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犯罪之城——大都!

看到李玄英的樣子,郭康都有些無奈。

“既然你問到我,我個人當然還是要給你最現實的答覆.”

他沉聲說:“光剛才那些話,我就聽出來不少問題。

你是已經瞭解這些,所以不覺得奇怪。

還是根本就沒考慮過裡面的問題?”

“什麼問題?”李玄英急忙問。

“她是不是跟她母親關係不怎麼樣?”郭康問。

“她倆的關係……”李玄英猶豫了下,想了想,才說道:“確實不算太親密吧……伱怎麼看出來的?”

“她介紹自己的經歷,結果大段都在講那位劇作家先生.”

郭康指出:“而且我一直覺得奇怪,他們這個劇團到底是怎麼傳承的?”

“你意思是?”李玄英沒聽懂。

“叔叔們試圖擠走她們母女,霸佔整個劇團,這個故事很合理。

但她母親是透過誰反擊成功的?”郭康問:“是官府裁定幫她主持公道的麼?”

“好像不是.”

李玄英想了想,說:“我聽她說過這件事。

官府進行了裁決,但裁決下來之後依然沒什麼用。

她還抱怨說官府沒有什麼執行力量,就是個空架子.”

“不過這也正常吧,大都不是個普通城市,管不過來我也不意外.”

“這倒是.”

郭康點點頭。

這年頭的城市,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可以拿羅馬和塞里斯的城邑為代表,這些城市在最早的時候,經常只是純粹的軍事據點和行政中心,而他們的位置和交通,只是為了軍事目的服務的一種手段。

也是因為這種情況,城市是統治的節點和中心,城裡有衙署、武器工坊、倉庫等重要設施,朝廷對於城市的控制能力一般比廣袤的鄉村更強。

另一類城市,可以參考羅馬結束之後,歐洲自行出現的各種新市鎮。

這一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管理者,並沒有能力建造和運營城市。

這些城市來源於市場集鎮,從一出現就完全基於商業目的。

對領主來說,這就像一種自然生長出來,但又十分稀有珍貴的花朵。

在管不了的情況下,還不如放任自流,只要定時收保護費就行。

這導致眾多城市處於獨立或者半獨立狀態,控制能力反而不如他們在鄉村的領地。

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基本相反,也是有原因的。

而紫帳汗國的城市,基本上都和第一種差不多。

在大部分地區,尤其是羅馬尼亞,原本就沒有大城市存在。

偶爾有一些中心市鎮,也在連年戰火中損失嚴重。

所以,紫帳汗國的城市,幾乎都是自己建立的。

這些地方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手工業莊園。

他們和軍團莊園的最大區別,也就是裡面的人主要從事手工業生產,而不是種地。

城市的一切,完全是為了耕種和戰爭服務的:冶煉工坊提供農具和兵器,紡織工坊負責生產士兵的衣服,木匠作坊生產各種軍械和配件……基本上,就是簡單地把工匠集中起來,找個最方便的地方,然後就地開工。

城市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幾乎不用來出售,而是直接發放給各個莊園和各支軍隊。

後來汗廷的希臘官員,乾脆直接把這裡叫“戰爭工坊”。

城市裡,最重要的甚至不是管理機關:因為汗國建立時,連個固定的官署機構都沒有,基本上就是各個世侯一人一塊地,自己帶著自己的幕府,在領地上和遊牧王庭一樣巡迴管理。

——簡單來說,就是伯顏帖木兒大哥做大大汗,兄弟們在各自的兀魯思裡做小大汗。

有固定的管理機構,都是郭蓋辛勤努力二十年之後的結果了。

而就算在這之後,由於戰爭和開墾活動又十分頻繁,物資消耗巨大;這些幾乎從零開始的工坊區,產能又長期不足,導致產品一直都不夠用。

這也使得紫帳汗國的城市,長期處於奇怪的狀況。

一方面,紫帳的貿易很發達,是一個重要的財源;另一方面,城市裡大部分割槽域,和商業的關係並不緊密。

他們幾乎只是不斷買進自己需要的原材料,而不怎麼參加其他商業活動。

從編制上看,當時,工坊區的大部分產業和人員屬於軍隊,城市也和鄉村一樣,都是軍團的勢力範圍。

在海倫娜太后的改革之後,這些工坊大多劃歸了地方行省,但依然不是商人來經營,哪怕和紫帳汗國內部專門從事商業活動的機構,也沒有管轄關係。

各個工坊和農莊一樣,幾乎都是軍事化管理。

城裡的工匠,也基本上都是公民身份。

這種結果,使得這些城市的管理也方便了不少。

再加上,汗國內部的城市幾乎都是新建的。

偶爾有老城存在,因為規劃問題,汗廷也往往選擇換個選址重建新城。

這些城市幾乎都是按同一標準設計,有著嚴密看守的武庫,和武庫旁可以平時訓練排兵佈陣、戰時分發武器的巨大廣場。

各個工坊整齊地排列,工坊和附帶的居住區外,則是專門為了巷戰準備的圍牆。

坊區之間,是為了交通方便專門留下的寬闊筆直的街道。

整個城市的風格,也和那些街道泥濘曲折,城區缺乏有效規劃,也沒有管理的歐洲同行差異巨大。

而大都城,就是僅有的幾個例外之一。

這座城市一度也有精心的維護和詳細的規劃,羅馬的工程師與建築師們在這裡發揮才智,營建了眾多屹立千年之久的建築。

但紫帳汗國接手這裡的時候,城市已經嚴重衰落。

城區裡的人口,只有當初的十分之一,而且這已經是官家們強行聚攏人力,把城外色雷斯地區的人都抓進城,以充實實力的結果了。

大片的區域,則已經完全荒廢。

1203年,十字軍為了儘快擊潰在巷戰中抵抗自己的市民,在城裡放火,大火一次性摧毀了50公頃的城區。

一個月後,進展依然不利的十字軍換了個地方下手,攻打城裡的天方教徒聚集地。

然而天方教居民同樣堅定抵抗,還喊了其他羅馬市民來支援。

十字軍惱羞成怒,再次四處放火,這次火災肆虐了八天,將185公頃的城區燒燬。

1204年,十字軍攻入城區之後,再次肆意放火。

然而前兩場火燒的太兇,導致城中的木質建築區域基本完全消失,這次甚至已經沒什麼好燒的了。

零星的縱火之後,十字軍只能悻悻而歸,在廢墟上紮營。

14世紀初的時候,希臘皇帝安德羅尼卡三世為了打內戰,把女兒嫁給金帳汗國的月即別汗和親。

然而之後,公主在汗廷住不慣,要求帶孩子回孃家去,不在草原待了。

月即別汗居然同意了,還安排人手護送她。

當時,月即別已經開始介入保加利亞,甚至發起過對塞爾維亞的征伐,只是離得太遠,沒能成功。

所以,在這一前線地區活動的伯顏帖木兒等人,也參與了這次任務,最後跟著護送隊伍進入君士坦丁堡,親眼目睹了這裡的情況。

伯顏帖木兒沒有留下詳細的筆錄,但與他們隨行的人裡,有張牧首——當時還叫張伊瑪目的朋友,在天方教世界小有名氣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

據他記錄說,城裡有至少一半的區域是完全沒人居住的,城牆內也充滿花園、農田,十分“寬敞”。

因為荒廢的土地實在沒人要,一座修道院居然圈佔了相當於15公頃的地盤。

這種狀況,讓第一次進城的伯顏帖木兒非常感慨。

後來眾人聚會喝葡萄汁的時候,他向大家吐槽說,之前在保加利亞,天天聽人吹希臘人多有文化、羅馬帝國多有威名,沒想到卻是這番景象。

原本,他還以為這羅馬皇帝,只有天神欽點的人才能做,現在看,也不過如此啊。

後來,不少歷史學者,就把這件軼事,作為紫帳汗國建立戰略目標的開始。

這個判斷是否可信姑且不論,當時城市的衰敗,是可見一斑的。

紫帳汗國第二次佔領城市之後,終於把秩序穩定下來。

當時,大家看重的,更多是這裡扼守黑海、控制海陸商路的戰略價值。

對於城市本身的經營,哪怕郭蓋一開始都沒有想太多。

最初,汗廷的規劃,是照搬之前的思路。

城裡有大量閒置土地,正好可以從頭開始,建立坊區和對應的管理制度。

等一切開始正常運轉,就在此基礎上,將城內樂意安心守法的希臘居民也逐漸納入這套體系,搞破壞的人則按律處置。

這樣慢慢磨合,想來應該不會太難。

但大家都沒想到,情況的變化會這麼快,而且變化源頭,就是他們自己。

這裡的貿易收入高的驚人,但希臘官家們屢次向義大利人出讓特權,導致這些錢財幾乎都流入了把持著航道和稅收特權的義大利商人手裡。

紫帳汗國無法忍受這點,就出兵嚇走了在這裡駐紮的熱那亞人。

而為了孤立他們,防止海上勢力強大的義大利商人聯合起來,封鎖航線,又宣佈減少稅收,甚至比熱那亞人自己收的過路費都低。

這一行動因此立刻得到了其他城邦的大力支援,威尼斯人甚至多次來詢問要不要出兵幫忙。

之後,各個商業城邦的代表、商會的商人、以及其他跟風而來的各國投機者,紛紛湧入了這座城市。

他們興建了各自的商棧,還有配套的手工業作坊,用來儲存和初步加工商品。

這些需求又吸引了大量的人來這裡工作。

由於黑海沿岸大多都是紫帳汗國的控制區,商路暢通,這些商業人口的規模,增加十分迅速,甚至超過了汗廷自己的預料。

後來,海倫娜太后說服郭氏、張氏等人,出兵收復了整個希臘半島。

大量希臘人擺脫了西歐領主的控制,不少人也紛紛跑到大都,帶來了第二個人口增加的高峰。

到這時候,紫帳汗國原本的計劃,已經基本被這些人沖垮了。

汗廷缺乏相應的經驗,不知道如何管理這些突然增加的商業和服務業人員。

比如現在這裡的劇團,就和汗廷之前管過的那些軍團農莊、戰爭工坊,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汗廷商隊則常年經營利潤巨大的固定產業和長途大宗貿易,比如東方來的寶貴貨物,羅斯地區的特產,或是克里米亞的美酒。

這些繁多又細小的需求,他們也顧不過來。

激增的職業和眾多的外來人口,讓城區陷入了無序增長。

汗廷應付不過來,又不捨得驅逐他們,擔心有損這裡的鉅額收入。

結果,大都也就成了汗國本土內,可能是最亂的一座城市。

管不住一個劇團,實在是太正常了。

在最麻煩的時候,整個城區可能都實際脫離了汗廷的控制。

居民們隨心所欲地搭建房屋、設立工坊,汗廷就算來強行拆除,他們也很快就會重建。

城市裡充斥著新來者和原有居民、新來者和更新的新來者的矛盾,不同行業、不同組織的衝突更是此起彼伏。

各種或明或暗的行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根據種種有道理、沒道理的方式進行區分,而附屬於行會的打手組織和黑幫力量,也四處橫行無忌。

面對這種情況,海倫娜太后曾經設想,對城市進行整體修繕,但她當時和大臣們正處於嚴重對立階段,根本調不出兵。

後來巴西爾三世重建了“守夜人”戰團,專門用來在城裡維護秩序、抓捕犯人,才開始填補管理的空缺。

在汗廷從動盪中緩過勁,也有了足夠的力量之後,大都城終於迎來了一次整頓。

郭砥在巴西爾等人的支援下,以修復教堂、維護公共設施為理由,開始在城中進行大規模的重修工作。

他還設立了新的機構,在軍隊的幫助下,利用武力威懾和各勢力的矛盾,介入各個城區,逐步插手原本被行會壟斷的管理職能。

在這之後,整頓工作前前後後持續了十年之久。

這會兒的大都雖然依舊讓郭康覺得混亂,但相比當年那種“生機勃勃”的景象,甚至已經算不錯的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通仙兒

孟楠風

HP:多年之後等我赴約

溫爾溫爾

穿越之我真不想修仙的

辣味苦瓜

殿下來自一千年前

山楂楂樹

新婚被奪靈氣後,我覺醒了

愛吃炸蛋螺螄粉

轟轟烈烈闖帝都

S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