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恭送陛下!

東宮。

太子李承乾在得知聖佛敗亡的那一刻,便心如死灰,露出絕望之色。

他知道,自己這個太子,算是當到頭了。

該死的聖佛,他不是言之鑿鑿說有必勝的把握嗎?

聽說道門有搜魂之術,如果那件事傳出去了,不僅李道玄不會放過自己,就連父皇也不會放過自己。

他一瘸一拐地走進內室,失魂落魄地開啟一個暗格,裡面供奉著一個靈位,上面有著四個大字。

愛妻稱心。

若是其他人見到,定會覺得匪夷所思,因為太子妃蘇氏尚且健在,李承乾的其他妾室也沒有去世的,怎麼會有這個靈位?

李承乾一臉頹唐地坐在靈位前,長嘆一聲。

“稱心,本宮答應你的,看來是無法做到了。”

“可惜,只差一點,本宮就能當上皇帝,然後為你沉冤昭雪,甚至追封你為愛妃——”

“伱這逆子!”

一聲暴喝響起,李世民不知何時出現在他身後,一手提劍,一手提著還在滴血的鹿頭。

他噗通一聲將玉角的頭扔在李承乾腳下,看著他驚嚇的眼神,怒道:“身為朕的長子,大唐的太子,你竟然相助妖孽,欺君弒母,難道你真以為朕不敢殺你嗎?”

看到暴怒的父皇,剛剛還有些害怕的李承乾,此刻突然冷靜了下來,他的眼中甚至還露出一絲快意。

“父皇,不是你教我的嗎?”

李世民愣了一下。

“你說過的,讓我學你,成為你,當年在玄武門,你不也是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囚禁了自己的父親。”

“我學你,有錯嗎?”

轟隆!

屋外突然電閃雷鳴,照亮了灰暗的房間,也照亮了李世民眼中的錯愕和心痛。

玄武門之變是他心中永遠的傷疤,他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被自己最看重的兒子以這樣的方式當面揭開。

他將目光望向那尊靈位,看到愛妻稱心這四個字頓時火冒三丈。

“都是因為他,想不到你還對這個奸賊念念不忘!”

是他而不是她。

稱心,乃是太常寺樂童,眉清目秀,肌膚雪白,常常出入東宮為太子唱曲,一來二去,兩人竟有了斷袖之情。

出則同車,入則同席,甚至連晚上睡覺都不分開。

直到李世民聽說了此事,直接派人將稱心立地斬殺!

李世民提劍上前,就要斬斷那個礙眼的靈位,然而一道跛腳身影堅定地擋在了他的面前,即便面對劍鋒都毫無懼色。

李世民握劍的手微微一顫。

“父皇,難道到了現在,您還沒有意識到嗎?”

李承乾凝視著自己曾經敬仰、畏懼,如今卻無比厭惡的父皇,一字一句道:“造成這一切惡果的,不是稱心,而是你自己!”

風雨如晦,蓋過了東宮內室中,那駭人聽聞的聲音。

“自從我這隻腳瘸了後,父皇召見我的次數就越來越少,見二弟的次數就越來越多,捫心自問,您真的沒有動過易儲的念頭?”

他口中的二弟,便是魏王李泰,李世民的嫡次子,也是他最寵愛的兒子。

李泰才華橫溢,容貌英武俊朗,做事幹練果決,很有魄力,李世民對其萬分寵愛,稱其為‘青雀’。

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還能開府設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

要知道,當年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就是靠這個來招攬人才的。

李世民冷冷地望著他,道:“朕確實有過易儲的念頭,但那是因為你自己不爭氣,不敬師長,貪圖享樂,自暴自棄,但即便如此,朕最終還是沒有放棄你!”

李承乾聽到這話,哈哈大笑,似乎覺得非常荒謬。

“不敬師長,貪圖享樂,自暴自棄,又來了,你總是這樣,從小到大,不斷給我提出各種要求,卻從來沒有問過,我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喜歡書法,就逼著我練字,你喜歡讀書,就逼著我看書,你喜歡騎馬,就逼著我學騎射,憑什麼你喜歡的東西,我就要一刻不停的去學?”

李世民的回答鏗鏘有力。

“因為你是大唐的太子,因為你要繼承並守護好這個盛世!”

李承乾冷笑一聲,道:“可我並不感興趣。”

“那你為何要爭,甚至不惜害死了你的生母!”

李世民喊出這句話時,手掌緊緊握著劍柄,身軀都在微微顫抖。

“因為我沒得選。”

李承乾的眼中露出一絲痛苦,但隨即又藏了起來。

“父皇,我不傻,自古皇位相爭,斷無退路,哪怕我把太子之位拱手讓給二弟,以他狠辣果決的性子,難道就會放過我嗎?”

李世民默然不語。

他想起李泰曾經撲在他懷中說過的一句話,李泰說,他若是當了皇帝,百年之後,必定殺掉自己的兒子好傳位給兄弟。

他說這句話,是想讓自己放心,卻無意間暴露了其內心的兇狠和戾氣。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上位之後會對兄弟好嗎?

這也是他最終沒有選擇李泰的原因,後來隨著李泰的意外去世,也就徹底熄了易儲之心。

李承乾望著稱心的靈位,露出一絲笑容。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喜歡什麼,關心什麼,除了稱心,這個名字還是我為他取的,只因萬千眾生,唯有他一人知我心意。”

恍惚間,他想起兩人在昏暗的火光下,一起攜手唱曲的美好時光。

他可以無所顧忌地換上女子的衣服,塗脂抹粉,點上妝容,和稱心比翼齊飛,琴瑟和鳴。

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只可惜,隨著父皇的一聲令下,屠刀舉起,稱心人頭落地。

他從此便再沒有穿過一次戲服,塗過一次容妝。

李世民猛地舉起手中長劍,斬向兒子的脖頸。

李承乾閉上眼睛,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一切都結束了。

然而劍並未落下。

他聽到了腳步聲離自己遠去。

李世民的背影顯得有些蕭索,白髮飄舞,嘆道:“殺了你,無垢會傷心的,便將你流放,從此千山萬水,莫回長安。”

一聲悶哼響起,李世民身子一僵,他轉過身,看到李承乾已經倒在血泊中,手中握著一根匕首。

鮮血飛濺,染紅了他的下巴,他卻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父皇……從小到大……您讓我做什麼……我就必須做什麼……”

“這一次……您讓我活……我就……偏偏……選擇死……”

他大笑一聲,眼中充滿快意,而後氣息漸絕,瞳孔越發空洞。

“陛下,需要讓我救他嗎?”

一襲青衣不知何時出現在暗室中。

李道玄站在窗戶處,喝了一口葫中酒,垂眸望著李承乾越發冰冷的屍體,心中輕輕一嘆。

李世民鬆開手中的長劍,緩緩走向兒子。

他伸出蒼老的手,白髮人為黑髮人閉目,沉重的聲音中透著一絲悲涼。

“罷了,朕確實也有錯。”

“就讓承乾,按照他自己選擇的路,走一次吧。”

李道玄微微點頭,抬眸望著窗外的風雨,還有那夜色中的長安,身影漸漸散去,消失無蹤。

……

一夜風雨,洗靜長安。

當第一抹晨曦升起,整個長安城都彷彿迎來了一次新生,空氣中瀰漫著掛花和海棠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鳥落枝頭,花滿長安。

一個個訊息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

國師李道玄一人壓長安,降伏金毛犼,獨闖興善寺,破境四聖鼎,以摧枯拉朽之勢拳斃聖佛!

十二年前那襲無敵的青衣,再次降臨人間,又譜寫了一段屬於他的神話。

太子李承乾被妖僧毒害,最終不治而亡。

陛下得國師之助,終於又恢復了往日的英明神武,他廢去了除魔令,將不良人重新歸入蟄龍之下,遣散了所有招攬的煉丹方士。

大唐氣象頓時為之一新。

朝野震動,萬民歡慶,那層蒙在大唐上空的陰霾,終於在昨夜的那場大雨中被沖刷洗去,不復存在。

太極宮,御花園。

李道玄和李世民正在亭中對弈,曾幾何時,他們常常在這個涼亭中下棋,兩個臭棋簍子,總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一下就是半晌。

地方未變,人亦未變,但心境卻變了。

“太沖,朕已經不是你的對手了。”

李世民投子認負,搖頭嘆道。

不知為何,經過昨夜的大變,他卻顯得相當平靜,甚至今天一早便約李道玄來此對弈。

“主要是陛下老了。”

李道玄喝了一口酒,句句戳心。

李世民愣了一下,而後搖頭笑道:“你呀……不過也唯有你,才敢這麼和朕說話。”

頓了頓,他突然道:“四月,藥師去世了,他臨終前拉著朕的手說,自古帝王凡尋仙問藥者,皆無所得,反而有損聖明,現在看來,他是對的。”

李道玄想起那道率三千鐵騎踏碎突厥王庭的堅毅身影,輕輕一嘆。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太沖,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朕沒有讓人畫你,你可別怪朕。”

李世民對他笑道:“因為在朕眼中,你從來都不是臣,而是友,是上天賜我的良師益友。”

李道玄微微一笑,道:“巧了,在貧道眼中,陛下也從來不是君,同樣是友。”

這番話可謂是大逆不道,但李世民聽了卻格外高興。

“既然是好友,那有件事,還請太沖幫忙。”

李道玄目光一閃,道:“陛下請說。”

李世民凝聲道:“承乾和青雀都不在了,唯有李治堪立,但他自幼長在深宮,性子軟弱,還請太沖多多幫襯。”

當聽到魏王李泰也去世時,李道玄微微皺眉。

他記得在歷史中,李泰應該並沒有去世才對,難道又是蝴蝶效應?

“貧道喝過陛下的酒,自不負三百年之約。”

聽到這話,李世民才算是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站起身來,眼中精光閃爍,整個人換髮出了一種異樣的活力。

“太沖,陪朕出去走一走吧。”

“好,去哪?”

“洛陽,虎牢關。”

李道玄微微一愣。

李世民嘆道:“朕年輕時,最喜歡騎馬馳騁疆場,身先士卒,足跡踏遍九州,卻不想當了皇帝后,反倒常年困於宮中。”

“也許承乾說得對,有時候,人終究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此才不會後悔。”

李道玄隨手拔下兩根青草,屈指一點,草芥頓時化為兩匹神駿無比的龍馬,四蹄踏風,嘯聲如雷。

“陛下,請。”

……

洛陽,虎牢關。

黃昏時分,兩人騎著龍馬來到了這處雄關。

“當年王世充佔據洛陽,朕率軍討伐,圍困數月,這時河北竇建德率十萬大軍響應王世充,進攻我軍。”

李世民騎在白馬上,注視著這座雄關,似乎再次想起了那段金戈鐵馬的輝煌歲月。

“當時形勢十萬火急,所有人都勸我退兵,然而此刻退兵,數月的努力都將功虧一簣,於是朕做了一個決定。”

他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朕力排眾議,決定繼續圍困洛陽,然後親率三千五百精騎出虎牢關,遊擊、設伏、圍殺,最後又讓騎兵每人攜帶陣旗,三千五百人,居高臨下,殺向十萬大軍!”

他蒼老的臉上煥發出了逼人的神采,在殘陽下熠熠生輝。

“那一日,旌旗蔽空,席捲天地,竇建德的十萬大軍望之膽寒,紛紛潰逃,朕更是親自擒下了竇建德獻給父皇,與此同時,洛陽被攻陷,王世充投降。”

一日擒雙王,一戰定乾坤!

那是李世民最驕傲的一戰,是他無數次在午夜夢迴時聽到過的金戈鐵馬。

從那之後,他便是大唐的天策上將!

李道玄心中感嘆,怪不得後世的偉人曾說過,華夏帝王中,李世民是最能打的。

“今日,終於再次回到這裡了。”

李世民感慨不已,雄關依舊,而當年英風銳氣的天策上將,已經白髮蒼蒼。

他騎馬踏入一條河流,並未渡河,而是逆著水流,向上遊走去。

衣袍飄舞,白髮飛揚,馬蹄下的水面倒影出日月山川,晚霞殘陽。

“玄武門之變,朕弒兄囚父,確實悖逆孝道人倫!”

他突然大笑一聲,喊出了這句他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話,只覺身心舒泰,快意不已。

“但是朕也平定戰亂,揚威四海,鑄就盛世,讓百姓不再死於饑荒和馬蹄下。”

“所以是非功過,就留給後人去說吧。”

他牽動韁繩,繼續向前走去。

“陛下。”

李道玄的聲音在他背後響起。

“陛下的一生確實有汙點,但仍不失為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千年之後,自有人銘記。”

“太沖,何以見得?”

李道玄想起那一冊冊丹青史書,想起後世無數人對貞觀之治的讚譽和嚮往,想起孩子們在教室中的朗朗書聲。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他微微一笑,對李世民道:“因為貧道曾親眼見過。”

李世民的身影微微一頓,而後灑然一笑。

白馬踏水而行,逆流而上,彷彿行走在大唐的巍巍河山。

“朕這一生,來過,看過,走過,抗爭過,也糊塗過,如今,也該離開了。”

他並未轉身,而是在殘陽下襬擺手,聲音如釋重負。

“太沖,走了!”

……

李道玄的眼睛微微溼潤,恍惚間,他彷彿又回到了初入長安時,被邪佛摩訶困在青龍寺中的那一刻。

他正準備拼命,卻聽鐵蹄聲動,踏碎山川,撞開高牆。

那英武的天子身穿金甲,手持長劍,一騎當先來到他身邊,赤色披風獵獵而動。

“太沖,朕來了。”

……

李道玄深吸一口氣,平復心中的波瀾,對著那緩緩趴在白馬上的身影深深作揖。

“恭送陛下!”

(本章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寸陰尺璧

搞笑的酸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