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叔這些日子在縣城和周圍各村的集市上轉了幾圈,買了一頭中意的牛犢回來。

他是老莊稼把式,也很會相看牲口。

這頭母牛犢,體型勻稱、高大壯實,連牛車全套花了去九兩銀子,按照二叔的說法,這已經是高價錢了,還是他跟賣牛的討價還價半日才買下來的。

因為家裡的稻草都被鍘碎了發酵漚肥,所以二叔家並沒有多餘的稻草餵牛。

藍怡便讓二弟套車到自家的柴房裡拉了兩車過來。

她秋天存下的豆秧和稻草還有不少,三隻山羊和一頭毛驢是絕對吃不完的。

臘月十五這日,夏順到北溝村來辭行,押送著藍怡和夏家準備給夏婉的年貨,返回梅縣過年。

藍怡想出的用醋和酒浸泡牡丹籽再用碾子脫殼的方法果然可行,脫殼後的牡丹籽晾曬後榨油味道也不受影響,算是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油坊的事情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夏順回梅縣過年,藍怡給夏婉帶的是家裡的特色吃食,酸菜、酸筍並沒有多帶。

樂香居的酸菜已經全面上市,在梅縣那邊也是能買的到。

她本來打算將溫室裡新長的黃瓜給夏婉帶些過去嚐嚐鮮,但是去梅縣上千裡的路程,帶過去怕是已經變質了。

溫室裡的黃瓜長得並不多,一是藍怡種的少,二是這寒冷的天氣也影響了黃瓜的產量。

藍怡的小溫室畢竟簡陋,保溫效果也是差了不少的。

給小七介紹溫室的建造方法時,藍怡介紹的是現代大型溫室的建造方法。

除了三面火牆,下挖地面,覆蓋油布和草柵子外,還要在裡邊扣上小溫室,這樣才能保持溫度有助於植物生長。

要知道現代這樣的大溫室可是連草莓、番茄等都能種出來的,弄好了在這古代也能有所作為。

藍怡將溫室裡的蔬菜收了一大部分裝在筐子裡,又將地窖裡吃不完的蘑菇、木耳、枸杞、酸棗等裝在車上,打算套車賣到城裡,順便買些年貨回來,這一趟之後大年初五之前便不再出門了,安心在家準備過年。

王二叔聽藍怡要去縣城賣東西,馬上套好新買的牛車給藍怡當車伕,勁頭十足,一路誇著這牛有多好,牛車有多結實等。

他這樣子,讓蹭車到縣城買年貨的劉氏後悔不已,這哪裡還是那個沉默寡言的公公啊!整個一話癆!她和大嫂一路上滿耳朵都是面前這條牛,怎麼養牛,怎麼訓牛,她們聽這些有啥用?藍怡更鬱悶,二叔一直說著等這牛犢下了崽子就給她送過去讓她養著,她家裡已經活物不少了,養頭牛犢做什麼?不過,二叔說藍怡家裡的兩隻母山羊二咩和三咩都懷了崽子,藍怡想著明年開春他們又有鮮奶下肚了,不知這母牛生了小牛,是不是也能擠些牛奶來喝?藍怡瞄瞄小牛犢,再看看二叔珍惜地拍著牛背的樣子,覺得可能性不大啊。

終於到了縣城,藍怡賣蔬菜和乾貨後,買了半扇排骨、五斤豬肉、一個豬肝、四個豬蹄和幾根豬腿骨,還買了十斤羊肉,四隻白條雞和十幾條凍魚,這些東西足夠他們一家過年吃的,家裡的雞鴨她她是捨不得殺來吃的,宇兒和寶寶也不讓。

隨後,藍怡和劉氏到從當鋪旁邊的舊貨鋪子轉著買東西。

這年頭的當鋪都會在店鋪旁邊開個舊貨鋪子,專賣那些被人當了死當的東西或是過期沒來贖回的東西。

若是運氣好,能碰到物美價廉的舊貨,藍怡很喜歡這種淘寶行為,她今日在舊貨鋪子裡挑挑揀揀,買了一套細瓷茶具和一套碗碟讓二叔拉著回了家。

劉氏買的東西比藍怡少上很多,她只買了兩塊布頭,打算回去給二妞妞縫製新衣服,她自己用的並沒有買什麼,甚至連文遠的東西都沒有捨得買。

二叔趕著牛車到牲口市場邊買了一些實用的農具,回來後將藍怡買的東西裝在牛車上,藍怡和劉氏兩人坐著牛車回村,二叔則怕累壞牛犢自己在旁邊牽著走。

藍怡從他歡快的步子和與眾人打招呼時高揚了幾分的聲調,感覺到一個農夫最樸實的快樂,是這般的簡單,純粹。

回到家中,藍怡帶了五斤羊肉和幾條魚、兩塊布料送到二叔家。

中午她又做了酸菜魚請二叔一家過來吃魚,這是她早就答應兩個孩子的,最近一直忙著忘記做了。

羊肉在這裡還是吃得比較少的,一是它比豬肉貴一些,二是羊肉的羶味也讓很多人不喜歡;不過藍怡曾聽小七講起在京都一代,有錢人家是很少吃豬肉,魚肉、鹿肉等倒是吃得多些。

至於牛肉就不要想了,在大周,耕牛受國家保護,不允許私自宰殺的。

就算耕牛老得不能幹活了,也要經過專門認證才能宰殺,一般人根本就見不到牛肉的。

離年還有十天之時,村裡人開始殺年豬,周老摳忙碌起來,拿著殺豬刀東家進西家出的,日日的殺豬聲都聽得藍怡肝顫。

在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裡來吃殺豬菜。

殺豬菜是用豬血,豬肝,豬大腸等,再加上豆腐,綠豆粉絲和白菜燉成的,今年村裡人都在殺豬菜里加了酸菜,吃起來味道更好了。

除了二叔家的殺豬菜,牛嫂家、趙里正家甚至八婆二嫂家等和藍怡走動的多一些的人家都給她端了些殺豬菜過來,所以藍怡自家雖沒有殺豬,但這殺豬菜也沒少吃。

藍怡家的兩隻豬因為餵養的好,最後都過了二百斤,讓二叔和買主都驚奇不已。

不過這生豬每斤八文,兩頭豬也才賣了三貫多錢,藍怡覺得養豬的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打算明年只抓一頭,讓它在圈裡吃吃家裡的泔水剩飯,再踩踩圈坑漚肥、平日裡給家裡增加點呼嚕聲也就算了。

進了臘月二十後,村裡的年味更加明顯起來,小孩子三三兩兩的拿著爆竹在路邊放,有的人家已經把新買的對聯、福字和年畫都換上了,一派喜氣的大紅色。

按著規矩,春節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等,據說這樣可以掃去黴運。

藍怡也把被罩和床單枕套等換了下來清洗,枕芯換了新的草藥,舊傢俱也都擦亮。

這日,藍怡正在家清洗各種器具,林喜和林遠兩夫妻四人推門進來了。

“大嫂,你的手剛好些,怎麼又收拾起來了.”

劉氏埋怨道,“不是說好我過來幫你一塊洗麼.”

陳氏見著藍怡晾曬在院子裡的床單枕套,接著說到,“這給被子也套層布是個好法子,髒了便脫下來洗洗,比拆洗被褥要輕省多了.”

若是明年掙了銀子,她也買點好看軟和的布料把家裡的被子套上。

“我都是燒熱水洗的,哪能讓自己凍著。

二弟三弟,屋裡坐.”

“宇兒和寶寶呢,又看踢蹴鞠去了?”

王|林遠見兩個孩子不在家,便將手裡拿的東西放在堂屋八仙桌上,“我給孩子們帶了些吃食.”

王|林喜也將手裡拎的一包包東西放在桌子上,他們兩家今日過來是給藍怡送年貨的。

“是呢,這幾天曬麥場上怎麼又踢起蹴鞠來了,宇兒天天拉著寶寶去看.”

藍怡笑著說道,“你們帶這些過來做什麼,家裡的年貨我都是備好了的.”

王|林喜笑笑:“是這規矩.”

王|林遠又從懷裡掏出四個銀錠子:“大嫂,這是種牡丹那會兒從您這借的銀子,您收起來吧.”

藍怡一愣:“不是說好了明年咱們油坊掙了錢再還的麼?”

王|林遠笑笑:“大嫂,哪能留著隔年帳過年呢,您趕緊收起來吧.”

劉氏也笑著說:“就是啊,大嫂你不知道咱們這的規矩,就算借出去跟扁擔年底也得要回來,讓扁擔在家過年的.”

藍怡一聽這比喻,也笑了,但她還是問道:“我這裡不急,還是先將欠著其他人家的錢先換上吧.”

王|林喜表情輕鬆地說:“大嫂,都還上了,您這是最後一份.”

他們年前跟著藍怡賣糖炒栗子、糖葫蘆和倒賣栗子,一家賺了三十多兩銀子,再加上這幾日家裡殺了年豬賣出的銀子,足夠將家裡欠下的銀子都還清了。

藍怡點頭,將銀子收起來,四人見了都露出笑意。

藍怡這才反應過來為什麼今年二嬸李氏、劉氏和陳氏除了必備的東西都沒買多少年貨,他們原來是在積攢銀錢準備著年底還錢的。

這樣也好,無債一身輕,二叔一家縱使吃食少了些也能過個好年了,但看來年吧。

“大嫂,豆包、饅頭你都蒸好了?”

這裡講究正月十五之前不開鍋做主食,所有的東西要年前準備好,過了年大家就是休息時間,家庭主婦們也要休息。

“蒸了一鍋饅頭,年糕和大蒸餃蒸了兩鍋,豆包還沒有蒸呢.”

藍怡並不想蒸太多東西,總覺得這放著的不新鮮,就算不能開鍋做主食,她蒸個米飯還是可以的吧。

過年是不能蒸包子的,因為這邊老人說包子上有褶子,像人皺著眉頭,不吉利。

所以過年時都是蒸大餃子,反正味道都是一樣的。

劉氏聽了挽挽袖子:“這哪夠!我還蒸了四鍋饅頭呢,走,咱們這就準備著蒸去,大嫂你那馬齒莧還有麼,咱們多弄點大蒸餃,林遠好吃這個,家裡的都吃沒了.”

藍怡點頭。

王|林遠滿意地瞧著自己媳婦,見也沒自己什麼事情,撞撞二哥肩膀說:“二哥,咱們也去曬麥場踢兩場?”

王|林喜一聽馬上點頭:“走!”

“走,聽說趙三那小子這幾天可是出足了風頭,咱們去消消他的威風!”

兩人走後,陳氏抱怨道:“踢蹴鞠倒沒什麼,這些人也不將曬賣場的雪清乾淨了,每日裡大福回來身上的衣服都是泥巴,這大冷的天!”

“宇兒和寶寶兩個也是一樣,還是閨女好啊,乖乖呆在娘身邊,貼心又聽話的.”

藍怡感嘆道。

每次兩個孩子去曬賣場她都給他們穿上舊衣服,也規定了半個時辰必須回來。

宇兒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他也知道弟弟還小不能在外邊多待著,去看看也就回來了。

她們三個只劉氏還沒有生出兒子,不過她也不急,生孩子也講究個先開花再結果的,大周人口少,鼓勵生育,村裡人家家孩子都不少。

“對了,大嫂。

年底要上祖墳燒紙的,宇兒這怎麼辦?他現在跟著你,那李家村祖墳那邊,他還去麼?”

劉氏好奇問道。

藍怡點頭,她之前就答應過要帶著宇兒去看他的爹爹,過年祭祖是大事,她自然要帶著孩子到墳上給他的父母燒兩柱清香,送些紙錢的。

宇兒這裡倒還好說,寶寶這裡就難辦了。

依柔葬在千里之外的荒山之中,他的父親不知埋在何處,就算她想帶孩子去也不可能的。

她自己呢,父母何止遠在千里萬里之外!中國人講究回家過年的,她現在只期盼著父母能安好,她能在夢裡與他們相聚。

經常卻只是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盡!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直播:我擺爛修煉,怎麼就成神了

喜歡山神的小懵

開局被髮小撕碎

清風207

全球魔化,我來鎮守神州

初見如夢初見然

沉睡二十年,我成傳說了?

萬勿可愛

我聽人間疾苦,問天神何用

秉燈人