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夏原吉愛我???朱瞻基眨巴了一下眼睛,頓時想到這位老同志的身份。

整個永樂一朝,要說在後世名氣最大的,非三寶太監鄭和不可。

但要說到戰爭狂人朱棣眼裡誰最重要,眼前這位大明錢袋子,絕對是不二人選。

老朱臨死前,都不忘來一句“夏原吉愛我”來“表白”的存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朱棣大手大腳花錢是出了名的。

北伐五次,平定安南,鄭和下西洋,修編永樂大典,遷都北平………隨便一項換個朝代都是一等一的大工程了,稍不注意財政就會出問題。

偏偏朱棣全都在幹,還偏偏讓他全乾成了。

這一切的背後,如果不是夏原吉,說不得朱棣就是“好大喜功”楊廣第二。

這也是為何朱棣在臨死前,喊出了“夏原吉愛我”這句話,因為夏原吉就是他朱棣背後最堅強的支架。

沒有夏原吉,可能就沒有永樂大帝朱棣的赫赫功績。

可以說在朱棣心中夏原吉的重要性絕對是超過了太子朱高熾的。

想到這些,朱瞻基眼睛明亮,對著夏原吉就是微微抱拳一禮道:“晚輩朱瞻基,見過夏尚書!”

“哎,使不得,使不得,太孫殿下使不得!”

夏原吉正摸著鬍子,陡然見到朱瞻基給自己行禮,立即嚇了一跳,連忙道:“老臣身為臣子,太孫貴為儲君,君對臣禮,如何使得?”

“夏尚書不必介懷,夏尚書掌管戶部,勞苦功高,如果沒有您,前線廝殺的將士將會餓著肚子,沒有你我大明何來今日繁盛?正因為我身為儲君,所以才會對夏尚書行禮,是為代表大明感謝夏尚書!”

“太孫殿下,老臣……我………”夏原吉聽到朱瞻基的話,心裡猛的泛起陣陣酸澀,只有他知道,這些年來,戶部究竟有多麼艱苦,河南旱災,山東旱災,福建倭患,北伐,南征,下西洋,國家一年就三四千萬左右的收入,永樂大典一項就要數百萬,還要修順天城,通運河。

三司六部各個都朝著戶部伸手,他一分錢恨不得掰兩半花。

此時陡然聽到貴為儲君的朱瞻基這麼一說,頓時覺得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倒也是值得了。

“……多謝太孫!”

夏原吉抹了抹眼睛,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對著朱瞻基拱了拱手,不再說話。

有些事情記在心裡就好,說出來就會鬧出事情。

朱瞻基也是見好就收,沒再說什麼。

轉身看向御座上面無表情的朱棣,繼續道:“皇爺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確實是我們打仗的原因,但是還不是目的,我們打仗的目的是什麼?”

朱瞻基頓了一下,環視四周,朗聲道:“我們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國家安定,百姓富足,打仗本身不是目的,我們打仗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的治理這個國家,讓大明有一個安定的環境,讓我們的政策能夠更好的施行,然後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

“所以在我看來,戰爭和政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服務於政治,政治的執行是為了讓戰爭變得更有意義.”

朱瞻基聲音清朗,響徹整個大殿。

朱棣眉頭微挑,陷入思考,夏原吉目光變得有些幽深起來,看著侃侃而談的朱瞻基,額頭的皺紋更多了幾分。

打仗什麼的,不管什麼原因,反正戶部總是最難過的那個。

現在的戶部更是年年難過。

跪在地上的朱高熾也有些驚訝的扭轉身子,看著自己這個有些陌生的寶貝兒子。

然而就在所有人思考著朱瞻基話裡的意思時,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就那麼突兀的響了起來:“那個,大侄子,所以這個什麼服務政治什麼的和《貞觀政要》平絨有什麼關係嗎?”

朱高煦憨憨的站了出來。

“沙雕!”

朱瞻基忍不住為自己這個憨憨二叔默哀了一下,小聲嘀咕道。

自己這二叔絕對是被某個無良皇帝忽悠瘸了。

估計都快不知道,自己到現在都還只是一個王爺了。

“沙雕?”

朱瞻基聲音不小,朱高煦聞言,有些不明所以的反問了一下:“沙雕是什麼雕?”

朱瞻基:ರ_ರ...“嗯,沙雕就是用沙子做的碉堡,可以抗衡百萬大軍,簡稱沙雕.”

“有這麼強大的碉堡嗎?”

朱高煦還沒反應過來,朱瞻基怕他繼續問下去,自己還得解釋怎麼用沙子做碉堡,於是立即轉移了話題道:“皇爺爺,二叔問我,這些和《貞觀政要》平絨有什麼關係?其實就如同我剛剛所言,打仗不是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政治而服務,我們大明北伐是為了什麼,無非就是為了瓦解蒙元的最後一絲餘孽,讓大明的統治更加穩固,讓大明的政策得以安穩施行,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但是瓦解蒙元的手段僅僅只是靠著打仗是不夠的,經濟,民生,甚至資源,包括政治,我們都可以看做是一場戰爭!”

“草原民族真正想打仗的無非是那些嚐到了掠奪好處的大部落貴族,但是那些真正的底層的牧民所求的不過是生存.”

“打仗無論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對那些牧民而言都沒有區別,打贏了他們日子依然艱苦,打輸了他們生活依然困難.”

“但是為了生存,窮苦的牧民又不得不依附於草原貴族,為他們打仗,為他們放羊牧馬,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既然如此,同樣是為了生存,為何不能讓他們依靠我們大明?”

“我們大明有比草原部族更強大的軍隊,火器,還有上好的食鹽,茶葉,瓷器,布匹,糧食.”

“只要他們願意接受我們大明統治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東西賣給他們,還可以派遣儒士,施以教化,仁政,讓他們的孩子可以學到大明先進的文化,知禮明德,甚至可以讓他們入大明的戶籍,成為一名地位尊貴,生活美滿的大明人.”

“牧民是不想打仗的,打仗對他們沒有好處,有了生存的基礎,更強大的依賴,更向往的未來,這些牧民還會聽從那些草原貴族的話嗎?為了那些貴族,來對付強大,富裕,給他們更多生存機會,如同再生父母的大明嗎?”

“皇爺爺,‘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心所向,即是長城,只要有了這些牧民支援,試問屆時草原雖大,但草原何處不是我大明之長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南宋當皇帝

浮沉的命運

開局給古人看武俠劇

豬無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