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太后的波斯困境(下)

卡瓦德的兒子庫斯老一世即位之後,對貴族又開始不滿了。

為了解決軍隊的問題,庫斯老親自去調查,結果卻發現,自己的“大軍”,其實近乎是個空殼子。

貴族們理論上應該承擔義務,給國家提供軍隊,但他們整天以次充好,經常拿完全沒有訓練的農民充數,導致步兵極其脆弱。

連波斯人一向依賴的騎兵,都出現了各種問題:有些士兵拿到手的薪水,被貴族扣的只剩下十分之一;有人領了騎兵的補貼,但連戰馬都沒有,錢也不知道去哪了;還有的貴族名義上是騎兵,但庫斯老親自去檢查,卻發現他連騎馬都不會。

一些貴族還僱傭廉價的遊牧騎手,然後作為“重灌騎兵”轉給大王,從中賺取差價。

波斯人一向引以為豪的鐵甲騎兵,都成這個樣子了……

庫斯老於是再次試圖向大貴族下手。

除了祭司和新興的文官,他還成功拉攏了下層軍事貴族,也就是“德赫幹”的支援,透過他們獲取重騎兵。

藉著這些支援,庫思老調查了全國的土地,進行造冊。

他廢除了貴族和祭司們的免稅特權,要求土地的所有者都要按照地產繳納賦稅。

還派親信,深入各個貴族的行省,統計人口,調查農業和商業收入,設立統一的稅收。

透過庫斯老和繼任者霍爾木茲的努力,這套制度總算得到了推行。

父子倆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把開墾的國有土地給農民耕種。

普通人的賦稅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減輕了。

當然,這也再次引起了貴族的強烈不滿。

之前那些軍事方面的事情,大家還能容忍。

但動了稅收,就不行了。

大貴族們漸漸不能忍受,再次串通起來,指責“萬王之王強徵人民的財產”,並圖謀叛亂,推翻大王。

雙方的矛盾在霍爾木茲任上完全爆發。

霍爾木茲比他爺爺堅定的多,為了鎮壓叛亂,不惜大規模清洗貴族和高階祭司,據說前後處決了一萬三千多人。

然而,國王的軍隊兵弱不堪戰,再次在戰場上被擊敗,霍爾木茲本人之後也死於宮變。

他的兒子庫斯老二世匆忙出奔羅馬,後來借了羅馬兵,擊敗了叛亂的貴族們,才得以復辟。

改革也因此沒能徹底推行。

唯一的好處是,雖然很多人認為霍爾木茲是個殘暴昏庸的統治者,但他在民間的名聲卻意外地很不錯。

哪怕到了天方教時代,都還有不少故事流傳。

義父吐槽說,他懷疑這些波斯人是不是有點問題,怎麼一到關鍵的時候就掉鏈子。

但郭康卻明白巴西爾的意思。

海倫娜太后的那些招數雖然看著好用,但其實跟當年的萬王之王們,面對著同樣的困境。

她當然可以挑起貴族的內鬥,利用不同勢力的矛盾縱橫捭闔,把事情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引導。

但就算貴族們顢頇愚鈍,反應太慢,利益的變化也早晚會被他們感覺到。

如果不繼續推行,就會淺嘗輒止,沒什麼效果;如果繼續推行,那遲早要和這些人打起來。

而這個時候,不管之前借用了什麼勢力,都難說是不是可靠。

自己能打,可以壓制叛亂,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戰鬥力更強,當然就更好——紛亂結束的越快,對國家的破壞就越小。

鎮壓這次貴族叛亂,應該也是這個思路。

義父對郭康的分析非常讚賞,說他比自己當年強多了。

那時候,會議上,巴西爾問他的想法,結果他一句有用的都說不出來。

大汗很是無語,還疑惑他們家的後人怎麼成這樣了。

要是郭康當時在場,肯定比他表現的好。

郭康一直覺得,義父太過贊他了。

但想一想他所說的這些事,感覺也是沒辦法。

郭家的先祖郭蓋,後來的領頭人郭砥等,都是汗廷裡“諸葛亮”似的人物。

可以說,之前他家一向是以深謀遠慮、老成持重出名的。

結果突然出來個郭大俠,搞的大汗都受不住。

估計巴西爾三世,當時滿腦子都是“我的文化顧問呢?怎麼成這樣了?”

也是因為如此,郭大俠其實很重視“文化人”,對於家族,他一輩子的理想,就是家裡能再出來個郭蓋那樣有文化有謀略的人。

郭康自己,其實是沒什麼信心的。

他覺得,自己那點“穿越者加成”過於偏科,文化水平和智力,在這兒其實也算不上出眾——被義母戲弄的時候,他的表現也不比憨厚的老爹好多少。

總不能說,比脫歡他們的腦子轉得快,就算有文化吧?那這要求也太低了……

但是,對於郭大俠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他只對郭康的練功有要求,其他的事兒基本一概不約束。

對於郭康搞器械、蒸汽之類,也覺得這是好事。

在義父的思維裡,沒文化的人搞其他亂七八糟的研究,叫不務正業;但他家康兒,起碼是和岳父、夫人一個等級的文化人,搞些神學研究,那叫雅興。

而且,他這麼聰明,說不定還真的能有用呢?

實際上,郭康的姐姐郭破奴,才更像父親。

她也是那種心思比較……質樸,但就是很能打的人。

可惜的是,郭大俠沒多少追求孩子“類己”的情懷,反而天天想著要有文化。

郭康甚至懷疑過,姐姐跟他的矛盾,是不是就這麼來的。

他倒是對這些人沒什麼成見。

對紫帳汗國來說,能打是一切的根基,要是活都活不下來,也沒什麼文化可言了。

“安答戰爭”最後的解決,也和巴西爾說的一樣,依靠的是絕對的武力。

得益於之前的充分準備,從大都和新羅馬尼亞出發的大軍,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徹底摧毀了烏合雲集的貴族聯軍。

汗廷眾人認為,太后面對的波斯難題,最終還是需要羅馬解法。

巴西爾有計劃地用極其殘酷的方式,處置這些背叛了誓言的前“安答”們。

參與叛亂的貴族,都被倒掛著,用石頭懸頸的方式勒死。

他們的家族裡,所有高於車輪的人,都被宣佈為有罪,按照紫帳國教、拜上帝教的教義,釘死在十字架上。

汗廷認為,這些人再次犯下的罪孽,讓曾經為他們贖罪的天兄白死了一次。

所以,他們必須用同樣的方式,以自己的血洗刷罪惡,才能被天兄原諒。

戰後,軍團士兵們在前往貝爾格萊德的大道上,豎起了上千座十字架,讓周圍的人震撼不已。

這些遺蹟,直到郭康幾年前,被義父帶著四處旅行時,還能看到。

而另一方面,大汗對於及時投降的人,則十分寬厚。

數十名腿快的貴族因此被赦免,還被賞賜了位於大都附近的莊園,遷居到這個更富裕的地方。

而且,汗廷一直到處宣傳,只針對這些叛變的州府級貴族,不追究被挾持參與的騎士和平民。

只要願意遵守規定,騎士們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領地和特權。

巴西爾和郭砥等人,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規則,規定騎士的行政、軍事權力,和服役、聽從管理的義務。

他們被統一授予“羅馬騎士”的稱號,不需要經過任何領主作為中間人,直接從汗廷受封。

平時,接受所在地的州府流官管轄。

表現出色的騎士,可以調動到更富裕的采邑,甚至直接來大都汗廷任職。

由於很多人領地上並不富裕,作為削減一部分稅收特權的補償,汗廷會仔細考察他們領地的產出,削減按照原有法令,需要提供的扈從、步兵數量,降低他們的財務壓力。

根據他們的表現,州府還會進行考核,按照貢獻高低,發放薪俸作為補貼。

為了讓當地人放心,還沒結婚的巴西爾,直接在進軍路上,娶了一個塞爾維亞騎士的女兒。

這也是紫帳歷代,唯一一位不是希臘人的皇后。

她在汗廷裡並不怎麼顯眼,一直默默無聞地照顧丈夫和孩子,甚少參與政事。

據說,郭砥去世的時候,巴西爾還在敘利亞前線。

大臣們把皇后請出來,讓她主持朝會。

結果,面對送上來的檔案,皇后看了看郭砥之前的位子,在寶座上直接哭了出來,說老彼得不在,這麼重要的事要是出錯了,該怎麼辦啊。

後來,這件事傳了出去,甚至成了個典故。

大家紛紛用“老彼得不在”,形容無人能夠拍板的窘境。

不過,這位皇后倒是很高壽。

巴西爾去世後,她就搬進了大都的一家修女院靜修。

可能是性格恬淡,脾氣也好,之後她一直生活得很平靜,直到現在都還在那裡。

從結果看,在塞爾維亞的改革確實很成功。

由於賦稅一下少了一大半,當地民間甚至出現了“移除貴族,羅馬偉大”的口號,號召大家給軍團帶路,抓捕那些試圖逃進山裡的貴族。

獲利的新騎士階層,也成了汗廷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十分清楚,只要貴族們打回來,瓜分了貴族領地的自己,肯定是第一個完蛋的。

當然,其他敵對國家,就沒有這麼歡迎了。

對貴族的處置,讓周圍的波蘭、匈牙利等都極為震驚。

汗廷事後分析,認為是這種刑罰讓蠻族十分驚懼,覺得羅馬又回來了。

各國再次組成了十字軍,揚言要攻下大都,消滅異端。

不過,這反而讓內戰後的汗廷更加團結起來。

連希臘貴族們,都嚇得紛紛參軍,要去保衛家園。

巴西爾本人,也在之後反擊攻入匈牙利時,打出了威名,證明了自己的理論。

一直不知道怎麼斷章好,這回只好寫長一點……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法戰役

Xcy晨

她在人群中

西瓜不斷

春難見

行見舟

大鏡主

枯骨浪漫

心無意

皖來秋

湘叭兒佬的新書

湘叭兒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