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千古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看到這兒,陷入了沉思,

“有才無德,恐釀大禍但為何蘇上神會支援曹操和王猛的唯才是舉呢?或許,我該向其他皇帝和名相請教請教這個問題。“

【諸葛亮第另一個失誤就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

蜀國國內只要是達到刑杖二十以上的事情,諸葛亮都要親自處理,這工作量得多大?

況且,蜀國還只是一州之地,若是整個大漢,那不是不用休息和吃飯了?

雖然也有崇禎帝朱由檢這種奇葩皇帝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其它時間都在處理政務,但像他這樣“天賦異稟”的傢伙,畢竟是極少數。】

“誒?誇了我!誇我了!太祖!成祖!你們快看!蘇上神誇我了!!!”朱由檢被突如其來的“誇獎”給喜得手舞足蹈。

【諸葛亮作為丞相,他的首要職責是輔佐皇帝與讓百官各司其職,而不是什麼事情不分大小的大包大攬。

這樣做,不僅極大消耗了自己的精力,也對人才培養產生了一些消極作用。

正如併發所云:“將者將兵,帥者將將。”

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讓百官各司其職,將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不是剝奪了他們的工作,全都自己攬下。

最後,繁重的工作還導致諸葛亮自己勞累過度,最後在五丈原病逝,這可真是吃力不討好。

諸葛亮其實還是因為性格太過謹慎了,他怕其他人做不好。但是得不到實際鍛鍊的官員,又怎麼能夠勝任工作,又怎麼能夠獨挑大樑呢?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會,團隊的力量永遠比個人強大。

諸葛亮就應該大膽讓官員們去做事,做錯了不可怕,只要及時糾正改過就行。沒有誰不會犯錯,包括諸葛亮也是如此。】

蘇遷的話,如同一道閃電在諸葛亮的腦海裡轟然炸響,“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這樣的話這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諸葛亮嘴裡念著蘇遷說過的那些話,最後拱手蘇遷行禮道:“團隊的力量永遠比個人強大.多謝蘇上神,孔明,受教了!”

關羽的世界裡,孫權和一行吳國官員都在看著影片直播,同時也在議論著,

“劉備會起大軍來報仇?”

“然後被一個叫陸遜的人擊敗?”

“這陸遜是陸家的那位小年輕嗎?真看不出來,他竟然又如此本事!”

“這諸葛亮,竟然能位居歷史十大名相第三,這可真是令人意外啊!”

“.”

【最後一點,諸葛亮沒有堅持勸阻劉備的魄力。】

【我們知道,魏徵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為他是諍臣,面對李世民,他能夠做到得理不饒人,往死了勸諫。

李世民能夠成為千古一帝,魏徵的功勞起碼有一半。這點從魏徵死後,李世民開始慢慢墮落就能很好的看出來。】

李世民:“.”

魏徵對著光幕拜了拜,道:“謝蘇上神誇獎。”

【諸葛亮明知關羽性格過於孤傲,不適合單獨鎮守一方,可他在勸說幾次無效後,竟然就聽之任之了,這就為之後關羽大意失荊州埋下了禍根。

劉備起兵伐吳,諸葛亮也知道這是錯誤的舉動,但他還是沒能勸阻劉備。

夷陵一戰,劉備敗光了蜀漢最後的精銳,那時的蜀漢其實已經大勢已去,諸葛亮的努力不過是在為蜀漢集團前行續命罷了。】

諸葛亮緩緩閉上了雙眼,他知道,蘇遷說的是對的,他確實是缺少了那種拼命也要攔下關羽、劉備的決心。

這時候,諸葛亮突然回憶起了之前盤點魏徵的影片裡,魏徵說過他要做良臣而非忠臣的故事。

“這就是魏徵說的,忠臣與良臣嗎?”諸葛亮若有所悟,嘴裡喃喃自語道:“看來,我只做到了忠臣,而沒有成為良臣啊!”

這一刻,來自後世智者的智慧為諸葛亮的理念進行了一次梳理和完善。

這一刻,諸葛亮似乎有些悟了。

“我明白了.駿馬能歷萬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為治之要,莫過於物盡其用,人盡其能,量才而用,合理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地方,才盡其用,同時在一定的程度上進行監督,使其德配其位、才配其位,才能選準和用好人才。

大才之人,可堪重用;小才之人,亦有可取之處,只要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才幹,就是好的人才!”

“我以前只是忠臣,認為既然是主公決定的事情,就應該無條件去服從.

魏徵現在教會我在忠臣與良臣的區別,我諸葛亮,應該成為良臣!”

“只可惜,先主已逝.”

“.”

【不管有什麼樣的人,又什麼樣的抹黑,蜀中百姓對諸葛亮的崇拜卻從來都是毫不掩飾的。

在四川,即便是一千多年後的近代,依然有人習慣扎白頭巾。

他們將其稱之為“諸葛巾”,他們在用這種方式,感懷諸葛丞相。】

諸葛亮看得紅了眼圈,他對著光幕深深一揖,道:“亮何德何能,能得父老鄉親如此念念不忘啊!”

“在此對天、對蘇上神發誓,今後必竭盡全力為百姓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是人,所以有缺點。也正是因為優缺點,他才會更加深入人心。】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

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

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排名歷史十大名相第三,實至名歸!】

盤點完諸葛亮的影片後,各個平行空間的人都忍不住鼓起了掌。

人臣典範,文人楷模,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是蕭何還有李斯,他們倆人也都心服口服的為諸葛亮鼓起了掌,因為在諸葛亮身上,他們同樣看到了值得自己學習和探討的地方。

李斯嘆氣道:“我李斯既未做到忠,也未做到良,卻能排在諸葛亮等人之上,實在是慚愧,慚愧啊!”

蕭何面容肅正,將外表衣衫整理得一絲不苟,

“先有諸葛孔明,後有王景略,還有房玄齡、魏徵等無數大才

人才輩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蕭何,為大漢賀!

為華夏賀!!!“

蕭何對著光幕,一揖到底!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娶了皇后怎麼辦

情磚漢瓦

亂世召喚水滸英雄

躺在草皮的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