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羅馬教會(上)

在狄奧多拉的脅迫下,其他幾人勉強答應聽從她。

見此,狄奧多拉才放她們離開,也讓郭康回去吃飯。

等她回到位子上,史恪探頭探腦地瞅了幾眼,見沒什麼事,就走了過來。

他推開躺在旁邊的李玄英,坐了下來。

“怎麼樣?”他問:“給大哥說說唄?”

郭康自己心裡也沒底,就把當時其他幾人的表現告訴了他。

“反正最後暫時互相妥協了.”

郭康說:“連梅爾特姆都說,不和她過不去了。

起碼能消停一段時間吧.”

“我覺得沒這麼簡單.”

史恪想了想,判斷道:“這幾個人都聰明的很,不能小看她們.”

“梅爾特姆也算聰明麼?”郭康無奈地說。

“對啊,包括那個人小鬼大的朱讓娜,包括你那個看起來傻乎乎的便宜妹妹.”

史恪確信地說:“什麼人傻,什麼是隻是缺乏足夠經驗,什麼人是單純不在乎,我還是清楚的.”

“你經驗這麼豐富?”郭康意外道。

“廢話,我家那個妹妹,才是真傻的。

只要跟她一對比,其他人的特點都不言自明瞭.”

史恪明顯一肚子怨氣。

“那這樣的話……”郭康更加擔心了。

“這幾個人不會善罷甘休的.”

史恪判斷道:“這不是和平,只不過是最多二十天的休戰罷了.”

郭康一聽,心裡更加沒底了。

他決定,還是要找個機會避避風頭。

當然,這回不是他故意躲著事,而是現在確實沒什麼可以讓他幫忙的。

談判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差不多了。

對紫帳汗國來說,只要對面樂意,其他的都不是什麼問題。

汗國內部,對此是肯定不會有什麼牴觸的。

紫帳汗國的核心區“羅馬尼亞”,雖然名義上是正教地區,但這裡的宗教信仰其實比較特殊。

當地教會自稱“羅馬教會”,但無論和羅馬教廷,還是和君士坦丁堡的正教教會,在教義上的聯絡也不是太緊密……或者說,可能就沒什麼傳承關係。

嚴格來說,羅馬尼亞的教會其實是“羅馬的正教”。

它不是源於已有的教會,而是汗廷自己搗鼓出來的。

和郭康那個時代常見的印象不同,直到中世紀後期乃至近代,在廣袤的歐洲鄉村,大部分教徒乃至教士的神學水平,都和他們的整體文化水平一樣糟糕。

和上層的那些學習哲學、神學的經學家比起來,幾乎是兩個世界。

在一些偏僻地區,甚至有連十字架都不會畫的“信徒”。

說到底,這時候的歐洲,只是個封建社會——而且是原汁原味的封建,不是塞里斯特有的那種“封建”。

教會雖然是這裡少有的“有文化”勢力,但它的上限,也無法超越這個時代。

作為一個組織,教會同樣沒有能力把自己的秩序帶進基層,只能依靠分封的方式,讓下級有很強的自主性。

遍佈歐洲的教區,其實也是一個個宗教封地。

作為地方封建主的教區,甚至不見得首先聽教廷的。

當年神羅勢力強大的時候,甚至可以命令美因茨主教當先鋒,帶兵攻打羅馬教宗。

這種情況下,教會的影響力越是向下,就越急速衰減。

而且,在各地地方,非常依賴作為“分封領主”的主教和神父們的個人水平。

但紫帳汗國初建的時候,當地教會已經在戰亂中接近崩潰了。

當地的新公民,最多也就知道,自己大概應該是個拜上帝教信徒。

至於教義到底是什麼,自己平日裡應該怎麼做,他們其實基本上沒概念。

僅剩的鄉間神父,也就是記得幾句經文、知道儀式的幾個流程,其他的,同樣是兩眼一抹黑。

畢竟這地方,起碼得懂希臘語、能識字,可以自己去看經書的,才有學習神學的基本能力。

這個要求,在當時就太奢侈了。

而紫帳汗國第一次把秩序帶到鄉間,第一次在軍隊中進行大規模的教育,還試圖在鄉間建立起自己組織的時候,也就有了一個把自己的理念,傳授給大家的機會。

而且,由於組織能力更強,而且自辦的教育普及程度更高,他們相對於其他教會,就有了很大的優勢。

給拜上帝教定下基調的,就是當時的張牧首。

張牧首原本是個道士,不過好像是在家鄉不得志,就跑了出來,準備碰碰運氣。

在金帳汗廷,他結識了伯顏帖木兒、郭蓋等人。

但是,金帳汗廷當時信奉天方教,發覺還是不太好混的張道長,於是又轉去從事天方教,還組織了一個小教派,招來不少牧民,因此自稱張伊瑪目。

紫帳一派眾人開始自力更生沒多久,張伊瑪目也來到了這裡。

當時,因為貴族間戰鬥不斷,加上伯顏帖木兒等人不願意交教會稅,僅有的神父和修士們也離開了不少。

民眾雖然什麼都不懂,但沒人帶著唸經,就覺得心虛,一時人心惶惶。

見此,張伊瑪目站了出來,主動帶著大家唸經、拜天父。

反正祈禱儀式這東西,具體怎麼弄都差不多,村民們也覺得有個樣就行,不用太講究。

在和郭蓋商量之後,張伊瑪目又自稱張牧首,建立了紫帳汗國第一個教會。

雖然神學水平可疑,但張牧首組織信眾的能力非常強,很快就讓大家恢復了井井有條的信仰生活。

為了方便眾人理解,他還找來希臘文的經書,用漢語和當地土話為其作注,給眾人講解。

張牧首為人風趣,平易近人,講經時喜歡用通俗故事和比喻,甚至編寫了一些民謠、唱腔。

大家都很喜歡聽他佈道,最後,連周圍的領地,都有好事者來湊熱鬧。

出名之後,也有一些貴族和教士指責他是異端,還帶兵來打他。

但那會兒,來攻打紫帳的人太多了,伯顏帖木兒等人也分不清到底是幹嘛的,反正一樣打就行。

郭蓋當時還覺得,人紅是非多,其他教士嫉妒他,其實是好事。

郭蓋建議,既然已經如此,不如直接打出自己的招牌來。

張牧首深以為然。

他認為,現在各個教會的自稱,都是希臘語、拉丁語寫的,沒有經過翻譯,不好理解傳播。

雖然有個景教,但景教在這邊的影響力似乎很小,不足以依靠。

想把教會正規化,還是得走自己的路子。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各種民間故事

使用者名稱3212537

藍星上的蘇西

刺手

如見春天

霧盡沉山

瑾佑淮意

南湘初

柯蘭:復仇後,我開始報復社會

橙子海洋星

一本普通的末世文

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