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員

【疲敵戰術即便是在一千多年的後世也會被經常拿來使用,叛軍軍隊被成功消耗之後,郭子儀與李光弼的便率領軍隊在嘉山擺開了戰場,布好戰陣。

史思明等叛將此刻恰好趕至,列好陣形,眼看一場大戰馬上就要發生。

三軍整備,氣勢高昂,郭子儀指揮大軍出陣,唐軍奮勇無畏,銳不可當。

而叛軍士氣低落,陣勢混亂,兵無戰心,將無鬥志,最終被唐軍擊潰,四散逃竄。

史思明見敗局已定,嚇得慌不擇路,墜下戰馬,丟了頭盔,甚至連靴子都跑掉了。

但是他拄著一條斷槍,光著兩隻腳丫,居然還逃回了博陵,不得不說這兄弟的運氣確實是非常好,這樣都能讓他撿回一條性命。】

【這一戰,唐軍斬殺斬殺四萬餘人,生擒五千餘人,俘獲戰馬五千餘匹。

郭子儀並沒有因此而停止,他指揮著大軍乘勝追擊,進圍博陵,唐軍官軍一時間聲威大振。】

“這怎麼感覺郭子儀贏得很輕鬆啊!”

“對啊,如果僅僅是這樣的戰功,怎麼能排在岳飛、衛青、蘇定方之上?”

“所以安靜的往下看吧,肯定還會有什麼么蛾子發生,畢竟有個唐玄宗李隆基在呢。”

“.”

【郭子儀深入河北,以一己之力穩定天下大勢。

他沒有辜負朝廷對他的期望,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河東。

收復河東失地後,便開始著手收復河北失地,但安祿山在河北經營多年,勢力穩固。加上河北有大量草原胡人,這些胡人全力支援安祿山,使得郭子儀收復河北的計劃困難重重。

但好在嘉山一戰,郭子儀指揮的唐軍大勝叛軍,極大的鼓舞了河北的軍心和民心。

受此影響,河北十多個郡的百姓自發集結武裝,支援和響應官軍,地方軍民紛紛誅殺叛兵叛將,歸迎唐朝。】

【河北的丟失,使安祿山的後方交通線被切斷。

叛軍將士家屬在范陽者,此刻都開始惶惶不安,憂慮後退無路起來。

安祿山再也無法強裝鎮定了,他開始抑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對他的軍師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叫我反唐,說是萬無一失。現在起兵已經幾個月了,後路被郭子儀切斷,只剩下汴、鄭幾州,進退兩難,萬無一失在哪裡?”

謀士們被罵的狗血淋頭,他們不得已最後才想出一個放棄洛陽,撤回范陽的計議。】

【可以說,就是因為郭子儀在河北的輝煌戰績,這才徹底扭轉了唐軍倉卒應戰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整個戰爭形勢。

接下來,郭子儀又提出了堅守潼關,揮軍北上,直搗范陽的方略。

現在唐軍官軍兵威正勝,士氣空前高漲,而叛軍卻人心惶惶,只想快點退回自己的老巢。如果朝廷採納這個方略,平定安史之亂其實就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然而,正是在這個至關緊要的時刻,昏庸的唐玄宗卻聽不進郭子儀的正確意見,反而對楊國忠的瞎指揮,亂參謀言聽計從。】

“之前那個說李隆基會搞出么蛾子的人出來,你特麼也太能猜了吧!”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李隆基絕對會不負眾望的!”

“朕朕真是想掐死那個老邁昏庸的自己!”別說其他人了,就連李隆基自己都恨不得掐死自己。

【李隆基、楊國忠的一番亂指揮,造成可潼關失守的嚴重後果。叛軍得以從困境中解脫,整個戰場的局勢也開始急劇惡化。】

【當時駐守潼關的大將名叫哥舒翰,是一位突厥人,他曾經立過許多戰功,擔任過隴右和河西兩鎮的節度使。

唐朝時期風氣比較開放,在唐軍中任職的突厥人不少,之前的李光弼是一個,哥舒翰也是一個。

此時的哥舒翰由於年老多病,已回長安居家休養。

安祿山叛軍進逼潼關時,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借重哥舒翰的威名嚇走敵人,就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領兵禦敵。

哥舒翰推辭卻不被李隆基準許準,只得抱病出徵,把軍隊駐紮在潼關一帶。

雖然麾下有十幾萬唐軍,但哥舒翰自己十分清楚,他帶領這群官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並不能打硬仗,能守住潼關就不錯了。

因此,他來到潼關後就採取了以守為攻的穩妥之計,並且一直都守得很好。】

【但楊國忠在看到哥舒翰兵權在握時,開始擔心哥舒翰對自己造成威脅,讓自己權勢不保,於是便插手對哥舒翰的作戰指揮。

楊國忠密奏唐玄宗,派使者催促哥舒翰速出潼關,收復陝郡、洛陽。

哥舒翰明知這樣蠻幹,只能招致失敗,可是又不能違抗聖旨。

他在失聲痛哭一場後,最後懷著視死如歸的悲痛心情,領兵出了潼關。

結果,哥舒翰的軍隊在靈寶縣西南中了叛軍的埋伏,幾場苦戰下來,葬送了十幾萬唐軍的性命,哥舒翰被殺,潼關失守。

潼關一失,京城長安便暴露在叛軍的面前,整個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這唐玄宗和楊國忠可真他娘是對臥龍鳳雛,這麼好的局勢都能他們聯手個葬送了!”

“我感覺這李隆基、楊國忠與完顏狗、秦檜有得一拼啊!”

“你錯了,李隆基和楊國忠是想打勝仗的,只是因為能力不足,打不了勝仗而已。

完顏狗和秦檜就不同了,他們只想苟著,根本就不想打。”

“唉郭子儀知道後肯定會鬱悶的想吐血吧。”

【面對聲勢浩大的叛軍,敗光了老底的李隆基自知長安難保,於是聽信了楊國忠的建議,向四川逃跑,路上無人接洽,十分辛苦。

第三天,他們來到馬嵬驛,並在這裡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兵變”。】

【當時,保護皇帝的禁衛軍無糧,陳玄禮便對將士進行煽動:“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為楊國忠割剝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於是,眾將士都將怨恨發洩到楊國忠身上,請殺楊氏兄妹。

兵變發生,楊國忠逃進西門內,士兵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

楊國忠死後士兵將館驛圍住,要求唐玄宗殺楊國忠的妹妹楊貴妃,以防止日後報復。

唐玄宗迫於情勢危急,不得不命令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方才穩住軍心。】

“完了.”陳玄禮看到這兒時,臉色頓時煞白。

無論出於何種目的,煽動兵變都是兵家大忌,皇帝是不可能放過他的。

就算能夠保住性命,那他的前程也算是斷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的未婚妻是位將軍

三維作家

在路上 1946

太平紳士希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