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好的茶葉嗎?以前也沒見過啊!”

“都說了是新茶呢!”

“好像是肅王做出來的,肅王還懂得茶葉啊?”

這幾天汴京城的百姓議論紛紛。

“不對,這紙……”

“這紙有問題啊,不是我們大宋的紙!”

在議論中,自然也有人發現了報紙的問題。

紙張太白了,上面字型印刷上去非常公整,乾淨。

無論是印刷的字還是紙本身的材質,成色,讓所有人在為茶葉之事震驚的同時也沸騰了起來。

有人覺得,如果這樣的紙能作為書籍,或者大宋新的紙流傳,可比以前適用多了。

無數汴京城的百姓將紙收藏起來……

人們也對大宋日報產生了好奇。

報紙,似乎是宣傳相關的紙媒。

據說也是王爺搞出來的?

總之,王爺這一系列的操作,讓百姓們津津樂道,議論紛紛。

此刻。

趙樞站在自家高樓上方,看向整個汴京城的場景,他右手拿著碧螺春喝了一口。

感覺非常悠哉。

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現在整個汴京城的人都知道新茶葉的出產,很快就能上市。

在報紙中,趙樞宣揚了目前一些京城官員已經開始喝新茶普洱了。

他也沒說謊,上次蹴鞠這些官員都喝過。事後趙樞也每個人送了一點點,並不多。就是為了造成報紙的事實效果。

人們會產生跟風心理和好奇心理。

百姓和商人們覺得官員都喝這種新茶,會更加好奇這種茶是什麼滋味,到底如何,好不好,新的喝茶方式如何等等。

再者,就是攀比心理了。

官員們喝著新茶,下面的人也喝,一些商人會和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之時吹噓一番。

人家權貴喝的,我也在喝,心裡自然頓覺倍有面子。

招待親朋好友,也可以顯得自己有品味。

有錢人跟風官員,下面的百姓也會購買,人們會有跟隨有錢人,官員們的一種心理。

說直白點,誰還沒點虛榮心呢。

如同是同級別之間,你喝這樣的茶,人家也不會落後,必定也會購買。

不能看著自己朋友在自己面前吹噓無動於衷不是。

這就相當於地球買車一樣,同個圈子的人,如果有誰買了好點的車。

對方心裡肯定有點我絕對不能比他差的想法。

所以拼了命也要趕上。

何況現在這只是茶葉而已,誰都能購買的起。

這一個月內。

全國榷茶司都在瘋狂生產茶葉。

由於有趙樞把關質量,從頭部用成品茶葉質檢下面的製作坊。但凡味道有問題的,立刻讓其停止。

非常嚴格,趙樞的茶葉覺得不能出現質量問題。

有趙樞的把控,從汴京城的榷茶司到全國各地其他地方的分佈,茶葉製造都沒問題。

這段時間,趙樞還找人用榷茶司的錢購置了新的茶山,都是比較適合種植茶樹,卻很偏僻的地方。

讓各地官員召集人手種植茶樹。

種植茶樹是為以後產量提供暴漲,當前也沒這麼快。

只是有了趙樞的肥料加入,原先的茶山種植,更加催發了生長速度。

速度變快,見芽就採摘的方法就可以加快效率。榷茶司的人也聽從了趙樞的話,用他的方法施肥,採摘,精剪。

這一個月茶葉的生長速度是提高了。

此刻。

趙樞下樓準備去榷茶司。

剛到門口,王管事走了過來。後面幾個僕人抬著幾個大箱子。

這些都是肥料賺來的錢。

肥料製作週期很快,所以已經賣出了不少,大量運送各地茶山。

而王府囤積的肥料早就全部售空,賣給了榷茶司。

只要將貨物運送,朝廷的錢在趙樞把控下就結算了。

“這次結了多少?”趙樞問道。

王管事:“這是四百貫,王掌櫃那裡的。”

“這些是呂掌櫃的,七百貫。這是秋掌櫃的,六百貫……”

王管事每天都很積極,他笑道:“王爺,最近咱們與各地肥料坊合作,一共生產了三十萬袋肥料,全部賣給了榷茶司,一共流水就有36000貫啊!”

“嗯,很不錯啊!短短一個月不到,就有這麼大利潤,肥料也不愧是肥料啊!”

趙樞笑了,他知道以後的利潤會持續不斷。

王府自然源源不斷的進賬。

趙樞製作的肥料,效果還是很好的,經過加工改良,比古代的要強。

所以榷茶司購買他的肥料種植茶山,錢不會白花,能促進茶樹更好成長。

而趙樞也透過肥料賺到了錢。

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王管事笑道:“36000貫,王爺可以分不少呢。王爺拿四成,所有的加起來利潤大概是14400貫。

這些錢除了少數沒結賬,已經有12000貫在賬房了!”

“王爺放心,其餘的賬這兩天也會結算。小人會根據王爺說的不賒賬,不拖欠原則,一個月咱們就要結算清楚。免得出現壞賬。”

王管事也跟著激動。

雖然這不是他的錢。

但王府每天都在進賬,他這個管事也興奮。

這才多久就賺了一萬多貫,錢一箱子一箱子運送過來。

裡面都是密密麻麻竄起來的銅貫,晃人眼球。

天天看到這麼多錢,王管事也開心啊。

“嗯!現在咱們賬房還剩多少錢?”

趙樞這段時間開銷也很大,新來的幾百個工匠,還有府中上上下下人吃喝的開銷。

這些都需要錢來維持。

不過這都不算事,府中進賬,養這些人綽綽有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極品太子要翻天

一壺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