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天庭府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貞觀七年,大唐舉兵伐突厥,大勝。

李道玄請辭國師之位,皇帝不允。

貞觀八年初,龍虎山老天師仙逝,享年一百四十九歲,遺命李道玄辭去國師之位,守靈三年不得出山。

李道玄再次請辭國師之位,帝再拒。

從此之後,國師李道玄便深居於龍虎山中,為師祖守靈,逐漸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

然皇帝李世民每逢朝中大事,總要飛鴿傳書入龍虎山,詢問李道玄的意見。

儘管不經常得到回應,卻一直堅持。

酒宴盛會,李世民身旁也總有一個位置空著,他常常飲酒嘆息,說若是國師在,必不使朕酬勞至此。

龍虎山看似是清修之地,卻因為一個人,而在無形之中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

時人謂之,天庭府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如此浮雲朝露,珠流璧轉,轉眼間,三年匆匆而過。

龍虎山下,聽風茶館,許多人在此躲雨。

“話說李神仙和大將軍李靖聯手,一起打敗了蚩尤後,遵老天師遺命,歸隱山林,從此不再過問世事。”

“這龍虎山呀,就常常聽見鳳鳴之聲,每逢雨後,必然會有紫氣漫天,朝霞東來,你們可知道是為何嗎?”

遊客們紛紛搖頭,催促說書人別賣關子,趕緊說。

說書人得意一笑,道:“我家堂弟在龍虎山中修行,是內門弟子,他告訴我,這是因為每次下雨之後,李神仙都會從後山草廬中走出,前往白鶴湖中垂釣。”

“那些紫氣和朝霞,都是因為李神仙出關的緣故!”

“我堂弟還告訴我,當代張天師的兒子正在跟著李神仙修行,他有一次去給張天師的兒子送飯,你們猜怎麼著?”

眾人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來。

“快說,怎麼了?”

“一定是遇見李神仙了,快說說李神仙長什麼樣,是不是和廟裡的一樣好看?”

“呸,膚淺,李神仙乃是我們大唐國師,是成仙得道的高人,法力無邊,威震天下,容貌算什麼?”

說書人見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便不再賣關子,繼續道:“我那堂弟真的遇見了李神仙,他老人家還沒有飛昇,不過也差不多了。”

“我堂弟說,當時李神仙穿著孝服,就坐在白鶴湖邊垂釣,他輕輕一提魚竿,就釣上來一條大鯉魚!”

“這有什麼好稀奇的?”

“嘿嘿,別急,那大鯉魚長約一丈,最古怪的是,前半截身子都已經化作了龍形,有龍角、龍頭和龍鬚,還能口吐人言,直呼上仙饒命。”

“李神仙則是說道,武德七年時,有一稚童攜夜明珠誤墜江中,你貪心那夜明珠,故而對稚童見死不救,因此即便越過龍門,也不當為龍。”

“說罷李神仙就將那大鯉魚收入了魚簍中,說來也怪,那大鯉魚一入簍中,便龍鱗脫落,重新變成了魚。”

“後來李神仙還讓我那堂弟把這魚給煮了,湯汁宛如白玉,香飄十里,我那堂弟分了一碗,說此生從未喝過如此鮮美的魚湯!”

這話聽得眾人口水直流,紛紛感嘆他堂弟有福了,那可是用半截化龍鯉魚做的魚湯,喝下去必然有許多好處。

這時突然有一人道:“據說今年五月時,黃河中確實有一鯉魚試圖化龍,當時很多人都親眼目睹,蟄龍中的九天玄女也趕到那裡,正準備出手,那鯉魚卻突然消失了!”

眾人聞言,紛紛倒吸一口冷氣,心中十分震撼。

說書人的話原本他們也未必全信,但結合這則傳聞,兩相對比,發現竟然紋絲合縫,毫無破綻。

這樣看來,那試圖化龍的鯉魚並非突然消失,而是……被李神仙給釣走了!

身在山中,垂釣天下。

這樣一想,眾人不禁頭皮發麻,對那在龍虎山中清修的李神仙更加敬畏了。

恰好這時雲銷雨霽,天氣放晴。

霞光浮現於天際,一道道紫氣籠罩在龍虎山中,綿延數十里,將這裡映襯得彷彿人間仙境。

……

後山,白鶴湖。

湖光一碧如洗,水波瀲灩,猶如一面玲瓏剔透的玉鏡,照見青天白日,以及那一隻只飄逸的白鶴。

相傳老天師年幼時便是在此,遇到了一隻仙鶴,帶著他飛到一處仙人洞府,得到了無字天書的傳承。

後來老天師最喜歡的事,便是來此湖邊垂釣。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而白鶴湖還是依舊清麗動人,鶴鳴不絕。

一道身影正坐在湖邊垂釣。

他頭戴斗笠,身穿白衣白鞋白襪,手中握著一根竹竿,盤膝而坐,已不知過了多久。

白鶴毫不畏懼地飛到他的身邊,用腦袋親暱地蹭著他的衣服。

有鳥兒落在他的斗笠上,用嘴巴梳理著羽毛。

柳樹遮陽,清風送涼,海棠流香,遠遠望去,那道垂釣的身影,似乎與整片天地都合而為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稚嫩的童聲響起。

旁邊的大石頭上,站著一個面容清秀的小道童,正是當代張天師的兒子,也是繼張乾陽之後唯一的天師血脈,張衛鞅。

只是此刻這位從小養尊處優備受寵愛的小天師,正頭頂烈日,在石頭上扎著馬步,下面還放著一個香爐。

即便汗如雨下,他還要揹著道經,錯一個字就加一炷香。

終於,小衛鞅把全篇都背完了,哭喪著臉道:“大師兄,我能休息一下嗎?”

斗笠微微抬起,露出一張清俊出塵,白皙如玉的面容。

眉心的那抹赤痕,更是平添了許多道韻。

正是當今名滿天下的山中國師,龍虎山的李神仙,李道玄。

與三年前相比,他的容貌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是氣質卻更加古樸自然,返璞歸真。

如天地一蓑翁。

“去吧,當心別弄壞了湖中的蓮花。”

溫潤的聲音響起,朗若玉鍾,讓人的內心下意識變得平靜、安然,好似抖落了塵埃。

“喔,大師兄太好了!”

“謝謝大師兄!”

小衛鞅頓時高興地手舞足蹈,他立刻解開衣衫,光著身子一把跳入白鶴湖中,濺起飛揚的水花。

小小年紀的他,竟然就已經頗通水性,甚至還潛入湖中,遲遲沒有出來。

李道玄絲毫不急,依舊靜靜垂釣,也不怕魚都被嚇跑了。

片刻後,湖水翻騰,一頭白蛟從其中飛出,體長十丈,鱗片晶瑩如玉,龍角秀美如珊瑚,帶著小衛鞅騰空而上。

空中水氣氤氳,霞光綻放,在雲霧之中,時不時可以看到一條晶瑩的龍尾甩過,能隱約聽到孩童的歡呼。

白蛟自然就是小白,如今已經化蛟,馬上就要渡劫入陽神了。

至於哮天,它向來不安分,李道玄便把它派到了長樂身邊,那妮子最近倒是做了不少事,令人刮目相看。

注視著那逐漸平靜的湖面,李道玄的思維彷彿回到了三年前。

那晚他以紫微斗數推演師祖行蹤,不惜拼著受傷,終於看清了,師祖的突然尸解,原來和天庭有關!

之後他便以守靈的名義在龍虎山中清修,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問世事,偶爾借垂釣之名,殺幾個妖魔解解悶,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這三年他結廬而居,只做三件事,讀書、垂釣以及教導小衛鞅修行。

是的,沒有修煉。

因為他發現到了陽神後期的境界,法力的積累已經意義不大,想要成仙,重要的是心境。

他無疑有些偏科,仗著有天遁劍意不懼心魔,所以總是修行法力神通,卻不知心境漸漸落下。

天遁劍意只能讓他保持清明,卻無法直接提升他的心靈脩為。

故而李道玄在這三年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書。

除了龍虎山的道藏典籍,皇宮中收藏的諸子百家學說,還有茅山、龍門、嶗山等宗門珍藏的古籍,隨著李世民的一紙調令,通通送到了龍虎山。

當然,李道玄只取道經典籍,其他宗門的修行之術,他並不染指。

三年苦讀,他的心徹底靜了下來,閒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再沒有一絲浮躁。

而也就是在感悟道學精義,沉浸讀書之時,他無意間發現,自己的修為竟然也水漲船高,甚至對各大神通的修行都有所加深。

這種提升不像以前那般劇烈,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一點點完成,且持續不斷。

如今的他,距離成仙,真的就只有一層薄薄的窗戶紙了,隨時都能捅破。

仙之一字,已經觸手可及。

也許等自己飛昇時,就能去天庭探一探了,當年蚩尤傷到了天庭中的存在,想必對方也沒有那麼快就能恢復。

或許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就在他思忖之時,天空突然響起一道鳳鳴,一頭振翅的鳳凰在雲霄中穿過,羽毛流光,華麗尊貴,口中銜著什麼東西。

鳳鳥在李道玄頭頂盤旋片刻,而後鬆開了嘴吧。

兩樣東西飄然落於李道玄的手中,一個是幅畫卷,還有一個是食盒,將其開啟,裡面是花蜜糕和一封信。

“師尊李道玄親啟。”

秀氣的小楷宛如一朵朵明豔的桃花,柔美中又夾雜著一絲俏皮。

摸了摸,信很厚,裡面少說也得有十張紙。

李道玄微微一笑,這個長樂,每個月都要給自己寫一封信,算算年歲,她如今也有十七歲了,卻總有一分不變的孩子氣。

鳳鳥化為一根髮絲緩緩飄散,這是吹毛化物的神通,很明顯長樂的修為有了很大進步。

開啟信,第一句話就讓李道玄露出古怪之色。

“師尊,氣死我啦,您一定要幫徒兒做主,我剛加入蟄龍,拿到九天玄女的面具,好不容易遇見了一條想要化龍的鯉魚,還沒出手呢,那魚竟然就不見了!”

“一定是有人悄悄救走了那妖魚,我想算一算,卻發現對方天機混沌,根本算不出,師尊,您快幫我算一算是誰,徒兒一定不會放過他!”

第二更獻上,兄弟們,看在我下班還拼命碼字的份上,投張票唄,比心!

<BR />

(本章完)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路仁傳

劍緣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