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世祖皇帝拓土攘夷

“城裡亂成一鍋粥了.”

客棧裡,一箇中年壯漢把茶碗放在桌上,對著旁邊的道衍和尚說道。

“常千戶別急.”

道衍和尚抿了口茶,樂呵呵地說道:“好不容易有這樣的機會,不如先休息一下。

在這裡,哪怕兼職做生意,想喝到這麼好的茶,恐怕也不容易吧.”

“海上長途運輸,確實不簡單。

這都不是掏錢的問題了……”常千戶搖搖頭,又把話題扯回來:“師父啊,探子來彙報說,爪哇商人已經行動起來了。

您覺得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這種事情,千戶還真不知道麼?”道衍和尚卻不怎麼積極:“他們去對付誰了?”

“對付那些義大利人去了.”

常千戶告訴他:“那個巨賈孫氏,已經親自出面召集家丁。

我們的人去找僕役打探的時候,一眾元人正聚在院子裡,聽他在那兒喊口號激勵士氣呢.”

“他們是怎麼鼓勵屬下的?”道衍和尚順口問道。

“就是老一套.”

常千戶回答:“還是在吹他們祖上有多能打。

探子說,他來的時候,元人正聚在一起,說些什麼‘世祖皇帝拓土攘夷,元朝才在泰西有了威信。

所以現在也要對蠻夷動手,今後才能更好地生活’之類的話。

還說是義大利人已經先召集了人手,他們現在要趕緊打回去,防止蠻夷來害人.”

“拓土攘夷……”道衍和尚忍不住又笑了下:“他們是有意的麼?找了這麼個典故.”

“我手下的文書官說,是匈奴人劉淵冒用漢號稱帝時的宣告。

這個世祖就是漢武帝.”

常千戶說:“他們可能就沒想過這個背景的問題吧。

也不怕被我們笑話麼?”

“引喻失義也算是常見的情況了,就算在我大明,某些從小受過良好教育的貴人,都會有這種情況.”

道衍和尚不知想到了什麼,有些無奈地搖搖頭:“我們也沒辦法,就這個方面直接說什麼……”

“哎.”

常千戶也有些無奈,深有同感地嘆了口氣:“確實是這樣……”

“而且,我之前跟爪哇人,也碰面過幾回,瞭解過他們的想法。

真要辯論起來,元世祖一生確實都在開疆拓土。

在東北鎮壓了長期半獨立狀態的東道諸王,在北方平定了昔裡吉的叛亂,在西北一直與叛王海都等人交戰.”

道衍和尚想了想,分析道:“這個話題並不是元人心虛之處,反而是他們一直宣傳的地方。

和他們就此展開爭論,恐怕不太有利.”

“自從武后亂政,引起契丹叛亂之後,中國曆朝對東北方向的管理,就徹底失控了。

朝廷不但無法保住太宗、高宗費盡心思收取的高句麗、靺鞨故地,連遼東都難以保全,幽州都長期處於前線,更遠的地方,哪怕在開元年間,也只能指望名義上的羈縻。

算起來,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久了吧.”

“遼國吞併渤海之後,藉著大勢攻打高麗,居然能被土人打敗。

金人興起之後,也迅速失去了進取心,把汴京當做家鄉,對老家反而不聞不問。

到元世祖時,在遼東廢除土司,設立官府;又迫使高麗臣服,打斷了它的蠶食擴張。

可以說是武后以來,第一個能夠平定東北方向的人.”

“其他幾個方向就不用說了。

從遼東到河中地,半個世界的韃靼人都被他攻打過。

唐朝之後,這是第一次又有人打到怛羅斯。

如果他不是胡人,要是光看這些武功,恐怕還得有人要稱讚他呢.”

道衍和尚搖搖頭:“洪武年間,太祖皇帝設廟祭祀歷代帝王,把他也選進去了,未嘗不是考慮了這點吧.”

“這麼說也有道理,就是聽著怪怪的.”

常千戶自己也倒了杯茶,喝了一口,搖了搖頭。

“至少,拓土是做了.”

道衍和尚說:“歷代朝廷,不管如何得國,幾乎都會以前朝的疆域為目標。

大明現在,不也依然在試圖統一元朝故土,消滅其上的各路殘餘勢力麼。

相比宋、金這些國家,他們拓土這方面,做得都有些過頭,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了.”

“至於攘夷,按爪哇人的說法,元朝幾十年間,消滅的蒙古人,可能比本朝還多.”

他也有些無奈地說:“我問他們,這也能算麼?他們就給我說些什麼‘你就說攘沒攘吧’之類的話,我也沒法跟他們死皮賴臉地扯皮……”

“那他這調動手下的口號,好像也沒多大問題……”這下,常千戶也有些為難,不知道怎麼說好了。

“放心吧,不用把他們太當回事.”

道衍和尚安慰道:“元人成不了氣候,也不用總是關注他們.”

“可我們的任務,最首要的就是兩條。

一是盯著爪哇人的動向,防止他們搞出什麼大事;一是關注吳藩的處境,看情況去……呃,保護他們.”

常千戶提醒道:“這回我匆忙來這西大都,還是聽您說會有事情,專門跑過來的。

現在爪哇人真的動作起來,怎麼師父反而覺得沒事了?”

“你也應該能看出來吧。

爪哇人這次行動,其實就是為了搶生意.”

道衍和尚卻依然對他們不以為然:“義大利商人和他們互有衝突。

現在義大利人剛開始集結人手,爪哇人就火急火燎地動起來,還召集夥計這麼宣佈,顯然是想先下手為強.”

“至於義大利人是不是真的衝他們來,已經不重要了。

羅馬汗國對商人的管理異常寬鬆,事態平定之後,只要他們是活到最後的,那罪責基本上是死人負責承擔了。

所以我估計,他們就是想借這個機會,準備一舉剷除競爭對手的.”

“心思很毒辣啊.”

常千戶評論道:“那為什麼反而說他們成不了氣候?”

“他們眼界太低了。

這種時候,居然還想著做生意呢.”

道衍和尚搖搖頭:“哪怕是羅馬汗國這個管理方式,首都出現暴動,也是大事。

就我所知,這件事恐怕是郭氏的公子故意引起的。

元人要是提前有所準備,和大都的重要人物往來,知曉現在的情況,並不算困難。

但從目前的反應看,他們就沒有獲得足夠的資訊,也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我們一直盯著吳世子那邊,和那位讓娜姑娘也合作過,所以有訊息來源.”

常千戶說:“至於他們……他們來這裡經營,也有不短時間了吧。

按我們的瞭解,孫氏本人在之前,也和羅馬汗國的重要人物多次會面,和這個郭康也接觸過.”

“這麼看來,他們應該是僅限於混個面熟,沒有建立有效的渠道,進行長期的溝通,獲取重要訊息.”

他想了想,評估起之前的情報:“如果可以確定是如此,那我們或許確實高估爪哇的行動了.”

“你看,伱也發現了.”

道衍笑道:“雖然看起來實力不弱,在西洋算得上一等一的勢力,但他們其實沒有一個大國的心態。

爪哇人器量太小了。

光靠做生意,怎麼可能成就霸業啊?”

“這麼重要的情況下,居然先想著如何消滅商業對手.”

他搖搖頭:“我看他們已經放棄了一批外圍的商棧和倉庫了,說明已經有了犧牲小利,博取大利的決心;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死守著自己的住處不放呢?”

“最重要的東西還是在那邊吧。

他們那個花樓機,就放在那裡,估計各種金銀、賬簿之類,也都在老窩,所以才無論如何不捨得丟.”

常千戶回答。

“你看,以他們的財力和武力,難道不能自保?以這些大商人的人脈,難道不能從平民和商人口中得知發生了什麼?”道衍和尚笑道:“明顯應該趕緊搞清楚情況,然後站隊啊。

結果他們沒去想這個問題,那還能怎麼辦.”

“上策,是在老窩集合,然後趕緊派人搞情況情況,一旦明白髮生了什麼,就放棄全部輜重財物,全體集合押上,去救這個郭家公子。

只要事成,那爪哇商會今後,也根本不用屈尊和什麼義大利人相互撕咬了.”

“中策,是趕緊向羅馬汗廷舉報,然後率領人手,去重要的府庫、宮殿通風報信。

打聽清楚官府的意見之後,就趕緊率領家丁應徵,幫官府平亂。

在動亂初起的時候,官府也會很缺人手的,這個時候來雪中送炭的義民,肯定會得到大力褒獎。

這樣,哪怕之前的資訊準備不足,不瞭解郭公子的情況,也可以吃到不少好處了.”

“結果呢?他們選了一個最差的。

去趁機對付一個敵對商會,實在是個下策。

這麼好的機會擺在面前,結果居然還是滿腦子做生意?”道衍和尚鄙夷地搖搖頭:“所以我才說,爪哇人器小,成不了氣候的.”

“我之前還覺得,這人倒是挺果斷,不像一般的商人呢。

聽您這麼一說,好像也就這樣啊.”

常千戶也有些意外。

道衍和尚沒有繼續評論,只是擺了擺手。

“這麼看的話,之前孫氏親自出面,效果也不怎麼樣.”

常千戶則繼續思考起來:“看來,我們一方面得重新考慮,他的能力水平到底如何;另一方面也要仔細瞭解,羅馬汗國對於爪哇和大明,到底是何種態度了.”

“雖然距離遙遠,而且看起來粗枝大葉的,但這些人也不是對此一無所知,而是可能比我們預料的更重視這些事情。

既然如此,我們也得多加註意了.”

“最近你們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麼?”道衍問。

“一直都有,或者說因為一直有異常,所以可能都不算異常了.”

常千戶告訴他:“這個羅馬,是泰西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而且因為上層有不少是漢人,所以出海逃亡的人,多有最後跑到這裡來的.”

“雖然基本上都不能為害,但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個,也確實麻煩。

但反過來,真要說最近有什麼大事,我們這邊也是真的沒有訊息.”

他想了想,問道:“是不是最近也要告知眾校尉,要轉換下重點,多加留意這方面了?”

道衍和尚還是搖搖頭。

“重點不在這裡。

或者說,今後的重點,應該還要變化了.”

他篤定地告訴對方。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玩蛇怪

再度招惹

儂影

娛樂:分手校花,轉頭去追85花

縱馬崑崙

西遊之從加入諸天聊天群開始

一顆青菜白又白

心養玉蘭

池中霧w

崩壞:抓住心跳的瞬間

戀你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