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唐朝的救火隊員,李沁

【很快,唐肅宗李亨朝廷做好了反攻長安,收復洛陽的準備。

但卻因用人不當,導致數萬戰士戰死,河北全面淪陷,這對李亨是個巨大的打擊。

“兩京何時才能收復?天下何時才能太平?”李亨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向李泌提出了這兩個問題。

但李泌已有全面的考慮,他對李亨說道:“據臣所知,逆賊所劫掠的財帛子女,全部都運到了范陽,這哪裡像是有雄踞四海之志的樣子呢?

如今,除了那些胡人將領,漢人只有高尚、嚴莊數人仍然效忠安祿山而已,其他全都是被迫脅從。以臣所見,不過兩年,天下無寇矣!

叛軍中的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如今,陛下如果命李光弼從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從馮翊入河東,則史思明、張忠志絕不敢離開范陽和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亦不敢離長安,這就等於我們只用兩路人馬,就鎖住了他們四個將領。如此一來,安祿山身邊就只剩下一個阿史那承慶。

再下一步,陛下可命郭子儀放過華陰,令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道路保持暢通。

然後陛下再親自坐鎮鳳翔,與郭子儀、李光弼遙相呼應,輪流出擊。

叛軍救頭,我們就攻其尾,叛軍救尾,我們就攻其頭,讓他們在數千裡之間來回奔波、疲於奔命。而我軍卻以逸待勞,敵至則避其鋒,敵去則乘其弊,不攻擊他們的城池,也不切斷他們的道路(就是遛狗玩兒)。

等到明年春天,再命建寧王為范陽節度使,從塞北出擊,與李光弼成南北夾擊之勢,直搗范陽,覆其巢穴。

叛軍無路可退,原地堅守又無以自安,屆時再命勤王大軍從四面合圍,安祿山必定束手就擒!”】

就連許久沒有讚揚過人的秦始皇嬴政,此刻都忍不住讚歎道:“這李沁的計策甚是高明!”

張良也忍不住讚歎道:“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敵人就算知道也不得不就範,這才是謀士的最高境界!”

李世民眼睛都開始放光了,“看起來,好像比房謀杜斷還厲害啊!不行,就算被李隆基那小子埋怨,朕也要試一試能不能把他挖過來!”

【得到李沁的分析和解釋後,一絲希望又重新在李亨的心頭燃起。

到了來年春天,一切竟然就真的如李泌設想的那樣,唐軍高歌猛進、一路奏凱。

至德二年二月十日,李亨就已經率領文武百官進駐鳳翔,此地距長安已經僅僅只有三百多里了。

同日,郭子儀奉肅宗之命,率朔方軍從洛交出發,進逼河東郡,同時另遣一路攻擊馮翊郡。

兩路唐軍與鳳翔的肅宗朝廷遙相呼應,至此對長安形成了兩面夾攻之勢。】

【此時,李泌向李亨重申了他此前提出的戰略,要求集結重兵,直搗燕軍老巢范陽。

然而,該提議卻遭到了李亨的否決。

李亨說道:“如今各路大軍雲集,錢糧物資也都有了,應該趁士氣高漲之際克復兩京,豈能長途跋涉數千裡去取范陽,這不是繞遠了嗎?”

李泌堅持說:“以現在的兵力,克復兩京自然沒有問題。可這麼做的話,叛軍勢力遲早會轉弱為強,我們也會再次陷入困境,此非長治久安之策。”

見李亨不鬆口,李沁又解釋道:“我軍現在主要依靠的是西北邊塞與諸胡之兵,他們生性耐寒而畏暑,若趁他們士氣正盛時攻擊叛軍,固然可以戰勝。

但是,眼下時節已近暮春,克復兩京後,氣候也已轉熱,我軍中的西北將士必定難以適應,到時候歸心一動,恐怕難以挽留。

而叛軍逃回范陽之後,必然會厲兵秣馬,等到我西北軍撤離中原,他們必將捲土重來!

如此,這場戰爭便永無休止了。

臣認為,應把兵力投入燕趙的寒冷之地,掃蕩叛軍巢穴,令其無路可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剷除禍亂。”

可唐肅宗李亨卻閉目不語。

良久之後,李亨這才緩緩地睜開眼睛,說道:“朕急於迎回太上皇,所以不能聽從你的策略。”

李泌聞此言,直到李亨已經下了決心,只好在心裡一聲嘆息,任由李亨施為。】

“我就說嘛,之前看郭子儀的盤點影片,李亨好像並沒有那麼順利。但如果按照李沁的計策,安史叛軍怕是早就被他們玩完兒了。”

“果然,李沁並不是沒有能力幫助李亨,只是因為李亨沒有聽從李沁建議罷了。”

【實事正如李沁所料。

不久之後,唐軍雖然順利光復兩京,但是終唐肅宗一朝,唐軍卻也一直未能克復河北諸鎮。

甚至在此後的一百五十餘年裡,河北諸鎮始終強藩割據,長期脫離中央,幾成化外之邦……所有這一切,追根溯源,皆肇始於河北諸鎮的首開叛亂與長期割據,也與肅宗李亨拒絕採納李泌之策不無關係。

光復兩京之後,李泌也向肅宗提出了離開的請求。

在李泌看來,長安既然已經光復,他出山的目的便已達到。

更重要的是,輔佐唐肅宗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以來,李泌已經身不由己地捲入了權力鬥爭的漩渦,把李亨最寵幸的張良娣和李輔國都往死裡得罪了,如果不及時逃離這個是非之地,怕是遲早出現性命之憂。】

【李泌執意歸山,李亨屢屢挽留,兩個人為此打了半個多月的太極.看的出來,李亨是真的很看重李沁,也是真心希望他能留下來。

可直到這一年十月,李沁依然歸山堅決,李亨最終還是隻能放李泌歸隱衡山。

當李亨還是命當地官員在山中給李沁修了一座宅子,並賜予他三品官待遇。

李泌來得從容,走得瀟灑,功名利祿似乎對他沒有半分的牽絆。】

“這李沁真是瀟灑,我多希望成為他那樣的人啊!”

“誰不想啊!可問題是,你有他那樣的天資嗎?”

“.”

【唐肅宗李亨駕崩後,唐代宗李豫繼位,唐代宗李豫駕崩後,唐德宗李適繼位。】

【在李亨靈武時期,德宗李適就以皇長孫的身份就學於李泌。

至代宗李豫時期,禁不住李豫的再三邀請,李泌又重新入朝輔佐,以翰林學士銜居於宮中的蓬萊書院,李適便以太子身份與李沁問學交遊。

後來,李泌頻遭宰相元載、常袞等人排擠,被貶出朝,輾轉擔任楚州、杭州等地刺史。】

【到李豫繼位後,銳意削蕃的李豫本以為憑一己之力足以澄清宇內,不料到頭來卻引發了天下大亂,再次丟掉長安,直到流亡梁州。

這時李豫才終於又想起了李泌,趕緊急詔徵之,命李泌日值西省以候對。】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朕乃大漢忠良董太師

鈞天帝愛吃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