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到了利益。趨之若鶩。

修建一條道路,也不過幾萬貫,如果修建更長更大,頂多投個十幾萬貫,對他們這些高官來說就是小錢。

趙樞說的公路收費,建立驛站,茶樓,補給站的事情讓他們很受啟發。

要是建成,十五年經營權,每年得收多少錢。

利用他們的權利,可以選擇人流量大的位置來建。到時錢源源不斷進賬。是很美的事情。

相當於一次投資,十五年收益。

“微臣也願意為大宋修路出一份力。”

越來越多的朝臣看到機會。

趙樞知道。

他們不是要做貢獻,而是想要賺錢。

真要讓他們白拿錢出來,肯定不願意。

這樣也好,文武百官帶頭,天下商人效彷,更利於公路的快速建設。

而工部的水泥,可以大面積盈利。

至於水泥銷售問題,趙樞也要和父皇談談,畢竟他出技術,肯定是要分成的,不然他白拿出技術太吃虧了。

宋徽宗覺得百官帶頭也不是壞事。

便是點點頭。

“既然諸位愛卿要帶頭,朕準了。”

“至於修建道路的劃分,就交給工部肅王吧!”

趙樞將這種商業大權交給了趙樞。

趙樞內心一喜,便領命了。

當然,關於公路更多細節的問題,他們還是要再商討的。

比如公路塌陷,維修問題,這要建立者自己出錢。

而大宋朝廷人員的待遇也不能落下。

朝廷人馬走路免費通行。

這是蔡京提出的。

還有關於行軍打仗,走公路也不用交錢,不然朝廷自己的地盤打個仗外出還要給商人交錢,那不反了嗎。

至於趕路補給站的問題,他們也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價。

再一個,收費問題要被朝廷監管。

總不能你修建一條道路,就可以為所欲為。

大宋終究還是朝廷說了算。

最後,趙樞還提出:“公路的建成,四通八達,肯定會出現交通問題,兒臣建議,組構交通衙門,在路上巡邏監管。

路的兩邊劃分左右,前行的人走右邊,中間一條分劃線,左右不能互竄,否則就是違反交通。

其次,每邊的道路,中間再劃分兩條線,行人走最右邊,慢車走中間,快車走最左邊進行超行,如此互不干擾。

如果改換道路,需要觀察左右方是否有車前行,若是改道被側道車撞擊,則改道車全責。

除此之外,如果遇到彎路,不允許超車,彎道超車一切責任,由超車者負責。

趕路不允許喝酒,如此產生的交通事故,酒駕全責。且刑拘一年。

既然全國要建設道路,這些規矩都要定下,以免到時產生糾紛。”

趙樞還說了很多相關的條例。

比如主幹道直行,側道駛入主幹道,必須觀察是否有車輛人行,確定安全才能匯入,否則產生交通問題,全責。

這些都需要刑部和大理寺記錄。

當然,前提是宋徽宗同意。

而聽到趙樞說的這些之後,眾人恍然,他們還真沒想上來。

如此,這水泥建設,還真是一項浩大的改變啊。

“好!”宋徽宗:“樞兒說的有理,想的居然如此周到,不愧是朕的兒子!”

“父皇!”趙樞道:“工部修路,商人投錢,而朝廷則賺水泥的錢,所以水泥工部要大量生產,這其中的收益,是如何分配?”

該說的事情肯定要說清楚。

如果是一個普通商人和皇家講條件分成,大概念不久之後,這商人也會被踢出去。

不可能讓他分配朝廷的利益。

宋徽宗看中趙樞,他是皇子,趙樞給朝廷帶來收益,帶來變化。

宋徽宗不但不反感,反而覺得理所當然,大方的道:“按照往常那般,你覺得如何?”

“父皇,兒臣是大宋親王,茶葉也鹽已經佔了足夠利潤,所以這次水泥,兒臣打算只要兩成利潤,投到王府的研發房,給予一部分待遇。”

兩成。

相比之前高收益的四成,趙樞的確是少要了。

如此,眾人居然有些不適應。

宋徽宗聞言,對趙樞更加滿意了。

“樞兒,你為朝廷做了這麼多事,王府研究的物品都對大宋有利,研發的成本一定不少吧。

既然你只要兩成利潤,介於此次你水泥立功,朕決定賞你一百萬貫作為獎勵。”

“另外,汴京城的主道要修建好,如果沒問題,可以繼續擴建大宋全國道路。”

“是,父皇!”

趙樞也沒有拒絕。

至於主道,趙樞肯定是要修好的,否則也就談不上其他了。

眾人沒什麼事,就散了。

宋徽宗走後,蔡京他們都圍繞上來。

“肅王,這修建道路的事情……可否。”

許多大臣紛紛和趙樞套近乎。

趙樞掌握水泥道路的大權,繁榮的城市修建道路,收益會更高。

他們想要分配好一點的道路。

“諸位臣公,主道修建完了,才是大宋各地道路,此事也急不得啊!”

“哈哈,肅王說的是!”……

趙樞和這些蒼蠅般的大臣寒暄一番,便抽身離開了。

趙樞對他們的態度,還是相當不錯的,沒有故意擺出什麼架子,朝臣是想要賺錢,他現在掌握了門路。

他們過來參合,第一不是什麼壞事,第二,也可以讓趙樞和這些朝臣更加熟絡,有助於以後他成為太子。

即便是蔡京,之前那高傲的樣子,不願意和趙樞合作,如今早就不這樣了。

他一直想要和趙樞合作,聽說梁師成,童貫他們在趙樞這裡賺了不少錢。

他眼饞啊。

這次他姿態降低,主動過來要和趙樞合作,趙樞也就笑笑。

趙樞還是喜歡他桀驁不馴的樣子。

回去之後,他讓工部大量製造,幾乎是全力開工。

燒的水泥能多少就多少。

工部在外面大量抽調人手。

可以說,全國各地都已經加入生產。

水泥技術正在傳入各地。

汴京城的主幹道,也已經在修建中。

路邊堆積的都是水泥。人在這裡攪合水泥沙子。並且將原先的道路全部先拆除。

這是城內道路,不存在收費問題,汴京城的百姓圍繞眾人修路,操作也是迥異,他們很好奇。

趙樞看著人在忙碌,知道這算是大宋水泥道路問世的地點。

將水泥帶入大宋,也將是道路發展的里程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抗蠻?我直接渡江南下

灰尾渡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