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商業片因為老謀子2002年的一部《英雄》開啟了新的篇章。

商業片,是指以票房收益為最高目的,著意迎合大眾口味和欣賞水準的影片。

從影片的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都以在短期內獲取商業利益為考量進行拍片。

為此,商業片集合了多種商業元素。

比如啟用知名導演執導,選擇當紅明星出演,實行大投資,進行大規模宣傳。

影片儘可能採用複雜的特效,實施全國或全球同步上映……等等。

電影的出現,為民眾帶來了一種新奇的娛樂方式。

這一點很快就被商人抓住,然後電影就被當作為其牟利的工具。

如今是2005年,距離《英雄》的上映已經過去了三年。

三年的時間,商業電影的發展遠超所有人的意料。

以前提起商業電影,基本上都被稱為沒有營養的電影,被一些資深電影和導演所鄙視。

這其中,以第六代導演為先鋒,除了極個別顯露出商業電影天賦的導演外。

幾乎所有第六代電影都對商業片嗤之以鼻。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腰包富起來後,走進電影院的機會也在不斷增加。

慢慢的人們發現,比起苦悶壓抑,劇情雲裡霧裡的文藝電影。

商業電影的直白敘事易懂以及大製作、大明星的組合似乎更加吸引人。

大家掏錢買票進電影院不就是圖個樂呵,誰去看你苦大仇深極具隱喻和說教的文藝片?

所以,在面對國內一些影評人、導演指責自己明明有那麼優秀的製作功底和大量資金卻一直拍商業片賺錢。

電影淪為他賺錢工具的說法時,江培安一直都嗤之以鼻。

大哥,現在都已經是2005年了,不再是8、90十年代了。

電影也不再只是單純的導演的藝術,而是寓教於樂的,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的形式。

現在還去拍純粹的文藝片?

別鬧了。

當然,江培安也不能一直捱罵不是,所以總得想辦法堵住那些人的嘴……

所以,跟伯納合作的第二部電影,江培安思考了很久。

最後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個電影名:

《讓子彈飛》。

這部電影處處流溢著自由理想主義。

靠著緊湊精湛的臺詞和看似混亂無邏輯的節奏把整個劇情聯接起來。

曲折離奇的劇情能讓觀眾猜到,又出乎觀眾的想象。

尤其是裡面的一些梗,一直到後世仍舊被人許多網友津津樂道。

拿出來反覆咀嚼回味。

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一個正義的土匪打倒地方惡霸的故事。

可土匪本應該乾的是,欺壓百姓的勾當。

可張麻子上任縣長後卻對百姓說:

“他追求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他劫富濟貧,搬倒惡霸黃四爺,而黃四爺卻成為人人畏懼的地方惡霸。

這是一部好人就有好報、壞人惡貫滿盈,結局大快人心的大眾向片。

讓不想過分“燒腦”、沒心思去解讀其中各種隱喻劇情的那部分觀眾,也同樣能看得津津有味。

這就是所謂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大家各有各的樂趣。

電影整體節奏很快,中間有一些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

但是整體故事的敘述性很強,起因結果都有交代。

整體的反轉很多,縣長假裝師爺,逃跑被抓,土匪當縣長,假黃四郎被殺,真黃四郎假裝假黃四郎,戲劇性很明顯。

電影表現出來的都是虛幻的,但是沒有表現出來的都是真實的。

比如發銀子時,人們的笑聲,笑聲很大。

但是卻沒有看到具體是哪些人在笑,只是籠統地概括為窮苦人民。

而在陳昆騙六子自殺時,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個人會蠢到切腹來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

這是表現出來的,但是卻是虛構的……

《讓子彈飛》同樣是一部寫實的電影。

一個熱血青年投身革命,本應是前途不可限量,本應該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有志青年落草為寇。

同樣有一些人靠買官賣官,搜刮民脂民膏大發不義之財。

更有甚者佔地為王,欺壓百姓,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是整個舊時代惡勢力的縮影……

當然了,這部電影。

嗯,想上映估計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難。

但這不妨礙江培安想把它拍出來。

至於最後能否上映嘛,就交給領導吧。

……

江培安花了一天的時間寫完了《讓子彈飛》的劇本。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讓人去跟這部電影的原作者溝通版權事宜。

《讓子彈飛》的原著是馬老爺子的《夜譚十記》一篇名為《盜官記》的文章。

1986年導演李華就曾根據小說改編成電影《響馬縣長》。

後來改編成《讓子彈飛》後,其實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當然了,江培安只是想要個影視改編權,至於最後的成片劇情嘛,馬老爺子也不會去深究。

寫完《讓子彈飛》的劇本,已經是晚上八點半的時間。

肚子早就開始抗議了,只不過江培安這人做事不喜歡拖拉。

劇本早晚都要寫,倒不如今天全部結束掉。

有句老話說的好,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叮~.”

手機鈴聲響起。

江培安看到手機上的簡訊,頓時一喜。

“我已到家,你什麼時候回來?”

簡訊是高園園發來的,雖然兩人之間的聯絡一直沒有斷過,但是見面的次數卻是不多。

高園園因為想做生意,後來被江培安介紹給任權認識。

後來這姑娘就一心忙著生意上的事情。

再到後來,賴水青又找她拍《神醫俠侶》和《秦王李世民》,王曉松找她拍《青紅》,王胖子又找她拍《天下第一》等劇。

反正這姑娘是一直片約不斷,基本上就是屬於紮根劇組了那種。

再加上自己前一陣子東忙西忙的,兩人基本上也沒有見面的機會。

就算見了一面,也是匆匆分別。

陡然間看到高園園回家的訊息,他自然是喜不勝收。

至於高園園簡訊中的“家”自然就是江培安給她買的大別墅。

“好,我現在就從公司趕回去.”

“等你.”

……

江培安趕到城郊別墅,剛一進門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

聽到上樓的聲音,高園園正好也在擺弄餐桌上的飯菜,抬頭看著他,笑容淑量道:

“你回來了.”

江培安此時已經是飢腸轆轆,看著她穿著圍裙,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走上前抱著她,道:

“總算是回來了.”

高園園趴在他的肩頭,輕聲道:

“嗯,總算是回來了.”

她的身上一直有種溫良賢淑的氣質,這種氣質江培安在娛樂圈裡的明星身上很少看到。

看著她,總會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就像此時他擁抱著她。

“先吃飯吧,待會飯菜該涼了.”

高園園輕輕鬆開環在他腰上的手臂,溫婉的笑著道。

“好,先吃飯.”

這一桌子菜很豐盛也很家常。

一道紅燒魚、一道辣椒炒肉、一道時蔬小炒,還有一道土豆炒雞,再加上一道蛋花湯。

四菜一湯,簡簡單單。

但是江培安卻有些意外,這姑娘……什麼時候會做飯了?

記得上次在瓊省的時候,她可什麼都不會呢。

彷彿看到江培安眼中的疑惑,高園園笑著道:

“人家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咱倆可不止三天沒見了,會做飯也不是多意外的事兒吧?”

江培安笑著道:

“特意學的?”

“嗯,也沒有很特意去學,就……請教了一下劇組裡的演員,然後就會了.”

她才不會說為了今天這一桌子飯菜費了多大的功夫。

事實上,她早上就回到別墅了。

江培安因為距離的問題,大多數時間都不在城郊別墅住。

公司他是有自己的住宿的,就在頂樓。

而家裡這邊江培安僱傭的有人打掃,雖然別墅很久沒有人住,衛生倒也乾淨。

所以高園園一回來的時候直接就開車往附近的菜市場趕去,買了食材回來。

為了今天這頓飯,她可以說是下了大功夫。

在劇組裡的時候就跟那些會做飯的女演員一起閒聊,請教如何做菜。

後來自己又上網跟著食譜學著做。

但是經常被食譜或者演員們口中的“適量放鹽”“少許醬油”“一點點油”等計量單位迷惑。

適量是多少量?

少許是多少?

一丟丟,丟多少?

所以,對於廚房小白的高園園而言,這些太難了。

但她仍舊沒有放棄,仔細想來,跟江培安確定關係的這幾年了,她好像從來沒有親手為他做過一頓飯。

倒是江培安,經常變著法的為她下廚做好吃的。

感情這種東西,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你來我往,有付出就有收穫。

江培安為她做了那麼多頓飯,她也不能一直白吃不是。

更何況一向自詡喜好文藝的高園園可不允許自己在感情方面一味的依賴對方。

這頓飯,她從早上一直做到晚上。

直到她給江培安發訊息的時候,才剛好做出了一桌令她滿意的飯菜。

沒錯,廚房的垃圾桶裡全是她今天做的“實驗”。

“坐下來吃飯吧,也嚐嚐我的手藝.”

高園園笑著說道。

“好.”

江培安笑呵呵的坐在椅子上,夾起一塊頭魚肉。

嗯?

這味道……

“怎麼樣?”

高園園卻是坐在一旁緊張的問道。

江培安皺著眉頭,仔細咀嚼。

“難道是鹹了?”

高園園心裡一緊,所謂適量的“鹽”她是一點都把握不好。

於是就遵循一個原則,少放多次。

每次放完鹽之後,她都會嚐嚐味道,但還是淡……

高園園不知道的是,鹽它也需要時間跟湯汁和菜品融為一體。

更何況她做的是魚,人家都說千滾豆腐萬滾魚。

魚在烹飪過程中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煮至入味和變得鮮嫩。

這種做菜竅門,她這種廚房小白一時是無法理解其中精髓的。

“嗯,還好……還好.”

江培安嚥下魚肉後笑著道。

不是鹹,是淡。

接著江培安又去試試她做的那道辣椒炒肉。

這道菜高園園做的還挺符合他的口味的,就是裡面如果再放點豆豉就行了。

江培安在吃菜的時候,高園園就在一旁盯著他的反應。

“這個怎麼樣?”

見江培安夾了一筷子的辣椒炒肉,高園園立刻問道。

“好吃,這道菜做的不輸外面的飯店.”

江培安給了很高的評價,隨後道:

“我去盛碗米飯,你今天做的都是下飯菜,配著米飯更下飯.”

“別別別,我去給你盛,我去.”

高園園連忙阻止江培安。

開玩笑,如果讓他看到垃圾桶裡的菜,高園園可就尷尬了。

“呃……好,謝謝.”

江培安不曉得高園園為什麼反應這麼大,繼續坐在位置上。

今天高園園做的這四菜一湯,除了魚比較淡,其他的菜都很鹹,湯也是。

嗯,很下飯。

等到高園園好不容易把飯端過來的時候,江培安看著碗裡白花花的米飯,心想總算能綜合鹹味了。

結果一口米飯炫在嘴裡,他嚼了幾下,不對勁……

倒不是說米飯沒熟,燜米飯這種操作,有手就行。

只不過高園園悶的米飯,有點硬。

也不是有點硬,而是特別硬。

江培安突然想起後世一個段子:

丈夫悶的米飯,妻子吃了之後,幽幽的來了句,這些米飯放在槍裡面,都能當槍子槍斃人了。

以前江培安還覺得誇張,但是高園園悶的米飯,著實是可以為國家省點槍子……

嚥下去的時候,喇嗓子。

高園園也看到了江培安艱難吞嚥米飯的動作,期期艾艾道:

“米飯是早上燜的,放的水有點少,悶好後就一直在電飯煲裡面保溫,可能有點硬……”

聽到高園園的解釋,江培安啞然失笑。

拎起茶壺往米飯裡澆點開水,笑著道:

“開水泡飯,這樣米飯就能軟和點了,趕緊吃點吧,待會飯菜就涼.”

“好、好吧.”

一頓飯,江培安是吃撐了。

連帶著那條非常淡的魚他也給吃完了。

主要這是高園園給他做的第一頓飯。

從蒸好的米飯來看,高園園這頓飯她沒少花心思,江培安當然不會辜負她的一片心意。

……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路人:一個愛吃瓜的剪輯師

被淹了的鹹魚

人間福利

復仇詩

守望萬家燈火

微不可察的古月仙人

鬼界降臨,我契約了億萬美女鬼靈

賣番茄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