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閃擊突厥

【歸降李唐朝之後,背靠李唐這座大山,杜伏威打仗也有了底氣。

在之後的一年裡,他先後擊敗了李子通和沈法興,統一了整個江淮地區。

等到武德五年,李世民擊敗了劉黑闥,將李唐的地盤邊緣,徹底和杜伏威相接的時候,杜伏威便很識趣的將權力轉手給了他的副將輔公祏。而且還委派了他的義子王雄誕來監督著輔公祏,以恐生變。

杜伏威在歸順大唐之後加封為太子太保兼行臺尚書令,李淵對他極為的寵信。

但是就在杜伏威入朝不久,輔公祏便發動了叛變。不僅如此,他還對外打著杜伏威的招牌,說這是杜伏威的命令,奉他的指令起兵,而他這個舉動也讓杜伏威的命運被徹底改寫了。

杜伏威不僅被削奪官爵,終日提心吊膽,軟禁於家,最終暴斃而亡,死因不明。】

【當時杜伏威交給輔公祏的是自己麾下的百戰精兵,是不遜色甚至是強於王世充、劉黑闥的麾下精兵強將的存在。

只是因為這支軍隊沒了杜伏威這個龍頭,所以輔公祏率領的叛軍看起來好像不咋樣,但其實他們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言歸正傳。

馮慧亮、陳正通等人率領計程車卒戰死及溺死者近萬人,最終狼狽逃回丹楊。

李靖率輕兵一路追擊,直至兵臨丹楊城下。

輔公祏見狀心中怕的要死,雖然他還有數萬將士,但心中卻已經鬥志全無。

最終,輔公祏棄城逃走,往東逃往其死黨左遊仙駐守的會稽,而李世勣則帶兵追擊而去。

輔公祏麾下的將士見大勢已去,於是開始紛紛逃亡,輔公祏本人更是在武康被擒獲,送往丹楊斬首,於是江南悉定。】

【這裡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李靖厲害的地方不僅在於他洞悉時局,用兵如神,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善於處理民政,有著強大的治理能力。

史載:丹陽連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鎮撫之,吳、楚以安。

單單這麼說,或許大家對此還沒有什麼直觀感受,不過舉個例子對比一下,大家或許就能很清楚了。】

【武德四年,李世民一舉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勢力,河南,河北全部平定,然而之後的善後安撫工作他們卻沒能做好。

李淵先是處死了竇建德,引發河北騷動;緊接著,李唐勢力派出去接收河北地方的官員窮索匿於鄉野的建德部將,最終引起建德舊將劉黑闥叛亂,河北全喪的嚴重後果。

而李靖卻能迅速恢復民生,讓各地快速安定下來,實在難能可貴。正因此,史稱李靖才兼文武,可出將入相,絕非虛言。】

【李靖平定輔公祏、馮惠亮、陳正通等人後,整個南方全部被納入李唐勢力範圍內。

李淵得到訊息後,盛讚李靖之功遠在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之上,也就是那句:“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若展開此刻的大唐的疆域地圖,就可以發現:關中、隴西、華北、中原、山東的平定之功在李世民;而江淮、江南、江漢、嶺南平定之功在李靖。

兩人一南一北,完成了大唐的統一大業,達到了“遠近悅服”,社會安定的效果。】

【唐朝統一華夏大地後,急需一個穩定的環境來恢復民生,發展農業經濟。

然而,北方的突厥卻趁著中原大地民生疲敝之時,屢屢南下侵擾唐境,成為唐朝的心腹大患。

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頡利可汗便率二十萬騎兵侵入關中,兵臨渭水,兵鋒直指長安,朝野上下震動!

在李靖的建議下,李世民設疑兵之計,空府庫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頡利方才退兵,史稱“渭水之盟“,這被雄心萬丈的李世民視為奇恥大辱。】

【李世民之後勵精圖治,誓雪國恥,為了訓練出精銳士兵,他親自在東宮顯德殿前教授諸衛士卒射箭,訓練精銳。

貞觀三年八月,突厥因為天災人禍陷入困境,代州都督張公瑾上書陳突厥可取之狀,唐太宗李世民同意了張公瑾的提議,下令出兵討伐突厥。】

【一洗雪國恥的時機到了,而戰功卓著,謀略過人的李靖自然成了主帥的不二人選。

唐太宗下令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張公瑾副之,率領中路軍主力;幷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丘行恭副之,為左路軍;此外還有左武衛大將軍柴紹、李道宗、衛孝傑、薛萬徹等共六路大軍眾合十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次年四月,唐軍抵達馬邑。

李靖派出的探子得到情報,知突厥頡利可汗屯兵定襄,但士氣低落,矛盾重重,李靖遂決定突襲定襄。

打仗打得就是情報,所以咱們可以看到,李靖每次出兵都是探哨先行,在得到足夠的情報後,他就能迅速找到破敵之機,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李靖親率三千精銳騎兵,旦夕之間便抵達了定襄以南的惡陽岑。

唐軍的突然出現,讓頡利可汗感到不可思議,他錯誤的以為唐軍大兵已經壓境,否則李靖怎敢單獨突進?

於是,頡利可汗採取了消極避戰的策略。】

“李靖真是藝高人膽大啊!”

“不過我卻總感覺李靖看似在行險,但卻是經過周密思慮和嚴密計劃後的選擇,實則是險中求穩!”

“韓信也很強,不過韓信有時候也需要謀士的建議才能做出正確選擇,不像李靖這般,全靠自己的謀略。”

【李靖見突厥人很是猶豫,於是他抓住時機夜襲定襄,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攻佔了此地。

頡利可汗不敵,只好向北退去。

但突厥人在退兵之時又遭到了李勣的伏擊,傷亡愈加慘重,於是只好向李世民求和,以圖緩兵之計,東山再起。】

【突厥派人前來求和,唐太宗李世民也派出唐儉為使者,前往談判。

但這不過只是拖延之計,意圖藉此來迷惑突厥,讓他們放鬆其警惕性而已。

果然,李靖等人對李世民的心意是心領神會。

他們沒有經過上奏就主動出擊,此舉跟當年韓信利用酈食其與齊王談判之時,出兵攻齊的方式一致。

但李靖這次進兵更為迅速,幾乎頃刻間就將突厥擊潰,並活抓了頡利可汗。

唐儉也得以全身而退,避免了酈食其的悲劇。】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後,我死了萬萬次

南鋒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