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薇將《太上劍經》的內容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李道玄,這門功法融合了龍虎山的劍修之術和《太上感應篇》中的玄理,立意極高,氣象萬千。

雖然現在才只推演出了七層,但即便如此,就已經讓太薇晉入陽神境,成為了當世最頂尖的劍仙,一身劍意之純,甚至還要在老劍仙許青玄之上。

現在的李道玄,已堪稱是劍道宗師,但在聽到這套法門時,依舊覺得精微奧妙,艱深晦澀,實在是一門妙不可言的玄門神劍。

修一身劍骨,鑄太上劍心,元神溝通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既天心,天心即我,煌煌一劍刺出,能與日月爭輝!

當然,這是這門劍法理論上能達到的最高境界,目前的太薇,才只是剛剛鑄就太上劍心,遠未達到天心即劍心的境界。

如此玄妙的劍法,對李道玄來說無疑是場饕餮盛宴,他和師妹坐而論道,時而妙語連珠,舌燦蓮花,時而皺眉苦思,似是頓悟,甚至兩人還以指為劍,在營帳中切磋開來。

帳中燭火在無形劍氣的衝擊下飄搖不定,到最後卻又突然燃起,凝聚如劍。

營帳外,蟄龍等人瞬間睜開眼睛,感受著帳中那股沛然沖霄的劍氣,時而夭矯如龍,時而奔騰似海,到最後竟演化成了一頭鯤魚,扶搖而上,化為鵬鳥。

以營帳為中心,方圓數百丈內都成了劍的海洋,明明沒有任何一柄劍出鞘,眾人眼中卻彷彿看到了千劍萬劍。

縱然王波等人不修劍道,但親眼目睹兩位劍仙交流切磋,感受著那兩柄通天徹地的神劍,對他們來說,亦是一次不小的機緣。

“這兩位,真的已經不算是人了.”

王波驚歎道,國師這麼厲害他並不奇怪,沒想到那個看起來俊俏靚麗的女劍修,竟然也有如此威勢。

“龍虎山這一代出了兩位驚才絕豔的弟子,氣運之高,令人匪夷所思.”

呂純良若有所思道。

樓翎瞥了他一眼,道:“怎麼,難道這樣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葉掌教曾說過,月滿則溢,盛極必衰,任何事物旺盛到極點,都會走下坡路,龍虎山的氣運,實在是高的過分……”

樓翎心中微微一凝,茅山的葉掌教亦是當世高人,二十年前就修至陽神後期,昔年也是風雲人物,只是如今經常閉關,不問世事。

他說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祝融性格高冷,一言不發,電母則忍不了,嬌哼了一聲。

“胖子,我看是你們茅山羨慕了吧,葉掌教風采絕世,但如今的茅山後人卻青黃不接,和龍虎山一比,差距越來越大了.”

茅山和龍虎山都是道門中的執牛耳者,近千年來,兩派英才輩出,各領風騷,如日月交替。

即便是在張之言的時代,葉掌教依舊璀璨奪目,被世人所敬仰。

不過在李道玄這一代,平衡似乎被打破了,甚至有人說,道門氣運共一石,李道玄獨佔八斗。

呂純良並沒有反駁,只是苦笑道:“茅山也好,龍虎山也罷,都是道門,打斷骨頭連著筋,我擔心的是道門氣運太盛,未來幾百年,或許會逐漸衰微.”

如此心胸,倒是讓電母高看一眼。

可誰知他又繼續道:“但關我什麼事,幾百年後,我早就死翹翹了,還是吃好喝好,最好再討個婆娘,生個大胖小子……”

說著他微微瞥了樓翎一眼,卻看到對方默默抽出了腰間匕首把玩,頓時脖子一縮。

就在這時,李靖帶著薛仁貴前來。

龍虎煞氣相隨,他們二人雖然不是修士,卻是天生將星,有氣運加身,剛一踏入這裡,便如沸油潑水,十分醒目。

“見過大將軍!”

眾人行禮。

李靖點頭道:“還請通稟一聲,李某帶薛禮求見國師.”

眾人露出為難之色,因為國師正在和那位女劍仙論道,不好被人打擾,若是壞了頓悟,無異於斷人前程。

但李靖畢竟是三軍統帥,在這場戰爭中,即便他們身為蟄龍,也要受其節制排程。

就在他們為難之時,帳中劍氣如冰雪消融,消失不見。

一道清朗的聲音從其中響起。

“大將軍請進.”

李靖帶著越發激動的薛仁貴進入帳中,當看清眼前景象時,眸光不禁一震。

只見國師一身青袍,端坐在一朵奇特的蓮臺上,之所以說那蓮臺奇特,是因為蓮葉、蓮花、蓮骨全都是用劍鑄成,懸浮於空中三尺,緩緩輪轉。

國師的髮絲和青衫在劍氣中微微飄動,閉著眼眸,四柄飛劍圍繞著他盤旋飛舞,極有靈性。

李靖認出了那四柄飛劍,分別是赤霄、白龍、巨闕和斬邪。

只此四劍,便可壓得天下劍修盡低眉。

李道玄緩緩睜開雙眼。

李靖下意識閉上了眼睛,只覺虛室生電,或者說那不是電光,而是璀璨到極致的劍光,將天地都給照亮。

李道玄原本出塵脫俗的氣質豁然一變,如劍一般凌厲,眸光過處,周圍的燭火無聲熄滅,燭臺更是多了一道道細微的劍痕。

微風吹過,這些燭臺緩緩滑落,已被切割成了無數塊。

無形的劍氣和凌厲的鋒芒只持續了一瞬間,便如神劍入鞘,江海凝波,歸於寂靜,李道玄的氣質也變得飄逸出塵,瀟灑自然。

“抱歉,剛剛和師妹交流劍道,小有收穫,以至於一時間難以收住劍氣,還望大將軍勿怪.”

李道玄微微一笑,拂袖一揮,周身飛舞的四柄神劍滄啷一聲落下,劍尖朝下刺入地面,隱約匯聚成一個圓形。

圓環之中,坐著一位黑白勁袍,英美動人的女子,她閉著雙眸,眉頭時而舒緩,時而驟起。

“我師妹仍在頓悟之中,這四劍可以為她護法,大將軍,咱們去別的地方一敘吧.”

說罷李道玄再次拂袖。

李靖和薛仁貴只覺得眼前一花,周圍天旋地轉,再回過來神時,已經出現在了帥帳中。

“國師之神通,李某平生僅見.”

李靖感慨道。

李道玄也注視著這位名垂千古的大唐軍神,他也是《封神演義》中陳塘關李靖的原型,後世的託塔李天王。

歷史中,商周時本沒有李靖這個人,但架不住李靖的名聲實在太大,許仲琳在寫《封神演義》時,便把他加了進去,成為了哪吒的生父。

“大將軍之兵法,也是貧道此生僅見.”

兩人相視一笑,關係在無形之中拉近了許多。

李道玄又望向薛仁貴。

“薛兄弟,好久不見.”

聽到這話,薛仁貴心中激盪,他上前一步,激動道:“先生……不,是國師,當年贈弓之恩,薛某永生不忘!”

李道玄哈哈大笑,道:“薛兄弟若不嫌棄,繼續叫我先生便是,我們也曾並肩作戰過,說起來,也算是戰友了.”

薛仁貴深吸一口氣,深深鞠了一躬,道:“是,先生!”

“這些年你勤修武藝,又從軍報國,建立了不世之功,貧道也與有榮焉.”

李道玄眼中露出一絲感慨。

想當年他們相遇時,自己還只是一個辟穀期的小道士,聽到薛仁貴的名字時,還大吃一驚。

六年過去,他已成了大唐國師,而薛仁貴也比歷史中提前從軍,並在與突厥的國戰中嶄露頭角,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這都要仰賴先生當年的指點之恩,您當年曾說過,持震天弓者,當御刀兵於長城之外,揚國威於四海之間!”

薛仁貴取下背上的大弓,輕輕撫摸著,露出驕傲之色。

“先生的指點,在下一刻也不敢忘,聽說我大唐要與突厥開戰,便決定投軍報國,建功立業!”

李道玄看著那張自己當年送出的震天弓。

此弓乃是用五通神中的蛇妖鱗片和大筋煉成,靈火淬鍊,當時他並不會煉器之術,過程十分粗糙,多虧了材質上乘,才沒有出醜。

六年過去,這隻弓被薛仁貴保養得很好,並無任何損壞的痕跡,依舊如新。

李道玄伸出手,震天弓自動飛到他的手上。

三昧真火噴湧而出,再次對這隻弓展開淬鍊,許多黑色的雜質被火焰燒成虛無,隱約間還伴隨著一聲淒厲的叫聲。

那是蛇妖死後殘存的一縷怨念,依附在此弓之中,當年李道玄修為太差,並沒有發現,如今正好一併煉了。

好在薛仁貴乃天生將星,有龍虎煞氣相隨,這一縷怨念並不能對他造成任何影響。

大弓縮小了一圈,但變得更加堅韌,漆黑的弓身反射著淡淡光澤,宛如黑色的寶石,雪白的弓弦瑩潤如玉,若是將耳朵湊近,甚至能聽到風雷之聲。

“此弓已威力大增,可讓你如虎添翼.”

李道玄將震天弓還給薛仁貴,對方更加愛不釋手,滿臉激動地拉開弓弦,卻出現了尷尬的一幕。

嗡~

弓弦微微被拉開一個弧度,之後就難有寸進。

薛仁貴不信邪,使出了全部的氣力,氣血翻湧,臉都漲紅了,卻也只是拉開了一小半,手臂都在顫抖。

見到這一幕,李靖眼中露出一絲詫異。

薛仁貴勇冠三軍,武藝絕倫,尤其是弓術,天生神力,百步穿楊,開強弓如同兒戲,是百年難遇的神射手。

這弓經過國師的淬鍊,竟然連薛仁貴都難以拉動。

李道玄搖頭笑笑,道:“薛兄弟,是我忘了這一茬.”

震天弓威力大增,對臂力的要求也就更高,薛仁貴畢竟沒有修行過,想要拉開此弓有些強人所難。

李道玄再次要來震天弓,思忖片刻,便以指為筆,於弓身上刻下了一個個小字,說來也奇怪,那些字在被刻上後,又消失無蹤。

刻下三百字後,李道玄便將震天弓還給了薛仁貴。

薛仁貴剛一握住弓身,便看到一道道金色的小字浮現,若是鬆開手,那些小字又會消失。

“這是一門呼吸吐納,養身鍛體的功法,貧道已設下禁咒,唯有你薛禮的血脈方能激發弓身上的字跡,按照此法門修煉,不出三年,拉開震天弓當不在話下.”

薛仁貴無比動容,他望著李道玄,張開嘴巴想說什麼,卻又覺得言語是如此的蒼白。

最終他朝著李道玄深深鞠躬行禮。

沙場男兒,不看怎麼說,只看如何做。

李靖深深望了一眼薛仁貴,得國師這樣的貴人相助,從此之後,他在大唐才真的是要青雲直上了。

國師還從未和哪一位大臣走得如此近,薛禮是第一個。

“大將軍,你此次來找貧道,想必一定是有要事吧.”

李靖回過神來,目光一動,問道:“此次我奪下了佔襄城,已實現了陛下馬踏王庭之說,頡利可汗潰逃,這一路上或許還會遇到我大唐的另外五路大軍,必將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他十分自通道:“不出三日,頡利可汗必會向大唐求和,不知國師以為,我大唐與突厥的這一戰,是否已能鳴金收兵?”

說完這句話,他凝視著李道玄,不再發一言。

李道玄愣了一下,而後灑然一笑,道:“藥師是在故意考我呀.”

他看到帥帳中掛著的堪輿圖,道:“打蛇不死,必有後患。

藥師這次雖然攻下了突厥的王城,但實際上突厥的底子仍在,等頡利可汗冷靜下來,收拾殘軍,依然保有一戰之力.”

李道玄目光深邃,彷彿看到了那些曾慘死在突厥馬蹄下的漢人百姓。

胡馬八度陰山,不知讓多少家庭有子而無母,有妻而無夫。

“我大唐的刀既然出鞘,又怎能如此輕易地收回?”

“他們想要求和……”

李道玄淡淡一笑,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大唐只會對一種敵人寬容,那就是已經失去威脅的敵人。

這一刀砍下去,不只是為了國仇家恨,更是為了殺出邊關的百年太平!

李靖的目光驟然一亮。

“如此,在下便放心了.”

李靖望著那幅堪輿圖,這位大唐的軍神,終於不再隱藏情緒,他目光炯炯,氣勢磅礴,顧盼之間神采飛揚。

“待徐世績的東路軍抵達後,我將再率一萬精騎,星夜奔襲,生擒頡利可汗!”

“此戰之後,便讓草原,成為我大唐的牧場吧.”

老將一言定乾坤,金甲流光,殺氣騰騰,言語之間,滅一國似如探囊取物。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俠柳上九

黃小陽

洛會

谷本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