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東宮。

群臣正在爭吵,自從他們來到東宮後,爭吵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推諉,指責,怒罵,抱怨,各種和呂方相關的事情,不斷的響起。

太子舍人方長靜,平靜的注視著這一幕,卻是浮現出失望之色,往日間這一位位高談闊論的大臣,此時竟然都在推諉,把一切罪責都推給呂方,認為自己看錯人了。

從始至終都根本沒有去想,怎麼才能夠解決當前的危局,從而改變不利的局勢。

這不是他們愚蠢,而是他們的心思已經變了,不再和太子一條心了,今日離開東宮後,不知道多少人要去投靠晉王,或者是去見太宗陛下和高宗陛下。

太子黨已經搖搖欲墜,要是太子無解決之法,那麼今夜後太子黨就會分崩離析。

這讓方長靜憤怒,這一些表露愚蠢的傢伙,就是太聰明瞭。

方長靜朝著太子看去,太子跪坐於桌案之後,此時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如同一座雕像一樣,在吵雜的場合中,顯現的極為特殊。

呂方的反戈一擊,對於太子是致命的,呂方地位太高了,也是太子的心腹,知道太多太子隱秘,其手中的證據非常致命,想要藉此翻案的話,已經是不可能了。

方長靜忍無可忍,終於訴說出了眾人有意避開的禁忌。

“如今之際,對於殿下就只有一條路了.”

“兵變.”

此二字說出口,聲音不大,可卻是把吵雜的聲音,全部都壓制下去,一時之間場面寂靜下來,但旋即反駁的聲音就已經響起道:“不可.”

“萬萬不可.”

“是啊,兵變危險太大了.”

“根本沒有成功希望.”

七嘴八舌的聲音,不斷的訴說著難點,近乎一半的人直接開口反對,餘下一部分當中有幾位支援,還有一部分沉默。

這一幕全部都被方長靜注視在眼中,不由聲音激昂起來講道:“殿下已經步入絕境,儘管兵變千難萬難,可不搏一次,必死無疑.”

“天下間豈有廢太子能夠長命百歲者.”

太子抬手打斷了方長靜講道:“不必說了.”

“兵變是沒有成功希望的.”

“神侯已經離開神都,前往梁洲大梁城,這是聖人有意為之,正是在杜絕意外出現.”

“兵變必敗,只是讓你們白白犧牲.”

“反而本宮這一次敗了,只要心甘情願接受,雖然你們會遭受牽連,但會保住你們性命.”

“散了吧.”

太子也無心繼續開口了,揮手驅趕著眾人離去。

很快群臣就已經一一離去,只有方長靜未曾起身,看著不在抵抗的太子,不由勸解講道:“呂方一事,是呂方狼心狗肺,非是殿下識人不明.”

“殿下豈能夠意志消沉,被這一件事擊倒,您是要中興大周,開創盛世的明君.”

太子看著方長靜搖頭講道:“本宮放棄抵抗,不光是為了保住你們性命,也是為了大周.”

“奪嫡之爭繼續持續下去,對大周江山社稷是禍非福,呂方絕對不可能被晉王拉攏,呂方能夠背叛本宮,一定是太宗陛下出手了.”

“本宮雖然有中興大周的志向,可並無把握能夠完成中興,反而太宗陛下有開國和治世之功.”

“大周在其手中,攀升到鼎盛,要是太宗陛下復辟,未來能夠平定甲子之亂,中興大周.”

看著方長靜要再開口,太子揮手不給方長靜開口機會,坦然開口講道:“本宮知道你想要說什麼.”

“這一次呂方的背叛,已經讓本宮知道,在眾多朝臣的眼中,是太宗陛下才能夠中興大周,而不是本宮.”

“人心向背,豈可抗拒.”

“繼續掙扎下去,只是不斷內耗,自損大周的力量.”

“本宮就是姬氏的千古罪人.”

太子沉默下來,有一句話未曾說出,這是大周最大的隱秘,那就是昔年的真龍大天命,儀式,祭壇,全部都傳承下來,並未徹底的失敗。

姬氏一族當中,只有太宗陛下這位老祖宗,才能夠繼承一搏,要是復辟成功後,有機會突破至神魔境界。

太宗陛下經歷開國大戰,大周能夠定鼎天下,太宗陛下出力極多,登基繼位後南征北討,威壓四海,大周之盛,遠邁夏商,這樣的功績才能夠接替太祖皇帝完成真龍大天命。

作為姬氏子孫,最佳的選擇,就是應該傾盡全力支援太宗陛下。

這一點太子早就知道,但一直不甘心,認為自己也能中興大周,現如今敗局已定,繼續掙扎下去,徒勞無功也就算了,關鍵是繼續折損大周力量,這就違逆自己的心意了。

方長靜沉默了,一直呆立不動,良久,方長靜站起身來,對著太子一拜講道:“臣已知殿下心意.”

“只是有一言不吐不快.”

“殿下有保全大周之意,可晉王和聖人,還有太宗和高宗可是沒有.”

“大周落入到他們手中,不過是工具而已,任何一位上位,都非是社稷之福,大周最終難逃敗亡.”

“而天下對殿下忌憚甚深,要是殿下為太子,還有活命機會,如今主動放棄,不光是晉王和太宗他們要殺殿下,一些心存反意,支援甲子之亂的世家大族,也不會放過殿下.”

“等到被驅趕離開神都,殿下尋找機會逃匿,放棄宗室身份,隱姓埋名可保性命.”

方長靜看著無動於衷的太子,知道太子不會這麼做,顧全大局,仁厚,這也是支援太子的緣故,但這一些美好的品德,如今全部都是凜冽的殺機。

方長靜再一拜講道:“殿下珍重.”

“臣走了.”

方長靜轉身離去,走出東宮後,卻是來到了一間密室。

不久後,一位身披甲冑的校尉來到,方長靜看著來者,又看向密室的其他人,沉聲開口講道:“能夠來此者,皆是殿下心腹.”

“殿下離開神都後,必定有性命之危,以殿下為人,早晚暴斃於途中,所以我請諸位來此,就是要偽裝刺客,劫持殿下離去,保全殿下性命.”

“不求諸位一起動手,只要安排一些人手,幫助我完成一些準備即可.”

“先生何出此言,殿下對我有救命之恩,區區富貴何曾在意,自當捨棄一切跟隨先生,一起營救殿下.”

第二日,太和殿。

竇長生猶如機械一樣,照本宣科的開始不斷講述著天子之璽失蹤案過程。

昨日竇長生根本沒有去六扇門,也沒參與對呂方的審訊,但六扇門未曾停止運轉,短短一夜的時間,不光是完成了審訊,也對呂方交出來的證據核實。

呂方交出來的證據,沒有任何的錯誤,全部都能夠驗證。

相關的案件經過,都是早上東方神捕交付給竇長生的,作為朱雀殿殿主,主管的就神都刑事案件,這一次儘管案件太大,由陳王親自負責,可在早朝上也是由竇長生講述。

“太子有何辯解?”

“臣認罪.”

太子沒有任何反抗,直接主動跪拜在地面上。

竇長生注視著認罪的太子,昨日就有訊息傳出,太子不打算反抗了,沒有想到竟然是真的,這位和自己認識當中的姬氏族人不同。

都說姬氏一族刻薄寡恩,可太子為了保全眾多支持者,竟然不在反抗,這多少讓人意外,心中也有一些敬佩,儘管這種做法教傻,犧牲自己造福其他人,也未了保全大周元氣,不想繼續內鬥下去了,儘快結束奪嫡之爭。

“殿下.”

有一些臣子見此一幕,卻是不能接受,見風使舵的人不少,可忠心耿耿的人也不少。

一時間太和殿亂了起來,鬧哄哄的聲音響起,太子跪拜在地一言不發,聖人輕輕一敲金椅扶手,喧鬧的聲音消失不見,聖人平和講道:“太子失德.”

“貶為越王,明日離開神都,立即前往封地.”

太子叩首後講道:“臣領旨謝恩.”

起身後就轉身朝著太和殿外走去,陳王緩緩起身,沉聲開口講道:“陛下.”

“如今諸位皇子中,只有晉王殿下敏而好學,東宮不可一日無主.”

“臣請.”

聖人冷然的講道:“朕累了,等到越王離開後再談.”

陳王被打斷了話語,也順勢的沒有說下去,而是改變了話題講道:“越王犯下大罪,陛下憐惜長子,這是人之常情,此事避而不談,等越王離開在議,也是合情合理.”

“但陛下失德退位,已經耽擱了許久,請陛下先交還傳國玉璽,由內閣封印,定下退位之期,已安天下人心.”

陳王話語驚世駭俗,可卻未曾石破天驚,太子健在時自然需要聖人,要聖人佔據著位置,不讓太子上位,可當太子被鬥倒臺了,那麼聖人也就無用了。

如今陳王的言辭,在眾多臣子耳中,不過是想要獲得一份擁立之功而已。

這樣的功勞,自然是不小,能夠讓陳王坐穩六扇門首尊的位置,而付出的代價不大,可謂是非常划算的買賣。

不少人已經心中懊悔,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竟然被陳王搶先了,喪失掉了這最大一份的擁立之功,不過不是首位提倡者,卻也是能夠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晉王黨,對陳王訴說的話,那是非常的滿意。

一位位臣子主動走出講道:“臣附議.”

轉眼間不知道有多少臣子支援,聖人見此一幕,也沒有抗拒,直接對著徐長卿講道:“你說?”

徐長卿起身講道:“陛下早已把傳國玉璽交付內閣,言明退位之日.”

“諸位全部都誤會陛下了,最近因為大案頻發,所以內閣沒有公佈此事,今日趁此機會可以宣告天下,陛下七日後退位.”

立即有臣子高呼:“陛下聖明.”

一時之間因為聖人乾元燃血丹而生出牴觸的心,如今已經減弱了大半,聖人的風評恢復了不少,見此聖人非常滿意,看陳王的目光也更加的柔和。

一場朝會散去,晉王黨滿意,聖人七日後就要退位了,而聖人也滿意,自己因為這一件事主動挽回了不少人心,已經為接下來攝政減少了阻力。

而走出太和殿的陳王,卻也是較為滿意,傳國玉璽這一件皇道神兵,如今已經被內閣封存起來,由內閣眾位相公,聯合佈下的封印,相互間又各自的佈下封印。

前前後後佈下的獨門封印,可謂是固若金湯,想要對傳國玉璽解封,也必須要內閣眾位相公全部在場,一起出手後,各自出手解開自家獨門的封印。

陳王走出皇城後,並未曾去六扇門,而是罕見的返回到了府邸。

自從成為六扇門首尊後,陳王已經把六扇門當家,坐鎮於六扇門當中,壓制不法之徒,斷絕有暴徒衝擊六扇門,平時一個月才返回府邸幾次。

陳王推開大門,走到了前廳中。

廳堂最為顯眼的是刀架,刀架上面橫立著一柄長刀。

長刀造型奇特,自刀鞘看去挺拔猶如一條直線,給人一種似劍非劍,似刀非刀之感,但仔細觀看後,卻是能夠產生這是刀的印象。

陳王站在刀架旁,目光看向這一柄長刀,目光浮現出複雜之色,最後浮現出堅毅,緩緩伸手抓住刀柄,一把的抽出了長刀。

長刀出鞘後,一道白練閃爍。

這是通體雪白的長刀,刀刃上面卻是有著缺口,不少地方已經崩壞,看上去這是一柄半廢的長刀,已經不再鋒利。

這是陳王不久前外出所獲得之物,一柄看似普通,實則聞名天下的名刀。

只是如今未曾開鋒,神物自晦。

除了特定的人外,無人能夠識得此物。

哪怕是陳王光明正大,擺放於廳堂當中,卻也是平平安安,沒有出現任何變故。

計劃一步步走下來,沒有半分差錯,哪怕是陳王希望出現變故,可最後結果是沒有。

陳王幽幽一嘆。

不知不覺自己就到了這一步,開始之初自己只是想表述出自己不甘。

可它竟然出世,被自己獲得了。

自己一步步踏上了不歸路。

明日太子離開神都。

聖人必然相送。

可以用聖人的血,為七殺帝恨刀開鋒。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俠柳上九

黃小陽

洛會

谷本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