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汭的出現,文武百官顯得有些懊惱。

如此蠻橫的金國使者,讓他們很不悅。

奈何他們還指望聯合金國收服燕雲十六州。

蔡京皺眉:“金國使者,見到大宋天子,為何不行禮?你們金國就是這麼沒禮數嗎?”

文武百官紛紛側目。

在他們心中,金國只是一小股勢力,他們願意和金國合作,那是遼國他們吞併不了,才如此。

大宋,畢竟是大國。

不意味著他金國可以無視大宋。

金國使者王汭內心冷哼,但也知道輕重,他作揖行禮。

做完了禮數。

作為外國使臣,也不必下跪,如此即可。

見狀,蔡京等人才沒說什麼。

王汭這時候道:

“陛下,兩國之前簽訂的海上之盟,我金國皇帝已經帶人攻克了上京臨潢府,為何大宋軍隊遲遲不動?

這和兩國簽訂的契約並不符合。

外臣此次前來,就是催促大宋天子,將此事儘快落實,履行海上之盟的約定。早日消滅遼國,到時燕雲則是大宋之物,而我金國也能消滅這昔日的仇敵。”

王汭聲音在現場傳遞。

確實,雙方商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

如今遼國已經攻打了到上京臨潢府,將其攻佔。

接下來攻佔遼國大定府等地。

大宋卻遲遲沒有動靜。

宋徽宗聞言,笑道:“海上之盟,既已簽訂,朕自然不會反悔,只是朝廷剛消滅了境內方臘等反賊,等整頓完之後,必定會履行盟約,攻打析津府。金國使者不必著急。”

“你們大宋一拖再拖,如果到時金國攻破遼國,燕雲十六州就不可能還給大宋,所以還請大宋天子早做準備啊。”

王汭提醒了一句。

金國一路攻佔,到時金國都打完了,海上之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宋徽宗不以為然。

金國不可能這麼快消滅遼國,打仗都是幾年,甚至是十年的事情。

大宋剛消滅了賊寇,出兵也需要時間,加上西夏那邊時有擾亂。

金國雖然一路攻克,畢竟是一小股勢力,和整個遼國相比,還是差遠了。

這是宋朝文武百官的想法。

“金國使者,你回去告訴金國皇帝,朕不會食言,整頓之後立刻發兵燕雲,配合金國一起攻打遼國。”

王汭的使命就是催促,既然宋徽宗答應了。他也不好再要求什麼。

朝堂上雙方多有交流。

王汭來大宋這段時間,聽說了大宋境內發生的一些事情。

比如水泥的事,他來的過程中,看到很多地方在修建一種新的材料路。

聽說是肅王研發的。

所以王汭不時多看了幾眼肅王。

很年輕。

——

退朝後,眾人散了。

王汭在汴京城住了幾天,打聽了一些事情,便回去了。

延福宮大殿。

宋徽宗召集了一批核心人物。

“諸位愛卿,對於此次海上之盟,可有什麼看法?”

宋徽宗揉了揉腦袋。

他時常感覺當皇帝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情。

“陛下,海上之盟,還是要做好準備,能否收服燕雲,就看這次與金國的合作了!”

蔡京發言。

“只要能聯合金國攻克遼國,燕雲十六州,便可迴歸我大宋。”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只是需要一個過程。

很多人都比較著急。

朝臣大部分都是一個意見,既然已經簽訂契約,聯合金國滅遼勢在必行。

宋徽宗看向太子:“太子覺得呢?”

太子:“父皇,兒臣覺得儘快發兵,最好能趁遼國對抗金國之時,大宋軍隊偷襲燕雲,來個奇襲,一舉拿下燕雲。”

嗯。

宋徽宗點點頭。

大家都是這個意思。

“肅王以為呢?”

“父皇,兒臣以為,可以拖上一拖。”

“哦?你有不同的見解?”宋徽宗笑了。

“兒臣以為,我們大宋應該和遼國合作,而非金國。”

趙樞知道金國之強,超乎所有人想象,如果能聯合遼國滅金。從長遠來看,才是上策。

前提是在知道金國非常強大的情況下。

在大宋和遼國眼中,金國畢竟小了。

趙樞這個想法說出,眾人議論的很厲害。

而且遭受到了很多人反對。

“和遼國聯合,這怎麼可能?遼國也不可能和我們聯合,要聯合必定要回燕雲,遼國願意嗎?”

“不錯,肅王,我們聯合遼國,這個是不可能的。”

“目前出現了金國這個契機,能收服燕雲,全靠金國的合作了。”榮國公王藻堅決反對。

面對唯一的機會,他們不抓住,如何才能收服燕雲呢?

宋朝對於遼國還是比較恨的。

宋朝一直被遼國打,經常性被佔便宜。

每年也要納歲幣。

交給遼國很多資源和財富。

從宋朝的角度看,金頂多是遼國的一支流寇,威脅連西夏都遠遠不如。

他們只想要聯合金國,從未想過聯合遼國。主要滅不了。

頂多是聯金抑遼而已。

想趁著遼金相爭揀點便宜,能趁機拿回燕雲十六州就要給祖宗燒高香了。

從遼國統治者來看,金國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也沒有自己的部隊多,威脅還比不上宋朝呢。

更不可能開放南方邊境讓宋朝志願軍幫忙。幫完忙不走了怎麼辦?

所以,聯合不太可能。

他們怎麼看,也沒必要和遼國聯合。

趙樞笑道:“諸位臣公說的沒錯,只是,諸位低估了金國的實力,而且,本王也並非要此刻聯合。”

“其實,諸位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眾人神色狐疑。

趙樞不急不緩的語氣。

“金國在反抗遼國之時,起初才幾千人,後來發展到上萬人,屢次戰勝遼國軍隊,可謂是百戰百勝。

完顏阿骨打在取得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勝利後,於遼天慶五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

如今,他攻佔了上京臨湟府,還在攻打其他的地方,如此明顯,諸位臣公還看不出來嗎?”

趙樞所言,讓眾人思維。

若真要仔細分析,確實。

金國對抗遼國開始,表現的就一直不錯。很強。

他們一直認為金國只是一個小女真一族,並不大。

忽略了金國做出來的種種事情,戰鬥力是很強大的。尤其是他們的騎兵。

他們計程車兵戰鬥力,復仇的那股團結力量驚人。

否則也不可能攻克遼國那麼多地盤。

“肅王的意思是,讓我等拖延金國,讓他們攻打遼國消耗戰,目前遼國不會和我們合作,但若是他們遼國及及可危,便不得不和大宋聯合,到時兩國共同消滅金國?”

蔡京目光轉動,在場的人不是傻子,趙樞隨便一說,他們大致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蔡相說的正是!”趙樞雙眼一亮,忽然發現這蔡京很透徹。

儘管趙樞還沒說接下來的話,蔡京就已經知道趙樞的想法。

不過想來,能做宰相的這點能力都沒有,也就是笑話了。

“父皇,如今之遼國,會擔心大宋軍隊進入他們地界造成隱患,斷然不會和我們合作,那是他們不夠危機,等金國攻打深入,大宋便可出手。”

“兒臣預測,金國比遼國危險,不出一年,他們便可以再破遼國。”

太子忽然道:“若真如此,我大宋豈不是背棄了海上之盟嗎?”

趙樞搖搖頭。

“太子所言差矣,大宋與金國簽訂盟約,無非是有共同的利益,如果我大宋另有出路,無需金國,共同的利益自然跑到遼國合作那方。

如此,盟約自破,何來背棄之說?”

“若是金國平定了遼國,窺探大宋不是金國之敵,恐怕金國會立刻發兵大宋!

不說國與國之間,任何事合作也是共利,沒有共同的目標,強行去做,這不是傻子嗎?”

趙桓臉黑。

對於這點,眾大臣倒是不否認。

海上之盟本是如此,金國也是藉助大宋想要滅遼國。

按照歷史上來說,大宋攻打遼國,將自己弱軍之能顯現,金國立刻就打過來了。

“肅王言之有理!”宋徽宗點點頭:“按照你這麼一說,朕倒是覺得,此事並非不可為。

金國如虎狼,先後攻破遼國多處城池,將遼國打的節節敗退,確實擁有不容小覷的實力。”

“肅王,按照你所言,我大宋需要整軍休息,靜待時機麼?”

趙樞搖搖頭:“父皇,自然不是。”

“我軍現在要做的,便是去打西夏!”

聞言,將現場眾人震的不輕。

他們以為趙樞是整軍以待,時機一到就出手聯合遼國。

可如今,他還要攻打西夏,這是什麼邏輯?

蔡京問道:“攻打西夏,這是為何?”

西夏和大宋邊境一直都有小規模的戰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而且,前不久西夏又組織了一次偷襲,浸入大宋邊境殺了不少人。

這個確實有點讓人氣憤。只是海上之盟後,他們也沒心管西夏。

這也是西夏知道大宋周邊很亂,才趁火打劫,搜刮了大宋境內不少東西。

趙樞接著道:“如果大宋軍隊不動,金國便有疑心,可出兵西夏。

一來,可以搪塞金國,二來,大宋很快就會參戰,需要一筆巨大的軍費,可以讓西夏承擔一部分。

三,便是給西夏一點顏色看,給邊境內的百姓謀福,強大宋之名。”

有人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西夏擾亂大宋不是一天兩天,大軍出發來回消耗太大,而且很難有什麼結果,肅王確定能在西夏那邊討得什麼好處嗎?”

王藻一聽,就知道不靠譜。

趙樞笑道:“如果陛下將此事交給兒臣,自然可以在西夏討得好處。

此次遼國來使,倒是讓兒臣確定了這個想法!”

宋徽宗點點頭:“只是這西夏邊境,能討得什麼好處?

朕擔心到時金國不悅,又惹怒了西夏,他們來犯,到時四面敵人,對我大宋形勢不太妙啊!”

趙樞繼續道:

“父皇,如果此次能鎮壓西夏邊境,便不存在這個問題。

且西夏邊境,有壽鹿山和吳山,只要大宋軍隊過去鎮壓,攻打,逼迫他們交出這兩座山脈,或是更多城池,這些地方就可以給大宋帶來下次戰爭的軍費物資。”

“所以,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收服燕雲做準備。”

眾人不解。

壽鹿山和吳山?

這不是兩座荒廢的山脈嗎?毫無人煙,就是雞肋之地,有什麼用?

肅王這是湖塗了?

盡在胡言亂語!

王藻只感覺越聽越荒唐!

“陛下,微臣認為,不應該聽信肅王所言,他這完全是胡來!破壞我大宋收服燕雲的千秋大計啊!

既然已經和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就要執行到底,收服燕雲,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能由著肅王三言兩語便改變策略,肅王這是在破壞我大宋的收服契機!”

“陛下,榮國公言之有理!”……

這下群臣炸鍋了,他們紛紛出言反對。

倒是和趙樞有過合作的一些大臣,雖然也會說上兩句,但和以前反對趙樞的激烈言語,倒是顯得緩和了很多。

拿人嘴短,多少發揮了一點作用。畢竟他們和肅王有生意上的合作。

這種場面,趙樞早就知道。並未放在心上。

他自有對付的辦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斯虎的黎明

紅色的萊茵河

終極系列之島主她刁蠻任性

結廬在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