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明第一建設集團公司

用水泥修建官道!

這種事情,自然是在朱瞻基的考慮之中的。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說其他的,修路這種事,最基礎的條件還是要有這麼一批能夠熟練掌握使用水泥的人,以及修橋搭路的工匠,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這些工匠,即使水泥路修建好了,也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單單就是地形的測量,路線的選擇,這就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

沒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工匠以及人才,就算想修路,也是困難重重,修好了也會問題不斷。

這顯然不是朱瞻基想看到的。

所以朱瞻基考慮的很清楚,萬事都從最簡單的來,然後一步一步的由簡入難,等到工匠的技藝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不是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就直接上馬這些工程。

否則極有可能因為技術不過關,導致工程被廢。

想到這,朱瞻基就搖搖頭,笑道:“此事不急,官道的事情,等到解決應天的事情後,再來處理變成,不過有一件事,我覺得有必要現在就做了。”

聽到朱瞻基前面的話,周忱心裡有些失望,這位太孫殿下這個“不急”已經不是第一次對他說了。

上次那個望遠鏡便是如此,他茶飯不思了許久,但是始終沒想明白望遠鏡是如何製造的。

但是偏偏這位太孫殿下從那之後就好像忘記了此事,一字未提。

他好幾次都想開口詢問,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時機,以至於到現在,他都不知道這位太孫殿下是不是還記得望遠鏡這麼個東西了。

現在又聽到這位太孫殿下說“不急”,他覺得自己真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了。

不過聽到後半句話,他還是精神一震,立即看向了朱瞻基,問道:“請太孫殿下吩咐!”

“嗯,此時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朱瞻基點點頭,微微沉凝,道:“現在工部的大小事務都是你在負責,所以我想對工部進行一番改革,想先問問你的看法!”

“改革?”

聽到朱瞻基的話,周忱微微一愣,隨即呼吸一滯。

自古以來改革都不是小事,古有商鞅變法,宋有王安石新政。

但是二者結局都並不怎麼美麗,一個變法成功了,卻死在了自己變法下,一個變法失敗了,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卻一輩子鬱鬱寡歡。

所以聽到朱瞻基說改革,周忱心裡還是突突了幾下的。

生怕這位向來不安常規出牌的太孫殿下,又弄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

到時候這位太孫殿下,靠著太孫的身份,完全可以一推二五六,但是他了,搞不好就和王安石一個結局了。

此時他看向朱瞻基時,難免有些擔憂。

朱瞻基不知道周忱的想法,知道了也不會在意,變法是變法,改革是改革。

只要堅持團結一大波,打擊一小撮的思路,任何變法或者是改革,基本就不會出現問題。

看了一眼一臉糾結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下,就道:“放心吧,不是什麼大事,我只是打算在工部之下,組建一個新的部門,或者說叫做公司!”

聽到只是組建一個新的部門,周忱心裡微微鬆了口氣,

只要不是徹底革新戶部,那就沒事,只是新增一個部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不觸犯到各自的利益,這都是好事,畢竟新的部門,也就意味著新的官職。

但是隨即他又有些疑惑:“公司?”

這不是一個熟悉的名稱,

雖說以司作為部門的字尾,在大明並不少見,但是卻多見於軍隊,或者地方。

只是這個“公司”一詞,他作為進士及第,也算是見多識廣了。

知道在孔老夫子的《大同》《列詞傳》中,就有這個詞的解釋:

“公者:數人之財,司者:運轉之意。”

同時,莊子也曾說過:“積弊而為高,合小而為大,合併而為公之道,是謂公司。”

只是以他對眼前這位太孫殿下的瞭解,他又覺得這個公司並不會這麼簡單。

看著臉上帶著笑容的朱瞻基,周忱遲疑了一下,還是沒忍住,問道:“太孫殿下,不知道這公司二字作何解釋?”

“公司嘛!”

朱瞻基微微想了想,腦子裡突然想起一句話,隨即道:“公司者,數十商輳資營運,出則通力合作,歸則計本均分,其局大而聯。”

這話是清朝魏源《籌海篇四》所說,原本是用來形容英吉利的東印度公司的。

朱瞻基覺得用來給周忱解釋一下他打算籌辦的這個公司,也倒是恰到好處。

看到聞言後,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中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一下,繼續道:

“我打算在工部之下組建的這個公司,是由皇室,和工部共同組建,其名為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一來負責承接朝廷各項建設之事,二來也可以接洽民間一切於建設有關之事。”

“公司一切運轉獨立於工部之外,但是名義上屬於工部,由工部監管,提供技術,以及工匠,皇室出資運營,不負責運轉,公司盈虧自負,盈利除去公司運轉外,由皇室以及工部共同分紅。”

微微一頓,看著還有些沒反應過來的周忱,朱瞻基繼續道:

“就像這次應天的危房改建,還有水泥道路修建一事,我之後會把此事上奏給皇上,等到皇上同意後,然後會由工部負責統籌,將此事承包給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然後由戶部和公司進行洽談,談判出合適的價格後,由戶部批准所有款項,並且調撥一部分作為預付,公司承接工程後,拿到預付款既開始建造,建造完成後,再由工部負責查驗,確定一切合格後,戶部再次結清剩下款項!”

朱瞻基講的啊不算很細,但是將承包商的概念基本講清楚後,周忱也是大致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忍不住陷入了深思。

這個什麼大明第一建築公司,乍聽下似乎並沒有什麼變化。

只是在工部下面多了一個部門。

以後但凡工部和建築有關的事情,工部只負責統籌以及最後的稽核查驗,而修建則由這個大明第一建築公司公司負責。

但是仔細想想,周忱卻發現這件事並不簡單。

因為這個大明第一建築公司,雖然名義上依舊屬於工部,但是一切運轉卻工部無關。

而工部唯一的作用,也就是給這個建築公司下達任務,和檢查這個建築公司建造的工程是否合格。

甚至連和戶部接洽的事情也全部由這個公司負責了。

戶部批的所有錢財,更是和工部沒有了半毛錢關係,全部都是由戶部直接交給了這個所謂的公司。

但是公司的盈利,卻又是工部和皇室共同分紅。

周忱忍不住仔細思考起其中的利弊來。

該說不說,這個公司成立後,工部的各項工作就會變得清楚明瞭,地位甚至都會隱隱有所提升,但是同時,公司的存在也是在劃分屬於工部原本的權利。

對於他這個現在的工部左侍郎,實際上的一把手而言,這顯然並不是什麼完全的好事。

只是如此一來,職責分明,各項政務也必然能夠更加有效的完成,同時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錢財消耗,甚至是暗地裡的貪汙。

利弊很清楚,周忱只是考慮了一下,便點頭道:

“太孫殿下,臣以為成立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之事,十分有所必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利益,必然可以使得建設公司所負責之事,變得更加有效快捷。”

“這麼說,你是沒有意見了?”

朱瞻基笑了笑,覺得自己讓周忱來當這個工部侍郎,確實是一招妙棋。

黃福不管事兒,周忱就是實際上的工部尚書,而周忱卻可以說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

對於朱瞻基的命令,天然就會站在了同一個陣營上。

如此一來,即使朱瞻基一些事情是在損害他的利益,天然的陣營,也是讓他第一時間思考的是這件事的利弊,會給朱瞻基帶來的好處。

在思考清楚了這些後,然後才會想到自己的利益,再去計算這件事情的得失,是否合算?

周忱聽到朱瞻基的話,臉上露出幾分苦笑道:“此舉於國而言是利大於弊的好事,臣不敢阻攔!”

朱瞻基聞言笑了下,點點頭道:“你能如此想是最好的,我不覺得一個個小小的工部侍郎就是你的終點,對於工部的事情,你要多加關心一些,工部也並非你想的那樣,在六部之中屬於墊底的存在,以後你就會發現,工部對於大明究竟是何等重要,你只需要記住一句話,這天下,沒人離得開工匠!”

周忱聞言心中一凜,立即躬身行禮道:“臣謹記太孫殿下教誨!”

朱瞻基點點頭,繼續道:“另外這個大明第一建設集團公司的第一任負責人,我也打算讓你去負責,等到具體的框架搭起來後,再選出一些合適的人,安排進去!”

“臣遵旨!”

周忱聞言,立即躬身應是。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摧枯

吳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