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威力的炸藥包,他聽都沒聽過,何曾見過這麼神奇的東西?

這炸藥如果運用在軍事中,大宋將無往不利。

他再也不用擔心了,心裡也穩當。

“樞兒,你是咱們大宋的天才!這投石機和炸藥包,都是你想的吧?”

“回稟父皇,確是兒臣和工部的人研究出來的!”

宋徽宗笑道:“別騙朕了,這些都是你的設計,當然,工部也有工部的功勞,朕重重有賞。

工部每人賞一貫,另外,這炸藥包和投石機有多少都造出來,缺錢國庫有!朕讓戶部撥給你。儘管造。”

“兒臣遵旨!”有這句話,趙樞更舒坦。

國庫出錢,他更可以大量製造,能將炸藥包不斷囤積。

這就是以後對付外敵的底牌。

宋徽宗來到投石機面前越看越喜歡,還有那炸藥包。

“我都說了有炸藥,父皇你就是不信。”不知道什麼時候,趙棣從在人群中走了過來。

宋徽宗看到趙棣:“呵呵,朕當初錯怪你了。”

“嘿嘿……”趙棣。

宋徽宗心情很好。

趙樞此舉無疑讓宋徽宗充滿了安全感。

其實,更有安全感的是趙樞。他們不知道大宋的走向,趙樞知道。

所以趙樞才這麼努力。

現在很多東西都按照他想的在發展。

“樞兒,朕聽說你和一些大臣合夥做生意,有這回事嗎?”宋徽宗準備走的時候,忽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確實,兒臣與他們有合作。”趙樞沒有否認。

宋徽宗臉色沉靜了一會兒:“你的事情,朕不管你。如果你能拉攏這幫朝臣,是你的造化。”

宋徽宗其他的也不多言。

在幾個皇子之間,宋徽宗現在最看重趙樞。

因為他有能力。相比太子,趙樞目前已經給大宋很多的建設。

僅僅是給國庫帶來的收益,還有炸藥與投石機,就已經是豐功偉業了。

這樣的皇子,宋徽宗又怎麼能不看重呢。

只是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這就需要趙樞自己去努力了。

……

趙樞還要做很多事情。

如今岳飛在和方臘征戰,時間還早。

趙樞之前的造紙計劃也要開始做了。

這次,趙樞也要拉攏人。

誰呢?

禮部尚書,金崇嶽

兵部尚書,王雲。

同樣是兩部的首官。太子黨的人。

趙樞將他們邀請到了酒樓,故技重施。

“出版書籍賺錢?這……什麼型別的書呢?”金崇嶽礙於是王爺,所以不好拒絕,便是問道。

“很簡單,就是野史小說,等出版之後你們就知道了,大宋是一個缺書的年代,這些書可以暢銷,你們也可賺錢!”

趙樞說完,兩人對視一眼,內心覺得不靠譜的樣子。

首先印刷書籍哪有這麼容易。

若真這麼簡單,大宋民間的書就不會那麼少,還有那麼多人不認識字了。

只是趙樞說了這其中的利益,讓人很難拒絕。

按照趙樞的說法,隨便印刷個幾萬冊賣出去,就是好幾十萬貫。

而且趙樞還提出了一個租書的概念。

就是在全國各地開書店,租書按照時間算,每一天按三文利息。

全國鋪展開來,就不得了了。

“真有這麼多嗎?”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兩人考慮半晌,終於同意了。

他們出錢購買造紙的材料,印刷的人工費,在外面擴充廠房。

大家一起合作賺錢。

說幹就幹,準備好一切,趙樞就開始大面積印刷了。

時間緩緩而過。

很快兩個月流逝。

這段時間,趙樞忙著造紙,印刷。

首先印刷的是西遊記,其次印刷的是三國演義。

因為都不長,很容易印刷出來。

水滸傳就算了,紅樓夢趙樞也沒印刷。

此刻趙樞在廠房內,看著工匠們在印刷機上不斷刷油墨,所有文章內容都已經透過活字型排版好,然後一頁頁印刷上去。

印刷出來的書頁,自帶一股書卷香味。

每一頁都有頁數在右下角,且每一本書都是同樣印刷出來,不會出現錯亂。

廠房採取的是首先排版第一頁,一共三萬頁,刷完之後就是第二頁,第三頁。

爭取不會混亂。

印刷之後就會放在外面風乾,或者曬太陽將其水墨變得乾燥不易掉色。

然後是反面。

等前面的頁好了之後,第二頁的排版根據趙樞的手抄本已經排列好。

如此重複,西遊記便全部印刷好了。

西遊記的書頁,在廠房中已經堆積滿滿。

然後將厚厚的一堆書頁重疊在一起進行裝訂。

一旦裝訂,一本書籍就完成了。

西遊記的版面,是白色的樹葉,比較厚重,上面有三個大字,西遊記。

下方還有出版人,印刷廠,編輯,策劃等等。

採取趙樞的這種方法,雖然每一本書出來的效率比較低,但是按照三萬冊來算,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比如西遊記小字號有五百頁,一頁三萬冊同時出來,單本太慢,整體卻是節約了反覆排版字型的麻煩。

三萬冊全部出來之後,堆積在一座倉庫滿滿都是書籍。

接下來便是三國演義書冊。

也是三萬本。

期間,趙樞覺得還是慢了,讓合夥人多購買了一些印刷凋版和字型。

隨著這麼多書籍出現,廠房的工匠們都是一臉感慨。

書籍在古代,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的,何況這麼精緻的紙張。

如今,大量書籍快速生產,他們知道,如果按照這種規模出書,以後整個大宋到處都是書籍。

而且,趙樞不能僅僅是印刷這些。

這幾個月,趙樞還印刷了道德經,論語,三字經,古詩三百首等等。

每一項,都是大面積印刷。

因為廠房擴張,有人,有技術,產業成熟起來就不難了。

期間,趙樞自然是要辛苦一些了,好在之前趙樞就在家裡抄錄了很多。

這些素材都是趙樞提供的,以至於工匠們面對趙樞不斷拿出新書籍內容,讓他們覺得王爺簡直太神了。

而當這兩個月過去後。

所有的一切準備。銷售渠道,租書店也已經開好了。

兩個月,已經足夠擴散很多城池。

趙樞的生意不能老是在汴京城,其他城池也要擴充套件。

“王爺,現在三萬冊西遊記,三萬冊三國演義已經印刷完畢。

除此之外,三千本道德經,五千本論語,六萬本三字經,一萬本古詩三百首已經完工。”

趙樞來到一座倉庫,迎面而來是一股書香之氣。

堆積厚厚的書籍,簡直排列的眼睛看不過來。

趙樞很滿意,這些書籍隨便拿開一本看,字跡清晰,書頁白,整齊,乾淨,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趙樞手在上面一抹,幹掉的油墨完全不沾手,也不會汙染書籍出現重影,質量非常好。

其中的內容,沒有一句是廢話。

而且每一本書籍開啟,裡面的內容,排版都是一模一樣。

不仔細看分辨不出哪一本是哪一本。

因為都是一樣的。

“這些書籍都要上市,接下來你們按照這種模板繼續印刷,印刷廠不能停。”

“是!”

工匠們就是做這個的,只要王爺下達任務,他們做了就有工錢。

這些書籍出自他們的手,讓他們有種很奇妙的感覺。

書籍越多,放在市場上,看到的人就越多,很多書籍都是知識類,讓他們感覺做這些工作很自豪。

此刻。

趙樞讓人將書籍運送到全國各個店鋪。

然後他自己拿著幾本書去了延福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興泰六十八年

春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