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白衣神將薛仁貴

關羽的事蹟並沒有小說裡的那般精彩,但這並不妨礙後世百姓乃至帝王對他的喜愛和推崇。

他們更加看重的,是關二哥身上的精神——“忠、義、仁、勇、禮、智、信”,他無疑就是華夏精神的集大成者!

如果能改掉他那高傲的脾氣就更好了。

第七名關羽的盤點影片播放完了,緊接著,馬上就出現了第六位!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短影片:盤點歷史十大猛將!】

【製作者:蘇遷】

【歷史十大猛將排行第六位:白衣神將薛仁貴!】

標題隱去,一首《七律.薛仁貴》出現在了畫面當中,

【三十充軍離晉窯,出師高麗白衣袍。】

【徵鞍馬掛士穿甲,腰下長懸帶血刀。】

【要佩男兒封將印,柳梢門外月星招。】

【天山三箭定迎下,西討東征為國豪。】

秦始皇望著這首七律詩,喃喃問道:“出征高麗?!是楊廣還是李世民的部下?”

在他的印象裡,蘇遷好像只提到了楊廣和李世民有東征高麗的事蹟,而且都還沒拿下對方.

對於薛仁貴的身份,影片很快給出了答案,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

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啊哈!竟然是朕這個時期的名將?”李世民看到這兒不由得歡呼起來,但很快他又疑惑道:“可是朕現在好像都沒聽說過這個人物啊!”

楊廣卻很不爽的撇了撇嘴道:“靠!怎麼又是李二那小子手下的人才?不行,朕得把他挖過來!!”

而百姓們則興高采烈的議論了起來,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果然有他!!”

“白衣神將啊!俺的偶像啊!!”

“為何沒有秦叔寶上榜?我不服!!!”

“.”

【薛仁貴是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他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親都在朝中為官。不過到了他父親薛軌這一輩,因為他父親死得太早,家道便開始中落。】

【薛仁貴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過著底層貧苦人民的生活,好在他的妻子柳氏,一直對他不離不棄和鼓勵著他。

直到薛仁貴三十歲那年,正好趕上唐太宗李世民準備親征遼東。

他的妻子柳氏在聽到訊息後,覺得這對於丈夫薛仁貴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就鼓勵丈夫薛仁貴去報名參軍。】

【而這一年,正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御駕親征,出兵討伐高句麗!】

【在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的一場戰鬥當中,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隊埋伏,陷入重重包圍當中。

危急關頭,正是薛仁貴單槍匹馬,衝入敵軍陣營,幹掉了敵軍的將領,導致敵大亂,這才使劉君邛成功脫困。

而這一戰,也正是薛仁貴一生傳奇戰績的開始!】

“好!”李世民喝了一聲彩後,這才又說道:“貞觀十九年三十歲.意思是,他現在也有十幾歲了,可以提前找出來打磨一番了!”

“還是個小屁孩兒啊.不過既然有名將之資,朕還是願意調教一番的。”楊廣嘿嘿一笑,顯得有些猥瑣。

能再搶李二一個得力大將,楊廣感覺心裡比喝了蜜汁還甜。

【經過這場單槍匹馬救劉君邛的戰鬥之後,薛仁貴的名聲也在唐軍中逐漸傳開,名聲起來後,他也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隨著戰事的不斷推進,唐軍的先鋒已經打到了高句麗的境內,一直打到了安市城下。

安市城是當時高句麗最重要的一個城市,戰略意義十分重要。

面對唐軍的到來,高句麗將領高延壽、高惠真,率領總共二十五萬人馬前來阻擊唐軍。

放眼歷史也是非常著名的安市城之戰,就此打響!】

“二十五萬大軍.這高句麗的實力,不容小覷啊!”李世民再一次開始重視起了高句麗。

“高句麗軍隊的實力雖然不如大唐,但他們佔據了地利、人和,我軍想勝實在不容易。”大唐軍神李靖,此刻微微皺眉,若有所思。

唐朝另一位極擅領兵的統帥李績,也對這一戰無比的重視,“看樣子,要想拿下高句麗,還需制定一個萬全的策略才行。”

“嘿?這薛仁貴是誰?咱們都沒上榜,他憑什麼上?!”程咬金嚷嚷了起來,他有些不服氣。

雖然自己排不上號,但至少秦瓊和尉遲恭有機會啊!

但現在這兩人都沒上,卻上了個不認識的薛仁貴,唐初這些驕兵悍將心裡自然非常不爽。

奈何蘇遷已經出了兩大期影片,在眾人心裡已經打下威望,所以有些人雖然心裡疑惑但至少還沒到質疑到蘇遷頭上。

【彼時,唐軍與高句麗二十五萬大軍於駐蹕山對峙。

李世民命諸將分頭進擊,只見一位白衣騎士,手持戟槍,腰挎雙弓,率先衝向敵陣,所向披靡,幾乎以一己之力打亂敵軍陣型,唐軍掩殺,斬首無數。】

【這一戰之後,李世民召見了這位猶如神兵天降的騎士,當時的薛仁貴還只是一名普通計程車兵。

李世民見了薛仁貴後,當即便感嘆道:“朕舊將病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唐朝這次征討高句麗,雖然戰場上取得了大勝,但因為氣候原因,進入冬天后,唐軍不得不暫時退回國內。

回到長安後,李世民想到薛仁貴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便直接升薛仁貴做了右領軍中郎將,負責守衛皇城。

在這次征討高句麗之後,李世民因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已經無法再自己領兵外出征戰了。

所以接下來的幾年裡,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唐朝都沒有再發動什麼大型戰事。

幾年之後,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登基。】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代,薛仁貴依然受到重用。

而且,隨著許多開國武將漸漸老去,薛仁貴在軍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李治對其更是極為信任,每次出行,必然都是薛仁貴領兵護駕。】

“啊,這傢伙運氣可真好!”有些自詡勇武卻一直懷才不遇的人,酸溜溜的說道。

“是啊,俺的太宗和高宗在哪裡呢?”

【就這樣,在連續給李世民、李治兩代人當了好幾年保鏢後,薛仁貴終於再次迎來了上戰場的機會。】

【這一次,唐朝的敵人,依然是高句麗。

只不過這次戰事,距離當年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已經過了十年之久。

而且更大的不同是,上次大戰之中薛仁貴只是一個小兵;而這次,薛仁貴已經升任為唐軍副將,已經可以直接參與戰事的指揮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圍獵西歐

假道三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