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他是當今太子,我只是一介歌女……”

李師師被趙樞隨便顯露的才華所仰慕。

其實吟詩那還是李師師提出,若非她,趙樞都沒這個顯擺的意思。

以前吟詩,不過是為了獲得宋徽宗的好感,現在他已經是太子,也就是玩玩。

對於李師師,趙樞沒動。

除非他是皇帝。

他不會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萬一中間出了什麼么蛾子,不划算。

當然,如果他以後成為了皇帝,那就另說了。到時候還不是看他如何想。

散會後,趙樞便回去了。

他如今居住在東宮,整個家都搬到了東宮,任二姑也被父皇冊封為太子妃。

整個家族都雞犬升天了。

地位比之前顯赫太多,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都是皇子,一個是繼承者,一個只是有王爺爵位,那差太多了。

這段時間老丈人家裡朝臣絡繹不絕,都是巴結討好的。讓老丈人,丈母孃一家受寵若驚。

其實以前任二姑嫁給趙樞後就有這種現象,和如今一比,還是天差地別了。

畢竟以前是皇子,不能當官家,給你個面子你是皇子,不了你又如何?

如今是太子就不一樣了,你不運作,以後等趙樞當了官家,任二姑一家地位更加高不可攀,到時候可就攀不上了。

再不濟,也要混個好臉不是。

這些為官之道,也是避免不了的。

不然你根本混不下去。都要未雨綢繆。

現在趙樞走到哪裡,眾人那眼神是無法掩飾的尊敬和尊重。

此刻。

皇宮南方一個宮殿。

趙桓正在等訊息,看到王藻來了後。

他笑了。

“榮國公,可是有好訊息?”

趙桓就等著這一刻。

王藻臉色凝重,猶豫了片刻,還是如實說道:“根據樊樓的掌櫃訊息,太子並沒有和李師師過夜,所以我們的計劃失敗了。”

“你說什麼?那趙樞沒,沒碰李師師嗎?”趙桓有點不相信。

王藻嘆了口氣,點點頭。

趙桓臉色呆滯了。

面對汴京城如此傾國傾城的才女,他居然不動心?他怎麼可能不動心,該死的趙樞。

“他是太監嗎?那李師師就是我都有心思,只是因為與父皇有瓜葛,我才不敢動。但凡有點機會我是不可能放過的。

我知道父皇和她的關係,趙樞難道也知道?如果他不知道卻不動李師師,他到底怎麼想的?”

太子此刻童孔伸縮,著實沒想到這一關出現了問題。

王藻道:“也許他知道李師師動不得。”

“我們計劃失敗,趙樞沒上當,就拿他沒辦法了。”

趙桓在屋內走來走去,一臉焦急。

趙樞在汴京城如今又是太子,他感覺自己隨時有可能被父皇趕出宮殿。

一旦被趕出去,自己再想要回來怕是不能了。

趙桓在想,自己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趙桓深吸口氣,說道:“我出生便是大皇子,成年後沒幾年便加封了太子,我未來才是大宋的官家,然而這個趙樞最近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做商業,研發工部,給朝廷帶來了利潤,以至於父皇喜愛,換了我這個太子。

但這個位置本就是我的!

我只需要一個機會,一個將趙樞打倒的機會,可如今趙樞太謹慎了。

我不信,我絕對還有機會!”

趙桓雙眼微微眯起,他不可能就這麼認輸!

還有辦法,一定還有辦法可以搬倒趙樞。

他在想,也在等,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等到機會。

由於趙桓計劃失敗,他氣的不行。

但他絕對不會放棄,不到最後一刻,他都不能放棄。

而這段時間趙樞不知道太子如何,他忙碌著自己的事情。

他派了一些人去自己的封地海州。

甚至將工部的船也派去了。

雖然路途有些遙遠,走水路也不慢。

關於海上商貿的事情,趙樞已經和宋徽宗商量了。

宋徽宗全權交給他處理。

那就好說了。

趙樞讓人在海州港口還有其他地方的岸邊港口安排了人去運作。

首先,海州地界的官員已經在趙樞的統治下,他們不管願不願意,都要聽從太子的安排。

趙樞的人帶著他的令牌,去當地整治了一番。

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海上貿易。

趙樞對於海上貿易有嚴格的規劃,與當地商人進行合作,再建立各種工廠,研發部,不斷的開發那裡的商業水品。

幾個月時間,在趙樞的遠端遙控下,那裡開始有了各種大宋的新產品。

比如蜂窩煤,完全普及了,還有香皂,香水,不鏽鋼用具,玻璃產品。

甚至是一些府邸的窗戶都用上了他的玻璃。

很多門店開始銷售玻璃等物。

那邊還弄出了火柴。

取代了尋常點火的工具,百姓們做飯只要拿出火柴輕輕的一刮,就能點火做飯。

晚上點燈也非常方便。

火柴倒是先從海州地界火起來,隨後傳遍整個大宋。

這是對大宋百姓生活的巨大改變。

“這火柴真是神了!”

“是啊,只要輕輕一刮就能點火,肅王真是人才啊!”

“這如同神仙法術一般呢。”

百姓們用到火柴,官員們也備用了火柴。看到火柴的人對之愛不釋手。身上都要帶上兩盒,不時拿出來研究。

而百姓們家的窗戶換成玻璃後生活改善了。

如果白天外面天氣冷,他們躲在家裡關窗又太暗了。

但裝上玻璃窗戶,不但可以禦寒擋風,還能讓外面的光照射進來,使得屋內依然非常亮堂。

這一樁樁的變化,讓大宋百姓們日常生活便利了很多,利國利民,自然趙樞的威望更加的高漲。

皇宮的玻璃,還有廚房也都用上了趙樞的東西。

他印刷的書籍也開始普遍整個大宋。西遊記,水滸水,更多的野史小說都上市銷售,讓趙樞賺的盆滿缽滿。

然後再將錢投入研發部,有自己的也有朝廷工部的。

除此之外,與海外的商貿也逐漸建立起來。

玻璃,不鏽鋼用具,火柴,蜂窩煤,香皂,鏡子等物不斷打通了往外國的渠道。

比如玻璃成本幾十文,對國外批發價是八百文一塊,而這些國外的商人買了東西走海上貿易還得繳稅,出口他們的國家,一塊玻璃售價是就一兩貫。

即便如此,國外還是有人購買。

比如波斯國,大理國,高麗這些國家都進口了玻璃。

他們那裡的百姓看到這玻璃後在手中研究,簡直目瞪口呆。

“世間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東西。”

於是乎,有錢的百姓們紛紛花錢購買,安裝玻璃窗戶,給家裡放上玻璃鏡。

而波斯國,他們實際上是有玻璃雛形的,不過他們的玻璃類似於琉璃,沒有趙樞研發出來的這麼清澈透明。

鏡子更是做不到如此清晰,所以玻璃等物在他們那邊也得到了好評。

這段時間,海上貿易已經帶來了足夠的利潤,趙樞不可能獨吞利潤,他採取的依然是自己拿一點點,讓朝廷拿更多,如此既能賺錢,也不影響大宋的利益。

還能讓父皇高興。

而半年後,趙樞在朝堂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品小公爺

莫奈六爺

末路王朝

弘隱之

大宋戰神

愛吃的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