盟友提供什麼,用來吸引他人?明確了這些,就是知己。

同樣,我們知道要拉攏盟友,那麼哪些人值得拉攏,能放到什麼位置、起到什麼作用?這些也就是知彼了.”

“對於敵人,則更是如此。

如果我們不去仔細瞭解敵人的權力結構、內部派系、主要矛盾,那麼我們也沒法瓦解他們。

也不知道誰才是關鍵人物,需要武力對付;誰是牆頭草,放著他讓他觀望就行.”

“所以,這個思路其實很簡單,大家也都知道這麼個理論。

但能在戰爭中發揮什麼效果,就全看具體情況下的表現了.”

“我的推演和籌劃,之所以如此順利,是因為整個形勢本來就有利於我方.”

他提醒大家。

“之前,我們沒有費多少力氣,就獲取了馬穆魯克內部的詳細情況,因為這次是他們主動找上門搬救兵的。

有了這些馬穆魯克高層的主動配合,獲取關鍵的訊息,就容易了很多.”

“安達盧西亞那邊,也是同理。

他們的使者直接把當地的情況、敵人的動向、可呼叫的資源……諸如此類,直接給我們說了,好讓我們去救命。

如果我們自己派遣間諜,慢慢去調查瞭解,不但訊息可能失真,進展也會慢很多。

但有了這些人幫忙,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這其實不是我的功勞.”

他最後說:“只是時機到了,正好被我撞上了而已.”

“這孩子真是太謙虛了.”

太后搖著頭,笑道。

“這不是謙虛,是實事求是.”

郭康並卻不認可,堅持說道:“這次的形勢,並不是我製造出來的。

只是各方的情況,都恰好讓我有機可乘而已.”

“所以,我才能趁此機會,努力分析可以利用之處。

編織出一個新的利益網,以此試圖引導其他勢力接受.”

“也是因為如此,我才急匆匆地到處遊說,希望大家能夠接受這個提議.”

他環顧眾人:“我必須重新強調一遍:這個機會並不是我製造的,甚至不是羅馬造成的。

所以,機會的視窗很有限,而且我不認為有憑藉人力,把它重新制造出來的可能.”

“經書說,天父賜予你的,如果不接受,反而會遭受災禍。

如果我們也不能把握天賜的機會,那很可能就不止是可惜的問題了。

將來的戰略環境會如何發展,我們還有沒有下一個在南方商路破局的機會,我也無法預測了.”

在場幾人都顯得嚴肅起來,郭康等他們想了一會兒,又提出了一個要求。

“還有件事.”

他開門見山地說:“我希望能夠對教會進行改革,增設更多職能.”

“那你和王牧首說過麼?他怎麼看?”曹勳問。

“之前我就和王師傅討論過幾次了.”

郭康點點頭:“不過這件事要做成的話,牽涉的級別很高,可能要在十三人會議上透過才行。

所以,我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援.”

“那你希望怎麼做?”伊蓮娜夫人看起來比較關心教會的問題,主動問道。

“我希望教會能夠增加一個專門收編和管理天方教信徒的部門,或者,在現在的教會之上,建立一個更大的、管理所有宗教的機構.”

郭康把當時給王大喇嘛的建議重複了一遍。

“我們教會管理他們?”伊蓮娜夫人詫異道:“這……怎麼管理?”

“該怎麼管理就怎麼管理.”

郭康回答:“大家拜的都是同一個上帝,只不過禮儀上有點地方性的差別而已,不用太在意.”

“要知道,很多地方,都有古時候留下來的信仰和習俗。

只不過被教會收編之後,給了新的名義罷了。

這種例子,我們也見過不少。

很多地方沿襲至今的地域性風俗,就是這麼儲存下來的.”

“既然這些差別頗大的異教,都能被教會接納,那麼差別很小的天方教,當然也可以了.”

“之前,希臘官家們為了像羅馬主教求援,提出過新的教會模式,叫做‘東方禮儀,羅馬教會’。

簡而言之,就是儀式舉行、教會活動、乃至人事任免,都依然由當地教會自己決定,只需要在組織上,奉羅馬主教為尊就可以了.”

“羅馬教會經常使用這類方式,從而在一些難以傳教和改變當地風俗的地方,維持自己的存在。

我們遇到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所以,直接參考他們的經驗,建立我們自己的‘南方禮儀拜上帝教會’,不就可以了麼?”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羽

宋禮不送禮

小道姑一身反骨

視力零點二一

背叛的傷痕與治癒之路

孤塵煙

許你情深越山海

風止何安如

黴穿後,我廢了

清河北上

高手出山:從退婚開始

喜歡海水稻的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