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刁民朱重八破壞先進的元聯邦,導致中國走向沉淪(求月票)

郭康也沒法回答狄奧多拉的這個問題。

畢竟,在這方面,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還是很大的。

不過,這次他們沒思考太久。

不多時,有個修士趕來敲門,告訴他們客人到了。

這次的來客規模十分龐大,吳王府上下除了吳王本人幾乎全出場了。

事情的起因,是馬王妃說上次郭康和讓娜公主發生了誤會。

她事後查問,發覺是因為對於教義的理解出現了表達上的偏差。

於是,趁著禮佛的機會,她請了道衍師父、王大喇嘛等人,分析經義,認為其實不是什麼大事。

所以,她就特意請讓娜公主來廟裡,也請郭康一起來。

大家吃頓齋飯,在天兄菩薩面前好好溝通下,再請二位大師也來,幫助解除誤會。

郭康對此倒是並不反對。

他擔心的,首先是讓娜公主對宗教的態度。

她要是真的狂熱上頭,那可夠受的。

其次,就是得防止她把小讓娜也帶歪了。

現在朱文奎一家和紫帳汗國,都對小讓娜重點照顧,如果被她強行插手,那就同樣很麻煩了。

而馬王妃的表現,顯示她一直在控制著王府的形勢。

有她管著,讓娜公主應該就不會做出過於離譜的事情,起碼是不會干擾小讓娜的。

為了防止再出現意外,他專門和狄奧多拉商量過這件事。

對於小讓娜母女的宗教歸屬感問題,狄奧多拉也有差不多的想法,因此支援他的思路。

而且,她想的比郭康還多。

她說,東方貴婦一樣有社交活動,只是明朝貴婦比歐洲同行內斂,讓這種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沒那麼大而已。

這次,就很明顯是馬王妃在展示自己的影響力。

而這種影響力,就是她們在宮廷生活中的“實力”。

所以狄奧多拉認為,這是她在小心翼翼地適應新環境之後,向外擴充套件自己影響力的一次試探。

因此,狄奧多拉認為,郭康應該支援馬王妃的行動,不但要接受邀請,還應該好好準備,表現一下。

因為這樣不止是給對方臺階下,也是鼓勵和支援她發揮自己的實力,和讓娜公主抗衡。

相比於讓娜公主這種到處亂跑,拋頭露面毫不忌諱的人,馬王妃肯定是天生吃虧的。

畢竟,想要讓社交生活比法國貴婦還開放,確實頗有難度……所以,她肯定也會有自己的思路。

不過,郭康對此是真的沒什麼瞭解了。

在歷史上,馬王妃並沒有留下多少詳細的資料。

可能是由於萬能的內力加成,郭康對於上一世的各種資料細節印象頗深。

但哪怕這樣,關於馬王妃的記錄依然十分稀缺,就沒有多少流傳到他那個時候。

目前能確定的,也就是她是高階文官家庭的女兒。

雖然歷史上也當過“馬皇后”,但她和朱元璋的馬皇后應該沒什麼親戚關係。

歷史上,她在南京被攻克之後投火而死,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事蹟了。

因此,關於馬王妃本人,他也知之甚少,沒法推測對方的性格和行事方式。

對方在大都的這幾年,表現也很低調,實在看不出什麼。

而關於宮廷貴婦之間的實力比拼,他也是真的不懂。

郭康對於“宮廷鬥爭”的瞭解,也就是互相告發對方穢亂後宮,罪不容誅這個級別。

如果說其他很多方面,他的瞭解就是教科書水平的話,這個方面就是鬼畜素材水平。

他自己都不指望自己能幫上什麼忙。

“所以我這次到底說些什麼啊?”他又問狄奧多拉。

“就說你平時喜歡聊的那些就行.”

狄奧多拉說:“話題扯的越大越好.”

“說大話哄朱文奎還行,真的能唬住馬王妃?最關鍵的問題是,姚和尚可哄不住啊.”

郭康指出。

“又不是讓你吹牛.”

狄奧多拉無奈地笑道:“你就聊一聊伱的那些戰略規劃和見解就行了.”

“道衍和尚是個聰明人,和他扯些日常雜事,人家肯定沒興趣。

你得說他感興趣的方向.”

她教導起來:“他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還不遠萬里跑過來,要麼是完全無慾無求,只想看看世界;要麼就是大有所求,只是明朝現在的情況無法滿足他.”

“你意思是後者?”郭康想了想道衍和尚的事蹟,突然覺得狄奧多拉也挺厲害的。

“這不是常識麼。

這二者,往往就是一個東西啊.”

狄奧多拉搖頭說。

“無所欲求的人,往往求的是最大的。

只不過這已經超出了凡俗所能理解的範圍。

就像天兄、佛祖,都顯得沒什麼欲求,因為他們關心的是救世.”

她比喻道。

“我也不太清楚他想要什麼。

我看,你就儘管說些大道理、大戰略,看看能不能引發他的興趣.”

她告訴郭康:“反正你也擅長這些,不如都說出來,說不定能碰上呢。

你看,剛才你說的那些話題,不就很有創意麼?”

“那些話題,也沒法直接說吧.”

郭康嘀咕道。

他現在嚴重懷疑,自己之前學到的很多理論問題都頗大,實在不好意思把這些離譜結論直接拿出來。

按照那些理論,推導下去,往往就是譴責官府不作為,乃至譴責塞里斯文明不保護資本之類的話題了。

但更往深處分析的話,按照這些結論,就等於說,工匠也好,農民也好,行動力都過於強大,而且沒有奉獻精神,不願意為了社會進步犧牲自己,為了上層的資本積累獻出生命,才導致整個文明發展遲緩,越來越落後。

在他那個時代,這麼說當然沒問題。

那會兒大家很推崇這一套理論,而這個推匯出的結論,也沒什麼值得忌諱的地方。

不如說,這正是很多人希望表達的道理。

但問題是,這會兒明朝開國還沒太長時間,而且朱元璋的出身,哪怕在歷朝開國皇帝裡,也是最特別的,大家對他的事蹟都很清楚。

按這個理論,就等於罵朱元璋本人,乃至質疑整個明朝的合法性了。

因為元朝確實比明朝開放寬鬆,也更優待豪商、不管兼併。

按照理論,明顯比明朝更先進。

元朝中央的貴族權力也更大,不像明朝集中於皇帝。

甚至它的制度,也是秦漢以來最為特殊的:

元朝早期設立的十個行省,不是後世那種地方行政單位,而是和中書省平級的。

行省由中書省宰執官出領,許可權上和中央的中書省沒有區別。

它們不是中央行政機構的下設單位,而是中央行政機構本身。

元朝就是由十一個這種機構組成的。

所以,元朝當時的本質,是腹裡地區和十行省,組成的共主聯邦——這樣一看,就更先進了。

這套理論,就等於指責刁民朱重八,不安心餓死,非要造反,結果破壞了大元先進文明,導致中國從此沉淪。

人家一看這理論,就會覺得是在影射的。

和前世不同,保守封建的明朝人,肯定是無法接受的!沒直接打起來,都不錯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想要你了

糖璃橙子

凹凸【一位師傅的自我修養】

白白就是個屑

造化帝君

仰望星月

婚後狂愛!職場小白被大佬盯上!

池盎製造機

是人生亦是生活

意明

百葉窗:察喻知巳

幽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