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第三位皇帝,在統治帝國僅僅六個月之後,便被楊清源誅殺,諡號暫未定。

萬年縣的數百冤魂、於府旁被大火吞噬的百間民房,被毒殺的先太宗文皇帝,被冤殺的於延益,自盡的楚王一切因為朱瞻坤而死的人……

在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劃上了終點。

楊清源親手終結一代帝王,成為了春秋史冊之上,弒君者名單的一員。

做完這一切,湛盧劍被楊清源插在地面之上。

楊清源轉身向著於延益的宅邸方向,單膝下跪。

民間傳說,頭七之時,死者的亡魂會回到自己的家中,雖然現在距離頭七之日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時辰,但楊清源相信,於延益的魂魄尚未走遠。

於師,一路慢行!

隨著楊清源起身,今夜之事並沒有結束。

御書房中,長孫輔機、李宏毅、曹守忠以及太監、宮女們跪在地上,低沉的哭聲一片。

皇后周明玉看到了朱瞻坤被楊清源誅殺,心中悲慼萬分,一口鮮血噴出。

楊清源見狀,身影一幻,出現在了周明玉的身旁。

“楊清源你這逆賊,安敢對皇后無禮?!”

楊清源瞥了一眼斥責他的李宏毅,“拿下!”

隨著楊清源一聲話落,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李宏毅被楊清源一言拿下。

雖無謀反之意,但現在的楊清源,確實已經站在了大周權力的巔峰。

“我無意冒犯皇后,不過是看看她的病情而已.”

楊清源按在周明玉的脈搏上,一道先天真元輸入其體內。

果然是先天有缺,怪不得以李瀕湖和萬密齋之能都束手無策,這病症和無情的雙腿一樣,先天之症,後天難醫。

現在的楊清源其實有辦法治癒了,而可惜的是,到現在楊清源才有辦法治癒。

楊清源完善的天地交徵陰陽大悲賦中的大補天術,就是為了治癒先天殘缺之症。

若是三年前他有辦法治癒周明玉,事情估計也不會到現在這一步。

楊清源看了地面之上的朱瞻坤一眼,或是心中還有一線希望,朱瞻坤並沒有讓周明玉服下天長丹。

朱瞻坤奪取天長丹僅僅是為了給周明玉一個保障。

這反而讓現太宗文皇帝的死,顯得愈加的可笑。

楊清源眼中閃過一絲厲色,你想要周明玉和你生死與共,這個願望怎麼可能滿足你!?

楊清源不僅僅要治好周明玉,還要讓她嫁人。

雖然楊清源做事恪守底線,但不代表他心中沒有怒火和恨意。

既然你朱瞻坤不想要生離,那便讓你們死別。

隨著先天真元輸入周明玉的體內,周明玉的臉色頓時好看了不少。

長孫輔機也緩緩起身,“清源,你無論有何等的委屈,你也不該殺天子啊!”

楊清源目光之中沒有任何動搖和閃爍。

“長孫大人,我殺此賊,非為私怨!”

“唉…”長孫輔機,身形微微佝僂著一身紫紅色的正二品官袍,嘆道:“清源,你好之為之吧!”

他並不覺得楊清源能在今夜這場政變中全身而退。

以長孫輔機這老狐狸的政治水準,只聽剛剛士卒喊得口號,就知道楊清源接下來要做的事。

以皇后周明玉的名義頒佈懿旨,指定吳王繼位!

然而,這樣糊弄,朝臣們會願意嗎?特別是楊清源今夜還弒殺了朱瞻坤。

自古以來,弒君者,都難有好下場。

朱瞻坤冤殺於延益自然是觸及了文官集團的底線,但楊清源殺朱瞻坤一樣是在挑戰文官集團的底線。

楊清源很難收場。

“多謝長孫大人關心!”

楊清源一拱手,他當然知道殺朱瞻坤有什麼後果了。

但是若朱瞻坤活著,才是最大的不公。

“輔公,其他人怎麼看,影響不大我的決定。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長孫輔機知道楊清源的為人,也沒有多說,而且以讓他的政治智慧也不會在現在和楊清源牽扯過多。

搖了搖頭後,長孫輔機便向著宮外走去。

楊清源隨即看向了李宏毅、曹守正等人,“將他們壓入都察院大牢,交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尋歡看管!之後,再議他們弄權誣陷之罪.”

李宏毅和曹守正是於延益案的幫兇,自然不會讓他們脫罪。

待到士卒將這兩人押走之後,楊清源才開始著手接下來的佈置。

用降龍十八掌中的要訣解釋,便是亢龍有悔,盈不可久。

楊清源此刻手握京畿兵權,權傾天下,正處在權力的最巔峰。

而接下來便是下坡路了。

殺皇帝容易,但殺了朱瞻坤之後,還要保證大周的有序執行,自己還不能被政治清算,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雪陽,你巾幗營在嗎?!”

“在龍武軍營中.”

這種軍隊是天策軍中特殊的存在,是吸收那些因為戰事而流離失所的遺孤,或因為戰事丈夫戰死的遺孀組建而成的。

人人皆學習醫武之道,是曹雪陽所統領的兩大親衛軍之一。

還有一支就是游龍騎,因為晉陽之戰,聲震天下,被御林軍吸納之後打散重編。

而巾幗營因為其特殊性,便隨著曹雪陽被編入了龍武軍之中。

總不能真的讓龍武軍跟藍星的大鷹帝國一樣,將官比坦克還多吧!

“你持虎符前往龍武軍調巾幗營,與韓不息將軍維持大明宮防務!”

“是!”

大明宮畢竟是皇家宮苑,原本的是由東西兩廠和麗景門負責內宮的防務,龍鱗衛、御林軍中的禁衛軍負責外宮的防務。

但是現在禁衛軍被楊清源打散了,西廠的廠督的首級還在地上,自然需要有可信之人來控制皇城。

楊清源走出了御書房,夜空深沉、灰暗。

然而,大明宮外熊熊的烈焰正在升騰,撕裂陰鬱的烏雲,照亮黑暗的夜空。

而狼狽不堪的曹督主也終於可以停手了。

他雖然是老牌洞玄,但真動起手來,確實不是莊曉夢的對手。

他的天罡童子功突然有護體之功,但是面對莊曉夢靈動巧變的二十四節氣驚神劍和天意四象決,曹正淳只有捱揍的份。

“見過楊侯!”

曹督主心裡委屈,他是真的不想和楊清源為敵,也不想被莊曉夢暴揍,但是他是天子家奴,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天子被叛軍包圍呢?!

不過也是因為他的這個心態,所以楊清源沒有清算曹正淳的額意思。

在開始之時,曹正淳甚至協助於延益追查先太宗文皇帝的真實死因,是個可用之人,可用留給十三當班底。

“曹督主,魏王何在?!”

楊清源開口問道。

魏王是先太宗嫡子,而在朱瞻坤、朱瞻圭死後,魏王朱瞻均更是唯一的嫡子,他是十三繼位的絆腳石。

曹正淳猶豫了一下,他知道楊清源要扶吳王上位,那就必須清除魏王這個隱患。

告訴了楊清源魏王的訊息,那就等於將魏王逼上了絕路。

楊清源也知道曹正淳在猶豫什麼,他雖然有些權欲、貪利之心,但並非是弄權之人,對於先太宗的忠誠更是毋庸置疑的。

“曹督主放心,本侯不是弒殺之人.”

曹正淳看了看地上朱瞻坤的屍身,已經雨化田的人頭。

對於楊清源的這句話,信心不是很足。

但是講道理啊!雨化田是柳妹子殺的,和楊清源真沒什麼關係。

“魏王殿下尚未成年,還在宮中居住,奴婢可差人帶楊侯前去.”

楊清源點了點頭,“那就勞煩督主了!”

“不敢,不敢!”

你一個弒君兵變之人跟我這麼客氣,曹正淳有點慌。

魏王是此刻不過九歲的年紀,自然是居住於宮中,方便照料,成年皇子才會開府建衙。

再確認他們的能力之後,皇帝便會將其派遣於封地。

在一個太監的帶領下,楊清源帶人來到的魏王的宮中。

剛剛的喊殺之聲,早已驚醒了這個早慧的皇子,不過在看到楊清源的時候,魏王還是忍不住顫抖了一下。

楊清源若是真的謀逆,自然會誅殺周室血脈;若楊清源是為了扶立吳王,同樣不會容許他活在世上。

魏王年紀不大,但卻很清楚,只要他還活著,那吳王朱瞻垕繼位便是名不正,言不順。

“楊侯,小王仰慕楊侯已久,若是楊侯不棄,小王願拜楊侯為師.”

還好不是欲拜明公為義父,不然就尷尬了。

魏王這一波先下手為強,倒是出乎楊清源的意料。

“殿下真的很聰明,是個當好皇帝的料子.”

聰明人不一定當好皇帝,比如藍星上明朝的嘉靖。

但好皇帝必然是聰明人才能當的。

魏王便是有這個潛質的人。

比如他主動開口拜楊清源為師這件事。

吳王為什麼被楊清源看重,進而扶持?!

不就是因為楊清源是吳王朱瞻垕的老師嗎?!

一旦吳王登基之後,楊清源便是帝師。

可若是魏王也拜楊清源為師,在一定程度上就和吳王站在同一起跑線了,而扶持魏王稱帝的難度,比扶持一個吳王小得多。

這一波拜師,若是成功,不僅僅可以化解性命之憂,說不定還能登上皇位,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但是楊清源搖了搖頭,魏王太聰明瞭,年紀雖然小,卻能看見他眼中的野心和掌控欲,絕對不會允許皇權被削弱的。

現在的楊清源要得不是一個英明的封建帝王,而是一個能制衡權力的制度。

十三寬和仁德,又受教於他,沒有比十三更好的選擇了。

面對魏王的請求,楊清源搖了搖頭。

魏王見狀一顆心沉了下去,楊清源若是不願收他為徒,那留給魏王的就剩下死路一條了。

畢竟是個九歲的孩子,又哪能鎮定如初呢?!

看著渾身顫抖的魏王,楊清源的聲音如沐春風,讓畏懼的魏王平復了心情。

“殿下不要慌,臣並沒有想殺殿下的意思,殿下何辜?”

就這樣殺了魏王實在是有違楊清源的底線,而且現在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朱瞻均眨巴眨巴眼睛,等待著楊清源給出答案。

“朱瞻均不必死,但魏王殿下必須死!”

楊清源看向朱瞻均,“殿下可明白我的意思!?”

魏王愣了愣,就算他再聰慧,也只是個孩子。

“從今日起,魏王就已經死了,死在了暴君朱瞻坤的手中,這世上只有朱瞻均了!”

楊清源要魏王死在世人的心中,他並不是要魏王真的去死,而是要造成魏王的社會屬性上的死亡。

“臣會送魏王殿下出宮,然後消去魏王殿下在玉牒上的姓名。

從此殿下不再是大周的魏王,只是一個叫朱瞻均的普通人.”

“我願意!”

剛剛在生死邊緣徘徊的魏王立時答應了下來。

楊清源點了點頭,他也不怕魏王會搞什麼么蛾子。

皇家也有族譜名為玉牒,從前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大周的玉牒每年一修。

皇週會典明文定下:

凡東宮、親王位下、各擬名二十字。

日後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

所立雙名,每一世取一字以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意選擇,以為雙名,編入玉牒。

至二十世後,照例續添,永為定式。

東宮位下為;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每一位皇子出身,都是需要有玉牒為證的。

玉牒之上沒有名字,就算你真的是天子血脈,也沒有人會承認。

比如琅琊榜中的蕭庭生,他是皇長子蕭景禹之子,但即便武靖帝知道,也不能恢復他皇室血脈的身份。

因為他出身之時,沒有玉牒記錄。

縱觀春秋,在革除之後,重新加入了皇室名錄,寥寥無幾。

其中最傳奇的便是前漢宣帝劉詢,他為前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因為巫蠱之禍的牽連流落民間。

武帝在晚年知道此事之後,破格將其錄入了皇室名冊,恢復了他的身份。

這一舉動也為前漢留下了一個明君,一個將前漢帶到巔峰的明君。

但前唐之後,對於皇室身份的稽核愈加嚴格,這一舉動也再難復刻了。

所以當楊清源今夜證明魏王死於刀兵之後,在天下人心中,魏王就已經死了,活下來的只能是朱瞻均。

即便有一天朱瞻均跳出來自稱是魏王,也沒有人會相信。

“那殿下這幾日便跟在我身邊吧!”

從此魏王已逝,天下唯有朱瞻均。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才神相

楊露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